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脑梗死筛查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为脑梗组,选取100例正常体检患者100例,为健康组,对2组患者均给予颈动脉彩超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比例、内膜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软斑块、硬斑块、溃疡斑比例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因扫描检查导致严重不适症状发生。结论:应用颈动脉彩超检查可对动脉血管进行准确的评价和诊断,同时存在脑梗死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可应用颈动脉彩超对脑梗死患者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增加脑梗死的预防、准确诊断比例、针对性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取措施研究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70例经MRI或者CT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70例经MRI与CT检查非脑梗死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高分辨彩超技术对两组患者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以及血流速度等进行检查,同时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状况与有无状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通过彩超对颈动脉的检查,其中颈动脉斑块中硬斑最多,其次扁平斑、软斑,最少的为混合斑。而在临床中经常病发的部位为颈总动脉的分叉处、颈总动脉的主干、颈内与颈外动脉的起始段。颈动脉两侧硬化斑所发生的部位没有较大的差异。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疾病具有息息相关的关系,而颅外颈动脉粥样斑块症状的出现是引发缺血性脑梗死疾病的主要原因。运用高分辨率的彩超技术对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症状进行检查诊断,有助于对硬化斑块进行分类并科学判断颈动脉脉腔的狭窄程度,为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案与应急预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彩超对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的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查,并比较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总检出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25.8%,其中颈总动脉分叉处的斑块数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且观察组的PSV和EDV分别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查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采取超声检查的方式,对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 本研究的起始时间为 2017 年 12 月,截止时间为 2019 年 12 月。 选取在我院收治的 116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 116 例健康群体作为参照组。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率、颈总动脉壶腹部、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中膜厚度等指标予以比较分析。 结果 参照组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率较低,较之实验组研究对象 P<0.05;参照组研究对象颈总动脉壶腹部、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中膜厚度较低,较之实验组研究对象 P<0.05。 结论 在颈动脉粥样斑块影像学特征方面,脑梗死患者与健康群体有着明显的差异,利用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影像学特征,评估患者的脑梗死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预防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研究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泽宏  李强翔  邓惠姣 《海南医学》2010,21(3):82-83,85
目的利用彩超行颈动脉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并阐述颈动脉彩超对于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高分辨彩超对92例经cT和(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88同期非脑梗死门诊体检者及住院患者(对照组)进行检查,测量血管的内径、内一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血流速度等参数,观察斑块的有无及形成情况。结果硬斑较为多见,扁平斑、软斑次之,混合斑最少。好发部位: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总动脉主干及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起始段。两侧硬化斑块发生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的相关性,颅外颈动脉粥样斑块是引起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分辨率彩超诊断技术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效判断狭窄程度,并对斑块进行分型,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预防脑梗死,提高病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健康查体的老年人(对照组),各50例,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动脉,对比分析两组的颈部动脉斑块检出情况。结果颈部动脉斑块检出率观察组为96%(48/50),对照组为16%(8/50),斑块均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多为易损斑块(不稳定斑块),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多为稳定斑块;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老年脑梗死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明确颈部动脉有无斑块,及其形态、数目、位置、斑块类型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对于指导制定早期预防老年脑梗死发生的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617-1618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联合DSA在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联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6例发生脑梗死者为观察组,52例发生未发生脑梗死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彩超、DSA检查,进行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IMT增厚发生率68.4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81.58%、混合斑发生率19.74%、狭窄发生率为47.37%,均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颈总动脉近分叉处发生率最高,DSA对前循环系统斑块位置及狭窄情况检测阳性率较高,二种检测方法对比,在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检测中吻合率最高,为83.33%;椎动脉起始段斑块发生率较高,血管彩超在狭窄的检测中阳性率低,仅能对椎动脉的闭塞进行判定。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对其进行颈部血管彩超联合DSA检查对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分型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将16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为81例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患者为8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彩超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的斑块种类和中膜厚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的硬斑、软斑和混合斑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双侧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BIF)、颅外段颈内动脉(ICA)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管内膜增厚度增加和斑块的发生明显,其变化能反应脑血管病变的严重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超声诊断价值及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3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通过颈动脉超声仪,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形态,以及内部回声等情况;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探讨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中,不稳定性斑块为主要斑块类型,形成率6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率明显升高(P<0.05)。颈总动脉分叉处即壶腹部斑块形成率最高,可能与该处的解剖结构、位置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壶腹部及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P<0.05)。结论通过超声检查,准确评估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早期进行预防性治疗,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斑块检出率及其分型,并测定两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SV、ED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颈动脉彩超检查,发现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可为临床治疗及指导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传金  余剑 《中国现代医生》2013,(23):95-96,F0003
目的探讨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并利用彩超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CT或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96例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彩超结果。结果根据调查问卷的彩超检查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患者,且脑梗死组患者的粥样斑块在颈总动脉的分叉处的分布较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两者关系密切,彩超对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白皓   《中国医学工程》2014,(5):58-58
目的对超声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影像资料作为观察组,观察其是否存在斑块,并明确斑块大小、范围等具体情况,随即选取同期体检的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考组,比较两组影像学资料并对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具体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粥样斑块检出率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壶腹部、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中膜厚度均明显大于参考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脑梗死能够尽早检出并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曹丽 《中外医疗》2016,(2):184-185
目的 探讨彩超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研究分析. 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7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的32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彩超检查,并观察其动脉斑块稳定性以及对其颈动脉斑块进行对比. 结果 72例脑梗死患者中共59例患者检测出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81.9%,32例非脑梗死患者中共2例患者检测出颈动脉粥样斑块,检测率为6.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患者斑块通常为软斑和溃疡斑块,好发部位多存在于颈动脉分叉处.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关,不稳定性斑块形成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中老年脑梗死疾病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脑梗死120例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次检查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外动脉。自近段向远段仔细探查,观察走行测量内径,内膜厚度,斑块大小、位置、声学特征、表面连续性等情况。结果:检查脑梗死120例颅外段颈动脉488条,动脉粥样斑块89例,颅外段颈动脉共检出斑块175个,其中颈总动脉分叉部88个,颈内动脉47个,颈动脉主干40个。颈总动脉分叉部与颈内动脉起始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7,P<0.01);颈总动脉分叉部与颈总动脉主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78,P<0.01)。120例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斑块124个,稳定斑块51个,内膜增厚2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检查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蕾  潘永寿 《广西医学》2010,32(3):300-30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诊断颈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8例临床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患者进行颈部动脉彩超检查,分别对颈动脉血管的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以及血管内血流动力学进行测量。结果108例患者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检出斑块55例,其中颈动脉狭窄2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早期无创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联合颈部血管彩超、MRA对诊断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以55例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病例组,24例非心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行颈部血管彩超、MRA检查。结果: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颈动脉斑块最常见于颈总动脉近分叉处,且易发生在双侧颈动脉及与脑部病灶同侧的颈动脉。MRA与颈部血管彩超对颈动脉狭窄吻合率较高,且MRA可同时显示颅内动脉狭窄。结论:联合颈部血管彩超、MRA可同时显示颅内外动脉硬化程度,对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采用配对原则选取同时期在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7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情况进行检查,对比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观察组不稳定斑块、硬斑块、软斑块构成比和斑块形成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内膜增厚但是并未形成斑块者构成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壶腹部等IM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诊断能够明确斑块性质,还可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动脉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脑梗死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方法对98例经CT、MRI证实为脑梗死患者和112例非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共121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多发生于脑梗死病灶的同侧,以颈动脉分叉处及颈总动脉多见.脑梗组IMT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脑梗组颈总动脉 PSV、ED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RI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直观显示颈动脉内膜病变,能敏感检测出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和严重程度,对于脑梗死患者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吴云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300-301
目的:观察彩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86例脑梗死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观察斑块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与85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2.6%,多为软斑和混合宽,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PSV和ED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不稳定斑决为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160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100例,分别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记录两组颈动脉内径和颈动脉粥样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好发部位依次为颈总动脉分叉处、主干、颈内动脉起始部;左右颈总动脉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血TC、T G及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脑梗死组的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