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预防效果。方法我院ICU自2011年1月在医院感染科的指导下对中心静脉置管实行严格的集束化干预,包括洗手、置管时全屏障预防措施、皮肤消毒、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合适的导管,尽早拔除导管。选择2011年1月~6月行中心静脉导管患者57例为集束化组,进行集束化干预,观察其体温、血象、导管头培养结果和导管留置时间。同时选择2010年1月~6月行中心静脉导管患者68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处理。结果采用集束化干预后,同等留置时间内患者CVC-RI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集束化干预能有效减少CVC-RI的发生,同时尽早拔除导管,减少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9月收治的287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1~9月收治的34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重症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短,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导管留置时间也比对照组患者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预防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进一步优化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心脏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预防效果。方法 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心脏重症患者200例,其中2021年6月至12月行常规护理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6月实施集束化护理的100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拔管前感染相关指标、细菌培养阳性率、CRBSI发生率、导管置留天数和ICU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拔管前体温、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异常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发热、血象增高的异常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20.00%(5/25)vs 45.95%(17/37),χ2=4.387,P=0.036]、CRBSI发生率(5.00%vs 17.00%,χ2=7.354,P<0.01)均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置天数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已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心脏重症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减少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PDCA护理模式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36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8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以及观察组180例(采用PDCA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5例,共检出4种病原菌,而观察组发生血流感染2例,共检出2种病原菌。观察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DCA护理模式可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人员的依从性,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从而降低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护理质量及感染预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感染预防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穿刺点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脱出、堵管、血栓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天数和住院天数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够降低和预防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感染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本院ICU的42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研究这类患者的护理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参考依据,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ICU收治的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共426例,排除标准:1意外脱管的情况,如患者自行拔出或者护理操作不当导管脱出来等情况;2合并严重血流感染者。 相似文献
8.
总结影响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操作人员、导管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导管的维护,穿刺部位的选择,患者机体免疫力及所患基础疾病的类型等,同时也与置管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导管的固定、留置时间等密切相关。认为针对以上几方面采取集束化干预,可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2月收治的1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将2015年1~12月21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导管留置总天数为32 808 d,发生CRBSI 14例,发生率为0.427‰;干预组导管留置总天数为40 414 d,发生CRBSI 7例,发生率为0.1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有效的集束化护理可有效减少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在预防血液透析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于2018年2月开展集束化管理,选取管理前(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34名血液透析患者和管理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34名血液透析患者开展试验研究,测评集束化管理前后血液透析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 相似文献
11.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临床上为了进行输液、血透、营养支持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日益广泛,但随之伴发的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也越来越多,成为最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之一,不仅增加了病死率,而且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医疗保障系统.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针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治疗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PICC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该文从PICC相关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过程、基本情况、预测性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PICC相关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应重视监控和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长期有效、安全地应用血管内装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的研究现状,为护理人员针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从而降低PICC的血流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有效控制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ICU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 结果 从该医院ICU患者送检的血液和导管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27株,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53.74%和40.97%。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居前四位。同时存在真菌血流感染。革兰阴性代表菌株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代表菌株对呋喃妥因、利福平、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 结论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居首位的革兰阳性球菌,存在真菌感染,提示应加强耐药菌监测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置管病人201例,分为两组,实验组100例,在中心静脉置管处放置一个纱球,上面覆盖3M无菌透明敷料固定;对照组101例,置管处用3M无菌透明敷料固定。比较两组置管时间及感染情况。[结果]两组置管时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M无菌透明薄膜覆盖消毒小纱球及置管处的护理方法,可延长置管时间,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感染控制专科护士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感染控制专科护士在预防ICU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方面的作用和成效.方法 在ICU设立感染控制专科护士,负责引入和制订CRBSI预防相关的指南,进行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并进行感染监测.结果 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后,手卫生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手消毒液消耗量从4.1ml/患者日增加到65.2 ml/患者日;导管使用率从67.6%降低到62.8%;感染率从4.29‰降低到0.结论 感染控制专科护士的设立在制订感染控制指南和落实感染控制措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预防CRBSI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Sevgen Tanır Basaranoglu Eda Karadag-Oncel Kubra Aykac Yasemin Ozsurekci Ahmet Emre Aycan Ali Bulent Cengiz Ates Kara Mehmet Ceyhan 《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2018,24(1):25-30
Background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s (CRBSI) are mostly preventable hospital-acquired conditions.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presepsin in detection of CRBSI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Methods
Hospitalized pediatric patients who had clinical suspicion of CRBSI were followed. Results of peripheral blood cultures and blood cultures from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procalcitonin (PCT), C-reactive protein (CRP), total white blood cell (WBC) counts were recorded. Serum samples for presepsin were studied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samples of healthy controls. The patients with positive blood cultures were defined as proven CRBSI and with negative cultures as suspected CRBSI.Results
Fifty-eight patients and 80 healthy control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Proven CRBSI group consisted of 36 patients (62%) with positive blood cultures and compared with the suspected CRBSI group (n = 22, 36%) with negative culture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proven and suspected CRBSI groups concerning WBC, PCT, CRP and presepsin. Presepsi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 groups when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rea under the curve was 0.98 (%95 CI: 0.97–1) and best cut-off value was 990 pg/ml.Conclusion
In hospitalized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CRBSI, presepsin may be a helpful rapid marker in early diagnosis. 相似文献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