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7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64例移位髋臼骨折患者,男40例,女24例;平均年龄47.6岁.按Letournel-Judet方法分型:后壁骨折16例,后柱骨折2例,前柱骨折2例,横行骨折8例,后柱伴后壁骨折8例,横行伴后壁骨折6例,T形骨折6例,前柱伴后壁横行骨折2例,双柱骨折14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手术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32例,髂腹股沟入路16例,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切口+K-L入路)16例,复位后应用骨盆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3 h,术中平均失血量为800mL.所有患者术后获8~40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患者伤后2周内手术者53例,其中解剖复位39例,满意复位10例,不满意复位4例,复位优良率为92.5%.伤后2~3周后手术者11例,其中解剖复位4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2例,复位优良率为81.8%.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优37例,良13例,可8例,差6例,优良率为78.1%.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3例(Ⅱ~Ⅲ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 结论 对于移位髋臼骨折,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开放复位策略、尽早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髋臼骨折患者21例,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1]:后壁骨折11例,后柱骨折5例,后壁伴后柱骨折3例,前柱骨折2例。均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2例前柱骨折患者取平卧位,采用髂腹股沟入路,余19例取侧卧位,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24(12~48)个月。按Matta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7%。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固定牢固,骨折愈合好,术后并发症少,恢复行走快,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2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9例,女13例;年龄56 ~ 87岁,平均76.4岁.骨折按改良Evans分型:IA型6例,IB型6例,Ⅱ型7例,Ⅲ型l例,逆转子间骨折2例.闭合牵引复位满意后纵向切开股外侧肌起点肌膜1 cm,紧贴股骨外侧皮质向远端插入钢板,近端3孔置入3枚空心锁定螺钉.远端经皮锁定至少3枚双层皮质螺钉.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5~60 min,平均52 min;术中出血量约50~80 mL,平均62 mL.22例患者术后获5~18个月(平均10.1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8~13周,平均10.2周.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评定:优11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1.8%.无骨折端移位、螺钉松动、拔出及断钉、髋内翻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大腿中上部疼痛持续半年余.结论 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及疗效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髋臼后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的三维重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髋臼后柱骨折经皮逆行拉力螺钉固定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 收集60个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重建骨盆三维模型.模拟逆行拉力螺钉固定,在髋臼后柱置入虚拟三维圆柱体.计算其最大直径、长度、置入角度以及置入点(A)到坐骨结节远端(B)的距离.同时在相同的三维重建骨盆模型上,垂直髋臼内侧面对后柱进行重切,每间隔1 cm取一个截骨面,测量每个截骨面的内外径和上下径. 结果 男性半骨盆58个,女性半骨盆62个.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为(13.16±1.45)mm,虚拟三维圆柱体与水平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夹角分别为72.02°±6.05°、14.71°±6.98°和8.61°±3.96°,置入点位于坐骨结节内外侧缘的中线上,AB间距离为(15.18±1.97)mm.平均最小内外径和上下径分别为20.11 mm、19.19 mm,明显大于虚拟三维圆柱体的平均最大直径.虚拟三维圆柱体的直径、长度、与矢状面的夹角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髋臼后柱可容纳7.3 mm的拉力螺钉,但男女的进针角度不同.螺钉的直径不能仅仅靠截骨面的直径确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合适的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32例行解剖型钢板固定。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Neer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锁定加压钢板组25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解剖型钢板组29例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7~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锁定加压钢板组术后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良率优于解剖型钢板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 vs 90%,P>0.05)。解剖型钢板组1例患者发生肱骨头坏死、吸收,2例出现螺钉松动、部分拔出。两组均未出现断钉、再骨折移位、骨折不愈合、桡神经损伤、腋神经损伤等术后并发症。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但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并发症少,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跨弓状缘髋臼四方区解剖钢板,探讨其在复杂髋臼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优缺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采用跨弓状缘髋臼四方区解剖钢板治疗18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49.6岁(范围,27~62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3例(累及四方区),T形骨折2例,前方伴后半横形骨折8例,双柱骨折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 d(范围,5~14 d)。患者术前均摄骨盆前后位X线片及CT+三维重建,充分了解骨折形态。手术均采用高位髂腹股沟入路,并使用跨弓状缘髋臼四方区阻挡钢板进行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均摄标准前后位及Judet位骨盆X线片、CT+三维重建,按照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tta改良的Merle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手术时间130 min(范围,100~200 min);术中出血量560 ml(范围,400~900 ml);跨弓状缘髋臼四方区解剖钢板术中均无需额外塑形,均顺利完成手术。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范围,6~15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骨折复位按Matta评分标准评分,其中优11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3.3%(15/18)。末次随访时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15.8分(范围,12~18分),其中优1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8.9%(16/18)。术后2例患者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1个月后好转;余无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跨弓状缘髋臼四方区阻挡钢板可以同时固定髋臼前后柱及四方区,解剖型设计,无需塑形,安全性好,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6年,我科应用胫骨远端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31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介绍应用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骨折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方法依髋臼的解剖学特点与镍钛合金的特性,研制出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它由前柱臼A、后柱臼B、弓齿C、转子D四组系列组成。至2001年10月,该系统临床治疗髋臼骨折41例。结果该内固定系统能将复杂粉碎的髋臼骨折稳定地聚合于解剖位,术中操作简便。术后随访6~28个月,其中38例术后1.6个月达骨性愈合,并于术后2.5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术后并发异位骨化、关节失用1例,骨化性肌炎致功能障碍2例,感染但未遗留功能障碍1例。结论髋臼骨折记忆合金三维内固定系统的应用,为粉碎性髋臼骨折的解剖性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联合翼形跟骨钢板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和骨盆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和骨盆后柱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1~73(43.23±6.45)岁。所有患者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联合翼形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12例骨盆合并前后柱骨折,7例髋臼骨折并累及四边体,2例髋臼骨折伴中心性脱位。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18.60±6.45)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根据Matta影像学复位评价:11例骨盆前后柱骨折为解剖复位,1例为满意复位,7例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为解剖复位,1例伴中心型脱位为解剖复位,1例为满意复位。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髋关节评分13~17分。结论: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辅以联合翼形钢板治疗累及四边体的复杂髋臼、骨盆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放射学及临床结果,对复杂骨盆骨折及髋臼四边体骨折的治疗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的诊断、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 方法 从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手术治疗髋臼骨折46例48髋,其中A型骨折18髋,B型骨折22髋,C型骨折8髋.手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6髋,K-L入路27髋,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K-L入路)13髋,延长的髂股人路2髋. 结果 解剖复位32例(66.7%),复位满意11例(22.9%),复位不满意5例(10.4%).随访4个月~4年,平均2年5个月.按改良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关节功能:优26髋,良9髋,可9髋,差4髋,优良率为72.9%(35/48). 结论 术前CT三维重建对骨折准确分型和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具有重要作用;术前在骨盆标本上模拟手术并初步预弯重建钢板,对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有很大帮助;术中对骨折在尽可能地解剖复位,并可靠内固定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杂移位型髋臼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00年2月—2002年7月收治23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后柱合并后壁骨折11例,前柱合并后半横形骨折6例,双柱骨折5例,“T”形骨折1例。本组复杂移位型髋臼骨折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11例,Kocher—Langen—beck(K—L)入路5例,髂骨股骨入路4例,前后联合入路3例。结果:根据Matta评分标准,解剖复位16例(69.6%),满意复位6例(26.1%),不满意复位1例(4.3%)。昕有病例随访6~26个月,平均19.6个月,随访疗效与X线优良率分别为81.8%,83.9%。结论:复杂移化型髋臼骨折尽早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手术医师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与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髋臼双柱骨折的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 自2001年4月至2006年12月,在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609例髋臼骨折中,其中双柱骨折193例,男147例,女46例;年龄34.4岁(19~75岁).合并股骨头软骨损伤37例,颅腩外伤31例,膀胱尿道损伤27例,胸腹脏器损伤68例,合并骨盆或(和)骶髂关节损伤59例,术前有坐骨神经损伤11例.损伤1周内手术者15例,1~2周121例,2~3周34例,超过3周者23例;采用单一髂腹沟入路4例,联合入路189例.结果 手术平均耗时238 min(150~330 min),术中失血平均为1453 mL(450~4400 mL).平均随访44.2个月(14~84个月),采用Matta的复位标准、x线评估标准以及改良的Merle d'Aubingne和Postel临床结果评分.复位结果:解剖复位168例,不满意复位17例,差8例;X线结果:优162例,良16例,一般8例,差7例;临床结果:优152例,良27例,一般9例,差5例.复位情况与临床结果及X线结果的Kendall相关系数分别为0.74和0.77.77例发生异位骨化,术后坐骨神经一过性麻痹3例. 结论联合人路能有效地显露双柱骨折,有利于前后的协同复位;髋臼顶部复位对恢复髋臼正常形态有着重要的作用;复位结果与I临床结果呈正相关,且与手术医牛的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13.
彭烨  张立海  唐佩福 《中国骨伤》2015,28(5):472-475
髋臼是人体的重要承重关节,髋臼方形区是髋臼内侧壁的重要结构,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和重要功能。方形区骨折是髋臼骨折中常遇到的骨折,由于髋臼方形区处于骨盆内侧,所以手术中的显露及复位十分困难。同时,髋臼方形区骨质较薄较难固定,外侧有髋关节,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和对相关解剖的了解十分重要。方形区骨折后,股骨头容易向内侧移位,甚至突入盆腔造成嵌顿,其复位和治疗一直是骨科中的难点。对于方形区骨折不同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也不一。本文就方形区的解剖学特点、手术入路选择、内固定治疗方式、治疗要点和疗效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根据复杂型髋臼四方区骨折的不同类型,探讨不同手术入路,以获得更好的手术暴露和更可靠的复住内固定。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58例髋臼四方区骨折,男36例,女22例;年龄23~61岁,平均36.9岁。术前摄骨盆片及双斜位片,辅以CT扫描重建髋臼,按Letournel分型其中前柱15例,横形12例,T形7例,前柱伴后半横形9例,双柱骨折15例。分别采用单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改良的Stoppa入路手术、组合式联合手术入路,或者经改良Stoppa入路结合经皮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固定。结果:49例患者获随访,时间2~6年,平均32个月,术后其中1例发生深部感染,经创口引流,配合有效抗生素后治愈,2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2例出现股骨头坏死。手术结果复位按Matta标准评定:解剖复位(移位〈1mm)36例,满意复位(移位1~3mm)8例,不满意复位(移位〉3ram)5例。关节功能按Merle d'Aubigne和Postel标准评定:优32例,良12例,可4例,差1倒,总分(15.3±2.5)。结论:采用单一的手术入路只能解决一部分类型的髋臼复杂型四方区骨折,更多的需要采用联合入路,改良的Stoppa入路结合髂腹股沟前入路或者结合前柱髋臼螺钉通常是解决复杂型四方区骨折移位有效的手术入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背景:髋臼横形骨折治疗较为困难,常采用内固定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有学者尝试采用锁定重建接骨板,但对其的研究报道较少。 目的:比较4种不同锁定重建接骨板后方入路内固定方式治疗髋臼横行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方法:采用成人防腐标本10具,制成髋臼横行骨折模型20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标本。A组:重建接骨板两端各固定3枚螺钉。B组:重建接骨板两端各固定3枚螺钉及距骨折线最近的两侧螺孔各1枚螺钉。C组:锁定重建接骨板两端各3枚单皮质螺钉。D组:锁定重建接骨板两端各3枚单皮质螺钉及距骨折线最近的两侧螺孔各1枚单皮质螺钉。行轴向的加载实验,记录内固定失效时最大负载和轴向刚度。 结果:A、B、C、D组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分别为(180.60±11.781)N、(240.80±7.981)N、(243.80±11.755)N和(438.00±23.227)N;轴向刚度分别为(95.21±6.32)N/mm、(123.47±23.95)N/mm、(126.39±18.52)N/mm和(227.35±13.74)N/mm。除B、C两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的最大负载和轴向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髋臼横形骨折采用接骨板后方入路内固定时,锁定重建接骨板固定的稳定性优于重建接骨板,而且距骨折线最近的两侧螺孔给予螺钉固定能增强内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徐琳  卫永鲲  欧阳振  尹伟 《中国骨伤》2022,35(11):1015-1019
目的: 探讨通过改良Stoppa联合Kocher-Langenbeck (K-L)入路辅助3D打印技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3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0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3D打印组),45例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常规手术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8±3.5)个月,患者均获骨性愈合。两组术后Matta复位评价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利用改良Stoppa联合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术前制定合理手术方案,避免术中不必要的操作及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围术期的安全性且更便于术中骨折精准复位,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系统评价移位性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功能结果、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搜索引擎作为检索工具,检索1966年1月至2008年12月发表的有关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文献并获取全文,根据相应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然后对入选文献进行数据抽取、汇总及归纳分析. 结果共检索到869篇原始文献,有72篇符合所有入选标准,总计随访患者6509例(6549侧髋臼骨折).87.6%的患者复位质量满意,13.0%的患者复位质量差,医源性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0%,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生率为3.9%,局部感染发生率为4.2%,异位骨化发生率为26.9%,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18.0%,同侧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5.1%.3120例患者根据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系统对临床功能结果进行评价:优46.6%,良32.4%,可11.6%,差9.5%.复位质量满意组功能结果优良率为85.5%,复位质量不满意组功能结果优良率为63.7%.824例患者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优48.4%,良26.9%,可10.7%,差14.0%. 结论移位性髋臼骨折最常见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伤,占73.9%;最常见的髋臼骨折类型是后壁骨折、双柱骨折及横行伴后壁骨折,这三种类型骨折占所有骨折的62.3%;手术治疗移位性髋臼骨折,功能结果优良率为78.0%.功能结果与复位质量有密切的相关性.移位性髋臼骨折术后最常见的长期并发症是创伤性骨关节炎和异位骨化,但异位骨化多为轻度.  相似文献   

18.
髋臼在前柱投影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髋臼前柱的解剖学结构和螺钉放置的安全角度范围.方法取20具骨盆标本,在X线透视下确定髋臼上缘距髂前下棘顶点和髋臼下缘距髂外血管鞘外缘与骨盆缘交点的距离,CT垂直扫描前柱,测量距髋臼上缘0.5~4.0 cm(每0.5 cm测1次)的CT断面上前柱宽、髋臼宽.根据髋臼在前柱表面的投影,将前柱分为髋臼区、相对危险区和危险区,并测量距骨盆缘1 cm处φ2.5 cm螺钉进钉的安全角度.结果髋臼上缘在髂前下棘顶点上(1.1±0.1)cm,髋臼下缘在髂外血管鞘外缘与骨盆缘交点下(1.7±0.2)cm,距髋臼上缘0.5、1.0、1.5、2.0、2.5、3.0、3.5、4.0 cm的CT断面上,前柱平均宽分别为(55.7±4.8)、(54.4±2.0)、(50.5±3.7)、(41.3±3.0)、(39.1±4.6)、(35.2±5.7)、(31.7±5.6)、(30.8±3.4)mm;髋臼宽分别为(28.2±6.2)、(34.7±5.5)、(36.8±5.2)、(34.8±2.7)、(37.0±4.2)、(33.2±5.1)、(29.6±5.7)、(28.0±3.9)mm;距髋臼上缘0.5 cm断面进钉安全角度应<87°±8°;距髋臼上缘1.0cm断面进钉的安全角度应<76°±7°;距髋臼上缘1.5 cm断面进钉的安全角度应<69°±7°;距髋臼上缘2.0 cm断面进钉的安全角度应<63°±7°.结论髋臼中心部不能放置螺钉,中心部以上可以放置螺钉,进钉角度应<63°±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研究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 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共28例(28髋),对患者术后进行复位质量和远期影像学评价.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标准及SF-36简便型健康调查问卷(MOS SF-36)对患者的髋关节临床功能和生命质量进行评估.分析本组患者与一般人群的生命质量有无差异,预后因素与功能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1个月(14~82个月),影像学评估显示术后初始影像显示解剖复位17例(60.7%),良好复位9例(32.2%),差复位2例(7.1%).远期影像学结果:优16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2.1%(23/28).发生异位骨化18例(64.3%),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7.1%).改良Merle d'Aubigné和Postel平均得分15.5分(10~18分).优4例,良1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78.6%(22/28).对于复杂髋臼骨折患者,生命质量在一般健埭状况、生命力、情感角色和心理健康等4个维度与一般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和社会功能等4个维度较一般人群下降(P<0.05).复位质量是髋臼骨折预后最重要的可控性因素(r=0.564,P=0.001). 结论联合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能提供良好的显露,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预后良好.影响髋臼骨折预后的因素众多,但复化质量是其中最重要的可控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