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龚苏晓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2,(3)
假地胆草(Pseudoelephantopus spicatus)在菲律宾常用作局部药物,治疗创伤、湿疹、蛇咬伤和用于消炎。据报道,曾从假地胆草叶中分离出5种吉马烷内酯和1种杜松烷内酯。本次从假地胆草中分离出另一种杜松烷内酯,以1D和2D NMR光谱和质谱学为基础,鉴定出该成分的结构,并对其抗微生物活性进行了检测。 干燥假地胆草叶(500g)用氯仿提取,得到粗提物,用Pb(OAc)_2水溶液使色素沉淀,然后上硅胶柱,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洗脱,溶于乙酸乙酯的部分再上柱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毛华菊Chrysanthemum vestitum的化学成分及体外肿瘤细胞毒活性。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法、Diaion HP-20柱色谱、Sephadex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对毛华菊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已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MTT法测定各化合物体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毛华菊的氯仿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S,5R,6R,7R,8S,10S)-8-乙酰氧基-愈创木-3,11(13)-二烯-2-酮-12,6-内酯(1)、(1S,5R,6R,7R,8S,10S,11S)-8-乙酰氧基-愈创木-3-烯-2-酮-12,6-内酯(2)和2α-(2′,4′-hexadiynoyl)-1,6-dioxaspiro[4,5]-deca-3-ene(3)。结论 化合物2为1个新的愈创木内酯,命名为毛华菊内酯A,其对HepG2细胞增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合物1的氢谱全谱、碳谱以及绝对构型为首次报道,它对Hep G2细胞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 相似文献
3.
王洋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5,(1)
从甘菊(Chrysanthemumboreale)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化合物。干燥的甘菊叶和茎(3kg)用氯仿提取,氯仿提取物(116g)溶于氯仿后,用饱和乙酸铅溶液洗涤,除去叶绿素。用盐水洗涤有机层,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得到深棕色残余物(102g)。残余物上硅胶柱,用氯仿洗脱,氯仿-甲醇[50∶1(6L);30∶1(3L);15∶1(1.5L)]梯度洗脱。氯仿-甲醇(15∶1)洗脱部分浓缩后得到深棕色残余物(8.2g)。残余物上硅胶柱,用氯仿-丙酮梯度洗脱。从该柱中得到的第27~36部分合并后挥干,再经TLC分离,依次用氯仿-甲醇(20∶1)和氯仿-丙酮(1∶1)洗脱,得到化合物1和2。新化合物1(13mg)… 相似文献
4.
5.
6.
7.
8.
伞形科植物滇芹(Sinodielsia yunnanensis)分布于中国云南海拔2000~3100米的高山上,其根在民间用作退热剂、止痛剂和发汗剂。本次从其根中分离得到4个新的愈创木内酯(1~4)、1个已知多炔falcarindiol以及2个已知香豆素佛手内酯和东莨菪内酯,通过光谱和X射线分析确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9.
龚苏晓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2,(3)
在筛选杀利什曼原虫的南美药用植物时发现秘鲁和巴西本土菊科植物柔毛地胆草(Elephantopus mollis)具有较强活性。本次对其化学成分及杀利什曼原虫的活性进行了研究。 秘鲁采集的干燥柔毛地胆草全株(202g)用3L热二氯甲烷提取2d,提取液减压浓缩成浆状。此浆状提取物经硅胶 相似文献
10.
11.
12.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1,(6)
地胆草属植物以其含有细胞毒成分地胆草素(elephantopin)衍生物而闻名。印度和斯里兰卡的研究表明,地胆草含去氧地胆草素、异去氧地胆草素、11,13-二氢去氧地胆草素,还有其它一些三萜类化合物。地胆草根的乙醇提取物的水溶部分,以氯仿抽提。氯仿提取部位对肽酶(如肽酶Ⅳ,脯氨酸-肽链内切酶工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浓缩的水提部分经柱层析,再经硅胶制备型TLC,分得愈创木内酯A、B和C_0A为去酰菜蓟苦素(deacylcya-natopicrin)。C为葡糖中美菊素(glucozaluzanin)。它是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 相似文献
13.
龚苏晓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2,(3)
在从草药中筛选细胞凋亡调节剂的研究中,于北野菊(Chrysanthemum boreale)的花中分离出新成分(1)和已知成分——枯马布林(cumambrin)B(2)、枯马布林A(3)、当归酰枯马布林B(4)、惕各酰枯马布林B(5),在NMR光谱法和X射线晶体学分析基础上,确定了成分1的结构,并检测了成分1~5对细胞凋亡的抑 相似文献
14.
15.
16.
冰华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2,(1)
从毒胡萝卜Thapsia garganica L.中分离出的具有刺激皮肤和促肿瘤生长作用的倍半萜烯内酯毒胡萝卜精(thapsigaugin)及毒胡萝卜辛(thapsigargicin)导致了对这些内酯的生物化学和毒胡萝卜属植物化学的深入研究。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五氧化的愈创内酯的分离和组胺释放的特性。除早先鉴定的天然产物之外,又从毒胡萝卜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离到一种新的倍半萜烯内酯。~1HNMR谱表明,除了以丁 相似文献
17.
地胆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分离鉴定菊科植物地胆草的化学成分,为活性筛选提供样品。方法:用80%工业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确定结构。结果: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醛(3,4-dihydroxy benzaldehyde,1),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2),香草酸(vanillic acid,3),丁香酸(syringic acid,4),β-谷甾醇(β-stitostero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2,5-二甲氧基对苯醌(2,5-dimethoxy-1,4-benzoquinone,7)和二十八烷酸(n-octacosanoic acid,8)。结论:化合物1,3,4,7,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林琦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1,(4)
蒿属植物 A.caruifolia Buch.-Ham.exRoxb.的地上部分是中药青蒿药材来源之一,传统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作者在筛选抗HIV 和抑制 HIV 蛋白酶活性的天然产物过程中,从该植物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0个化合物,其中4个为新化合物。作者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并研究了这10个化合物的抗HIV 和抑制 HIV 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inn.)全草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HP-20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对地胆草全草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多种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共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E)-2-甲基-丁-2-烯-1,4-二醇-6′-O-咖啡酰-1-O-β-吡喃葡萄糖苷(1)、鹅掌楸树脂酚A(2)、去氢催吐萝芙叶醇(3)、3β-羟基-β-紫罗酮(4)、异夏佛塔苷(5)、东莨菪素(6)、4-羟基蜂蜜曲菌素(7)、3,5,3′,5′-四甲氧基-4-羟基(8-O-肉桂醇)-7-O-葡糖苷(8)、3β-羟基-β-紫罗兰酮3-O-β-D-吡喃葡萄糖苷(9)、myrsinionoside A(10)、正己烷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1)、(Z)-4-[3′-(β-D-吡喃葡萄糖基氧基)丁烯基]-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12)、对香豆酸(13)、阿魏酸(14)、对羟基苯甲醛(15)...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菊科地胆草属植物白花地胆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硅胶柱层析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白花地胆草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β-deethoxy-2-hydroxyphantomolin(1)、2β-methoxy-2-deethoxyphantomolin(2)、2β-methoxy-2-deethoxy-8-O-deacylphantomolin-8-O-tiglinate(3)、柔毛地胆宁(4)、白桦酸(5)、厚朴酚(6)、和厚朴酚(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苜蓿素(9)。结论:其中,化合物5~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