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经导引导管和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无复流现象(NR)的疗效。方法选择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3年9月在实施PCI时出现靶血管NR的ACS患者55例,男性32例,女性23例。根据注射硝普钠的方式分为微导管组(n=31)和导引导管组(n=24),两组分别在NR时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50μg/次,每2~5min重复直至NR消失。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TIMI血流帧数(TFC)、不良反应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分别有29例(93.5%)和19例(79.2%)的患者TIMI血流分级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治疗后,微导管组TFC由(57.7±8.2)帧减少至(10.3±5.9)帧,导引导管组由(56.8±9.2)帧减少至(15.2±6.3)帧。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治疗后微导管组TFC明显低于导引导管组(P0.05)。治疗后微导管组ITFC明显高于导引导管组[(0.82±0.11)vs.(0.73±0.11),P=0.004]。术后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各有2例(6.5%)和5例(20.8%)住院期间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各有3例(9.7%)和5例(20.8%)发生一过性低血压,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至靶血管远端治疗ACS患者PCI中NR疗效优于经导引导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注射硝普钠对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46例于我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分为常规PCI组(常规治疗组)、抽吸导管组(导管抽吸组)、抽吸导管联合硝普钠组(联合措施组),比较3组术后TIMI血流恢复情况及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率。结果:单纯使用抽吸导管组及抽吸导管联合硝普钠组与常规PCI组相比均能明显改善STEMI患者术后TIMI血流及预后(P<0.05),抽吸导管联合硝普钠组与单纯抽吸导管组相比能进一步改善STEMI患者术后TIMI血流(P<0.05),且能明显减少术后MACE事件的发生率。结论:抽吸导管联合硝普钠可进一步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状态,同时有可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的趋势,尚须大样本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急性STEMI行直接PCI治疗的老年患者108例,年龄60~75岁。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行单纯PCI术;联合组40例,血栓抽吸联合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术后即刻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校正TIMI帧数(CTFC)以及住院期间和出院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 (1)两组间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联合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TIMI血流3级率、术后90 min ST段回落50%的比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术后无复流率、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死亡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3)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全因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心绞痛再次住院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联合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栓抽吸可有效减轻老年急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内的血栓负荷,明显改善PCI术后心肌组织微循环的灌注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发病在12h内的1059例STEMI患者给予急诊PCI,收集患者的临床、造影和介入治疗资料。PCI术后,根据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和校正TIMI帧数将患者分为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分析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原因。结果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组患者118例。正常血流组941例,无复流发生率为11.14%。研究共纳入63个指标,通过单变量分析发现,年龄、症状至PCI时间、谷草转氨酶、氯吡格雷使用情况、干预病变数、狭窄程度及血栓负荷与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具有相关性(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认为,年龄(OR=1.04,95%CI:1.02—1.06)与血栓负荷(OR=1.72,95%CI:1.07~2.76)可作为预测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与血栓负荷可作为预测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与无复流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直接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联合人工血栓抽吸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双向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STEMI并于12 h内行PPCI的病人,根据是否应用人工血栓抽吸术分为单纯PPCI治疗组和PPCI联合血栓抽吸组。整个队列平均随访3.2年,比较两组病人临床事件发生的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及靶血管的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心脏原因引起的再入院及脑卒中。结果 人工血栓抽吸装置在PPCI中的使用成功率为99.25%。单纯PPCI治疗组较PPCI联合血栓抽吸组罪犯血管为分叉病变比例更高、梗死相关血管血流术前TIMI分级0级或1级的比例更低、血栓病变者所占比率更低、近端闭塞所占比率更高。PPCI联合血栓抽吸组行直接支架植入术者高于单纯PPCI治疗组,支架植入术后扩张者低于单纯PPCI治疗组,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者、Ⅱb/Ⅲa药物应用的比率高于单纯PPCI治疗组(P<0.05)。整个队列平均随访3...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血栓抽吸对各项心肌灌注和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108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血栓负荷重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PCI组(n=53)及传统PCI组(n=55),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TIMI心肌灌注分级、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肌钙蛋白I峰值及术后3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血栓抽吸+PCI组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TIMI心肌灌注分级、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均明显优于传统PCI组(P<0.05或0.01),且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肌钙蛋白I峰值显著低于传统PCI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EMI直接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可以改善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降低心肌标志物峰值。  相似文献   

7.
背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首选治疗方式,但临床发现,部分患者PCI后存在再灌注异常,出现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影响其预后.目的 分析重组人尿激酶原对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现象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20年6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择期PCI的ST...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IRA)无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AMI急诊PCI后再通的IRA存在无再流现象者32例。11例患者(尿激酶组)冠状动脉内注射尿激酶20×104U;21例患者(硝普钠组)于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200μg,2 s内"弹丸式"快速注射完毕。10 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TI MI分级及校正TI MI帧数(cTFC)。结果:尿激酶组用药前后cTFC帧数分别为(73.87±10.76)和(73.16±11.45)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硝普钠组用药后80.95%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恢复TI MI 3级,cTFC帧数由用药前的(76.15±12.92)帧降至(27.29±9.13)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硝普钠组用药后出现一过性低血压状态者4例。尿激酶组出现股动脉血肿及致死性消化道出血各1例。结论:经冠状动脉内快速注射硝普钠200μg能有效改善AMI急诊PCI中无再流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IRA)无复流现象的作用。方法:选择AMI急诊PCI后再通的IRA存在无复流现象者43例。21例患者经血栓抽吸导管超选择性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注射法,22例患者采用常规指引导管内注射方法。药物均采用硝普钠100μg,2 s内"弹丸式"快速注射完毕。10 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TFC)。结果:两组均可明显改善急诊PCI后的无再流现象,超选择组所有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恢复TIMIⅢ级,cTFC帧数由用药前的(84±7)帧降至(26±6)帧,与常规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选择性IRA内快速注射硝普钠100μg能更有效地改善AMI急诊PCI中无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靶病变远端经微导管注射和直接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治疗中“无复流”的作用。方法选择PCI治疗中存在“无复流”现象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入选普通组,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200斗g;23例入选改良组,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至靶病变远端:12例为对照组,经微导管注射O.9%氯化钠溶液至靶病变远端。10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orrected tb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amecount, CTFC)。结果3组均可改善PCI治疗后的“无复流”现象。普通组12例靶血管血流恢复TIMI3级,CTFC帧数由用药前的(83.2±8.3)帧降至(38.1±7.5)帧;而改良组21例血流恢复TIMI3级,CTFC帧数从(85.6±6.9)帧降至(27.3±6.8)帧;对照组1例血流恢复TIMI3级,CTFC帧数从(84.3±7.4)帧降至(50.8±8.2)帧。改良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I治疗中,冠状动脉靶病变远端经微导管注射和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均能改善“无复流”现象。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至靶病变远端比经指引导管注射能更有效地改善PCI治疗中“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无再流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再通治疗的成功率。因此,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再流现象的发生率成为当今PCI治疗的新热点。本文主要对PCI后无再流现象的预防和治疗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302例行急诊PCI术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分为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造影结果及手术相关资料的差异,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老年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为24.8%(75/302),两组患者间的症状至PCI时间,既往糖尿病人数,术前心功能Killip分级,术前收缩压,术前TIMI血流≤1级人数,病变长度,球囊扩张次数,高血栓负荷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症状至PCI时间>6h(OR=2.119,P=0.018),高血栓负荷(OR=1.941,P=0.022),术前TIMI血流≤1级(OR=1.718,P=0.009),球囊扩张次数(OR=1.071,P=0.015)是老年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可根据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造影及手术时的情况来预测急诊PCI术后是否发生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3.
14.
BACKGROUND: The present study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when administered in conjunction with a PercuSurge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intracoronary (IC) administration of nitroprusside (NTP) is safe and superior to IC administration of NTP alone or nitroglycerin (NTG) for reversing slow-flow or no-reflow, both of which occur frequently dur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S AND RESULTS: Sixty-two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AMI of <12 h duration undergoing primary PCI were enrolled. When the final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 flow was normal (TIMI-3), NTG 200 microg was administered first, followed by (5 min later) NTP 100 microg via an intra-guiding catheter. When final TIMI flow was 相似文献   

15.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无复流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冠状动脉(冠脉 )造影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回顾性分析 4 97例急诊PCI病人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 ,冠脉造影无复流病人 5 8例 ,由其余的 4 39例急诊PCI冠脉前向血流TIMI 3级的病人中随机抽取 6 0例 ,为正常血流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的相关因素。结果 无复流的发生率为 12 6 %。单因素分析表明 :糖尿病、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Kil 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室壁运动积分差异有显著性。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是无复流的相关因素。结论 大面积心肌坏死、严重的心肌损害、心功能不全和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长 ,可能会促使无复流的形成 ;梗死前心绞痛可能减少无复流的发生。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无复流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2例,无急诊PCI治疗禁忌证,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常规PCI治疗、血栓抽吸和冠脉内注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后PCI等不同的治疗,监测患者PCI治疗后血浆脑钠肽前体(pro-BNP)和PCI术后冠脉造影TIMI血流分级,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和28 d死亡率.结果 三组患者间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总平均住院时间、PCI治疗术后28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PCI治疗组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高于血栓抽吸组和冠脉内注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并且血浆pro-BNP明显高于后者.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与冠脉内微血栓形成有关,通过血栓抽吸和冠脉内注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联合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静脉给药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脉灌注和心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008年2月~2012年4月STEMI患者86例(TIMI血流≤1级),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术前即开始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实验组则在PCI术中直接向梗死相关动脉(IRA)注射替罗非班并联合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检测术前、术后1周及6个月的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评价心功能并观察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实验组术后达到TIMI血流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92.90%vs.66.17%,P〈0.05);②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LVEF显著升高(P〈0.05),LVESV、LVEDV、LVEDVI显著减少(P〈0.05);③术后6个月内实验组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PCI术中IRA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较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可降低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改善血流再灌注,提高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