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莹  吴晓 《眼科》2014,23(3):192-197
目的 观察经结膜内直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先天性内斜视的效果。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先天性内斜视患儿12例(24眼),确诊年龄6~34个月(平均19.69±8.61个月)。方法 对所有患儿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视力、眼前节、眼底、睫状肌麻痹后的屈光度,角膜映光法和三棱镜+交替遮盖法测量33 cm 和6 m 斜视度,有屈光不正者测量裸眼及戴镜斜视度。对不能配合常规三棱镜检查的患儿,使用角膜映光法或Krimsky三棱镜法测量。在肌电放大仪引导下行双眼内直肌注射BTXA 2.5单位,注射后2周,3、6个月,1、2年和末次随访重复注射前各项检查。注射后看远斜视度≤10△作为正位标准。如果复诊到3个月斜视度持续大于20△进行第二次注射。主要指标 视力、屈光度、斜视度检查,双眼视觉功能检查。结果 12例患者就诊时等效球镜度+0.375~+3.625 D,平均(1.88±0.84) D;治疗前斜视度数+20△~+80△(平均47.91△±25.71△),随访时间4~84个月(平均25.83±13.13个月)。8例行1次双眼内直肌注射,4例行2次双眼内直肌注射。单纯肉毒毒素注射成功率为83.33%(10/12例)。1例于注射后14个月行手术治疗,术后正位。1例注射后残留较小度数(+15△),配戴压贴三棱镜治疗。末次随访时12例经综合治疗眼位在正常范围,4例获得正常双眼立体视功能。结论 BTXA治疗先天性内斜视短期有效,重复注射有利于维持效果。  相似文献   

2.
肉毒杆菌毒素A治疗婴幼儿型内斜视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毒杆菌毒素由于具有可逆性、副作用小、临床使用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多种类型的斜视、眼睑痉挛、上睑退缩等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日益深入。近年来,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眼外肌治疗婴幼儿型内斜视,不仅比手术治疗方法简便,而且将治疗时间提前,为患儿早期视功能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就此方面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A型肉毒毒素在麻痹性内斜视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Wu X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8):457-461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 (botulinumtoxinA ,BTXA)治疗外展神经麻痹致麻痹性内斜视(paralyticesotropia ,PE)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 89例PE患者分为两组 ,注射组 6 2例PE患者行BTXA眼外肌注射治疗 ,其中 16例患者在BTXA眼外肌注射治疗后 3~ 2 8个月因眼位欠矫行二期手术治疗 ;手术组 2 7例PE患者行BTXA眼外肌注射联合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内直肌后退及外直肌截除术、眼外肌边缘切开及截除术、Jenson术和上下直肌转位术等。术后随访时间 3~ 33个月 ,平均 7 5个月。结果 注射组中 ,35例患者经 1~ 4次BTXA眼外肌注射治疗后眼位恢复至正位并获得双眼单视功能 ;11例患者术后眼位恢复至正位 ,矫正的平均斜视度数 (△)为 4 2 7△ ± 32 2 △ 。手术组中 ,术后14例患者眼位恢复至正位 ,矫正的平均斜视度数为 90 0 △ ± 4 0 1△ 。 14例术后患者恢复融合功能 ,双眼注视野范围为 2 0°~ 70°。结论 BTXA眼外肌注射方法可有效防止内直肌挛缩并促进外直肌肌力恢复 ,使部分患者眼位恢复至正位 ,是治疗PE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其作为手术治疗PE的辅助措施 ,可为手术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A型肉毒毒素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小样本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雪  吴晓 《眼科》2010,19(2):110-112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小样本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6例6~34岁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方法所有患者在肌电放大仪引导下行双侧内直肌注射BTXA一次,两眼分别为2.5单位,注射前后行三棱镜交替遮盖检查斜视度,同视机及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主要指标斜视度及立体视功能。结果6例患者随访时间4~39个月。注射前平均内斜视度数为(43.3±1.0)△,最后一次随访时为(3.3±8.2)n,其中5例眼位正位。注射前1例患者具有远立体视,2例患者近立体视为600秒和40秒,注射后5例患者具有远、近立体视(3例40秒,1例60秒,1例200秒)。结论本文有限的资料表明,BTXA是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有效的可选择方法。(眼科,2010,19:110-112)  相似文献   

5.
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睑痉挛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以眼睑间歇性或持续性不随意紧闭为特征,严重者因功能性盲而丧失自理能力.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1年初开始应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该病43例,效果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天性共同性内斜视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眼外肌注射和手术两种方法治疗后天共同性内斜视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0名患者分为2组,分别接受BTXA眼外肌注射和常规手术治疗。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视远眼位。结果两组斜视度的减少量分别为44.25±20.08△和49.50±22.64△(t检验P=0.495),平均视远斜视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90%和94%(P=0.268),眼位正位率分别为70%和90%(确切概率法P=0.332)。三组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眼外肌注射BTXA治疗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有一定疗效,早期效果与手术相近。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A型肉毒毒素不同注射位置治疗眼睑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06/2015-06收治的85例136眼眼睑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43例66眼)与B组(42例70眼)。两组患者均应用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治疗,A组采取完全注射模式,B组采取豁免下睑内侧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wk的Jankovic评定量表( Jankovic Rating Scale,JRS)评分、眼睑痉挛残疾指数( Blepharospasm Disability Index,BSDI)指数、泪膜破裂时间( break-up time,BUT)、前段OCT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90d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 JRS 评分、BSDI 指数、BUT 与TMH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1 wk两组患者BUT与TMH均增大,治疗后3 wk两组患者JRS评分、BSDI指数均下降,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RS评分、BSDI指数、BUT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TMH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d随访结果显示,A组和B组复发率分别为14.0%、11.9%,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3%和16.7%,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采取完全注射模式及豁免下睑内侧注射模式治疗眼睑痉挛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并减轻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随访90 d复发率接近,豁免下睑内侧注射模式可减轻对泪膜稳定及泪液引流的干扰,具有微小优势。  相似文献   

8.
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36例眼睑痉挛患者的治疗,了解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痉挛的有效性。方法采用浓度为2.5u/0.1mlA型肉毒毒素,每眼上下眼睑以及外眦部颞侧轮匝肌共5点,有残存的痉挛可以在2周后重复注射。结果A型36例患者均有效,完全缓解10例,明显缓解23例,部分缓解3例。结论肉毒毒素对于一些首次发作的,痉挛级别在Ⅱ级到Ⅲ级的患者,具有损伤小、效果明显、副作用轻微、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但是复发率高是它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下微创法经球结膜行眼外肌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BTXA)注射,治疗不同种类斜视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来我院接受BTXA治疗的18例(18眼)斜视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于所需注射眼外肌附着处旁切开结膜约2mm,分离并清晰暴露巩膜和肌肉止端,用斜视钩将眼外肌肉轻轻提起,注射针头走向与肌肉呈15°夹角,在显微镜直视下将BTXA注入肌肉或肌鞘内。治疗后1周和6周时随访,观察眼位、眼球运动、代偿头位、复视症状改善程度以及并发症等。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6周时的平均斜视度数分别为22.9△、6.9△、7.7△;随访中仅1例较治疗前无改善;治疗前分别与治疗后1周及6周的斜视度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周及6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次复诊的斜视度数以及正位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前有明显眼球运动障碍者12例经BTXA注射后均得到改善;伴复视者12例中11例经治疗正前方及前下方复视消失,1例有所改善;伴代偿头位者3例,均得到改善。2例出现上睑下垂,2例出现垂直斜视。结论手术显微镜下经球结膜微小切口对眼外肌进行BTXA注射治疗斜视,近期效果理想,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刘刚  吴晓  孔晶 《眼科新进展》2006,26(4):296-298
目的通过对存在恶性突眼的Graves眼病患者受累眼外肌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观察注射后眼位偏斜及复视恢复的情况,探讨A型肉毒毒素辅助治疗Graves眼病的机理及实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伴有恶性突眼的Graves眼病合并眼位偏斜的患者31例(其中伴有水平偏斜者15例,伴有垂直偏斜者30例)。患者进行眼眶CT扫描、同视机、HESS屏和斜视度测定等检查后,对其所受累的眼外肌(下直肌24条,内直肌11条,上直肌6条,上睑提肌4条)在肌电图的指引下进行多次重复的A型肉毒毒素肌腹内注射。定期随诊观察注射后的眼位变化及复视程度的变化。结果31例接受A型肉毒毒素眼外肌注射的患者中,在经过重复注射2~6次后,其斜视度及复视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总体显效率41.9%,有效率51.6%,无效率6.5%.结论A型肉毒毒素眼外肌内注射是一种能有效缓解Graves眼病患者眼外肌挛缩和减轻复视症状及斜视度的治疗方法。在疾病早期及时应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受累眼外肌注射,并适当联合全身或局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控制Graves眼病的临床症状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A型肉毒毒素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60例年龄于4~12岁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双外直肌后退或外直肌后退联合内直肌缩短术)和BTXA双外直肌注射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眼位矫正情况及双眼视觉功能改善情况.两组之间年龄分布及治疗前斜视度数分布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合检验.两组之间正位率比较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结果 注射组患儿治疗前平均斜视度数(-41.33±12.17)△,注射6个月后平均斜视度数(-6.23±9.80)△,7例低矫,正位率为76.67%.手术组患儿治疗前平均斜视度数(-42.83±11.72)△,手术6个月后平均斜视度数为(2.67±5.21)△,1例低矫,2例过矫,正位率为90.00%.两组患儿的治疗后眼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两组患儿正位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P=0.166).治疗后两组均有患儿重建了融合功能,获得了远立体视觉,近立体视觉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BTXA注射作为一种简便、创伤性小的治疗方式,其临床疗效可能接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倪家鹤 《深圳医学》1999,12(4):23-23
目的 寻求治疗局限性肌痉挛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A型内毒毒素局部微量多点注射,定量观察症状缓解程度。结果 3月未的扔效率为91.3%,显效率为73.9%,6月未有效率为86.9%,显效率为65.2%,3例复发再次注射仍有效。结论 A型肉毒毒素治疗局限性肌痉挛见效快,方法简便,使用安全,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A型肉毒毒素治疗麻痹性斜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肉毒毒素用于治疗斜视、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将我院应用 A型肉毒毒素治疗 3例麻痹性斜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例中上斜视伴内斜视 1例 ,外斜视 1例 ,内斜视 1例 ,眼位偏斜 15°~ 2 0°,均不伴有眼睑痉挛 ;年龄 2 1~ 2 8岁 ;病程 2~ 14月 ,曾经用抗菌素、类固醇激素、B族维生素和神经营养因子等药物及针灸治疗无效。随访 6~ 10月。1.2 方法 应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注射用 A型肉毒毒素。注射部位选择拮抗肌肌腹部 ,约在肌止端后 2 0~2 5 m m,剂量 2 .5 U (每支 10 0 U加入 4m L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A型肉毒毒素(BTA)注射与手术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的疗效。 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的共同性斜视患儿1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4例,女性68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7.2±2.6)岁。按照家属的选择意愿分为注射组和手术组。注射组患儿采用BTA眼外肌注射治疗,手术组患儿采用斜视矫正术治疗。检查并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患儿的斜视度、双眼视觉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治疗后6个月患儿的眼位正位率等指标。注射组和手术组患儿斜视度与双眼视觉功能的定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患儿双眼视觉功能的定性数据,眼位正位率与并发症等指标的描述采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治疗后6个月,注射组患儿的眼位正位率为58.2%,手术组患儿的眼位正位率为69.3%。两组患儿眼位正位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P>0.05)。注射组患儿斜视度绝对值在注射前和注射后6个月分别为(35.23±6.69)△和(12.35±10.16)△;手术组患儿斜视度绝对值在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分别为(35.40±8.74)△和(9.16±9.43)△。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儿斜视度绝对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1.92;P>0.05)。注射组和手术组患儿在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具有正常同视机Ⅰ级功能(同时视)的分别有25例(占39.1%)和38例(占50.7%);具有正常同视机Ⅱ级功能(融合视)的分别有43例(占67.2%)和70例(占93.3%);具有正常同视机Ⅲ级功能(立体视)的分别有26例(占40.6%)和37例(占49.3%);具有正常近立体视功能的分别有27例(占42.2%)和38例(占50.7%),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增加。治疗后6个月,手术组具有同视机Ⅱ级功能(融合视)患儿的比例高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2,P<0.05),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8,1.06,0.99;P>0.05)。注射组所有患儿主诉出现复视,16例患儿表现出轻度上睑下垂和结膜下出血,均于随访1~3个月时消失。 结论对于斜视度为中低度数(15△~50△)的患儿,BTA注射与手术治疗儿童共同性斜视在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相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A型肉毒毒素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特发性眼睑痉挛(idiopathic blophawvopaiwn)是一种进行性慢性神经肌肉性疾病,表现为眼睑非随意频繁的痉挛性抽动,睁眼困难,甚至引起功能性视力障碍;以往常采用口服药物、针灸疗法或手术治疗,但疗效不确定,并发症多。1984年Frueh等首先应用A型肉毒毒素(BTA)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因疗效高和副反应少已成为当前首选疗法。我科自1999年以来,采用眼睑局部注射BTA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3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行眼部常规检查和确定痉挛强度,按眼睑面肌痉挛强度分级标准评估,进行不同剂量局部注射.注射剂量眼睑1.25u~2.5u,面肌2.5u~5u.结果总有效率为100%,364例患者均于注射后1~7天症状开始改善,于3天症状改善者为多,占80%,部分缓解者37例,占10%,药效作用时间4~6个月.结论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眼睑及面肌痉挛是一种可靠、简单的方法,该方法无明显副作用,无痛苦,其并发症少且短暂而可逆,虽需要重复注射,但药效维持时间长,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肉毒杆菌毒素是革兰氏阳性厌氧芽孢肉毒杆菌产生的一种外毒素。在眼科诸多疾病的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回顾了近几年来国内外这方面的相关文献,简要的阐述了肉毒杆菌毒素A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睑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睑痉挛是近年来引进眼科治疗学的一项新技术,应用简便,安全、有效,优于手术疗法和以往的多种药物疗法。本就其理化特性、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并发症及预防以及临床免疫学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上睑退缩是最常见甲状腺相关眼病之一,我科采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睑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睑痉挛是近年来引进眼科治疗学的一项新技术,应用简便,安全、有效,优于手术疗法和以往的多种药物疗法。本文就其理化特性、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方法、适应证和禁忌征、并发症及预防以及临床免疫学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