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很多 ,其中以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优 ,现将经诊断的 2 4例胆囊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收集 2 4例经CT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例。其中男 6例 ,女 18例 ,男女发病率之比为 1∶3。平均年龄 5 4岁。主要临床症状 :右上腹持续隐痛 ,腹部不适 ,恶心 ,食欲不振 ,皮肤及巩膜黄染。其中 14例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13例CT证实有胆结石、手术证实CT漏诊 2例结石症。我们使用SOMATOMAR .TCT机 ,扫描自肝顶开始 ,采用常规厚度 10mm ,层距 10mm ,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2.
白林 《四川医学》2000,21(7):589-590
目的 分析胆囊癌的螺旋CT表现特点,认识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胆囊癌30例影像。结果 根据胆囊癌影像形态学表现,其中最17例,腔内型6例,求前仍28例肺真菌例误诊为胆囊息肉。结论 螺旋CT在胆囊癌的早期和术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支扫描、强化扫描应作为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胆囊癌是消化系统中较少见的恶性肿瘤,而在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中却是最常见的,其术前诊断率低,预后差。CT问世后,胆囊癌的诊断水平明显提高。为提高对胆囊癌的认识,现将我院1992~1997年经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胆囊癌,结合临床病理和文献复习进行...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诊断进行了探讨,认为原发性胆囊癌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B超和CT的腹部检查,讨论了在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诊断中B超、CT、PTC、D、ERCP、OCG、IVC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优缺点,提出了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以提高原发性胆囊癌在术前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多层螺旋CT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特征进行探讨.方法 对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的临床及CT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囊癌CT表现为:肿块型25例,腔内型6例,厚壁型4例;胆囊癌肝浸润17例,肝内胆管扩张11例;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12例;肝内转移2例;胆总管周围及胰十二指肠上淋巴结转移7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胆囊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资料完整的胆囊癌病例。结果 20例胆囊癌中,软组织肿块型12例,胆囊壁增厚型6例,腔内结节型2例,肝脏受侵9例,肝内转移3例,淋巴结转移8例,肝内外胆管扩张6例,腹水4例,14例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论 CT扫描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实证的30例胆囊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行B超检查,15例CT检查,诊断正确率分别为61.5%与73.3%。12你行癌胚原检查,阳性率33.3%。结论:目前B超及CT仍是临床诊断最有效的手段,癌胚抗原对诊断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MSCT及MR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极其分型。方法:回顾12例经手术证实的胆囊癌的MSCT及MR影像,包括病灶形态、大小、部位、增强以及肝内胆管、淋巴结、有无肝脏直接或间接侵润。结果:全部12例胆囊癌在MSCT及MR显示清晰,小部分有肝内胆管扩张,另有一部分有肝内转移、直接侵润及淋巴结转移。讨论:胆囊癌病人由于临床上缺乏特异性表现,多数被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近年采随着MSCT及MR的应用,确诊率明显提高,对本病认识的进一步加深,这里我们对有关MSCT及MR扫描的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经脾门静脉造影CT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一种新的检查方法-经脾门静脉造影CT(CTSP)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为31例PHC患者行CTSP检查,描述CTSP图像上的表现,并与病理及其他影像对照。评价CTSP诊断PHC的价值。结果31例PHC患者经CTSP检查,均清楚地显示了肝内肿瘤。CTSP显示内1cm以上的占位病变,与手术检查结果一致,诊断优于普通增强CT,但对位地肝表面及肝门区1cm以下的小结节诊断有困难。对31例  相似文献   

10.
探讨CT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胆囊癌的CT表现,生长方同理改变CT分类以及胆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厚壁型16例,节节型14例,实变型20例。结论CT检查对胆囊癌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发祥  梁朝晖 《吉林医学》2009,30(13):1246-124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及图像重建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照病理,回顾分析25例胆囊癌多期增强扫描及各期图像重建的CT表现。结果:CT所见包括:壁厚型8例,腔内型5例,肿块型12例。胆囊癌的强化特点为动脉期高密度,门脉期等密度或高密度,延迟期消退不明显,即胆囊癌的多期增强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胆囊壁,且强化时值延长。结论:胆囊癌的MSCT多期强化特征及不同的重建图像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多期增强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胆囊癌的多期增强的螺旋CT表现.结果胆囊癌具有一定的强化特点,表现为动脉期明显高密度,门脉期呈等密度或高密度,延迟期消退不明显,即胆囊癌的3期增强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胆囊壁和肝脏,且强化时值明显延长.结论胆囊癌的SCT多期强化特征对胆囊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T和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癌CT和B超影像表现。结果:CT和B超对胆囊癌具有相似的表现。31例中,肿瘤呈软组织肿块型15例,壁厚型10例,腔内结节型4例;2例发生于胆囊颈部者未分类。CT和B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10%和77.42。结论:CT和B超对不同类型的原发性胆囊癌敏感在有差异,而两者相结合可提高该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探讨肝病性与非肝病性胆囊炎的不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有胆囊异常患者的CT图像及相关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病组50例,包括慢性肝炎20例、肝硬化25例、肝硬化合并肝癌5例;非肝病炎症组30例,包括慢性胆囊炎19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6例、胆囊炎合并急性胰腺炎3例、坏疽性胆囊炎1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1例。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结果①肝病组48例(96%)胆囊壁均匀增厚,厚径3.67±0.49mm;38例(72%)胆囊轮廓清楚;38例(76%)胆囊壁有不同程度的强化;14例(28%)合并胆囊床水肿和胆囊周围非游离性积液。②非肝病组28例(93%)胆囊轮廓模糊不清;26例(87%)胆囊壁均匀增厚,4例(13%)胆囊壁不均匀增厚,厚径4.54±1.14mrn;3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胆囊壁强化;9例(30%)胆汁密度增高;4例(13%)胆囊周围游离性积液;5例(17%)胆囊床邻近肝组织出现动脉期一过性片状强化;1例囊壁小脓肿;1例囊腔积气。结论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肝病性胆囊炎与非肝病性胆囊炎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囊炎与肝病性胆囊改变在多排螺旋CT(MSCT)中的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胆囊炎患者50例,肝病性胆囊患者4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患者在MSCT中的不同表现,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多排螺旋CT中囊壁厚径及不同表现差异。结果胆囊炎组胆囊轮廓模糊为90.00%,胆囊壁厚度平均为(4.74±1.21)mm,38.88%合并结石,46.00%合并有条状高密度影,30.00%合并胆汁密度增高,16%出现邻近肝组织动脉期一过强化,10.00%出现胆囊周围积液。肝病性胆囊组胆囊轮廓模糊为26.53%,胆囊壁厚度平均为(3.74±0.77)mm,81.63%出现脾脏增大,61.22%出现侧支循环,6.12%出现胆汁密度增高,28.57%出现胆囊周围积液。胆囊炎组患者胆囊壁平均厚径明显厚于肝病性胆囊组(P<0.05)。两组患者在邻近肝组织一过性强化、胆囊周围积液及形态、胆汁密度增高、囊壁强化及轮廓清楚度及与周围结构粘连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在胆囊炎与肝病性胆囊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评价CT对恶性胃肿瘤的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分析233例经手术病理、内窥镜活检以及B超、CT等多种检查方法证明实的恶性胃肿瘤的CT表现。结果:233例中,贲门胃底癌82例,胃癌142例,胃平滑肌肉瘤6例,淋巴肉瘤3例。肿瘤的主要CT表现为局限或广泛胃壁增厚、胃腔内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的肿块,其它征象是邻近器官浸润、局部淋巴结转移及器官广泛转移等。结论:CT扫描增加了恶性胃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弥补了常规X线钡餐和内窥镜检查的不足,可作为进展期胃恶性肿瘤术前可切除性估计的首选检查方法;CT、内窥镜、X线钡餐造影都可作为胃恶性肿瘤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胆囊癌的CT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36例胆囊癌的CT征象,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36例的CT表现,其中女性21例,男性15例,术前36例均行CT平扫,同时14例行增强CT检查,12例择日也作了增强扫描。结果:胆囊癌呈软组织肿块型16例,腔内结节型6例,胆囊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型27例。肝脏受侵犯21例,淋巴结转移14例,肝内、外胆管扩张21例,合并胆囊结石26例,肝腹水2例。术前CT诊断正确率为75%(27/36)。结论:CT扫描在目前是一种简捷、方便、无创及有效地发现和诊断胆囊癌的有效方法,并且有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并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方法: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6例胆囊癌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平扫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及软组织肿块,增强后病灶显著强化。胆囊壁不规则增厚47例,胆囊壁结节26例,胆囊腔内壁软组织肿块23例,伴有胆囊结石63例,16例侵犯肝脏。结论:胆囊癌的CT征象与肿瘤的生长方式,侵犯周围性器官的范围,以及病变的程度有关,增强扫描显著强化是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原发性胆囊癌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以及指导手术的价值,并分析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CT表现。结果:根据CT表现分为:肿块型12例(48%),结节型8例(32%),壁厚型5例(20%)。常伴有胆囊结石,易发生肝浸润转移及胰头周围淋巴结转移。原发性胆囊癌术前用CT检查正确诊断22例,占88%。结论:原发性胆囊癌的CT检查直接征象有肿块型、腔内结节型和壁厚型。掌握原发性胆囊癌的特征性CT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误诊的主要原因是癌变的肝硬化结节侵及胆囊。  相似文献   

20.
胆囊癌的CT单相扫描与多相扫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胆囊癌CT单相扫描与多相扫描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病人行CT检查,其中11例单相扫描(平扫+普通增强扫描+延迟扫描);25例行多相扫描(平扫+动脉相+门脉相+延迟扫描)。结果 根据CT表现,胆囊癌可分为3型:第1型为胆囊腔内肿块型;第2型为胆囊壁增厚型;第3型为浸润性生长型。胆囊癌以中度-明显强化多见,且门脉相强化明显,持续至延尺相,不同类型胆囊癌强化形式不同。胆囊癌伴肝脏侵犯常见,此时,强化形式与胆囊癌类似,与原发性肝癌不同;胆囊癌的其他表现尚有结石,淋巴结肿大及胆道梗阻等。结论 胆囊癌病人行CT多相扫描,可以明显胆囊癌的特征表现,有助于胆囊癌的正确诊断。CT对胆囊癌的定位及分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