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预防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拔管中实施集束化管理的预防效果。方法以新生儿室100例使用胃管的新生儿(2017年7月—2018年9月间收治)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常规组(n=50)和集束化组(n=50),对常规组患儿运用常规管理,对集束化组患儿实施集束化管理,总结患儿胃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及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状况。结果集束化组患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集束化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新生儿留置胃管时实施集束化管理可预防非计划拔管发生,提升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胃肠减压患者置管后舒适度、非计划拔管率、有效引流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5月入住普外科并留置胃管的1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6~10月入住普外科并留置胃管的12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评价置管后1 d患者舒适度、非计划拔管率及有效引流率,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在置管后1 d的舒适度、胃肠减压有效引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胃肠减压患者中能明显降低置管后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有效引流率,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患者PICC并发症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未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的ICU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4年7月~2015年6月开展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的ICU患者87例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置管情况及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堵管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PICC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延长管道留置时间,满足ICU危重患者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腹部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中的效果,探讨预防CAUTI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行腹部手术留置导尿管患者200例,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正确做好留置导尿管维护和护理,选择合适的拔管时间,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对比分析两组患者CAUTI的感染率。结果 干预组组患者CATUI感染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下降(P<0.01)。 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CAUTI的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从而改进导管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对ICU、肿瘤科2012年7—12月359例干预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患者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2011年7—12月347例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实施集束化管理策略后,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堵管、导管脱出、血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成人动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从而改进导管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对外科ICU 2014年1月~6月369例干预组成人心脏、大血管术后动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2013年7月~12月361例对照组成人心脏、大血管术后动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实施集束化管理策略后,动脉导管堵管、血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动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气道湿化在胃肠肿瘤外科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胃肠肿瘤外科留置胃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留置胃管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8例留置胃管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气道湿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舒适度和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非计划拔管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0.0%比5.6%,P<0.05)。结论对胃肠肿瘤外科留置胃管患者实施气道湿化,可使患者舒适度增加,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丁小琴  顾晓燕  吴冬琴 《全科护理》2014,(31):2943-294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留置胃管病人夜间非计划拔管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管道护理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实施管道安全护理。比较两组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夜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夜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强化护理干预,实施管道安全护理,可减少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6月留置管道患者3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管道的常规护理;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留置管道患者350例作为试验组,采用集束化管理策略进行安全管理。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拔管31例,试验组发生9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策略可有效地预防神经外科非计划拔管,降低管道护理风险,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溯源预控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 选择溯源预控护理模式实施前(2020年1月-8月为对照组100例)和实施后(2020年9月-2021年4月为试验组100例)我院收治并行胃管留置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行胃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护理,试验组接受针对胃管非计划拔性管事件成因的溯源预控护理模式干预。并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胃管留置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溯源预控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胃管留置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新生儿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升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管理措施对降低老年痴呆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保健四科诊断为老年痴呆留置胃管的102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4年7月—2016年7月的118例老年痴呆留置胃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纳入同期两组患者照护者,观察组照护者102名,对照组照护者118名。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用普通胶布固定胃管,使用普通腕式约束带进行约束。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用3M弹力胶布固定胃管,使用手部乒乓球拍式约束具;使用胃管观察巡视签字表督促护士巡视和签字;制定标准留置胃管健康教育文档;加强护士培训,提升护士综合能力。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胃管管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5例,观察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1,P=0.038)。两组照顾者在留置过程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照顾者在固定约束方法及管理过程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通过改进固定、约束方法和提高护士综合护理能力,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同时提高照护者对管理老年痴呆留置胃管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生儿胃管留置期间发生意外脱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1~7月在我院新生儿内科、新生儿外科留置胃管的469例患儿进行观察,统计意外脱管发生率并分析脱管原因。结果:469例患儿中发生意外脱管58例,占12.37%。意外脱管主要原因:导管固定不妥,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或责任心不强及患儿自身的原因。结论:对于留置胃管的患儿,护理过程中需要妥善固定胃管、有效约束患儿、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增强责任心等预防意外脱管的发生,保证患儿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减少神经外科置管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FMEA理论分析神经外科置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计算优先风险数值(RPN),入选RPN较高的失效模式,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制订改进措施,优化护理方案。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社区居家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活动主题为降低社区居家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2月社区居家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情况并进行要因分析及真因验证,并拟定实施护理对策:及时上门宣教,建立导管安全意识;强化落实胃管固定技能;正确评估患者意识,有效落实正确约束方法。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社区居家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16.49%降至3.06%(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社区居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对防范成人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历史性对照的方法,把2014年1月至3月入住某重症监护病房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把2015年1月至3月期间入住该重症监护病房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作为干预组,除常规护理措施外,给予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密度为0.5/100置管日;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密度为2.1/100置管日,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是理想的护理方法,正确的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不断改进,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严格按照PDCA的步骤,通过确立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况,设定目标,分析原因,进行对策的拟定实施及检讨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由改善前的82.50%降至改善后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活动后每个患儿在胃管使用方面成本节约了3.36元。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意外脱管率,减轻患儿痛苦,并能有效节约成本,避免浪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食管癌术后患者留置2种不同胃管行胃肠减压时发生非计划拔胃管率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方法 将3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90例,留置气囊胃管行胃肠减压;对照组190例,留置普通胃管行胃肠减压.观察2组患者非计划拔胃管及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非计划拔胃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留置气囊胃管对食管癌患者行胃肠减压,可以降低非计划拔胃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患儿胃管非计划脱管及重新置管的现状。方法设计建立胃管非计划脱管及重新置管登记表,整理分析2011-2012年NICU胃管非计划脱管率及重置率。结果调查留置胃管患儿269例,27例出现非计划脱管现象,非计划脱管率为10.03%,其中19例进行重新置管,重置率为70.37%。患儿自行拔管者13例(48.15%),胶布固定松脱者11例(40.74%),管道堵塞者3例(11.11%)。结论 NICU护理人员需进一步加强胃管留置管理,以减少非计划脱管,降低胃管重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加强风险评估,完善基础护理,有效固定呼吸机管路,有效约束与镇静,加强术前访视及健康教育。比较集束化护理实施前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172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非计划拔管,占2.91%,发生率比实施集束护理前下降(P<0.05)。结论采用气管插管集束化护理策略可减少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小儿外科患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现象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以保证临床护理的安全。方法对小儿外科收治需留置胃管的243例患儿进行观察,当患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时,详细、认真填写《小儿外科发生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相关因素表》,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的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父母或陪护人因素、意外因素、时间因素、肢体约束因素、留置时问因素等都会引起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结论针对发生的因素进行护理行为干预,非计划性拔管将会得到有效的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