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各种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心律失常中,心房纤颤(atralfibrillation,AF)的发生率仅次于期前收缩为常见异位心律。对阵发性和持续性AF,可经药物或直流电转复为窦性心律。作者就近年来各种除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AF分型目前,对于AF常采用“三P”的分类法,即将AF分为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并发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特点和治疗AF的不同方法的效果?方法:分析641例行ASD封堵术患者的AF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比较药物或者导管消融治疗AF的疗效?结果:641例ASD患者的AF发生率为4.8%,其中年龄≥40岁的AF发生率为8.4%,年龄≥60岁的患者的AF发生率高达25%?与无AF的患者相比,AF者中男性多见?年龄大?右心房平均压力高?肺动脉平均压力高?左心房内径大?左室舒张末内径大以及左室射血分数低,进一步分析发现,男性?年龄≥40岁和左房内径增大是ASD并发AF的高危因素?AF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治疗,导管射频消融优于药物治疗?结论:ASD患者中AF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男性?年龄≥40岁和左房内径增大是ASD并发AF的高危因素,导管射频消融在AF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治疗上优于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在常规矫正器质病变的同时,施行右心房迷宫术、右心房孤立术及各种心房迷宫手术,以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并发房扑/房颤(atrial flutter/fabrilation,AF),但此类手术较为复杂,并且术后其他手术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显著增加。我们自2001年10月至2005年1月,对器质性心脏病并发持续性AF患者,尝试用改良房切口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与常规房切口手术进行对比,以分析此法对AF及其他房性折返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赵勇  李兆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2):973-973
目的了解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总结我院5年来采用椎管减压AF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方面的临床资料。结果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疗效好。结论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凝治疗状况与未抗凝的原因。方法调查资料完整的AF患者417例。查阅病例资料,全面收集血栓栓塞高危因素、抗凝禁忌证、抗凝药物选择与用法以及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等信息。结果417例AF患者中,88.3%为慢性AF,85.1%的患者具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分析AF患者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21.6%有抗凝禁忌证,25.5%为医生过分担心出血并发症,15.0%为患者不能按要求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6.8%为阵发性AF,尚有11.1%原因不明。结论华法令在AF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应用不足,加强医生对华法令抗凝知识的继续教育以及采用更安全有效的抗凝新药,可能更好地促进AF患者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近几年我院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包括慢性AF、持续性AF和阵发性AF患者综合治疗及其预后情况,为将来更好地处理AF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AF患者均纳入本研究,共217名,其中7名住院期间死亡,对其余210名患者进行随访,其中男性101人,女性109人,平均年龄66岁,平均随访25.5月,失访率15.7%(33/210)。以电话随访为主。结果:(1)我院AF可能的常见原因依次为高血压(42.9%)、冠心病(20.0%)和风心病(12.9%);(2)本组AF病例中不同年龄比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比率越高;(3)死亡率方面,慢性AF组患者明显高于持续性AF和阵发性AF组患者;(4)76例阵发性AF患者随访中仅3名转为持续性,其余73例(96.1%)仍为阵发性AF;(5)华法林在所有AF患者中使用率仅为29.9%,其中慢性AF组患者使用率最高, 93.0%(40/43)使用华法林患者能够遵医嘱定期检查出凝血功能;华法林治疗组有3名患者发生轻中度出血,非华法林治疗组有3名患者出现脑栓塞,其中2名患者遗留肢体活动障碍;(6)14名阵发性AF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即刻成功率92.9%,远期成功率71.4%(10/14),远期有效率85.7%(12/14);(7)27名患者在随诊期间死亡,总死亡率12.9%,前三位死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33.3%)、心力衰竭(18.5%)和恶性肿瘤(11.1%)。结论:高血压是AF最常见的可能原因,条件适合者应尽可能行射频消融术根治AF,不适合射频消融术或射频消融术失败者应强调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不同时期发生房颤(AF)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采用非创伤性12导联心电图及心电监测法,监测460例AMI病人AF的发生率、原因、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其中40例病人发生AF,按发生时期分为两组:(1)早发组24例为发病24小时内出现AF;(2)晚发组16例为发病24小时后出现AF。结果 460例AMI病人中,发生AF40例(8.7%)。AF病人的住院病死率、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无AF病人高(P<0.05)。其中,晚期AF组病人住院病死率比早期AF组病人增加(P<0.05)。结论 AMI病人并发AF,尤其并发晚发AF,提示病情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李爱民  黄岚 《西部医学》2007,19(3):329-33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类型的房性心律失常,是脑卒中致残或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使得未来AF的发病率将逐年增加。AF最大的危害是导致脑卒中与体循环栓塞,使患者组织损伤、器官功能障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而引起的医疗费用增加而加重家庭与社会的负担。国内外研究均已证实,合理的抗栓治疗能明显减少AF栓塞的发生。然而,目前对AF抗栓治疗的力度明显不够且欠规范,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凝治疗状况与未抗凝的原因。方法调查资料完整的AF患者417例。查阅病例资料。全面收集血栓栓塞高危因素、抗凝禁忌证、抗凝药物选择与用法以及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等信息。结果417例AF患者中,88.3%为慢性AF,85.1%的患者具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分析AF患者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21.6%有抗凝禁忌证,25.5%为医生过分担心出血并发症,15.O%为患者不能按要求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K),26.8%为阵发性AF。尚有11.1%原因不明。结论华法令在AF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应用不足。加强医生对华法令抗凝知识的继续教育以及采用更安全有效的抗凝新药。可能更好地促进AF患者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AF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体会。方法 对近5年用AF钉治疗的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经1年以上随访,全部病例骨折愈合良好,有12例对位较差。4例8枚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 AF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恢复脊柱生理曲度,但术后不要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F钉治疗胸腰段骨折并发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和注意事项。方法:应用后正中入路AF钉内固定,同时行椎板减压,横突及关节突间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结果:手术治疗32例,经6~24个月的随访,26例神经功能有1级以上恢复,锥体前缘高度术前为50%,术后为8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AF钉治疗胸腰段骨折并发脊髓损伤能取得较好疗效,但须注意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多项研究均提示:老年人AF发病率显著升高,超过65岁的发病率约5%,其中阵发性AF约占25%,不仅与持续性AF、永久性AF具有同样的发生血栓栓塞的危险,而且老年人往往存在基础心脏疾病,易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因此控制AF的发生和维持窦性心律可有效降低致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对口服胺碘酮治疗老年人阵发性AF的随访,观察胺碘酮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心房纤颤的抗凝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研究的资料表明AF的现患率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人群中总发病率为0.4%,随年龄增长最高可达10%左右。其严惩并发症栓塞性卒中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严重影响AF患者的预后,半数以上患者致死或严重残疾。降低AF者卒中危险性的二个基本措施为复律和抗血栓形成,复律可以缓解症状,减少栓塞,资料表明大约1%-4%AF者 复律前无血栓,复律后出现血栓,故心房纤颤的抗凝治疗将有助于降低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改善AF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BRAF基因在成釉细胞纤维瘤(ameloblastic fibroma, AF)中的突变情况,进一步分析该突变与AF的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寻求AF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诊断为AF的病例16例。AF石蜡包埋组织经切片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由两名病理科专家确认病例选取的准确性,按照DNA提取试剂盒使用说明提取组织DNA。对BRAF V600E位点进行PCR扩增,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BRAF V600E的突变检测,并进一步分析16例AF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AF患者中包括7例男性,9例女性;3例发生于上颌,13例发生于下颌;入院年龄为2~67岁(中位年龄14.5岁)。病变常表现为无痛性肿胀,生长缓慢。16例AF均携带BRAF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00%(16/16), 均为15号外显子上V600E突变型(c.1799T>A),导致在氨基酸水平上由缬氨酸变为谷氨酸,从而使胸腺嘧啶转化为腺苷酸。现有病例表明BRAF突变与AF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和复发等无相关性。结论:AF中存在BRAF V600E位点的高突变率,提示BRAF V600E突变可能成为AF发生发展的关键事件,同时为AF患者应用BRAF抑制剂进行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其病理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60岁以上人群中AF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增加。AF所致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栓塞等并发症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其治疗方法几经变迁。本文采用小剂量胺碘酮口服治疗AF32例,观察其对AF心律转复及复律后的窦律维持作用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应用各种复位与内固定器械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自2000年3月-2004年9月采用后路切开减压融合AF系统内固定治疗23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在二尖瓣疾病患者中至少50%~60%伴有房颤,在其接受二尖瓣手术之后,只有8.5%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sinus rhythm,SR),所以对所有伴有房颤的二尖瓣疾病患者,在接受二尖瓣手术的同时应行手术除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科医生采用了各种手术方式治疗房颤。  相似文献   

18.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79岁以上可达10%~30%[1]。AF患者的病死率约为窦性心律的2倍,栓塞和中风的发生率则是相同人群的4~6倍[2]。治疗目标:节律控制、室率控制、抗栓治疗。节律控制方法:药物复律、电复律、导管消融、外科手术等。导管消融是近年来进展迅速的治疗手段。现对本院1例阵发性AF导管消融术后复发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AF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 采用AF脊柱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28例胸腰椎骨折,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28例病人经术后随访6个月~18个月,脊柱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疗效满意,有效率达95%以上.结论 AF脊柱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复位确切、固定可靠,重建了脊柱的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AF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疗法,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AF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26例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表现、X线和CT扫描测量结果。结果:胸腰椎骨折脱位经AF系统治疗后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脊柱稳定性及椎管重建好,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AF椎弓根钉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