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产时电子胎心监护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心监护是通过监测胎心率的变化来评价胎儿宫内安危的一种常用的胎儿监护方法。早至19世纪初就有产科医师通过胎心听诊估计胎儿宫内状况,随着超声多普勒技术的发展,产时电子胎心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EFM)已成为目前最常用的胎儿监护方法。EFM的敏感性高,能及时发现胎儿缺氧及酸中毒,并通过正确的处理降低围生儿病死率。但产时EFM有较高的假阳性率,增加了剖宫产率和阴道手术产率。因此,对产时EFM的有效性还不确定,临床上对EFM曲线的理解及对异常情况的处理等,还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2.
胎儿电子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EFM)或称胎心宫缩监护(cardiotocography,cTG)是目前孕妇分娩时监护胎儿的主要手段.EFM能够分辨出胎心瞬时的变化,并可连续动态监护,为临床提供了一种较为灵敏的监测胎儿心脏活动的方法,胎儿窘迫的诊断率明显提高,自其问世以来将胎儿病死率从3‰降至0.5‰,胎心监护图形异常和围产儿结局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胎儿电子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EFM)是目前了解胎儿宫内情况和胎儿储备能力的重要方法。利用胎心监护曲线不仅可了解胎儿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状态,还可以判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情况,为临床判断围产儿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就胎儿电子监护常用术语及其定义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
根据超声多普勒原理和胎儿心动电流变化制成的各种胎儿监护仪,用来观察胎心率(FHR)及宫缩描记图(CTG)。1958年Edward首次报道了胎心率电子监护技术,此后随着胎心率电子监护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趋完善、胎心监护(EFM)迅速被推广普及应用,对胎儿宫内环境储备能力的判断也有了极大的提高。现在,EFM已成为产科临床常用的监护手段及产科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胎心监护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胎儿电子监护(EFM)对无妊娠合并症早产产时连续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2年1月~2003年5月分娩的32~36孕周无妊娠合并症的单纯胎膜早破和原因不明早产169例(研究组)进行产时全程胎儿电子监护,并与1999年1月~2000年5月分娩的未行EFM的32~36孕周的难免早产18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胎儿窘迫因素手术产率。结果:使用EFM后研究组胎心异常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研究组胎儿酸中毒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原因的手术产率和羊水粪染率无显著差异。在研究组,监护异常的70例产妇分娩低体重儿和小于孕龄儿的发生率较99例正常胎监结果组明显升高。结论:产时全程胎儿电子监护是一种对早产行之有效的分娩管理手段,它的使用有利于胎儿早期缺氧的及时发现和治疗,从而使早产新生儿窒息率和酸中毒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产时胎儿电子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EFM)目标是减少产时胎儿窒息的发生,防止中度和重度胎儿窒息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产时胎心减速的类型包括:早期减速、晚期减速、可变减速及延长减速。正确判断和识别产时胎心减速的类型和临床意义,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对减少新生儿抽搐、窒息、脑瘫或产时胎儿死亡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又可减少过度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胎心电子监护国外指南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心电子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 EFM)亦称为胎心宫缩描记图(cardiotocography, CTG),包括无应激试验(non-stress test, NST)及宫缩应激试验(contraction stress test, CST).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远程电子胎心监护(electronic fetal monitoring,EFM)在妊娠晚期孕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至东莞康华医院妇产科接受产前检查的孕晚期孕妇3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查,观察组进行远程EFM,比较两组监测结果、妊娠不良心理、分娩方式和围产儿结局。结果观察组胎动、胎心、产前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on-stress test,NST)异常检出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两周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远程EFM能够提高妊娠晚期不良事件检出率,缓解妊娠期不良心理,改善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电子胎心监护(EFM)Ⅱ类图形反复性变异减速(VD)产妇的分娩终止时限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并且胎儿心率出现EFMⅡ类图形反复性VD的82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胎儿心率发生轻、中、重度反复性VD的产妇分别为392、246及...  相似文献   

10.
胎儿远程监护系统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胎儿远程监护系统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应用新研制成的胎儿远程监护系统对晚期妊娠妇女进行监护,并与美国HP公司的1351型胎儿监护仪比较。结果:与美国HP公司的1351型胎监护仪相比较,胎儿远程监护系统瞬时胎心率检测符合率为96%,两种仪器的无应激试验(NST)结果相一致。结论:胎儿远程监护系统临床性能稳定,网络传输及电话网远程传输数据可靠,该仪器为高危妊娠的监测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及其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裕  谢平  张莉  胡绍琼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370-2371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及其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程度。方法:对2000~2003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脐带绕颈465例进行分析。结果:脐带绕颈发生率为17.60%,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B超诊断脐带绕颈的符合率为72.71%;胎儿电子监护(EFM)出现可变减速(VD)提示脐带绕颈的诊断符合率为42.20%;阴道分娩的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5,P<0.005)。结论:脐带绕颈对围生儿有不良影响,合并产前、产时出现VD者在分娩过程中其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可明显增加;加强产前、产时的胎儿监护,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可降低脐带绕颈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正胎儿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胎儿宫内状况,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脑病等后遗症的发病率。胎心监护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胎儿监测手段,胎心监护受孕妇体位、肥胖、宫缩及胎儿位置变化等因素影响,可出现信号减弱或消失,或与母亲心率数相混淆。胎心监护的基线、变异、加速及减速依靠不同人群肉眼判读,受人群技术水平及主观因素影响,有时难以准确评估胎儿宫内状况,这些均可造成其假阳性率较高。Jezewski等~[1]以胎儿心电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超声脐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在孕产妇胎儿宫内窘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1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均自愿进行超声脐动脉血流检查和胎心监护,根据其检测结果有无异常分为单纯超声脐血流异常组(n=32)、单纯胎监异常组(n=21)、两者均异常组(n=45)、两者均正常组(n=112),比较四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结果两者均异常组孕产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超声脐血流异常组、单纯胎监异常组、两者均正常组(P0.05)。超声脐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灵敏度、准确性显著高于单纯超声脐血流测定或胎监(P0.05)。结论超声脐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诊断胎儿宫内窘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利于临床及早干预改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子胎心监护(electronic fetal heart monitoring)检测胎心率(fetal heart rate,FHR)呈正弦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7月在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中,电子胎心监护发现胎心率表现为正弦曲线波形,且病历资料完整的12例孕妇的妊娠分娩结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结果12例孕妇电子胎心监护结果表现为正弦型中,发生在活跃期为10例(83%),活跃期前为2例(17%);胎盘形态和功能异常为6例(50%),羊水过少(羊水量200 mL)为2例(17%)。12例新生儿中,窒息(1 minApgar评分7分)为3例,严重贫血(母胎输血综合征所致)为3例(25%),经及时抢救均成活。结论电子胎心监护呈正弦型是胎儿严重缺氧的表现,应立即抢救,这样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多胎妊娠延迟分娩(DID)是指多胎中的一胎(胎儿1)在中孕期,特别是胎龄≤24周时发生流产或早产后,孕妇子宫收缩逐渐减弱,宫口逐渐回缩,甚至宫颈管闭合,若及时采取措施,则可使宫内留存胎儿在宫腔内继续妊娠数天,甚至数周,待其各器官进一步成熟后再娩出。目前,随着女性受孕年龄增加及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多胎妊娠发生率逐年上升,多胎妊娠发生胎儿1流产或早产后,对宫内留存胎儿实施DID的成功率也逐渐增高。多胎妊娠DID的适应证包括胎儿1于胎龄≤24周时分娩后,母体宫缩消退,不伴胎膜早破(PROM)、绒毛膜羊膜炎、严重阴道流血、可疑胎盘早剥及其他严重内科与外科合并症,宫内留存胎儿无胎儿宫内窘迫、先天畸形等。目前,DID临床处理措施包括:高位结扎胎儿1脐带,采取宫缩抑制剂抑制母体宫缩、抗菌药物预防母胎感染、宫颈环扎术及对母胎进行严密监护,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对宫内留存胎儿实施DID后,分娩时机掌握,非常重要。笔者拟就多胎妊娠胎儿1于胎龄≤24周时分娩后,对宫内留存胎儿实施DID的必要性、适用人群、临床管理、临床处理流程及多胎妊娠DID胎儿妊娠结局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胎儿监护一直是产科的主要任务之一,传统的胎儿监护手段为产科医师的处理措施提供了客观依据,避免不必要的干预,降低了胎儿死亡率、窒息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而胎心电子监护(简称胎监),由于其方便、无创伤、敏感性高,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7.
声音振动刺激在胎心监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心率电子监护是围产期医学的主要监测手段。其用于胎心管理的具体内容大多是通过胎心率的宫缩图评分进行的。临床上常采用无负荷试验(NST)和宫缩应激试验(CST)作为产前胎儿状态的评估,然而由于NST试验时胎儿睡眠周期的影响,存在着假阳性率高和耗时较长的缺点,难以准确地判断胎儿宫内的安危。本文通过使用声音振动刺激试验(VAS—T),观察胎动及胎心率的变化。并与无负荷试验相对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六、基础理论及实验部分(续一) F feedback control 反馈控制 feedback regulation 反馈调节 fetal 胎儿的 fetal antigen 胎儿抗原 fetal antigenicity 胎儿抗原性 fetal circulation 胎儿循环 fetal-placental unit 胎儿-胎盘单位 fetoneonatal estrogen binding protein 胎儿-新生儿雌激素结合蛋白  相似文献   

19.
苏放明  郭晓辉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602-1604
目的:研究胎儿脉搏氧在产时不可靠胎心监护图形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61例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足月、单胎、头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81例,在胎心电子监护(CTG)的同时使用胎儿脉搏氧监护胎儿的氧合状况,对照组80例行胎心电子监护。比较两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脐动脉pH值与出生前胎儿脉搏氧测定值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为29.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4.94%和6.25%(P>0.05);研究组脐动脉pH值与出生前胎儿脉搏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8123,P<0.05)。结论:在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出现不可靠图形时,联合应用胎儿脉搏氧监测,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儿监护胎心基线细变异增加的原因、胎儿宫内储备能力及缺氧情况。方法:选择96例胎儿监护胎心基线细变异增加的图形及96例正常胎心监护图做对照进行临床分析,细变异增加的图形分完全性、间断性,据图形了解其原因并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及缺氧的程度。结果:96例胎心率基线细变异增加的原因与脐带因素有关(如脐带先露、绕颈、身、肢体、过短)。完全性图形占89.7%;间断性图形占63.1%;对照组占11.4%。结论:胎儿监护胎心基线细变异增加的图形与脐带因素有关,而脐带因素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出现该图形,未加关注及处理,那么继续发展可致胎儿宫内缺氧。胎心基线细变异增加的图形可以及早了解胎儿宫内储备能力及宫内缺氧程度,及早关注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