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丹阳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卫建  丁彧  杭纪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45-2746
[目的]了解丹阳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总结麻疹控制经验。[方法]对丹阳市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数据和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12.4/10万,为20年内历史最高水平。本地人口中麻疹发病以15岁以上成人为主,占71.4%(30/42),流动人口中麻疹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8.2%(30/34),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的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每5~10年对50岁以下人群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麻疹主动监测、做好麻疹病例密切接触者应急接种工作,是今后控制麻疹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 2005~2009 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 2005~2009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西城区累计发生麻疹2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7/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市人口.麻疹全年均有发病,以3-5月为多.<1岁儿童麻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15.77%,≥15岁组麻疹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74.19%.[结论]流动人口的发病已成为全区麻疹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流动人口麻疹疫苗免疫覆盖率是控制、消除我区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顺义区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麻疹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北京市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顺义区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以流动人口为高,地区分布表现为本市人口以城区居多,流动人口以近郊外来人口聚集地为主;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存在3~5月份发病高峰;本市人口发病以﹤1岁年龄组为主,﹤8月龄儿童占较大比例,还存在1个成人发病小高峰;流动人口发病以0~9岁为主,﹤8月龄儿童也占有一定比例,各年龄组发病均较多,相对于本市人口,流动人口的发病特征更接近于自然感染。[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消除流动人口中的免疫空白,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同时可考虑定6月龄为麻疹免疫的初免月龄,给育龄妇女生育前进行麻疹疫苗加强免疫,以减少小月龄发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近几年宜兴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宜兴市麻疹发病为散发,平均发病率为4.40/10万。发病高发季节为3~6月。本地人口发病以15岁以上病例为主;流动人口发病以7岁以下为主,本地人口发病率明显低于流动人口。[结论]应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保持高水平的实际免疫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加强本地15岁以上人口麻疹接种率与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消除流动人口的免疫空白,是宜兴市控制和消除麻疹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常州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该地区麻疹防治策略与措施。[方法]收集2004~2009年麻疹疫情资料和麻疹监测确诊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常州市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呈现麻疹高发病率的现象。麻疹发病存在季节性升高的特点,3~5月份的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64.92%。﹤15岁年龄段为麻疹高发年龄,占调查总病例数的66.36%,﹥20岁的成人麻疹病例占26.39%。流动人口发病占总病例数的54.5%。[结论]流动人口成为经济发达地区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继续深入加强麻疹强化免疫和应急免疫工作,建议育龄妇女开展麻疹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福建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和消除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对2006—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报告确诊病例501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98/10万,4~8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中男2854例,女2156例,男女之比为1.32:1;14岁以下发病者占70.9%。发病前3位的是散居儿童(43.3%)、学生(18.5%)和幼托儿童(8.7%)。流动人口发病占42.8%。[结论]应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将流动人口接种作为免疫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龙岩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加速控制策略。[方法]对2004—2009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麻疹348例,年均发病率2.01/10万,2005和2006年发病率上升,2007年起又呈下降趋势,2009年达历史最低水平;流动人口占发病数的20.7%;15岁以下占70.4%,主要集中在5~14岁;3~7月为发病高峰;主要病毒类型为H1基因型。[结论]加强薄弱点及流动儿童常规免疫管理,加大入托、入学时接种证查验工作,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是消除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区麻疹流行特征,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5年麻疹疫情进行分析。[结果]椒江区除大陈岛外都有发病,发病率为30.76/10万;流动人口占病例总数的26.0%。病例集中在第14~18周;<1岁组和>20岁组2个发病高峰;散居儿童为主;有免疫史者占28.8%,本地有免疫史者高于流动人口。[结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流行的有效补充策略;初免接种提到6足月或初、高中女生等复种麻苗以保护未达初免年龄的小婴儿;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是控制麻疹流行的关键;加强疫情监测力度,预测疫情趋势。  相似文献   

9.
韩务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948+1958
[目的]了解中牟县2000~2009年的麻疹流行特征,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率年平均为7.30/10万,发病年龄主要是7岁以下儿童(73.72),发病季节高峰在1~5月,2~3年为一流行周期。流动人口发病比率逐渐加大。[结论]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空白人群、人口流动。建议加强MV初免和复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和免疫覆盖率,开展对特定人群的免疫,完善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减少免疫空白人群是当前控制麻疹发病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罗定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罗定市2005~2007年麻疹报告病例(包括处地上报的)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05~2007年罗定市麻疹报告病例62例,病例主要以散发为主,发病季节集中在4~8月,年龄以0~5岁为主,占全部病例数的69.35%,无免疫史的23例,占37.10%,免疫史不详的26例,占41.94%。[结论]罗定市麻疹发病呈散发,今后要加强麻疹的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1.
贺生  甘启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9):1799-1801
[目的]分析2007年成都市龙泉驿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麻疹发病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麻疹监测报告系统对成都市龙泉驿区2007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年麻疹报告发病率为19.70/10万.发病呈暴发流行的特点.3~8月为麻疹高发季节,6月和7月为发病最高峰.5岁以下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其中,以1岁以下和3~5岁年龄组为最高.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7.92%,无免疫史者占42.45%,免疫史不详者占39.63%.流动人口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51.87%.[结论]1岁以内婴儿免疫工作和小年龄组儿童的麻疹疫苗复种工作急需加强.尽可能提高外来流动人口的免疫覆盖率.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预防控制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丰台区近年来的麻疹流行特点,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丰台区2005~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9年丰台区麻疹共报告210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48/10万,0岁组发病率为585.95/10万,为各年龄组人均发病率的25.42倍,20~30岁年龄组发病率为48.34/10万,为各年龄组平均发病率的2.10倍;散居儿童发病数占33.19%,学生占总发病数的10.78%。[结论]丰台区的麻疹疫情近5年来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外省户籍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散居儿童报告发病率最高,提示我们应在未来的工作中加强散居儿童尤其是非本市户籍儿童的麻疹计划免疫及查漏补种工作。另外,加强6岁龄儿童的麻疹计划免疫加强工作,减少中小学生的麻疹发病水平,建议恢复高三年级学生的麻疹加强工作,减少20~30岁的麻疹小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3.
巩义市2005-2007年麻疹监测和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巩义市2005~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控制麻疹发病、降低其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巩义市2005~2007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及麻疹专报系统的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麻疹发病率较低为1.74/10万,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14.2/10万,2007年麻疹发病率为16.12/10万,均超过河南省平均发病水平,最高达1倍。巩义东西中部近几年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发病季节主要在3~6月份、病例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8月龄占发病总人数的比例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8月龄~1岁占发病总人数的比例在12.3%左右,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总病例的75.09%,流动人口占发病总人口的8.17%,主要集中在市区及城郊。[结论]应试行新婚夫妇查验接种证制度,查漏补种,减少成人和8月龄以下婴儿的发病率;当周边及本地区麻疹发病明显上升时,政府应落实基层疾控人员的工资待遇,投入专项经费保证人群普查普种工作顺利开展,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4.
刘淑惠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311-3311,3314
[目的]了解新乐市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以便指导今后的麻疹控制工作。[方法]对新乐市2005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新乐市2005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90例,报告发病率为20.72/10万,明显高于往年,病例以青少年为主,发病集中在5~7月。[结论]新乐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低、免疫失败有关。  相似文献   

15.
马天薇  富继业  史如晶  刘洪喜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10-6111,61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2005~2009年流动人口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5~2009年流动人口1076例麻疹病例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全区报告麻疹病例1076例,年均发病率20.7/10万,其中流动人口聚集地发病624例,占全部病例的58.0%;小于5岁人口发病271例,占25.2%; 20~29岁人口发病306例,占28.4%.发病高峰为4~5月.病例中有明确免疫史者占27.8%,无免疫史35.3%,免疫史不详36.9%.结论 <5岁儿童和20~29岁年龄组为主要发病人群,免疫史状况表明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和提高接种率是控制麻疹发病的重要措施,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对集体用工单位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6.
杨红梅  沈红  陈红霞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24-2725
[目的]了解我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因素,加速完善麻疹监测工作。[方法]对1996~2005年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疹发病率呈逐年降低趋势,十堰地区3~5月份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14岁以下的儿童和学生中,麻疹实验室血清学监测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6.14%。[结论]十堰市地区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努力完善实验室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即墨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策略。[方法]对即墨市2005年的麻疹疫情进行了分析。[结果]即墨市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146例,发病率为13.77/10万。麻疹发病以散发为主,发病高峰为3~5月份;>18岁成年人发病占65.1%,其次是<1岁儿童(22.6%);本市病例占73.3%,外来人口病例占26.7%。[结论]今后应加强成年人特别是流动人口的麻疹控制工作,重视<8月龄不足麻疹疫苗起始月令儿童麻疹发病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发病年龄变化,为调整免疫和监测策略,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 [方法] 对保定市不同时期麻疹发病年龄特征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999~2002、2003~2007年1~14岁人群麻疹病例构成比分别为:75.90%、45.95%,呈减少趋势.<1岁人群构成比1999~2002、2003~2007年分别为:O.92%、22.33%,呈增加趋势.≥15岁人群麻疹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4.86%和30.72%,呈增加趋势. [结论] 保定市发病年龄由儿童为主逐渐出现向未到免疫年龄和大年龄组移位现象.因此,要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做好儿童麻疹疫苗的初免和复种是关键,同时关注流动人口,完善麻疹监测系统及时处理麻疹疫情,重点地区应开展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  相似文献   

19.
794例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某地麻疹发病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麻疹5年平均发病率为20.55/10万,以2001年发病率最高(37.89/10万),2005年发病最低(1.69/10万)。[结论]加强麻疹监测,适时开展对学生进行麻疹疫苗的加强接种,同时加强基层防保队伍建设是控制麻疹发生与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1999~2003年麻疹流行情况与防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 了解广东省1999~2003年麻疹流行情况,探讨广东省麻疹防制策略。方法 对广东省1999~2003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广东省1999~2003年头确诊17968例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的东莞、深圳和广州,病例数占全省的56.5%(10152/17968);每年的3~6月为高发季节;1~3岁年龄组儿童为发病最多的人群,占总病例数的33.1%(5948/17968);全部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有16 058例,占总数的89.4%,仍是发病主要人群;全省共报告麻疹暴发64起,其中26起暴发持续时间超过21d;流动人口的麻疹病例占广东省的麻疹病例总数的52.9%(9390/17737)。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麻疹初始免疫工作和后续强化免疫活动,加强和完善麻疹流行病学监测和麻疹实验室网络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麻疹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