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4例60岁以上老年人AMI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0岁以上老年女性AMI患者发病率明显增多,无痛性心肌梗死明显增多,并发症、病死率明显增多。以急性左心力衰竭竭为超症状的60岁以上老年组明显增多,而梗死范围、死亡原因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60岁以上老年无痛性AMI多见,病情严重程度高,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性别对AMI的发生和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87例60岁以上老年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68例小于60岁的中青年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老年组无痛性心肌梗死(31.55%)、女性急性心肌梗死(35.83%)与60岁以下(13.24%;22.06%)年龄组相比较明显增多,伴随疾病、住院病死率比60岁以下年龄组明显增多。结论临床上老年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伴随疾病多,并发症发生率高,应提高警惕,避免漏诊和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8例60岁以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将其分成青年组及老年组进行临床对比。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高,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多,并发症多,室上性心律失常也较多,再梗率、病死率均较老年前期发病率高。结论60岁以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占多数,并发症多且严重,再梗率、病死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6例60岁以上老年人的AMI进行分析,并与同期66例60岁以下AMI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老年人AMI患者无胸疼症状者多,症状不典型者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卒中及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梗死范围、死亡原因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人无痛性AMI多见,症状不典型较多,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5.
于芳 《中国基层医药》2001,8(6):483-484
目的 本文研究65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32例65岁以上老年AMI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同期145例65岁以下AMI病人进行对比。结果 老年人AMI病人无胸痛或胸痛不典型明显多于非老年组,血流动力学受损的体征和并发症、泵衰竭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及病死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而梗死的范围、死亡原因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老年人无痛性AMI多见,病情程度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龄(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观察静脉溶栓疗效。方法:将29~98岁216例AMI住院患者按年龄段进行分组,从发病特点、临床过程及疾病转归进行比较,并观察各年龄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效果。结果:随年龄增长,高龄组女性患者比例增多,无痛性AMI多,血液动力学受损及并发症等均较其它年龄组多见,死亡率高;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率达60.9%。结论:高龄老年无痛性AMI多见,病因严重程度高,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予静脉溶栓可降低病死率,减少死亡事件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邵建徽 《淮海医药》2009,27(4):319-320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3例60岁以上老年AMI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与同期42例60岁以下AMI患者进行比较。结果60岁以上老年女性AMI患者明显增多,无痛性AMI多见(52.8%),血流动力学受损的体征和并发症、泵衰竭引起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死亡率较60岁以下组多见。结论60岁以上老年无痛性AMI多见,病情严重程度高,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45例急性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在老年人当中多见,通常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或心力表竭,并发症较多、病死率相对较高。结论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都较差,且病死率较高。若早期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对于本病的预后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以及治疗体会,寻找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选取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将其分为两组,年龄≤50岁者为中青年人组,共79例;年龄≥65岁者为老年人组,共8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性别、基础状况、生活习惯、起病情况、梗死部位、并发症以及预后等特点。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67/12);吸烟、酗酒比例高于老年组;中青年患者起病急,多有明确诱因且有典型的胸痛症状;病变多为单支冠脉血管,并发症少;病死率明显低于老年组。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症状典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预防作用,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唐莼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4):111-112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历资料,按老年组(≥60岁)和对照组(<60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老年女性中,AMI发生率为29.6%,明显增高(P<0.05),老年组无痛性心肌梗死明显增高(P<0.05),高血脂、束支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心脏破裂,死亡发生率增高(P<0.05)。结论老年人心肌梗死呈现非典型性心绞痛或无痛,严重并发症多,且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疼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比较,探讨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及可能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无痛组22例,疼痛组86例,观察两组患者在一般项目、合并症、并发症及梗死部位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并发症和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合并糖尿病是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同时无痛性心肌梗死患者易并发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  相似文献   

12.
李伟  李倩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192-193
目的建立完善的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35例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和护理干预对策。结果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并发症明显减少,满意度也明显提高。结论提高对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识别能力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其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血压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把1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A、B两组,合并高血压患者93例归入A组,无高血压患者82例归入B组,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血压的变化及临床特点。结果脉压的变化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在A组为32.3%,显著高于B组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A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B组。结论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肌梗死后血压下降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发症及病死率均较血压正常者高,近期预后差,故高血压是影响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80岁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住院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02年8月~2008年1月住院年龄≥80岁的AMI患者86例,分为死亡组27例和存活组59例,对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既往病史、梗死部位、并发症等特点,分析死亡高危因素。结果:年龄≥80岁AMI患者住院期间总病死率达31.4%,与死亡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心力衰竭36例(41.8%),心源性休克8例(9.3%),心律失常32例(37.2%),肺炎15例(17.4%),梗死后心绞痛12例(15.1%)、心脏破裂4例(4.6%)。死亡病例组前壁心肌梗死,既往心梗、既往心衰、糖尿病4项临床特征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80岁AMI死亡率高,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并发症。既往心梗、糖尿病、既往心衰是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68例和非糖尿病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的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无痛性心肌梗死、大面积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三酰甘油水平、高血压、住院病死率等7项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明显增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多器官功能衰竭、胆固醇水平、体质量指数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肌梗死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临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9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与92例非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临床症状、合并症、病死率和住院后血糖、心肌酶、梗死部位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无痛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死因主要是心力衰竭和心脏骤停。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症状不典型,无痛性梗死多,并发症及病死率高,预后差。积极控制血糖,纠正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对减低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芝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13-114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为提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0年1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老年68例,小于60岁中年病例47,对比分析两组病例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合并症、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显著高于中年女性,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以无痛或者胸痛不典型起病者居多,易多发部位梗死,且并发症、合并症多,病死率也明显高于中年组;结论老年人群要积极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高危疾病,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临床应予以重视,提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60岁)和中年组(<60岁)两组,老年组49例,中年组37例。比较两组梗死前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死亡发生原因和病死率。结果两组典型心绞痛发生率;房早、室早、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死亡原因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伴随房早、房颤、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早等心律失常,并多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因此临床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DM并AMI(DM组)和非DM的AMI(非DM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有无差别.结果 DM组发病平均(56&#177;10.1)岁,男女比例1.18∶1,非DM组平均(65&#177;9.7)岁,男女比例3.5∶1;DM组无痛性心梗,多部位心梗,合并心衰,室颤的比例明显高于非DM组(P<0.05).DM组病死率为31.3%,非DM组为12.2%,P<0.01.早期溶栓治疗或PTCA病死率降低.结论 DM合并AMI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轻,女性比例高,无痛性心梗、多部位心梗多见,易合并心衰、室颤、感染、休克等,病死率高.及时治疗,控制血糖,及早进行溶栓治疗或PCTA,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81例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因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或粥样斑块内出血而导致血液中断心肌缺血坏死。多以胸痛为典型的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发病时无胸痛表现。为了提高对无痛性心肌梗死的认识,现将我院收治的81例无痛性AMI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初诊AMI住院患者204例(采用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根据来就诊时有无胸痛症状分为无痛性和有痛性心肌梗死两组。Ⅰ组为无痛性心肌梗死81例,男49例,女32例,年龄52~90岁,平均71岁;其中初诊时表现为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