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戴永建  刘岳  罗俊杰 《河北医学》2014,(12):2085-208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临床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术后再出血提供科学及有价值的依据。方法:对2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同时总结并收集15项与术后再出血可能存在关联性的因素,总结高危因素。结果:术后再出血32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在入院时的收缩压大于200mmHg及舒张压大于120mmHg,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有一定的密切关联。此外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行骨辫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发病距手术时间小于6h,均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有一定的关联。结论: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密切相关的因素为入院时的收缩压大于200mmHg及舒张压大于120mmHg,此外凝血机制异常或者在发病后行超早期手术均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有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观察组)和同期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未再出血患者40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国卒中量表(C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术后血压、影响凝血病史因素等,研究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SS和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脑出血术后的高舒张压状态、血压控制不稳、术中止血困难、血肿形态不规则、影响血凝相关病史比对照组存在率高(P〈0.05或〈0.01)。结论导致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减少再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施远  蒋永明  荣薇 《西部医学》2011,23(12):2349-2351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以减低再出血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itc回归分析方法寻找术后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术后血肿扩大40例(23.8%),回归分析表明术前血肿体积为影响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4,回归系数0.034),与再出血的发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术前血肿体积大小可作为预测术后再出血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继续出血的因素,从而不断规范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脑出血手术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方法前瞻性开放性队列研究,使用的数据常规收集368例我院患者,关于术后继续出血与发病的不同时间(分3个时间段:〈6,6~24,〉24h)的研究,以及对每个时间段的继续出血的发病率和手术前后发生躁动易出现继续出血等影响因素讨论。结果①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继续出血的发生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脑出血术后继续出血与收缩压增高有关P〈0.01,与舒张压增高无明显关系P〉0.05。③手术后躁动是立体定向术后继续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P〈0.01。④首次血肿清除量≥75%是引起患者术后继续出血,病情加重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术后继续出血与收缩压增高、手术后躁动、首次血肿清除量≥75%有关。  相似文献   

5.
丁昊  邓琳 《四川医学》2012,33(1):126-128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因素.方法 对152例高血压基底核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再出血组及未出血组,其中28例发生术后再出血,对两组间年龄、术前血肿量、术前意识状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窗、术后血压波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再出血组术前平均血肿量显著高于未出血组,再出血组患者术后多有剧烈的血压波动.结论 术前血肿量大、术后血压明显的波动是造成高血压基底核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小骨窗手术的HICH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统计HICH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HICH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收回问卷的145例HICH患者中,35例发生术后再出血,再出血率24.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6h、术前收缩压≥200mmHg(1mmHg=0.133kPa)、术前舒张压≥120mmHg、高血压病程≥10年、凝血功能异常、血肿形状不规则、合并糖尿病、出血破入脑室的HICH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6h、术前收缩压≥200mmHg、术前舒张压≥120mmHg、高血压病程≥10年、凝血功能异常、血肿形状不规则、合并糖尿病、出血破入脑室均为影响HICH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发生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手术时机、术前血压、高血压病程、凝血功能、血肿形状、合并糖尿病、出血破入脑室均是HICH患者小骨窗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应把握手术时机,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凝血功能等,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王有存  潘凯  凌霄  韦侨  谢宝君 《吉林医学》2013,34(10):1837-1838
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148例脑出血患者,按照术后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17例和未出血组131例,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患病年限、糖尿病史、高胆固醇病史、出血部位、出血量、术后收缩压、术后舒张压等9项指标,并作为高血压脑出血(HCH)手术后再出血的早期备选预警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这些指标的早期预警作用。结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史和术后收缩压与HCH开颅术后再出血呈正相关。结论:HCH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史、高血压病程和术后高收缩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钻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术后继续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病人40例,都采用微创钻颅术,对预后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调查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治疗后无死亡患者,总有效率为85.0%。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继续出血5例,发病率为12.5%。经过单因素分析,主要的危险因素为舒张压、收缩压、血肿量、意识状态与凝血功能障碍5个指标。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舒张压、收缩压、血肿量、意识状态为4个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出血微创钻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存在方便、安全、高效的特点,但是继续出血比例高,多与舒张压、收缩压、血肿量和意识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血压波动的因素。方法 对80 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Y1( 术后收缩压) 与 X2( 年龄) 、 X3 - 4( 出血破入脑室) 、 X3 - 5( 小脑出血) 、 X5 - 1( 术前收缩压) 呈正相关。 Y2( 术后舒张压) 与 X3 - 5( 小脑出血) 、 X3 - 4( 出血破入脑室) 、 X3 - 3( 基底节内侧型) 、 X5 - 2( 术前舒张压) 呈正相关。结论 年龄< 55 岁、术前血压较高、出血破入脑室、小脑出血、基底节内侧型出血者易出现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的血压波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原因、防治方法。方法回顾463例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结果 4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48例,占10.37%。凝血功能异常、血肿形状不规则、出血量大、血压骤然波动大、超早期手术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术前有凝血功能异常者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如病情允许,高血压脑出血首次手术时间应选择在7~24 h;术中清除血肿70%~80%即可,避免对血肿壁的损伤操作;术后加强血压监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98例ICH患者中,按微创术后有无继续出血分为两组.出血组20例为继续出血者,对照组78例为无继续出血者.统计分析患者有无饮酒史、术前血压、脑出血的部位、原发出血量、出血到微创手术的时间、穿刺部位、术后血压控制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后继续出血与手术时间、术前血压增高、手术前后躁动、长期酗酒、血肿形态不规则等有关(P <0.05).结论 酗酒、术前高血压、脑出血的形态、手术时间及患者躁动是引起术后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病情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症状恶化且在24 h内行2次头颅CT检查的病历资料,并分为血肿扩大组及血肿稳定组,分析各组病情恶化原因。结果:42例血肿扩大组经治疗后死亡18例,22例血肿稳定组经治疗后死亡5例。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病情恶化死亡率高,导致早期病情恶化的因素主要是血肿扩大,血肿扩大与血压、出血部位、血肿形态等有关,血肿稳定但病情恶化与首次头颅CT血肿大小、出血部位、颅腔代偿能力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进展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时间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进展性高血压脑出血(PHICH)发生时间及其危险因素,为及时判断PHICH提供线索。方法 通过CT检查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病程中的后血肿量,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血肿部位、凝血异常及第1次头颅CT检查距发病时间等因素对PHICH发生的影响。结果 1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41例(28.7%)出现PHICH,其中32例(22.4%)因血肿量大需急诊开颅手术。PHICH多于发病24小时内发生,高龄、丘脑出血、持续血压升高、凝血机制异常及第1次CT距发病时间短者PHICH发生率高。结沦 PHICH发生率占高血压脑出血的1/4,对高龄、丘脑出血、持续收缩压升高、凝血机制异常及第1次CT距发病时间短者应加强观察,并于起病后24小时内及时复查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8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95例患者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脑出血后血肿扩大在6h、6~24h、24~48h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血压水平、血肿形态、肝功能异常、是否经长途搬运及是否早期使用甘露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主要发生在发病后24h之内,尤其6h内为高发期,发病时血压高、血肿形态不规则、肝功能异常、长途搬运、早期使用甘露醇是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有存  潘凯  韦侨 《吉林医学》2013,34(13):2411-24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及术后颅内压的变化关系。方法:对6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术后CT复查分为血肿清除组和再出血组,对两组颅内压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颅内压在第3、5天时最高,血肿清除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再出血组。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是致死的重要原因,血肿清除组颅内压明显低于再出血组。  相似文献   

16.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可能原因,进行相应预防。回顾性分析124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例,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因素对术后再出血影响。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16.1%。单因素 Logistic 分析:手术时机、出血部位、有无凝血功能异常、术中止血彻底与否、术后血压波动等与术后再出血显著相关(P <0.05);多元逐步 Logistic 分析:手术时机、术中止血彻底与否、术后血压波动等是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P <0.05)。最佳的手术时机以及争取术中彻底确切止血和术后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对预防再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1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65例,根据是否发生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血肿扩大组(70例)和血肿稳定组(19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凝血功能指标、离子钙水平、CT影像学特征、凝血功能综合评分(coagulation functional composite score,CFCS)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入院时收缩压、CFCS评分、离子钙水平、出血征、入院时血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FCS评分、离子钙水平、出血征、入院时血肿量、年龄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CFCS评分、离子钙水平降低、出血征、入院时血肿量大、年龄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