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187-4190
目的:确保孕产妇发生危重急症时能得到快速、专业的救治,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在全区范围内搭建以区产科急救办公室为中心的产科急救网络,将11家产科执业机构全部纳入。结果:强化了医疗机构对产科急救工作的重视,全市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95.83%。结论:产科急救网络建设与运行对危重孕产妇救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需加大对产科急救的投入以及产科人员的培训,建议在全市范围内成立产科危重急救中心。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对照<金华市县级以上医院、乡镇卫生院产科质量考评细则>,于2003年7~9月组织有关专家对全市医疗保健机构产科质量进行抽查考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及影响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十堰市2006~2011年度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年全市活产数220 975例,孕产妇死亡53例,孕产妇死亡率24.0/10万.孕产妇死亡前3位原因依次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影响死亡原因,以个人家庭及居民团体知识技能,资源不足,以及乡村两级医疗保健知识技能、管理系统问题为主.结论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要社会各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三级保健网络,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加强对产科人员全科知识培训,提高各级医务人员产科技术和急救水平,完善医疗救助体系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了解产科急救状况,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订改革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制《荆州市医院产科条件》调查表,对全市开展产科的城区三甲、二甲医院、妇幼保健院及乡、镇卫生院基本情况,从工作量、人员技术档案、产科装备、急救措施、制度、常规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从人员、设备和药物配置,产科急救服务能力不同级别医院有极显著性差异,高级医生集中在三甲和妇幼,二甲显得薄弱,卫生院太少。结论:基层综合抢救能力较差是一个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高危妊娠的筛选和综合抢救能力。增添医疗基础设施,改善产科服务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高危孕产妇急救培训计划,重点加强高危妊娠的筛选、监护、管理,提高产时保健质量,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邵阳市县级产科急救中心抢救危重孕产妇19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了解危重孕产妇的分布和预防.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 结果 192例患者中,初产妇58例(30.21%),经产妇134例(69.79%),农村孕产妇154例(80.21%).产科出血157例,占81.77%,其中108例失血性休克,106例经输血抢救,子宫次全切除10例,子宫全切2例,转上级医院20例,死亡1例,孕产妇抢救成功率89.06%,乡镇产科建设达标的县,住院分娩率高的县,产科急救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结论 发生产科抢救的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创建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达标,加强农村孕产妇的围产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能减少产科急救,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查找急救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和加强急救队伍的建设,降低深圳市急救死亡率和伤残率。方法 对2002年全市63家急救网络医院的院前、门诊、急诊人院的急救死亡病例进行系统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从中发现了急救医疗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急救意识差,急救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急救人员激励机制有待改善。结论 要从制度、政策上完善加强急救队伍管理。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我市急救队伍各方面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26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与产科急救能力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影响因素,寻求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对典型个案进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总结分析死亡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分娩、死亡诊断及死亡原因、抢救措施等情况。结果:孕产妇于家中进行分娩占88%,死于途中及家中占77%;孕产妇死亡的前3位原因依次为产后出血、内科合并症、妊高征,直接产科死亡原因占73%,其中54%的孕产妇死于产后出血,无产前检查史占31%,死于产后2~24 h内占53%,未施行急救措施占35%,急救措施不到位占58%,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因素、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及急救能力因素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结论:要加大政府对妇幼保健的投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村级接生员职能转换,加强产科急救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孕产妇死亡救治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3年攀枝花市31例孕产妇死亡原因。结果 2008~2013年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低于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P0.05)。31例死亡孕产妇中直接产科原因死亡26例(83.9%),其中产科出血18例(占直接产科原因的69.2%),间接产科原因死亡5例(16.1%)。产前检查次数5次的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产前检查≥5次的孕妇(P0.05)。在省市级医院死亡的孕产妇数多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及其他地点(P0.05)。结论应加强产前检查及高危妊娠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强全市孕产妇急救网络和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建立危重孕产妇转诊救治体系,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的救治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吉林省2014—2018年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的动态变化趋势,分析死亡原因构成及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保障母婴安全。方法 通过全省三级妇幼保健网收集2014—2018年41例产科出血死亡孕产妇的监测及评审结果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构成及相关特征,应用线性趋势卡方检验分析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5年间吉林省孕产妇死亡148例,其中产科出血死亡41例,占死亡总数的27.7%;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构成首位为宫缩乏力(36.6%),其次为子宫破裂(22.0%)和软产道裂伤(17.1%);居住农村、高龄、文化程度低、孕产次数多、基层产科技术薄弱等是产科出血死亡的重要原因;评审结果表明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病例中97.6%为可避免死亡。结论 加强产科人员适宜技术培训;重视生育政策的变化,全面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是降低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庄戊戍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064-3065
目的降低孕产妇、围产儿和婴儿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减少出生缺陷及残疾儿发生。方法领导重视、网络健全,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建立产科抢救小组。重视高危妊娠管理,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从1995年起乡镇卫生院不再承担接生任务,由两所县级综合性医院产科负责全县接生。具体做法主要有完善制度、职责明确、抓住重点、提高质量,做好围产期保健和产科质量管理。结果孕产妇死亡率连续10年为零。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特别是高危妊娠管理,加强产科质量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医疗质量,有效地降低直至杜绝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及影响死亡的主要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十堰市2006—2011年度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全市活产数220975例,孕产妇死亡53例,孕产妇死亡率24.0/10万。孕产妇死亡前3位原因依次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影响死亡原因,以个人家庭及居民团体知识技能,资源不足,以及乡村两级医疗保健知识技能、管理系统问题为主。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要社会各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三级保健网络,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加强对产科人员全科知识培训,提高各级医务人员产科技术和急救水平,完善医疗救助体系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长春地区13个县(市)、区(开发区),按国家统一要求,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逐级上报长春市妇幼保健所。结果2002~2008年长春地区死亡孕产妇共109例。其中因产科出血死亡37例,占死亡的33.94%。而在产科出血死亡中,因产后宫缩乏力死亡的孕产妇23例,占产科出血死亡62.16%。因转院途中死亡孕产妇4例,占产科出血死亡11.76%。结论(1)加强乡级保健网络建设,提高助产质量。(2)加强基层人员“三基”培训,提高产科急危重症的诊断、治疗水平,是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王岚  周晓军  沈奕  肖年  罗茜  何春燕  王正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604-4605,4608
[目的]分析重庆市产科出血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重庆市41个县(市)、区,按国家统一要求,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逐级上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分析2000~2008年产科出血致孕产妇死亡原因。[结果]重庆市因产科出血致孕产妇死亡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2008年重庆市死亡孕产妇共1654例。其中因产科出血死亡901例,占死亡总数的54.47%。产妇死亡与文化程度、地城分布及产前接受保健服务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产科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居住农村、非住院分娩、文化程度低、经济困难、个人家庭保健意识缺乏及医疗保健系统的处理能力的不足是产科出血死亡的重要因素。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接产人员对产后出血的防范意识,加强助产人员产科出血的急救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是降低产科出血死亡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资料显示产科出血已成为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约占54.2%[1].本文对全市18年产后出血死亡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46例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淑华  尚瑞丽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30-1631
目的:分析产科出血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收集2002~2010年长春地区13个县(市)、区(开发区)各妇幼保健院(所)上报长春市妇幼保健所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和调查报告。了解每个死亡孕产妇的病历资料,组织人员了解孕产妇孕前、孕期保健情况,并对死亡孕产妇进行评审。结果:2002~2010年长春地区死亡孕产妇共144例,其中因产科出血死亡46例,占31.94%,而在产科出血死亡中,因产后宫缩乏力死亡的孕产妇29例,占产科出血死亡63.04%,因转院途中死亡孕产妇4例,占产科出血死亡的8.70%。结论:加强乡级保健网络建设,提高助产质量;加强基层人员"三基"培训,提高产科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是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2002年急诊科急救死亡病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深圳市卫生局指示 ,为了解深圳市急救网络运转的现状 ,查找急救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降低急救死亡率和伤残率 ,进行了深圳市自 2 0 0 2年急诊科急救死亡病例调查。现调查分析如下 :一、资料来源和方法(一 )资料来源 :2 0 0 2年经全市 6 0个急救网络医院院前、门诊和急诊入院急救的死亡病例共有 315 1例 ,其中院前死亡 112 2例、急诊科死亡 5 83例、急诊住院死亡 14 4 6例 ,有急诊科急救记录的调查表共有870份。(二 )调查方法 :由我中心设计《急救死亡病例调查表》 ,全市共组织 6个调查组 ,每组负责 10家网络医院的调查 ,逐份对照病历填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网络急救应用于救治东莞市危重症孕产妇的效果,探讨网络急救在妇产科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005-2012年东莞市孕产妇死亡率的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在东莞市危重症孕产妇急救网络成立前后的变化、孕产妇死亡原因构成比的变化与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实施危重症孕产妇急救网络前5年(2005-2009年)的平均死亡率为42.2/100 000,实施后3年(2010-2012年)平均死亡率为17.8/100 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科直接原因是导致孕产妇死亡最主要的原因。结论东莞市自建立急救网络后,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组建与完善产科急救网络,可有效降低孕产妇生产风险,该项方案实施有利于保障母婴平安和促进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落实 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目标 ,掌握农村孕产妇死亡原因 ,制订干预措施 ,我们对祁东县 1990~1997年死亡的孕产妇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就产科出血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祁东县 2 3个乡 (镇 ) 1990~ 1997年农村孕产妇死亡个案卡及调查报告。筛选出由于产科出血引起死亡的 2 6例进行统计。2 结果2 1 死亡情况 本县 1990~ 1997年孕产妇死亡 5 3例 ,农村 5 0例 ,占 94% ,城市 3例 ,占 6% ,直接科原因 9种共 3 9例 ,占74% ,间接产科原因 7种共 14例 ,占 2 6% ,在 3 9例直接产科原因死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完成省级孕产妇死亡评审且死亡原因为直接产科原因的病例,为进一步降低四川省直接产科原因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死因为直接产科原因的188例死亡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8例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孕产妇中,以产科出血、妊高症为主要死因,死亡地主要分布在区县级医疗机构。结论 四川省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孕产妇构成比下降明显,但仍需加强孕产期保健服务,提高危重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我市(一区八县)根据全国及云南省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玉溪市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进行孕产妇死亡的监测工作。2005年全市出乍活产22122人,孕产妇死亡9人,死亡率40.68/10万,较2004年同期的48.26/10万下降7.58/10万。死亡的首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和产科直接因素。玉溪市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组根据全国、全省孕产妇死亡评审要求进行评审,死亡的孕产妇属可避免死亡7例,占77.78%;属不可避免死亡2例,占22.22%。现将2005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