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头孢噻肟与他唑巴坦不同配比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4种不同配比的头孢噻肟/他唑巴坦(1:1、3:1、5:1、7:1)及头孢噻肟单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评价头孢噻肟联合他唑巴坦复方制荆的抗菌活性及不同配比间的差异。方法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β-内酰胺酶阳性)665株作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不同配比的头孢噻肟与他唑巴坦均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明显优于头孢噻肟单剂。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宋内氏志贺菌、福氏志贺菌、伤寒沙门菌的MIC90为0.25-16mg/L,比头孢噻肟的活性提高1-32倍。4种不同配比的头孢噻肟/他唑巴坦对(艹卓)革兰阳性菌抗菌活性无明显差异,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的MIC50为0.125-16mg/L,活性较头孢噻肟高1-32倍,MIC90为1-32mg/L,活性较头孢噻肟高2-8倍。结论5:1配比的头孢噻肟/他唑巴坦复方制剂对大多数临床分离致病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作用,降低产酶菌耐药性,作用与1:1和3:1配比相当。  相似文献   

2.
不同配比头孢噻肟与舒巴坦的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头孢噻肟联合舒巴坦复方制剂的抗菌活性及不同配比间的差 异。方法 以平皿二倍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18种636株致病菌进行MIC测 定;以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34株致病菌的MBC值;以活菌计数法绘制4株致 病菌的杀菌曲线。结果联合头孢噻肟与舒巴坦可显著降低革兰阴性杆菌对 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其中:1:1与2:1配比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菌、摩氏摩 根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粘质沙雷菌及弗氏枸橼酸杆菌的MIC90为2— 32mg·L-1,头孢噻肟高于联合复方制剂(1:1与2:1)4—32倍。头孢噻肟与舒 巴坦4种配比(1:1,2:1,4:1,8:1)对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的 MIC90为0.13-4 mg·L-1,均有较强杀菌作用。其中:1:1与2:1配比对革兰阴 性杆菌的杀菌作用明显优于头孢噻肟。当细菌接种量为1×104~1×107CFU ·mL-1和培养基中的人血清含量对体外抗菌作用无影响。当培养基pH 5.0和 6.0时,头孢噻肟联合制剂对MIC值无影响。结论 头孢噻肟与舒巴坦复合剂 对大多数临床分离致病菌均有较强体外抗菌作用,可降低产酶菌耐药性,2:1 与1:1配比抗菌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4种不同配比的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CTX/TAZ)(2:1、4:1、6:1、8:1)及头孢噻肟钠(CTX)单剂对四川地区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465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联合配伍可以使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皮葡萄球菌(MSSE和MRSE)、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产ESBIz)、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鲍曼不动杆菌等从CTX单用的MIC50值128~>256 mg·L-1降至2~64 mg·L-1,下降幅度达4-128倍.结论 不同配比的CTX/TAZ均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明显优于CTX单剂.6:1的CTX/TAZ复方制剂为较合理的配方组合,具有进一步的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β-内酰胺酶的头孢噻肟耐药[最小抑菌浓度(MIC)≥64μg/ml]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不同配比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CTX/TAZ1∶1、2∶1、4∶1、8∶1、16∶1)的体外MIC值,并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PIP/TAZ8∶1)、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CPZ/SBT1∶1)进行比较。结果与头孢噻肟钠单独用药相比,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黏质沙雷菌和异型枸橼酸杆菌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MIC50至单用头孢噻肟钠的1/2~1/64。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复方制剂对产酶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没有明显影响,MIC50不变或降低至1/2。他唑巴坦钠对头孢噻肟抗菌活性的增强作用随着他唑巴坦钠的加入量增加而增强,其中CTX/TAZ4∶1对大肠埃希菌(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包括产ESBLs)、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黏质沙雷菌和异型枸橼酸杆菌的MIC50分别为4、4、64、32、8、4和8μg/ml,其抗菌活性比CTX单独用药高,MIC50为单独用药的1/4~1/32。头孢噻肟/他唑巴坦4∶1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MIC50为后两种组合的1/4~1/8。头孢噻肟/他唑巴坦4∶1对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异型枸橼酸杆菌、产气肠杆菌和黏质沙雷菌的抗菌活性稍强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弱于或接近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他唑巴坦钠的加入可以有效增强头孢噻肟对除MRSA、MRSE和铜绿假单胞菌外的受试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的头孢噻肟/舒巴坦及头孢噻肟单剂对临床分离菌体外抗菌作用。方法测定644株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观察细菌接种量、培养基酸碱度和血清蛋白含量对体外药效学的影响。结果头孢噻肟/舒巴坦(1∶1,2∶1)对革兰阳性球菌MIC50为0.06~32mg·L-1;对革兰阴性杆菌MIC90为0.25~32mg·L-1,是头孢噻肟单剂的1/4~1/8。结论1∶1,2∶1配比的头孢噻肟/舒巴坦对绝大多数临床感染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头孢噻肟单剂和头孢噻肟/舒巴坦其他配比。  相似文献   

6.
头孢噻肟与舒巴坦不同配比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头孢噻肟(cefotaxime,CTX)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均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稳定[1]。但近年来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超广谱酶的出现,耐药菌逐年增多。舒巴坦(sulbac-tam,SBT)是一种竞争性不可逆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本身只有很弱的抗菌性,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发挥抑酶增效作用[2]。本实验对不同配比头孢噻肟、舒巴坦(1:1、2:1、4:1、8:1)及头孢噻肟单剂进行了临床分离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旨在评价头孢噻肟与酶抑制剂舒巴坦组合用药的抗菌活性及其组方的合理性。1材料…  相似文献   

7.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他唑巴坦(Cefperaazone/tazobactam CFP/TAZ4:1)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临床分离致病菌601株,经Vitek 或API系统鉴定到种,用Nitrocephin纸片法测试各菌β-内酰胺酶及Vitek-506卡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并绘制杀菌曲线;测试细菌接种量,培养基pH和血清蛋白含量对MIC的影响。结果:头孢哌酮/他唑巴坦4:1配比对产ESBL菌株的MIC50和MIC90分别比单头孢哌酮低32~64倍及16~32倍,低于头孢哌酮/舒巴坦(CFP/SBT)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TAZ)2倍和4倍,本品杀菌活性强于单头孢哌酮,但与头孢哌酮/舒巴坦1:1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基本一致,细菌接种量、培养基pH和血清蛋白含量对本品抗菌活性影响小。结论:CFP/TAZ4:1是一个有效的β-内酰胺酶的复合制剂,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陈旭晖  罗文涛  马满玲 《中国药师》2012,15(8):1113-1116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的头孢噻肟/舒巴坦及头孢噻肟单剂对临床分离菌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噻肟/舒巴坦对180株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头孢噻肟/舒巴坦(1:1,2:1)对180株临床分离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杆菌MIC90为0.25~32 mg·L-1,是头孢噻肟单剂的1/4~1/8,明显强于头孢噻肟单方使用效果,同时也强于头孢噻肟/舒巴坦(4:1,8:1).结论:1:1及2:1配比的头孢噻肟/舒巴坦对绝大多数临床感染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头孢噻肟单剂和头孢噻肟/舒巴坦其他配比.  相似文献   

9.
刘广军  翁春梅 《中国药师》2007,10(2):176-178
目的:考察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2:1、4:1、8:1)对临床分离的产ESBLs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以比较其抗菌活性及组方的合理性。方法:采用标准的平皿稀释法对我院临床分离的2种共35株致病菌(均为产ESBLs菌)进行药物敏感测定。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复方制剂(2:1,4:1,8:1)对多数产ESBLs菌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2:1的配比抗菌效果强于4:1和8:1,同配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活性强于哌拉西林/舒巴坦。结论:产ESBLs致病菌在2:1配比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优于哌拉西林/舒巴坦,为较好的配方组合。  相似文献   

10.
不同配比头孢呋辛与他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不同配比头孢呋辛/他唑巴坦及单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平皿二倍稀释法对22种661株致病菌测定MIC值;以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MBC值;以活菌计数法绘制杀菌曲线。结果661株致病菌中,72.01%产β内酰胺酶;联合制剂明显增强了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酶抑制剂他唑巴坦可明显提高头孢呋辛对耐药菌的抗菌作用,MIC90值下降到单药的1/8~1/30,耐药率减少了12%~80%。在碱性条件下,使联合制剂抗菌作用增强;而酸性环境,可减弱其抗菌作用;4个配比中,1:1配比抗菌作用最强。结论头孢呋辛/他唑巴坦(1:1)为一强效广谱杀菌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含量,并考察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Krom a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甲醇-磷酸盐缓冲液(30∶70)为流动相,头孢哌酮钠为内标物,流速为1mL.m in i-1,检测波长为254nm。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不同菌株的M IC。结果头孢噻肟钠在5~50μg.mL-1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99,n=3)。回收率为98.2%~100.4%(RSD为0.82%,n=6)。测定三个不同厂家5批样品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示不同的临床意义。结论该内标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头孢噻肟钠注射剂的含量测定,体外抗菌活性的测定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阿莫西林中加入不同比例的他唑巴坦后 ,观察其对临床分离的128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并与阿莫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比较抗菌活性的强弱。方法 :用2倍稀释法检测4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128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阿莫西林/他唑巴坦 (2∶1)的MIC50 值分别是阿莫西林/他唑巴坦 (4∶1)与 (8∶1)的1/4~1/8 ,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1)及阿莫西林/舒巴坦 (2∶1)的1/2~1/4 ;其MIC90 值分别是阿莫西林/他唑巴坦 (4∶1)与 (8∶1)的相同值或1/4 ,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2∶1)与阿莫西林/舒巴坦 (2∶1)的1/2~1/4。结论 :与其它联合制剂相比 ,阿莫西林/他唑巴坦抗菌作用最强 ,并且其2∶1的比例体外抗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他唑巴坦(13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头孢噻肟(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复方制剂的体外抑酶率。方法从超声破碎细菌得粗制β内酰胺酶,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MIC值,测定临床分离菌31株的细菌敏感性,用生物法测定酶水解率,计算酶对底物水解率,以头孢噻肟水解率为100%,计算不同配比的抑酶保护率。结果头孢噻肟/他唑巴坦1:1与3:1组的酶水解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3种配比(1:1),(5:1),(7:1)的酶水解率比较都有差别(P〈0.01)。结论头孢噻肟/他唑巴坦(1:1,3:1)抑酶率明显高于其他配比,建议用3:1配方,以降低酶抑制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不同配比头孢呋辛/三唑巴坦(CXM/TB)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平皿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配比CXM/TB对1436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不同配比CXM/TB(1:1、2:1、3:1、4:1、8:1和16:1)对1436株临床分离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CXM/TB 1:1、2:1、3:1的抗菌活性相近,稍强于CXM/TB 4:1、8:1、16:1.不同配比CXM/TB对1109株产β-内酰胺酶菌株中的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醋酸钙不动杆菌、普通变形菌、奇异变形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摩氏摩根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异型柠檬酸杆菌和黏质沙雷菌的MIC_(90)值分别为CXM的1/4~1/32,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_(90)值分别为CXM的1/8~1/16,但对产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假单胞菌属(除铜绿假单胞菌)的MIC_(90)值与CXM相近;对不产β-内酰胺酶的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副流感嗜血菌的抗菌活性与CXM相近.不同配比CXM/TB对612株产酶耐药临床分离菌中的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醋酸钙不动杆菌、普通变形菌、奇异变形菌、产气肠杆菌的MIC_(90)分别为CXM的1/8~1/64.不同配比CXM/TB对MRSA、MRSE、粪肠球菌、假单胞菌属的抗菌活性差.结论 不同配比CXM/TB均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CXM/TB 1:1、2:1、3:1的抗菌活性相近,稍优于CXM/TB 4:1、8:1、16:1,TB增强了CXM抗产β-内酰胺酶细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三唑巴坦/哌拉西林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三唑巴坦/哌拉西林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三唑巴坦/哌拉西林对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采用小鼠腹腔感染模型,观察三唑巴坦/哌拉西林对金葡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小鼠的体内抗菌作用。结果:国产和进口三唑巴坦/哌拉西林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球菌、甲氧西林耐药的金葡球菌、产β-内酰胺酶的金葡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聚团肠杆菌、异型构檬酸杆菌、弗劳地构檬酸杆菌和黏质沙雷菌的抗菌活性比哌拉西林强2~4倍。三唑巴坦/哌拉西林对金葡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显示杀菌作用,不同β-H值、接种量和血清浓度对三唑巴坦/哌拉西林抗金葡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活性无明显影响。国产和进口三唑巴坦/哌拉西林对金葡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小鼠具有较好保护作用,两者疗效相近,对产酶的金葡球菌15,金葡球菌44,大肠埃希菌12,肺炎克雷伯杆菌7和肺炎克雷伯杆菌13感染小鼠的疗效明显均优于哌拉西林,对不产酶大肠埃希菌1515感染小鼠的疗效与哌拉西林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国产和进口三唑巴坦/哌拉西林具有较强和相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三唑巴坦增强了哌拉西林抗产β-内酰胺酶细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