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风险管理分析耳鼻喉内镜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不同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108例接受耳鼻喉门诊内镜室诊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发生医院感染者为28例)。并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耳鼻喉门诊内镜室接受诊疗的124例患者为实验组。对实验组患者采用Autar量表(风险评估表)进行风险量化评估,确定潜在危险因素,如年龄、诊疗季节、合并相关疾病、内镜消毒是否规范等。同时制定出包括加强内镜室清洗消毒管理规范、内镜室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管理等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结果经过危险因素剖析及干预措施的实施,发现实验组发生医院感染者为12例,感染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25.93%。明显降低了耳鼻喉门诊内镜室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耳鼻喉门诊内镜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剖析及干预措施探究,对各个环节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有效提高了耳鼻喉内镜室内镜的消毒质量,完善了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内镜室感染管理是内镜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内镜室感染有了新的认识。众所周知,内镜室的操作是一个特殊的操作过程。严格内镜室感染管理,切断交叉感染途径,避免医源性感染,是当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根据内镜室的医疗特点、现状,我们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3.
陈琼 《包头医学》2015,(3):190-191
目的:探讨B超室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与防范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2012~2014年B超室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与防范具体做法:即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对B超室医院感染风险全面控制管理.结果:2012年7月~2014年7月,60例在B超室实施穿刺诊疗的患者,无1例发生院内并发感染.结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是杜绝B超室院内感染发生的有效实施,是保障患者在B超引导下穿刺诊疗不并发感染的重要保障.从而提高B超室的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内镜室开展控制患者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效果。方法:以风险评估开展前1年在内镜室接受治疗的351例患者为对照组,以风险评估开展后1年在内镜室接受治疗的366例患者为观察组,回顾性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内镜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致病菌的分布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25.64%,观察组为14.7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感染致病菌分布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镜室开展控制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可有效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各种规格的内镜大量应用于临床诊疗,内镜诊治患者的途径为向人体体腔中深入,直视观察、采集图像摄影。由于内镜需要与患者的组织、体液等进行密切接触,因此如果没有彻底为内镜清洗、消毒、灭菌,则极易造成医院感染[1]。为了对内镜造成的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本研究采用规范化对内镜室进行了管理,结果表明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内镜室的感染控制效果与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内镜室感染管理是内镜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内镜室感染有了新的认识.众所周知,内镜室的操作是一个特殊的操作过程.严格内镜室感染管理,切断交叉感染途径,避免医源性感染,是当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职业损害是近年来学术界提得比较多的问题,它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内镜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内镜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职业损害的因素。根据马来西亚Tan的职业危害分类法分四类:生物、化学、物理和心理损害。本文对内镜医护人员的职业损害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保障自身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8.
刘金淑 《医学动物防制》2005,21(12):894-895
目的:为全面了解内镜室《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落实情况及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针对医院各内镜室,依据《河南省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考评标准》采取现场检查的方法。结 果:医院内镜室存在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知识贫乏、清洗不彻底、清洗消毒与诊疗操作未分室进行、人员及设备配 备不全等。结论: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374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前瞻性的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近3年来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结果:近3年来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74例,其中,外科感染最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内科上升幅度较大。医院内发生感染是多方面因素所致,外科术后感染最多,内科院内感染主要是不做药敏试验、经验用药多。结论:实施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是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了解目前鹤壁市内镜感染控制管理现状,探讨今后控制内镜感染医源性传播的对策。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鹤壁市10所医院的内镜感染控制现状进行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结果:鹤壁市内镜感染控制工作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内镜医务人员的培训落实不到位;内镜室的设置和布局不合理;内镜室相关设备的配置不符合要求;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程序不正确;内镜消毒检测的日常监管不力。结论:各医院必须加强内镜感染控制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关节科一起黏质沙雷菌导致的关节镜术后膝关节腔隙感染聚集事件的发生原因,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某医院关节科2例关节镜术后关节腔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通过查阅病历资料、现场访谈、采集相关环境卫生学微生物样本、回顾性调查等方法,筛查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20年10月,该院关节科出现2例患者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隙感染,关节液检出黏质沙雷菌靶向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鉴定与腔镜清洗工作站酶洗液中检出的黏质沙雷菌高度一致,认定此次事件为酶液污染引起的医院感染聚集事件。结论:硬式内镜清洗工作站清洁消毒不到位,酶液污染等是造成此次感染聚集事件的主要因素,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综合感控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内窥镜器械腔道清洗残留血渍存在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奕 《柳州医学》2006,19(4):245-246
随着医院手术进一步现代化,越来越多的手术被内镜诊疗和治疗所代替,内镜的使用频率和数量急剧增加,因而,对内镜的清洗消毒不彻底所造成的手术感染率居高不下,多数医院对内镜清洗工作重视不够,没有配备相应的内镜清洁消毒设备,形成了一种重视效益轻视感染的现象。内镜是一种既贵重又精细而且而且较脆弱的诊断治疗设备,但也存在自身缺点:重复使用造成交叉感染,不能承受高温、高压、高酸碱化学药物等方法的清洁消毒。而残留在器械上的血、有机物会使细菌产生保护膜而影响灭菌效果。内镜的清洗消毒被认为是现代医院消毒的三大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和探索信息化管理技术在内镜室护理管理中的施行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本市某医院内镜室于2015年10月开始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系统,对内镜室诊治的操作施行信息化管理技术。结果信息化技术管理的应用,可以对所有患者的病情和资料进行统一管理,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数据分析。该系统能够为相关的医护人员提供准确实时的准确资料,为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护理措施提供了参考和指导意义。同时,提高了库房管理人员的操作效率,使用计算机系统,能够第一时间快速地查询出入库的数量和耗材的信息,为医院财政部门核算成本提供了准确的资料,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结论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内镜室护理管理中,不仅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第一时间准确地提供病患的既往病史和资料,减少了临床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减少了医院的经济损失,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更准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为制定科学的医院感染监控措施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统一培训调查人员,采用床旁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在架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病例315例,医院感染5例,现患率1.59%。抗菌药物的使用率61.90%。结论:通过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今后制定感染控制规程,强化对医院感染高危科室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提高病原学送检率,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加强内科胸腔镜室的管理,预防胸腔镜检查中的交叉感染。方法规范内科胸腔室管理,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结果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胸腔镜室工作人员的素质。正确的胸腔镜清洗消毒方法,避免了胸腔管镜清洗消毒不彻底。结论规范胸腔镜室管理,提高胸腔镜消毒质量,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加强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测,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整合资源,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与操作规范,每月定期对内镜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内镜腔内等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5年共检测标本1140份,总合格率为97%,其中使用中的消毒剂、消毒(灭菌)内镜合格率为100%,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4%,空气合格率为97%,医务人员手为95%,通过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始终控制在最低水平.结论 内镜中心实施规范化管理、定期进行监测,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室控制医院感染流程优化管理的方法.方法 从消化内镜室的建筑布局入手,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的标准,优化消化内镜室日常管理、清洗消毒管理、人员管理等综合措施.结果 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消毒后的内镜合格率为100%.结论 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及优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强调清洗与清洁、消毒与灭菌、干操与保存、监测与监督等诸多环节的重要性,使预防感染的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可控制性,达到医院消化内镜室控制医院感染流程的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信息化技术在内镜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内镜室应用“内镜室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对内镜检查、治疗、分诊叫号系统、信息录入和库存物品等护理管理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结果:内镜室应用信息管理软件实现了内镜下检查治疗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及库存物品的量化管理,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结论:内镜室应用信息管理软件进行管理,能满足内镜室护理管理的需求,实现内镜室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了科学化管理进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有效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4年6月7日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将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的12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人,现患率为3.28%,发生医院感染例次5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为4.10%;呼吸道感染占首位(80%);抗菌药物使用率80.31%,以一联用药(50%)和二联用药(47.96%)为主。结论:加强重点科室的目标性监测,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受到某些原因的影响,消化内镜感染时有发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增加了不安全隐患,引起医院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虽然消化内镜感染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但是只要正确认识到消化内镜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危害性,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各个环节对可能的风险进行控制,将有助于减少或者避免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