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附子汤与芍药甘草汤合用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扭体法、热板法和二甲苯致炎法分别检测附子汤、芍药甘草汤及二者合用对小鼠的镇痛率、对痛域提高的百分率和肿胀抑制率。结果 :附子汤与芍约甘草汤合用有镇痛、抗炎作用 ,且强于二方单用。结论 :附子汤与芍药甘草汤合用可使其镇痛、抗炎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2.
涂东明 《山西中医》1997,13(3):33-34
芍药甘草附子汤的临床应用体会河南省安阳市中医药学校(455000)涂东明关键词芍药甘草附子汤痛证肌痉挛多年来,笔者在临证中用《伤寒论》方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多种急性痛证,均取得满意的止痛效果。兹举验案3则,并略陈管见如下。例1痛经苏某,21岁,学生,1...  相似文献   

3.
芍药甘草滴丸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芍药甘草滴丸的抗炎镇痛作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肿、热板法、冰醋酸扭体法.结果:芍药甘草滴丸18.75、37.5、75g/kg.d^-1,汤剂组18.75g/kg.d^-1均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炎症(P<0.01);芍药甘草滴丸9.375、18.75、37.5 g/kg.d^-1的大鼠足跖肿胀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芍药甘草滴丸18.75、37.5、75 g/kg.d^-1,汤剂组18.75g/kg.d^-1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热板法的痛阈值(P<0.01);芍药甘草滴丸37.5、75g/kg.d^-1,汤剂组18.75g/kg.d^-1均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显著减少(P<0.01,P<0.05).结论:芍药甘草滴丸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附子汤与芍药甘草汤合用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福尔马林疼痛模型大鼠 ,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 ;采用冰醋酸致痛模型小鼠 ,测血清和脊髓中一氧化氮 (NO催化光度法 )、前列腺素E2 (PGE2 )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紫外分光光度法 )。结果 :附子汤加芍药甘草汤能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I相及Ⅱ相疼痛 ,能显著降低冰醋酸疼痛模型小鼠血清中和脊髓中的NO ,PGE2 的含量 ,增加SOD的活性。结论 :附子汤与芍药甘草汤合用对中枢及外周神经末梢均有镇痛作用 ,其镇痛作用与NO ,PGE2 ,SOD有关  相似文献   

5.
芍药甘草汤总苷抗炎镇痛作用的配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阐明芍药甘草汤总苷抗炎镇痛作用及其配伍机制。方法观察芍药甘草汤总苷、甘草总苷和白芍总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棉球致大鼠肉芽肿、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小鼠醋酸扭体法和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结果芍药甘草汤总苷在150~600mg·kg-1·d-1剂量下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炎性耳肿胀,在75~300mg·kg-1·d-1剂量下显著抑制棉球引起的大鼠肉芽肿和鸡蛋清诱发的大鼠足跖肿胀。在150~600mg·kg-1·d-1剂量下显著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显著延长小鼠热板法的痛阈值。甘草总苷的抗炎作用优于白芍总苷,但镇痛效应弱于白芍总苷,甘草总苷和白芍总苷抗炎镇痛作用明显弱于芍药甘草汤总苷。结论芍药甘草汤总苷具有明显抗炎和镇痛作用,其组成成分甘草总苷和白芍总苷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芍药甘草汤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伟  陈颖莉 《中成药》1994,16(10):48-49
芍药甘草汤的研究近况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130021)李伟,陈颖莉,杨铭,曲淑岩芍药甘草汤为常用的缓急止痛之方(以下简称木方),源于《伤寒论》,由芍药、甘草两药组成,主营阴不足,肝脾不和,症见于足拘挛,筋脉挛缩,脘腹疼痛,脉象弦细,舌红苔少[1]。...  相似文献   

7.
芍药甘草附子汤是《伤寒论》中存在争议的方药之一,王叔和疑此方非张仲景方.芍药甘草附子汤所治病机为患者素体营血亏损,若以辛温发汗法解表,汗伤营血阳气.误汗后肝阴亏损、阴损及阳、肾阳虚衰,在肝营血不足,在肾阳气虚衰.芍药甘草附子汤中附子和白芍二药一阴一阳,附子温肾阳,白芍补肝阴,甘草甘平安中,取调和之意,附子、甘草辛甘化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为痛痹、着痹的患者运用大黄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大黄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60例。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10例,显效2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结论:大黄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坐骨神经痛,具有良好临床疗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腰腿痛8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广社 《河南中医》2008,28(9):49-49
腰腿痛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患之一,临床表现大多以怕冷疼痛为主,得热则舒。因此本病多与阳气不足或气血虚弱有关。笔者运用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治疗腰腿痛8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86例中,男41例,女45例;年龄20~40岁24例,41~70岁62例;病程1月~1 a 56例,  相似文献   

10.
11.
附子不同炮制品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附子不同炮制品(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的镇痛抗炎作用差异.方法 通过醋酸扭体法,以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为考察指标,观察附子不同炮制品的镇痛作用;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以小鼠耳肿胀度为考察指标,观察附子不同炮制品的抗炎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盐附子与黑顺片均可明显抑制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5),黑顺片可明显降低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度(P<0.05).结论 附子不同炮制品的镇痛抗炎作用不尽相同,其中,黑顺片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作用,盐附子仅镇痛作用效果明显,白附片镇痛抗炎作用效果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芍药甘草汤及其组成的镇痛泻下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果表明:白芍是君药,甘草是臣药和佐药;白芍与甘草的剂量配比以2∶1为最佳;生甘草与白芍配伍会使白芍的镇痛作用消失;芍药甘草汤的镇痛部位在外周;芍药甘草汤有泻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芍药甘草附子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以复其阳,其脚自伸"。第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笔者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临床应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56例,取得  相似文献   

14.
关节痛的中医病机既有不通则痛,又有不荣则痛,二者多有夹杂。临床治疗关节痛应标本兼顾,虚实同调。既要散寒除湿,又要滋养营血。临床使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治疗多种关节疼痛,随证加味,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这可能与其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5.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是胡国俊老师擅用之古方,胡老师认为此方有温阳散寒、化饮解凝、通阳利气、宣肺解表之功,只要辨证准确,不必囿于古方,凡阳虚感寒、阴寒内盛、寒凝痹痛等所变生之诸疾,皆可运用,收效亦捷。本文介绍胡老师运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验案4则,对以上用方思路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加味芍药甘草汤黄梅生副主任医师广西柳州矿业建设公司职工医院545005柳州市柳邕路364号白芍50g甘草12g白头翁30g木棉花30g白扁豆30g性质功效清热剂。清热解毒,祛湿和中,缓急止痛。主治病证休息痢(湿热型)。证见下痢时发时止,日服不愈,发作...  相似文献   

17.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原方由桂枝、生姜、甘草、大枣、麻黄、附子、细辛等7味药组成.此方可视为主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之桂枝去芍药汤与主治少阴证,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功能温阳散寒、顺接太阳与少阴,尤对假热真寒、表热本寒之证有效.此类证型在肿瘤患者中并不鲜见,现结合病例将我们运用此方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芍药甘草附子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68条:“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此方由芍药、炙甘草、炮附子组成,功在复阳益阴,主治阴阳两虚、肌肤失温、筋脉失养之证,症见脚挛急,恶寒,脉微细者。笔者临床善用经方,常以此方加味治疗各种顽固性痛证,疗效颇佳,兹举验案2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9.
周为民  何月英 《陕西中医》1997,18(6):274-274
<正> 桂枝芍药知母汤原载于《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篇:“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该方由桂枝、附子、芍药、知母、麻黄、白术、防风、生姜、甘草组成,是治尪痹之主剂。笔者依据“异病同治”之理,随症加减,用于一些内、妇科杂病之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翟本超 《四川中医》2005,23(4):93-94
桂枝芍药知母汤功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作者宗先贤之意,通过辨证论治,在此方的基础上化裁治疗其它内科疾病,取得了好的疗效,同时更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之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