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凉血清营颗粒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凉血清营颗粒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方法:用天花粉蛋白所致小鼠速发型超敏反应及大鼠同种异体被动超敏反应(PCA)观察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影响;用化合物48/80所致小鼠过敏性休克死亡及大鼠颅骨肥大细胞模型观察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用组织胺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试验观察对组织胺的直接对抗作用.结果:凉血清营颗粒能一定程度拮抗天花粉蛋白所致小鼠过敏性休克及大鼠PCA,并能明显抑制化合物48/80及天花粉蛋白所致腹腔或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还能明显对抗组织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结论:凉血清营颗粒具有显著的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此作用可能是其能抑制IgE生成、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直接拮抗组织胺作用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2.
防风与刺蒺藜的药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防风与刺蒺藜单用及合用的药理作用。方法:运用右旋糖酐及组胺造成搔痒模型,组胺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二甲基亚飘引起接触性荨麻疹,观察药物作用。结果:防风、刺蒺藜、防刺合煎剂对外源性组胺和右旋糖酐诱导内源性组胺动物搔痒模型均有显著的止痒作用,能明显抑制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二甲基亚飘所致的豚鼠耳肿胀。结论:防风、朝蒺藜、防刺合煎剂有抗过敏作用,防风与朝蒺葶合用的效应较两药单用强。  相似文献   

3.
银黄颗粒抗炎、抗变态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银黄颗粒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方法 通过银黄颗粒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及大鼠足跖的影响验证其抗炎作用 ;通过银黄颗粒对豚鼠过敏性休克的影响及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验证其抗变态反应。结果 银黄颗粒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及蛋清性大鼠足跖肿胀均具明显抑制作用 ;对豚鼠过敏性休克能显著地延长惊厥倒下时间 ,显著地降低死亡动物数 ;亦能明显抑制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结论 银黄颗粒具有消炎、抗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4.
升降散对免疫功能及Ⅰ,Ⅳ型变态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升降散对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无明显影响,但有抑制小鼠碳粒廓清趋势,显著降低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明显抑制SRBC-DTH、PC-DTH以及小鼠耳异种及大鼠同种PCA,减轻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显著减少右旋糖酐诱发小鼠皮肤瘙痒的次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薯蓣丸抗I型变态反应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卵白蛋白为变应原制备大鼠I型变态反应模型,制备抗卵白蛋白的抗血清(含IgE),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法观察测定各组动物蓝斑直径、蓝斑光密度(OD)及蓝斑抑制率;以抗卵白蛋白血清被动致敏的大鼠颅骨肥大细胞模型观察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通过Elisa法检测I型变态反应模型大鼠血清中IL-4、IFN-γ、IgE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薯蓣丸蜜丸可明显抑制大鼠同种PCA反应,降低Ⅰ型变态反应模型大鼠血清中IL-4、IFN-γ、IgE含量。结论:薯蓣丸蜜丸有抗I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IFN-γ分泌、降低IL-4及IgE含量、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鼻炎口服液的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抗血清致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卵蛋白(OA)引起豚鼠鼻黏膜过敏反应、磷酸组胺致豚鼠过敏反应与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发的DTH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模型,观察鼻炎口服液的抗过敏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鼻炎口服液能显著抑制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和豚鼠鼻黏膜过敏反应,阻止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提高豚鼠对磷酸组胺的致敏阈并缩短过敏反应的持续时间,抵制DTH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结论:鼻炎口服液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7.
升降散对兔功能及Ⅰ,Ⅳ型变态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世平  瞿融等 《中成药》1998,20(6):29-32
升降散对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无明显影响,但有抑制小鼠碳粒廓清趋势,显著降低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明显抑制SRBC-DTH、PC-DTH以及小鼠耳异种及大间同种PCA,减轻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显著减少右旋糖酐诱发小鼠皮肤瘙痒的次数。  相似文献   

8.
袁斌  韩新民  杨江  李晓冬  余黎  孙雪莹 《陕西中医》2007,28(8):1100-1101
目的:观察研究泻肺平喘灵对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接受泻肺平喘灵不同剂量和异丙肾上腺素及生理盐水,然后接受天花粉蛋白处理,最后观察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情况。结果:泻肺平喘灵高中剂量组能够抑制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P<0.001P<0.01),而低剂量组则无此作用(P>0.05)。结论: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是泻肺平喘灵治疗小儿哮喘的主要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防风与刺蒺藜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防风与刺蒺藜单用及合用的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器官试验法、血清药理学方法及整体动物试验法进行观察。结果:防风、刺蒺藜、防刺合煎剂(1:1)能显著抑制组胺所致的豚鼠离体气管、回肠平滑肌收缩;大鼠和家兔含防风血清对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也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防风对组胺所致的药物性哮喘及卵白蛋白所致的过敏性休克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防风、刺蒺藜、防剌合煎剂均有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郭皓  苏云明  张也  方茗  苏慧 《天津中医药》2013,30(6):353-355
[目的]研究仙蓟化斑胶囊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机制,为后期实验及其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提供依据。[方法]制备致敏的大鼠及抗卵蛋白血清,给予不同浓度药物,采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测定大鼠皮肤蓝斑直径,同时采用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实验、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实验,测定脱颗粒百分率和组胺释放水平。[结果]仙蓟化斑胶囊可使蓝斑直径变小、可降低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降低其组胺释放,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仙蓟化斑胶囊有抗变态反应的作用,明显抑制PCA、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
祛风合剂对Ⅰ型变态反应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祛风剂抗Ⅰ型变态反应的药理作用。进行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大鼠组胺诱发的足跖肿造型试验,观察祛风合剂大,小,剂量和西药(异丙肾上腺素,异丙嗪)对其影响。结果:大,小剂量祛风合剂均对小鼠耳异种被动性皮肤过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作用与异丙肾上腺素相似;大,小剂量祛风合剂,异丙肾上腺素都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但祛风合剂作用弱于异丙肾上腺素,且大,小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光镜下肥大细胞形态学呈现类似变化;祛风合剂能抑制由组胺诱发的足跖肿,但作用比异丙嗪弱,在30min和240min时,小剂量组优于大剂量组,P<0.05,提示祛风合剂可抑制抗原与特异性IgE结合,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及抗组胺,从而起到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2.
消风止痒颗粒剂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宋光熠  张一红 《中成药》1995,17(12):30-32
消风止痒颗粒剂由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等10多种中药组成。具有疏风、清热、润躁、止痒作用。药理实验表明:消风止痒颗粒剂对右旋糖酐和组胺分别所致小鼠和豚鼠皮肤搔痒;对豚鼠耳部皮肤涂抹桂皮酸和二甲亚砜所诱发的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及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对组胺、5-羟色胺增加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反应;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表明这些抗组胺、抗过敏反应及抗炎作用是其治疗荨麻疹等搔痒性皮肤病的药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蝉蜕的免疫抑制和抗过敏作用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蝉蜕可减轻小鼠免疫器官重量,明显降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能力,显著抑制小鼠耳异种PCA和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税颗粒.对DNCB所致小鼠耳迟发型超敏反应亦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藜子70%醇提物对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藜子醇提物对速发型及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作用,探讨其止痛作用机制及其作为地肤子代用品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大鼠或小鼠皮内注射大鼠 抗卵白蛋白抗血清诱导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以SRBC或PC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体外试验以^3H-TdR掺入法观察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藜子70%醇提物400mg/kg ig可明显抑制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及颅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200、400mg/kgig可减轻异处耳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及组胺所致足肿胀。藜子醇提物400mg/kg于抗原攻击后给药可抑制SRBC或PC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而在抗原攻击前给药则无明显影响。体外试验藜子醇提物125、250μg/ml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当浓度升至500μg/ml时则呈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藜子的止痛功效可能与其对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有关;藜子抑制Ⅰ、Ⅳ型变态反应的作用特征与地肤子十分相似,提示其可作为后的代用品用于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鼻敏灵口服液防治变应性鼻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小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及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以探讨鼻敏灵口服液防治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鼻敏灵口服液能明显抑制小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具有较强的抗I型变态反应作用,并能有效地减少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鼻粘膜肥大细胞数目,以及防止其脱颗粒,且作用明显优于阳性对照药抗敏口服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补肾温肺合剂的抗过敏作用.方法 采用抗血清致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及颅骨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测量蓝斑光密度并计算蓝斑抑制百分率,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并计算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和抑制率.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补肾温肺合剂的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皮肤蓝斑的吸光度、显著抑制大鼠颅骨骨膜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但随着剂量的加大蓝斑吸光度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均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补肾温肺合剂具有抗过敏作用,且临床等效剂量显示的抗过敏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地参祛风合剂抗过敏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地参祛风合剂抗过敏反应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PCA)试验、大鼠组胺诱发的大鼠足跖肿造型试验、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观察其抗过敏反应的作用。结果:地参祛风合剂大小剂量对小鼠耳异种被动性皮肤过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作用与异丙肾上腺素相似。中药大剂量能抑制由组胺诱发的大鼠足跖肿,但作用比异丙嗪弱。中药大、小剂量,异丙肾上腺素均能抑制由抗原攻击所致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但作用弱于异丙肾上腺素;中药大、小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参祛风合剂可抑制抗原与特异性IgE的结合,具有抗组胺及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具有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18.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拆方抗过敏反应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建  刘敏  王梅  赵国臣 《吉林中医药》2007,27(11):55-56
目的:探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的配伍规律及其抗过敏反应的机制。方法:将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拆为解表散邪组、清热利湿组及调和营卫组。进行拆方实验,观察其对右旋糖酐致小鼠全身瘙痒实验、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及致敏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清热利湿组在3个实验中都不同程度地优于解表散邪组、调和营卫组。说明清热利湿药物在方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提示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湿热毒邪蕴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蛇床子活性成分R2止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蛇床子活性成分R2的止痒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R2软膏对磷酸组织胺致痒,4-氨基吡啶(4-AP)致小鼠皮肤瘙痒,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小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及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发小鼠迟发超敏反应的影响。通过测定小鼠注射4-AP后皮肤与血中组胺的含量,并利用致敏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探讨其止痒作用机制。结果Rz可显著提高磷酸组织胺对豚鼠的致痒阈,抑制由4-AP所引起的小鼠皮肤瘙痒反应,对抗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抑制小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及抑制由DNCB所诱发的小鼠迟发超敏反应。研究表明№具有抗组胺和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结论R2具有止痒、抗炎、抑制Ⅰ、Ⅳ型变态反应作用,其机制与抗组胺、稳定肥大细胞膜及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消风散能明显抑制小鼠耳异种PCA,显著降低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对小鼠抗鸡红细胞抗体——溶血素的生成以及DNCB所致小鼠耳迟发型超敏反应亦有明显抑制作用。原方减去当归、生地,上述作用明显减弱。实验结果提示,消风散具有抗过敏及免疫抑制作用,当归、生地能够增强复方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