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6)、缺血后处理组(IPo组)(n=16)和血红素加氧酶抑制剂锌原卟啉组(ZnPP组)(n=16)。采用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Po组在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0 s,缺血10 s,重复3次后,完全恢复心肌血流。再灌注2 h后开胸,每组8只取心尖部缺血心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心肌中HO-1蛋白表达。I/R组I、Po组和ZnPP组另取8只大鼠测定心梗面积。结果:与S组比较,I/R组缺血心肌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P<0.01),I/R组HO-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I/R组比较,IPo组缺血心肌中MDA降低,SOD活性升高且心梗面积明显减小(P<0.01),HO-1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IPo组比较,ZnPP组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1),HO-1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和增加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肝脏移植术后肝功能障碍和肝衰竭的重要原因,其发生机制有钙超载、氧化应激、炎症损伤、微循环障碍等。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细胞内广泛表达的血红素降解的关键限速酶,可在细胞受到各种应激刺激时诱导性表达。HO-1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多种机制,如抗氧化、抗凋亡、抗炎症、促自噬等,是细胞重要的内源性防御分子,其代谢产物胆绿素、一氧化碳和游离铁也可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腺苷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体重(250±16)g,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①对照组(C组),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③腺苷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AP组).采用结扎/放松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结束后...  相似文献   

4.
潘中武 《实用全科医学》2010,8(7):813-814,817
目的研究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缺血后处理能否减轻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将24只家免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P)组、缺血后处理(IPO)组和硫氢化钠(H2S供体)后处理(NPO)三组,每组8只。观察各组家兔的心率(HR)、左室发展压(LVD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心肌梗死面积变化。结果缺血180min后,NPO组心率较IP组、IPO组明显下降(P分别〈0.05);与IP组相比,IPO组及NPO组LVDP显著升高(P分别〈0.05,〈0.01),且NPO组LVDP升高较IPO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IP组比较,IPO组及NPO组血清中MDA含量显著下降(P分别〈0.05,〈0.01),同时SOD活性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0.01);NPO组MDA含量较IPO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OD活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IP组心肌坏死面积(45.2±4.3)%比较,IPO(34.3±6.2)%和NPO(23.4±4.6)%显著减少再灌注家免心肌坏死面积(P分别〈0.05),且NPO组比IPO组心肌坏死面积减小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2S后处理能减轻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抗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对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250-28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IPO)及缺血后处理 HO-1抑制剂组(IPO ZnPP)。称重法计算缺血肺组织干/湿比(W/D),试剂盒检测缺血肺组织MDA水平及MPO与HO-1活性,Western Blot检测HO-1,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大鼠W/D、MDA、MPO、HO-1活性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PO可以逆转上述变化,而HO-1特异性抑制剂可以取消IPO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论 IPO可以通 过促进HO-1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增加从而激活STAT-3信号通路而发挥抗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老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细胞凋亡与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老年雄性Wistar大鼠9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n=30):老年假手术组(saline control,SC组)、老年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组)和老年缺血后处理组(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C组)。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后处理模型,分析检测老年大鼠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测定再灌注末抽血离心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浓度。结果 I/R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平均为53.99±10.54,IPC组平均凋亡指数为45.51±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R组血清SOD活性平均为(277.70±29.55)U/m L,IPC组平均质量浓度为(303.72±25.25)U/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血清MDA浓度平均为(25.02±2.35)μmol/L,IPC组平均为(22.54±2.6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够抑制心肌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增强心肌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再灌注所致氧化损伤有关。缺血后处理对老年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MMP-2及一氧化氮的影响,探讨缺血后处理保护心肌间质的分子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TC组)。记录各组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心肌胶原含量,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肿瘤坏死因子-α(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fliukine-6,IL-6)浓度改变。以RT-PCR法测定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组血浆TNF-α、IL-6明显升高,NO降低,心肌MMP-2表达明显增多,而心肌胶原含量降低、左室舒缩功能明显受损。IPTC组在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的同时,心肌MMP-2表达明显降低,而心肌胶原含量、左室舒缩功能明显高于I/R组。结论:IPT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之一可能是通过NO增多,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抑制MMP-2的表达,减轻心肌间质的损伤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远距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远距缺血后处理组。实验过程中监测心电图Ⅱ导联指标,再灌注结束后分别测定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以及心肌梗死面积。应用RT-PCR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Bax和Bcl-2 mRNA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远距缺血后处理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评分明显降低(P < 0.01),LDH及CK活性降低(P < 0.01),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减小(P < 0.05),大鼠心肌组织中Bcl-2/Bax比值升高(P < 0.05)。结论:远距缺血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间质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间质的保护作用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TC组)。观察各组心肌羟脯氨酸含量和胶原纤维含量,记录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测定血浆中MDA和SOD浓度改变及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PTC组心肌羟脯氨酸含量、胶原纤维含量、左室舒缩功能明显高于I/R组,心脏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同时,血浆SOD活力增强而MDA含量降低。结论:IPTC对I/R大鼠心肌间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与心功能的保护相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心肌胶原的降解,维持左室结构而起到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缺血后处理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通过体内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比较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对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生化指标的影响。②方法24只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con)组:结扎冠状动脉40min,再灌注180min。缺血预处理(pre-con)组:3次短暂结扎冠状动脉(闭塞5min,再灌注10min,循环3次),其余同对照组。缺血后处理(post-con)组:结扎冠状动脉40min,再通30s,结扎30s,重复3次,再灌注180min。3组均在缺血及再灌注同时行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再灌注末抽血离心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实验结束,速取心脏处理测定梗死面积。③结果和对照组相比,pre-con和post-con组再灌注各个时间点肌酸磷酸激酶(CPK)均降低(F=40.13~91.26,q=5.52~18.67,P<0.05、0.01);pre-con和post-con组坏死面积占总面积之比均小于对照组(F=62.36,q=13.44、13.90,P<0.01);post-con组血清中SOD的含量高于对照组,MD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F=17.00、40.75,q=3.46、12.76,P<0.01)。④结论缺血后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具有相似的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缺血后处理的机制部分可能是通过减少自由基损伤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建立72只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和瑞芬太尼不同剂量后处理组(RPO1、RPO2、组),分别以2、4、6μg·kg-1,静脉泵注5 min,停止5min,重复进行3次.记录缺血30 min、再灌注40 min内心律失常评分,并取右室心肌组织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及钙离子(Ca2+)含量测定.结果 与I-R组比较,IPO组、RPO1组、RPO2组、RPO3组SOD、GSH-Px升高,Ca2+含量、MDA降低,心律失常评分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I-R组、IPO组、RPO3组SOD、GSH-Px降低,MDA及Ca2+含量升高,心律失常评分升高(P<0.05);IPO组与RPO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可模拟心脏缺血后处理作用,通过抗氧化及抑制钙超载来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血红素加氧酶-1在肺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与供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进的套管吻合技术,建立同系大鼠左肺原位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采用HO-1的诱导剂钴原卟啉(CoPP)和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分别进行干预处理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HO-1蛋白在供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供肺中HO-1mRNA的表达;运用TUNEL技术检测供肺组织中细胞凋亡。结果肺组织发生缺血再灌注时可诱导HO-1蛋白的表达,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步增多,再灌注8 h后达到高峰;再灌注前使用CoPP进行预处理,可以诱导HO-1蛋白的表达上调。HO-1蛋白表达上调可以降低肺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发生率。结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HO-1表达上调,CoPP诱导的HO-1过表达可以抑制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肺细胞凋亡,从而减轻供肺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肾脏中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48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氯胺酮10mg/kg术前30min腹腔注射+假手术)、B组(盐水0.2mL术前30min腹腔注射+假手术)、C组(氯胺酮10mg/kg术前30min腹腔注射+肠缺血再灌注)、D组(盐水0.2mL术前30min腹腔注射+肠缺血再灌注)、E组(锌原卟啉Ⅸ5mg/kg、氯胺酮10mg/kg术前30min腹腔注射+肠缺血再灌注)、F组(锌原卟啉Ⅸ5mg/kg、盐水0.2mL术前30min腹腔注射+肠缺血再灌注)。小肠缺血再灌注造模组大鼠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后松血管夹,于再灌注6h后取材,测定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测定。肾组织HO-1的表达和定量;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取外周静脉血测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结果与B组比较,各损伤造模组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力显著下降,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显著升高,HO-1表达上调(P〈0.05或P〈0.01);C组与D组比较,血尿素氮、血清肌酐、MDA含量均显著降低,SOD活力显著上升,HO-1表达上调(P〈0.05);与D组比较,E组、F组血尿素氮、血清肌酐、MDA、S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与C组比较,血尿素氮、血清肌酐、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力显著下降,HO-1表达下调(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预处理能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后造成的肾脏损伤,这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上调HO-1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C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葛根素组(Pur组).复制兔单侧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比观察各组肺湿干重比(W/D)、肺泡损伤数(IAR)、HO-1活性、HO-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IR组与Pur组W/D、IQA均比C组为高(P<0.01),但Pur组显著低于IR组(P<0.01);与C组相比,IR组HO-1活性、HO-1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加(P<0.01),Pur组上升更加显著(P<0.01).结论:葛根素能增加HO-1的活性,上调HO-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摘除右肾夹闭左侧肾蒂45 min再灌注6 h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 w前已行右肾切除术的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组).IPO组在夹闭左侧肾蒂45 min后,再灌注10 s,缺血10 s,重复6次后,完全恢复肾血流.再灌注6 h处死大鼠抽取颈动脉血和切取左肾.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IPO组Cr和BUN浓度升高,肾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肾细胞凋亡率升高,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IPO组Cr和BUN浓度降低,肾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肾细胞凋亡率降低,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增强肾脏抗氧化能力和制肾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牛启兵  郭平凡 《医学综述》2011,17(10):1567-1569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对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I/R)后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后肢I/R模型,将32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检测各组肝功能;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变化;肝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肝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I/R组相比,IPo组及缺血预处理(IPC)组血清肝酶的水平明显降低(P<0.O5);肝组织丙二醛、MPO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Bcl-2表达升高,Bax表达降低,凋亡指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Po组与IP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Po对下肢I/R损伤后引起的肝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欧阳松茂  彭亚飞 《医学综述》2008,14(8):1229-1231
缺血后处理是指在心肌再灌注之前进行数次短暂再灌注/缺血的循环,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它具有同缺血预处理相似的心肌保护效应。后处理的这些保护作用可能和内源性活性物质如腺苷、一氧化氮和阿片肽增多、蛋白激酶的活化、线粒体的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道关闭有关。现就缺血后处理的发现、心肌保护机制和临床应用予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唐华  邹平 《医学综述》2006,12(24):1513-1516
缺血后处理是最近提出的一种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方法,指在全面恢复再灌注前短暂多次预再灌、停灌处理,其心肌保护效应和分子机制均与缺血预处理(IPC)相似,但由于可在心肌缺血发生后实施,临床可控性强,因而比IPC具有更直接、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血红素加氧酶1(AAV-rHO-1)基因在大鼠心肌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大鼠心肌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组,n=6),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AAV-rHO-1基因组(A-r组,n=12)。基因转染3个月后,半定量RT-PCR检测转染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建立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C组持续灌注100 min,其他各组均平衡15 min,停灌40 min与再灌注45 min,记录各组心功能变化,测定冠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再灌注后45 min时的心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取每组大鼠心肌检测梗死面积。结果:经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血红素加氧酶在A-r组心肌中有效表达。离体心肌Langendorff灌注时,与I/R组比较,A-r组在复灌后各时间点心功能明显增强(P<0.01),复灌后冠脉流出液LDH活性降低(P<0.01),复灌后45 min后心肌MDA含量降低(P<0.01),SOD活性增高(P<0.01),梗死面积较小(P<0.01)。结论:腺相关病毒携带的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能有效地转染心肌组织,并在体内稳定表达,AAV-rHO-1转染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冠状动脉内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等方法的广泛应用,再灌注治疗成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重要治疗方法。而随之带来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舒缩功能障碍、代谢异常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即再灌注损伤现在愈来愈引起心血管医生的重视。如何防止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成为现今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包括缺血性预适应(IPC)、药物性预适应、中药预适应几个方面。预适应能使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肌对再灌注损伤提高耐受能力、明显减少梗死面积、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并能改善心肌的收缩和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