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戒毒康复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状况,并分析工龄、职称、工作量及性别产生的差异。方法:于2004年10月运用经过信度与效度检验的职业倦怠调查表对重庆市某戒毒劳教大队105名戒毒康复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评定。考察不同工龄、职称、负责学员数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及男女戒毒康复工作者的倦怠状况比较。Maslaeh职业倦怠调查表共分3个维度:有情绪衰竭(包括9个题目)、去个性化(包括5个题目)、成就感(包括8个题目)。回答:从“从来没有”到“每天都有”,分别记分1~7分。评估标准:轻度倦怠时,情感衰竭总分〈16,去个性化总分〈6,成就感总分〉39;重度倦怠时,总分依次为〉27,〉13,〈31分。并对不同性别、不同工龄、不同职称及负责工作量的不同做相关分析。结果:测120人,收回问卷111份,回答规范问卷105份,回收率为92.5%。①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情感衰竭维度为29.53&;#177;10.8l,去个性化维度为10.01&;#177;5.62,成就感维度得分为35.73&;#177;10.22。②工龄差异分析:工龄在各维度上差异都不显著,其中情感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3个维度在1~5年,6~10年,11-20年及20年以上得分分别为28.00&;#177;2.06,30.42&;#177;2.22,30.03&;#177;1.76.29.24&;#177;2.36;10.50&;#177;1.26.10.42&;#177;1.07,8.41&;#177;0.64,12.06&;#177;1.79;39.59&;#177;1.47,33.85&;#177;2.05,34.95&;#177;1.78,33.47&;#177;2.73(P〉0.05)。③职称差异分析:职称在各维度上差异都不显著,其中情感衰竭,去个性化,成就感3个维度在科员、副主任及主任职称上分别为25.56&;#177;1.51,30.83&;#177;1.84,30.88&;#177;1.70:9.64&;#177;0.96,9.25&;#177;0.85,10.83&;#177;0.97;37.48&;#177;1.50,34.00&;#177;1.88,35.41&;#177;1.66(P〉0.05)。④负责学员数差异分析:负责学员在50~100之间的工作人员在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负责25人以下的工作人员(38.90&;#177;3.94,25.59&;#177;1.17;15.00&;#177;2.26,8.50&;#177;075,P〈0.01)。⑤性别差异分析:男性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程度显著高于女性(30.55&;#177;10.65,23.80&;#177;6.46;10.32&;#177;5.764,8.00&;#177;3.16,P〈0.05),而在成就感维度上,女性的倦怠程度高于男性(30.40&;#177;10.03,36.29&;#177;10.02,P〈0.05)。结论:戒毒康复工作者的情感衰竭程度达到倦怠的严重水平,而去个性化和成就感处于中等倦怠的水平。工龄及职称在3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负责学员多的工作人员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倦怠程度较重。男性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高于女性,而在成就感维度上则相反,女性的倦怠程度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
刘红 《中华护理教育》2012,9(4):177-179
目的 了解武警某部医院护士职业倦怠的状况.方法 便利抽取武警某部医院护士126名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便利抽取地方某二级甲等医院各科室护士142名作为对比研究对象.采用Maslach职业调查通用量表(MBI-GS)进行调查.结果 武警某部医院护士在情绪衰竭和情感疏离维度上存在中等程度的倦怠水平,但在低自我价值感维度上未达到倦怠水平.在低自我价值感维度上,部队医院护士倦怠水平低于地方护士(P<0.05);而在情感疏离维度上,部队护士倦怠水平高于地方护士(P<0.05).不同岗位、工龄、职称的部队医院护士职业倦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科护士在情绪衰竭和情感疏离维度上的倦怠水平高于非临床科室(P<0.05);在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小于5年工龄的护士职业倦怠水平高于其他工龄组的护士(P<0.05);在情感衰竭及低自我价值感维度上,初级职称的护士职业倦怠水平高于高级职称的护士(P<0.05).结论 针对武警部队医院护士职业倦怠水平的状况,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解决护士的职业倦怠问题,从而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班级水平、城镇与农村、社会支持与否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探讨大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①于2003-01/2004-12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中小学6所汉语学校进行在岗教师的整群抽样,抽取669名汉族教师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②采用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评估倦怠情况,共有3个维度22道题目构成,采用4点评分法,从"从未如此"到"经常如此"分别记1 ̄4分。各维度得分为本维度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心理状况,该量表共有90个问题,包括10个症状因子,采用5级评分,得分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纳入669名汉族教师,发放问卷669份,回收填写完整、准确的问卷657份(98.2%),城镇437人,农村220人;大学教师181人,中学教师239人,小学教师237人;年龄22 ̄55岁,平均(38±10)岁。①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教师在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3个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2.69±0.62,1.79±0.48,3.47±0.44。因采用4级评分,中数为2.5,所以结果显示教师的低成就感较高,情感衰竭程度亦偏高,而去个性化程度并不明显。②大、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大学、中学和小学教师三者间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在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上比较,差异明显(F=16.25 ̄27.38,P<0.01),且三者间的两两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q=3.00 ̄9.97,P<0.05 ̄0.01)。小学教师的情感衰竭程度、去个性化与低成就感均最高,大学教师最低。③城镇与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较:城镇与农村教师两者比较,在低成就感和情感衰竭方面差异明显(F=1.5298,1.2656,P<0.01,0.05);在去个性化方面无差异。城镇教师的情感衰竭程度与去个性化得分均是最高,农村教师最低;而低成就感农村教师最高,城镇教师最低。④社会支持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对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在是否喜欢教师这一职业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对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在领导是否认可和家人是否理解与支持方面比较,差异明显(F=1.3247,1.3141,P<0.05)。⑤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性:职业倦怠3个维度与心理健康9个因子呈明显正相关(r=0.219 ̄0.413,P<0.01)。结论:①大、中、小学教师间职业倦怠差异明显,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最为突出。②农村与城镇教师相比,城镇教师职业倦怠较为严重。③社会支持与否对教师职业倦怠构成一定的影响。④大、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资本问卷及职业倦怠量表对750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量表评分,分析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资本的相关性及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 精神科护士心理资本总分为(101.55±15.38)分,职业倦怠各维度评分分别为情感衰竭17.00(10.00,25.25)分、去人格化3.00(1.00,8.00)分及个人成就感30.00(21.00,39.00)分.不同性别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量表情感衰竭维度,不同婚姻状况精神科护士去人格化维度,不同年龄、聘用形式、职称、职务、工作年限精神科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职务和心理资本是精神科护士情感衰竭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或0.01),年龄和心理资本是去人格化维度的影响因素(P<0.01),职称和心理资本是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主要体现在个人成就感低方面.职业倦怠情况受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心理资本,它影响职业倦怠的各个维度,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模式下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情况,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取MBI量表中文版(NBS)对我院128名临床一线传染科护士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优质护理模式下,护士情感衰竭(EE)、去人格化(DP)和个人成就感丧失(PA)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10.21±2.268)分、(9.67±1.981)分、(10.26±2.473)分;中度倦怠与高度倦怠检出率分别为EE 66.41%、14.06%,DP 59.38%、10.15%,PA 58.60%、14.84%;EE、DP、PA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杭州地区常模(P0.01)。调查显示不同传染病科室、职称、工龄及年龄之间的护士职业倦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下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传统护理模式下职业倦怠程度;年龄及工龄较长、职称较高、风险性高、工作量大的科室,护士职业倦怠程度相比其他类别护士高,护理管理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获益感的现状及其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为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提高护士职业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及Maslach倦怠量表调查298名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及其职业倦怠状况,并进行二者相关性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护士职业获益感呈中等水平;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倦怠程度均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职业获益感与其职业倦怠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呈负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正相关。各因素中,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方便照护家人、终身拥有优质医疗资源、拥有弹性的工作时间等是影响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的主要因素;而拥有学习晋升的机会、工作稳定收入有保障、工作有成就感及价值、职业发展前景好则对个人成就感有影响。结论:增强护士职业获益感有助于减轻其职业倦怠程度。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职业认知评价干预,深入挖掘护士职业获益的丰富内涵,引导护理人员切实感受职业获益,以增进其与职业的情感,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和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士职业倦怠感现状,为管理者和护士自身找出降低职业倦怠感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6所三级医院的3497名护士进行职业倦怠测量。结果:6所三级医院的护士情感衰竭得分为(27.09±11.78)分,处于重度倦怠水平;去人格化得分为(7.88±6.67)分、个人成就感得分为(35.15±8.37)分,均处于中度倦怠水平;6所三级医院的护士职业倦怠感高于常模的水平(P0.01)。工作编制不同的护士职业倦怠感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事业编制的护士职业倦怠感较编制护士严重;不同科室护士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相关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护理管理者应联合起来,积极发掘影响护士职业倦怠感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护士职业获益感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以期为护理教育者、管理者引导护士感受职业获益、减轻职业倦怠、维护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Maslach倦怠量表和自行研制的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对274名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及其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38.45±17.25)分;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得分高于常模,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高于常模;职业获益感与其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呈负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正相关;职业获益感可解释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及个人成就感的31.6%、13.1%、9.2%的变异。[结论]引导护士感受职业获益感有助于减轻其职业倦怠程度,维护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护士感知的管理关怀、职业倦怠、离职意愿状况,分析护士感知到的管理关怀水平与护士职业倦怠、离职意愿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539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管理关怀性评估量表、马氏人际工作者倦怠量表和离职意愿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感知的管理关怀总分为(139.29±27.92)分;马氏人际工作者倦怠量表总分为38.00(22.00,55.00)分,其中情感耗竭维度得分为19.00(11.00,30.00)分,去人格化维度得分为2.00(0,5.00)分,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为14.00(6.00,22.00)分;离职意愿总分为(14.57±3.67)分。护士感知到的管理关怀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45,P0.05)、与离职意愿呈负相关(r=-0.22,P0.05)。结论 :护士的职业倦怠严重,离职意愿较强,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关怀有待提高,应根据护士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需要提供相应的人文关怀,以减轻其职业倦怠水平并降低离职意愿,从而稳定护士队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ICU护士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的现状,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MBI)、斯坦福隐性缺勤量表(SPS-6),对青岛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10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职业倦怠总分为(63.94±14.50)分,各维度得分依次为情感衰竭(23.59±9.64)分,去人格化(7.63±5.95)分,个人成就感(33.07±9.01)分,SPS-6量表总分为(17.25±3.51)分;隐性缺勤与职业倦怠(r=0.303)、情感衰竭(r=0.508)、去人格化(r=0.355)呈正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呈负相关(r=-0.296)。结论 :ICU护士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可能存在密切关联,即随着职业倦怠程度的增加,隐性缺勤的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