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政  韩晓凤  张辛  王健全 《重庆医学》2023,(15):2368-2373
机电技术与智能科技的崛起推动了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研究领域的发展。由于疾病致残率上升和老年人口增加,为患者提供康复和辅助服务的先进方案显得日益重要。研究证实,使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可有效改善患者步态,但临床应用的外骨骼种类有限。现有的康复机器人可分为两类:以刚性连接驱动结构设计,如Lokomat、Rewalk、Ekso和HAL;以柔性连接结构设计,如Myosuit外骨骼机器人、XoSoft和聚氯乙烯(PVC)-外骨骼等。柔性康复机器人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外骨骼机器人,能有效地解决传统刚性外骨骼机器人体积重量大、顺应性差、束缚多等问题,已成为机器人主动康复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作者总结了柔性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康复训练中的优势及局限性,论述了下肢柔性外骨骼机器人近年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及其未来的应用前景,为下肢柔性外骨骼机器人的医工交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卒中后患者由于下肢活动能力降低,必然会经历步态障碍阶段,恢复行走能力往往是患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主要的康复目标.随着康复医学技术的发展,下肢机器人也更多地运用于步行功能的康复中.本文将对下肢康复机器人及其在步行功能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康复机器人是一种旨在协助运动功能障碍人群进行康复训练的设备,广泛应用于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疾病的康复治疗。本文分析了近20年来康复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并探讨康复机器人的分类、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目前,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和脊髓损伤领域展现出积极意义,同时其与多项技术的融合创新也为它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在临床研究主导下的发展趋势中,患者、康复治疗师、工程师和医师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RR在临床康复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存在无限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步态是决定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提高步行能力是最主要的目的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康复手段被应用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但尚无一种最佳的康复治疗方案。通过总结各类步态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作用的实用性及有效性,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康复治疗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三维步态分析观察头针治疗联合下肢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异常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机器人对照组和头针对照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后的常规运动康复治疗及头针治疗,其中试验组及...  相似文献   

6.
在澳大利亚住在老年科病房的患者 ,除了接受医生和护士的常规治疗护理外 ,还接受着一个系统而专业的康复小组的精心诊治 ,这个康复小组包括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营养师、眼科治疗师以及社会工作者 ,他们均为医学院校毕业 ,获学士学位。这种系统的康复治疗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 ,加速了老年患者的康复。1 物理治疗师 (physiotherapist) :任务主要是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 ,有些还侧重于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具体包括床上移动、掌握端坐平衡、坐立训练、掌握站立平衡、行走、台阶训练以及上肢功能训练等等。物理治疗师所涉及…  相似文献   

7.
正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慢性动作功能受损的主因之一,影响日常生活功能~([1])。机器人辅助疗法是近年来出现的脑卒中康复疗法,具有重复性、专一性、可定量评价等优点~([2-3])。既往评价偏瘫患者下肢机器人训练效果多采用量表评定,结果较主观,三维步态分析具有数据客观、定量、可信度高等优点~([4])。本研究利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对比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经下肢机器人结合本体感觉训练或仅采用本体感觉训练后其三维步态参数的变化情况,评价下肢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8.
ICU患者众多,特别是手术后情况基本稳定的患者,尤其需要康复医师或康复治疗师进一步指导患者的康复与护理,随着ICU康复的发展,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已成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速患者回归社会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于国内外ICU康复的比较有助于全面提高国内ICU康复的发展,提高ICU的转诊率。  相似文献   

9.
《广西医学》2009,(8):F0004-F0004
我院神经内科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康复治疗,有效提高了疗效。图为康复治疗师为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脑卒中后呈偏瘫步态的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34例)、下肢机器人组(34例)和联合治疗组(34例)。头针组予针刺头皮运动区域治疗,下肢机器人组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步行训练,联合治疗组采用头针与下肢康复机器人相结合进行治疗。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3月后以步态分析仪测定患者站立相双侧足底触地面积、负重比、平衡参数的变化。结果 干预结束后,3组患者健侧足底触地面积、负重比等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0.01),患侧足底触地面积、负重比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0.01),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头针组和下肢机器人组(P<0.05~0.01)。联合治疗组球长度、椭圆面积、球长度/椭圆面积、椭圆倾斜角度、长轴、短轴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明显优于头针组和下肢机器人组(P<0.05~0.01)。结论 头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静态平衡能力,较单纯头针治疗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1.
<正>从康复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流程、注意事项三方面探讨团队式卒中康复健康教育思路。做好卒中康复健康教育,不仅是康复护士的责任,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等均应是康复教育者,形成一个团队式的教育模式,给患者和家属提供更全面的信息。1意义和目的康复健康教育是指对特殊人群,带有伤、残、病的患者,在疾病康复阶段进行的康复医学理论、知识、技能的教育[1]。邢淑洁[2]对160例卒中患者家属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属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16-1516
卒中单元 是指改善住院卒中患者的医疗管理模式,专为卒中患者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提高疗效的组织系统。卒中单元的核心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师、专业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语言训练师和社会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康复医学发展很快,由于康复的特殊性,使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紧缺,那么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各医学院校都相继开办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治疗师)。由于治疗师是治疗手段的执行者和操作者,因此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治疗人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杨伟  毕伟  曾月明  陈辉煌  卢建亮  陈卓铭 《广东医学》2020,41(17):1833-1836
冻结步态随着帕金森病患者病程的进展与延长,发病率呈日益增高趋势。现阶段综合性研究报道颇多,但对此类患者分期的康复手段,以及传统康复技术与现代智能化设备如何有机结合,目前研究尚不多见,值得关注。本文旨在总结归纳传统与现代化技术如何分期实施,为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并发症较多,预后不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研究显示,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可通过视觉反馈、镜像神经元激活、中枢刺激易化神经通路等机制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与步态,在提高患者康复主动性及生存质量方面有积极意义。本文综述了视觉反馈平衡训练的作用原理,概括了该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与步态康复的作用机制,分析其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为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方法的优化及脑卒中平衡与步态的康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虚拟现实康复机器人组(实验组)和康复机器人组(对照组),每组各21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验组进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康复机器人训练,而对照组只进行传统的康复机器人训练,均为30min/次,5次/周,共进行8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评定表(FMA-LE)、10m步行能力测试(10MW),起立-步行测试(TUG)和6分钟步行能力测试(6MW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FMA下肢评分、10MW、TUG和6MWT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除FMA下肢评分外,其它各项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 P<0.01)。结论: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康复机器人步态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功能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共识》的提出,我国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的具体实施工作即将展开。在研究和探讨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与体系建设,制定具体的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方案过程中,清楚认识到我国康复治疗师专业的现实问题和国际差距,建立康复治疗学专业高等教育与规范化培训的高效衔接,借鉴以往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宝贵经验,确立符合康复治疗学专业特色的培训模式,确保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的合理性,注重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保障和社会支持,使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成果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延伸,早日实现和普及国家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为我国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致残率、致死率极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运动功能障碍,而下肢的运动功能障碍会导致姿势和步态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加强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负重能力的训练对改善步态是非常重要的。我科目前应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疗法,使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恢复,提高了偏瘫患者患侧肢体的负重能力,改善步态,大大提高了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大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康复机器人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已较多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我们通过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是培养康复治疗师的基地,提升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当前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材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与手段、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改革,为提高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