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颅脑损伤早期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24h内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与颅脑损伤的伤情程度和伤后时间的关系.方法:39例颅脑损伤24h内惠者,按照GCS评分分为3组:轻中型颅脑损伤(GCS 9~15分)11例,重型颅脑损伤(GCS 6~8分)1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15例,以上3组再根据伤后距手术时间不同分为≤...  相似文献   

2.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程度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7~8分23例,4~6分22例,3分12例,分别观察其预后.结果:入院时GCS 7~8分无死亡,恢复良好14例;4~6分死亡13例(病死率59.1%),恢复良好2例;3分死亡11例(病死率91.7%).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程度愈高,病死率愈高,功能恢复愈差.  相似文献   

3.
汪孝永  袁贤瑞  黄军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6):648-65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的救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该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0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恢复良好34例(32.08%),中残25例(23.58%),重残9例(8.49%),植物生存5例(4.72%),病死33例(31.13%).其中入院时GCS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为3~5分者,病死率为59.38%,6~8分者,病死率为18.92%.结论GCS评分是评估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手术、积极综合治疗是降低伤残率和病死率、提高生存率并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58例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洪  陈忠  刘谊  杨清 《重庆医学》2004,33(1):90-9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0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手术或非手术及其它综合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58例.结果 GCS 3~8分患者死亡率为25.9%,GCS 3~5分患者死亡率为54.2%.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与伤后GCS评分密切相关.及时适当的治疗可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重型颅脑损伤102例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间收治的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并对不同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患者的救治结果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为31.37%,其中GCS 3~5分的患者死亡率为46.8%,GCS 6~8分的患者死亡率为18.18%.结论 重视院前急救、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动态CT检查、正确处理合并伤、防治并发症,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进杰  王志回 《广西医学》2008,30(10):1540-1541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伴多发伤患者,往往由于伤情重,变化快,虽经积极救治,病死率和病残率仍然较高[1].因此,如何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是当今学者的热门话题,我院急诊科2000~2007年共救治颅脑损伤合并复合伤患者196例(GCS评分在8分以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尼莫地平联合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联合高压氧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伤后24h内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2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对照组102例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联合高压氧治疗组100例,1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及GCS评分.结果 尼莫地平联合高压氧治疗组总有效率78.0%,对照组58.8%,治疗组GCS评分提高6±3分,对照组提高3±2分,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高压氧治疗有助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按国际颅脑损伤分类 ,GCS评分≥ 9分者为轻、中型颅脑损伤。一般来说 ,此类患者病情较轻 ,预后良好 ;但也有一小部分患者病情迅速恶化 ,甚至导致死亡。本文对我院近 5年来 6例GCS评分≥ 9分的颅脑损伤突发性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作一分析 ,以从中吸取教训 ,指导对该类患者的处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中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3 3~ 54岁 ,平均 44.2岁。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5例 ,坠落伤 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 :3h 3例 ,4~ 2 4h 2例 ,>2 4h 1例。1.2 入院临床表现 原发昏迷均在 3 0min以内 ,GCS评分9~ 12分 3例 ,13~ 1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道路交通伤致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并总结相应的救治措施。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32例重型颅脑交通伤病例的临床资料、救治方法及结果。结果 32例患者中,单纯颅脑损伤13例,多发伤19例。原发性昏迷25例,继发性昏迷4例。GCS评分3~5分10例,5~8分22例。保守治疗17例,开颅手术12例,其他手术3例。恢复良好15例,中残3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1例,病死率为34.4%。结论重型颅脑交通伤伤情重、多发伤多、伤情复杂,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及入院后处理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与心电图变化的关系。方法:对159例颅脑损伤患者均经CT确诊,并在伤后24h内行心电图检查,第7、14、21天复查。结果:GCS评分13~15分患者中有32.3%出现心电图异常,GCS评分8~12分患者中有78.5%出现心电图异常,GCS评分<7分患者中百分之百出现心电图异常,其中,随着颅脑损伤病情的稳定好转而心电图异常也随着好转者占96.7%。结论:心电图异常对估计心脏损害、颅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评估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颅脑损伤后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提示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裂孔疝手术救治的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急诊手术救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裂孔疝的病死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格拉斯哥计分(GCS)、瞳孔变化、中线移位、环池显示、手术方式与小脑幕裂孔疝的病死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GCS、瞳孔变化、中线移位、环池显示状况是判断伤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缩短伤后手术时间,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裂孔疝的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刘丽 《实用全科医学》2008,6(9):922-92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8例重症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重症颅脑损伤伴高钠血症的患者死亡率达67.86%,发病率为8.56%。发生高钠血症的时间为1周之内,颅脑损伤后72h内出现的10例死亡7例,24h内出现的高钠血症主要与原发性下丘脑损伤有关,而24h后出现的也与使用脱水剂有关。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出现高钠血症病死率高,且血钠值越高亦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77-80
目的 评价凝血指标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113 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时、伤后3 个月检测所有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D-二聚体、FIB、PLT 及DIC 评分),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进行评分,根据GCS 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比较各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根据伤后3 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颅脑损伤患者PT 明显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三组患者PT、D-二聚体及DIC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APTT、FIB 及P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病情严重程度为重度、GCS评分、PT 和APTT 延长、D-二聚体升高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佳的影响因素(P<0.05);将上述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低GCS 评分、PT 延长、D-二聚体及DIC 评分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凝血功能指标异常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可根据凝血功能水平判断患者病情,从而采取针对性诊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亚低温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48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24例作常温治疗,24例作亚低温治疗)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GCS评分及治疗6个月时的GOS评分,评价其疗效及预后。结果:常温及亚低温治疗4~10天后两组病人的GCS评分对比及治疗6个月时的GOS评分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亚低温治疗组的疗效及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预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安宫牛黄丸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安宫牛黄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 d、5 d、7 d、14 d后GCS评分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治疗3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GCS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观察组GCS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3个月后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60.53%(23/38),高于对照组的35.14%(13/37)(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宫牛黄丸能促进颅脑损伤患者清醒,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重度颅脑损伤急性期高血糖反应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糖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7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24 h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血糖检测,3个月后接受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结果 颅脑损伤后24h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患者的预后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的血糖浓度是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2月~2009年2月,我院共收治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到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两组,A组47例:伤后12 h内行气管切开术;B组43例:伤后12 h后行气管切开术。结果:A组治愈25人,中残11人,重残5人,死亡6人,病死率为12.7%;B组治愈16人,中残10人,重残7人,死亡10人,病死率为23.2%。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重症颅脑损伤的重要环节,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其治愈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13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入院后72小时测定的空腹血糖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高血糖组(>6.10 mmol/l)与正常血糖组的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定,同时也比较了不同Glasgow coma scale(GCS)水平的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高血糖组GOS良好率(24.7%)低于正常血糖组(37.9%),而死亡率(41.5%)高于正常血糖组(23.3%),GCS3~5分组中血糖值在(10.3±5.2)明显高于GCS6±8分组(9.0±2.2)且GCS3~5分组中高血糖(>15 mmol/l)组中死亡率为58.0%,明显高于其他分组,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因应激反应易出现血糖升高,同时伤情越重血糖越高,预后也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