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1(CB1)mRNA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表达的变化,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关系。方法采用10%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第2、4、6、8周留取小鼠的肝组织及血清。通过病理对肝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荧光定量RT-PCR检测CB1 mRNA和ERK mRNA水平,生化法检测血清中ALT和AST的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CB1 mRNA和ERK 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且随造模时间的延长,CB1 mRNA和ERK mRNA含量亦逐渐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及HA的水平随造模时间延长而不断升高,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B1 mRNA的含量不但与血清中ALT、AST、HA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41、0.763、0.769,P均<0.01),而且与肝组织中ERK mRNA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r=0.789,P均<0.01)。结论CB1可能通过激活ERK,以ERK通路诱导肝星状细胞(HSC)增殖,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b-FGF和FAK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粘着斑激酶(FAK)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肝纤维化分期(S)的免疫组化表达和定位情况,并探讨二者在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进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5例,对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M asson三色、网状纤维染色,并进行病理肝纤维化分期(S0~S4)。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中b-FGF和FAK在不同时期的表达及定位特点,各组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FGF在肝纤维化不同发展阶段,其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病理分期有显著正相关(r=0.953,P〈0.01);FAK在肝纤维化不同发展阶段,其表达逐渐增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病理分期有显著正相关(r=0.935,P〈0.01)。b-FGF及FAK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965,P〈0.001)。结论肝组织中b-FGF、FAK的表达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二者的检测有助于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程度的评估,间接反映病情活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不同进展阶段的表达和定位情况,探讨其与肝纤维化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的关系。方法对260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TGF—β1行免疫组化定量分析,并与肝脏纤维化分期及肝功能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组织TGF—β1随肝脏纤维化加重而表达增加,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肝组织TGF—β1与ALT、AST之间无相关性(P值(P〉0.05),与TBil之间呈弱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96(P〈0.05),与ALB、ChE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43、-0.758(P值均〈0.05)。结论肝组织TGF—β1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了解慢性肝炎患者的肝脏合成储备功能,以利于判断预后,同时也为今后以其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观察粘着斑激酶(FAK)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研究FAK与肝纤维化程度、肝组织炎症程度分级及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FAK、α-SMA的分布及表达。①FAK在对照组中无表达;随着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的加重,FAK阳性细胞明显增多,阳性程度( )~( ),与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2、0.730、P<0.01。②α-SMA在对照组中以阴性表达为主;随着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的加重,α-SMA阳性细胞亦明显增多,阳性程度( )~( ),与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8、0.793,P<0.01。③FAK与α-SMA成显著正相关,r值为0.857,P<0.01。慢性肝炎患者,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肝组织FAK、α-SMA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肝力克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用 4 0 ?l4皮下注射建立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结束后 ,给予不同剂量的肝力克和秋水仙碱灌胃治疗 9周。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大鼠肝组织中TGF β1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F β1mRNA阳性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应用肝力克大、中、小剂量和秋水仙碱治疗后 ,大鼠肝组织TGF β1mRNA阳性表达均较肝纤维化模型组明显降低 (P <0 .0 1,<0 .0 5 )。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计分与TGF β1表达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r =0 .80 1,P <0 .0 1)。 [结论 ]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 β1mRNA表达程度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中药肝力克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GF β1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组织内雄激素受体(AR)和雌激素受体-α(ERα)含量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 HBV DNA载量、HBsAg水平和肝组织内 HBsAg、HBcAg表达水平影响。方法135例经肝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 HBeAg阳性80例,HBeAg阴性55例。肝组织内AR mRNA和ERαmRNA采用反转录定量PCR检测。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内AR mRNA和ERαmRNA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r=0.132,P=0.241和r=0.130,P=0.249),血清 HBsAg 水平与肝组织内 AR mRNA 和 ERαmRNA 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355,P=0.001和r=0.246,P=0.028);肝组织内 HBcAg 表达水平与肝组织内AR mRNA和 ERαmRNA 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s=0.438,P=0.000和rs=0.352,P=0.002),肝组织内 HBsAg 表达水平与肝组织内AR mRNA和ERαmRNA含量无显著相关性(rs=0.112,P=0.333和rs=0.024,P=0.836)。HBeAg 阴性患者,血清 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内AR mRNA和ERαmRNA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r=-0.256,P=0.061和r=-0.121,P=0.385),血清HBsAg水平与肝组织内AR mRNA和ERαmRNA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r=0.130,P=0.348和r=0.165,P=0.234);肝组织内 HBcAg表达水平与肝组织内AR mRNA和ERαmRNA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rs=-0.053,P=0.701和rs=-0.203,P=0.137),肝组织内 HBsAg表达水平与肝组织内AR mRNA和ERαmRNA含量无显著相关性(rs=0.159, P=0.247和rs=0.192,P=0.160)。多因素方差分析和有序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肝组织内AR mRNA 为影响HBeAg阳性患者血清 HBsAg水平和肝组织内 HBcAg表达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肝组织内AR表达水平是影响CHB患者 HBV抗原表达的一个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背景:瘦素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关,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可降低大鼠脂肪组织瘦素的合成和分泌:目的:探讨ATIR拈抗剂缬沙坦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缬沙坦预防组,后两组腹腔注射绪血清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缬沙坦预防组大鼠于造模开始后每天予缬沙坦(30mg/kg)灌胃。造模第10周处死大鼠,行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分析肝纤维化程度和胶原面积,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瘦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增强(P〈0.05);胶原面积显著增多(10.08%±2.01%对0.62%±0.31%,P〈0.01),肝组织瘦素表达显著增高(5.05±2.91对0.44±0.27,P〈0.05)。经缬沙坦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结论:瘦素可促进纤维化发生,AT1R拮抗剂缬沙坦能通过降低肝组织瘦素表达而延缓肝纤维化的发展,这可能是其抗纤维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南月敏  付娜  于君  吴文娟  杨玉锋 《肝脏》2008,13(6):475-478
目的观察PPARγ靶向性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高脂、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下游效应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以明确其阻止脂肪性肝纤维化进展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CD饮食8周建立C57BL6/J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以蛋氨酸-胆碱充足饮食设立对照组,干预组小鼠采用MCD饮食加罗格列酮(每日50mg/kg)喂养。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肝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TGFβ1、CTGF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应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重度肝细胞脂肪变,伴有点、灶状肝细胞坏死及炎细胞浸润、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及窦周纤维化,ALT水平和TGFβ1、CTGF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和P值均〈0.01),罗格列酮干预组肝组织学改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ALT水平及TGFβ1、CTGF表达明显下降(P值均〈0.05)。结论在MCD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中,罗格列酮可通过靶向激活PPARγ下调TGFβ1及其下游效应因子CTGF表达,从而缓解或阻止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在日本血吸虫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进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和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 HSP47)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50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成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5只。感染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 ± 1)条,对照组以不含尾蚴的去氯水处理。分别于感染后4、6、8、10周和12周等5个时间点,各取5只小鼠肝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小鼠血清中HSP47和TGF?β1含量,肝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胶原增生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TGF?β1、HSP47、I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在日本血吸虫诱导小鼠肝纤维化过程中,小鼠血清HSP47和TGF?β1浓度和肝组织中TGF?β1 mRNA、HSP47 mRNA、COL1A1 mRNA表达水平均随纤维化进展而渐次升高。小鼠感染后6周,小鼠血清HSP47和TGF?β1含量分别为(179.26 ± 29.87) pg/mL和(22.37 ± 5.21) ng/mL,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小鼠的(150.29 ± 34.91) pg/mL和(18.54 ± 7.78) ng/mL(P均< 0.05)。肝组织HSP47 mRNA、COL1A1 mRNA、TGF?β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86 ± 0.04)、(1.17 ± 0.06)和(0.64 ± 0.13),均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小鼠的(0.23 ± 0.03)、(0.20 ± 0.02)和(0.38 ± 0.02)(P均< 0.01)。 结论 TGF?β1和HSP47在日本血吸虫诱导的小鼠肝纤维进程中的表达与肝纤维化进程一致,且随I型胶原的增多呈升高趋势;HSP47有望成为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新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在日本血吸虫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进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和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 HSP47)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将50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成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5只。感染组每只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 ± 1)条,对照组以不含尾蚴的去氯水处理。分别于感染后4、6、8、10周和12周等5个时间点,各取5只小鼠肝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小鼠血清中HSP47和TGF?β1含量,肝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胶原增生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TGF?β1、HSP47、I型胶原(α1)链COL1A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在日本血吸虫诱导小鼠肝纤维化过程中,小鼠血清HSP47和TGF?β1浓度和肝组织中TGF?β1 mRNA、HSP47 mRNA、COL1A1 mRNA表达水平均随纤维化进展而渐次升高。小鼠感染后6周,小鼠血清HSP47和TGF?β1含量分别为(179.26 ± 29.87) pg/mL和(22.37 ± 5.21) ng/mL,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小鼠的(150.29 ± 34.91) pg/mL和(18.54 ± 7.78) ng/mL(P均< 0.05)。肝组织HSP47 mRNA、COL1A1 mRNA、TGF?β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86 ± 0.04)、(1.17 ± 0.06)和(0.64 ± 0.13),均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小鼠的(0.23 ± 0.03)、(0.20 ± 0.02)和(0.38 ± 0.02)(P均< 0.01)。 结论 TGF?β1和HSP47在日本血吸虫诱导的小鼠肝纤维进程中的表达与肝纤维化进程一致,且随I型胶原的增多呈升高趋势;HSP47有望成为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新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丹参酮ⅡA抗心肌纤维化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SN)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转导的影响,探讨TSN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获取新生SD大鼠CF,应用5ng/ml TG即1刺激及不同浓度(10^-6、10^-5、10^-4mol/L)TSN预处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N和Smads蛋白表达。结果:TGF^-在一定范围内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FN及Smads表达,刺激终末FNmRNA和蛋白表达量分别增加1.3倍和1.8倍(P〈0.01,P〈0.01),磷酸化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量增加3.9倍(P〈0.01)。TSN预处理可下调FN和p-Smad2/3表达,而且效应呈剂量依赖性。10~mol/L TSN预处理对FN和p-Smad2/3表达几无影响(P〉O.05,P〉0.05);1015和1014mol/LTSN预处理后,FNmRNA表达量分别下降32.7%、42.9%(P〈0.05,P〈0.01),FN蛋白表达量分别下降45.8%、57.1%(P〈0.01,P〈0.01),p-Smad2/3蛋白表达量分别下降40.5%、55.4%(P〈0.05,P〈0.01)。结论:TSN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GFβ1诱导的Smad2/3磷酸化,阻断CF内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临床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组40例,肝纤维化组32例,肝硬化组36例的血清TGF-β1及VEGF值.结果 慢性乙肝组TGF-β1浓度明显增高(P<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不同进展阶段的表达和定位情况,探讨其与肝纤维化及炎症的关系。方法对260例乙肝患者肝组织BFGF、TGF-β1行免疫组化定量分析,并与肝脏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组织BFGF、TGF-β1随肝脏纤维化加重而表达增加,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与炎症比较,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两两比较无差异(P〉0.05);肝脏BFGF、TGF-β1之间呈正相关,r=0.895(P〈0.05)。结论肝组织BFGF、TGF-β1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与炎症无确切相关性,BFGF及TGF-β1可作为评价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R)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外周血及肝组织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CHC患者和CHC合并IR患者外周血内源性大麻素花生四烯酸乙醇胺(AEA)和花生四烯酰甘油(2-AG)水平,应用RT-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肝组织大麻素受体1(CB1R)及脂肪酸酰胺水解酶(FAAH)的表达,数据行t检验。结果与CHC患者相比,CHC合并IR患者外周血AEA水平升高[(6.80±1.70)pmol/mL比(3.88±0.63)pmol/mL,t=8.053,P0.01];肝组织CB1R mRNA水平(1.7±0.4比1.0±0.2,t=4.696,P0.01)和CB1R蛋白水平(0.8±0.2比0.4±0.1,t=5.367,P0.01)增加;FAAH mRNA水平(0.5±0.1比1.0±0.3,t=4.743,P0.01)和FAAH蛋白水平(0.5±0.1比0.8±0.3,t=2.846,P0.01)下降。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4的患者相比,HOMA-IR指数≥4的患者AEA水平升高[(7.53±1.85)pmol/mL比(5.56±1.40)pmol/mL(t=2.986,P0.05)];肝组织CB1 mRNA水平(2.3±0.65比1.4±0.35,t=2.986,P0.05)和CB1R蛋白水平(1.2±0.3比0.9±0.2,t=2.038,P0.05)升高,FAAH mRNA水平(0.3±0.08比0.6±0.15,t=4.076,P0.01)和FAAH蛋白水平(0.2±0.05比0.4±0.1,t=3.464,P0.05)下降。结论随着IR程度加重,CHC患者外周血AEA水平升高;肝组织CB1R表达增加而FAAH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肝组织和血清 TIMP-1表达水平,分析两者相关性;对15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活检病理学检查,以组织学活动指数(HAI)予以分级(G)和分期(S),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TIMP-1水平与 HAI 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 TIMP-1表达水平与其血清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9521,P<0.01);不同肝纤维化分期(S1~S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TIMP-1水平差异显著(P<0.05),且血清 TIMP-1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704, P<0.01),但不同炎症分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TIMP-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 TIMP-1水平可以较好地反应肝脏纤维化程度,且不受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影响,有望被用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临床无创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复方牛胎肝提取物通过抑制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 2通路发挥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ICR小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治疗组(60只)。治疗组按不同剂量分为大剂量治疗组(20只),中剂量治疗组(20只),小剂量治疗组(20只)。模型组及治疗组皮下注射30%四氯化碳溶液制备肝纤维化小鼠模型。治疗组造模8周后用复方牛胎肝提取物以大、中、小剂量灌胃治疗,1次/d,持续4周;正常组及模型组同期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肝脏组织经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变化;采用Real-Time PCR、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及治疗组TGFβ1、蠕虫果蝇母抗同源蛋白(Smad)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齐性采用Levene法检验,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TGFβ1、Smad 2 mRNA及蛋白表达量很低,模型组较高,治疗组较模型组表达下降,大剂量治疗组下降最为显著,其他2组随治疗剂量的减少表达逐渐增加;各组TGFβ1、Smad 2 mRNA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877、26.688,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各治疗组TGFβ1、Smad 2的mRNA表达水平与治疗剂量均呈负相关(r=-0.967、-0.956,P0.05)。结论复方牛胎肝提取物能改善小鼠肝脏纤维化程度,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TGFβ1、Smad 2蛋白在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这可能与其抗肝纤维化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铁调素(hepcidin,Hepc)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的作用及其与贫血及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0例RA患者(RA组)、2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患者(其他CTD组)、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清Hepc水平及RA患者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比较3组间Hepc的差异,分析RA患者中贫血与非贫血、不同病情活动度间Hepc及其他细胞因子水平差异,以及RA患者血清Hepc水平与其他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Hepc水平在RA组中明显升高,与其他CTD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Hepc升高的RA患者病情活动度评分和IL-6浓度均高于Hepc正常组(均P〈0.05).RA贫血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非贫血者(P〈0.05),TNF-α、IL-1β及Hepc在RA贫血者与非贫血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高度活动者的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低于非高度活动者(P〈0.05),而Hepc水平则较非高度活动者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RA患者血清Hepc水平与IL-6(r=0.298)和RF(r=0.264)均存在正相关(均P〈0.05);与DAS28存在明显正相关(r=0.359,P〈0.01).结论 Hepc可能作为一个炎性因子参与了RA的发展,检测Hepc可能作为RA病情活动度和预后的评价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的变化,及与心功能和心肌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人选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心衰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分析两组患者GDF-15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肌纤维化相关指标[脑钠肽(BNP)、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p、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N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NP)]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衰组血清GDF-15[(623.56±70.21)ng/L比(2003.53±163.2)ng/L]、TGFβ[(21.5±6.80)ng/ml比(58.93±12.81)ng/ml]、PINP[(150.58±32.57)ng/ml比(233.15±26.94)ng/ml]和PIIINP[(17.56±8.72)ng/ml比(48.64±9.28)ng/ml]明显升高(P〈0.05~〈0.01)。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Ⅱ-Ⅳ),GDF-15的水平明显升高[(1521.32±98.23)ng/L比(2311.92±108.52)ng/L比(3023.54±129.36)ng/L,P均〈O.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血清GDF-15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74,P〈O.05),与LVESd和LVEDd呈正相关(r=0.688,0.752,P均〈0.05);GDF-15水平与血浆BNP,血清PINP、PIIINP和TGFβ水平呈正相关(r=0.568~0.82,P均〈0.05)。结论:生长分化因子-15参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膜联蛋白Ⅰ(AnnexinⅠ)、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阐明AnnexinⅠ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6只,肝纤维化模型组24只,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肝纤维化模型组2、4、6、8周各6只大鼠门静脉采血检测血清ALT、AST,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学变化,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AnnexinⅠ、TGFβ1、α–SM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AnnexinⅠ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模型组血清ALT、AST水平随损伤时间延长逐渐升高,4周达高峰,6周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肝组织有AnnexinⅠ、TGFβ1、αSMA低表达,2周即升高,4、6周较明显,8周下降,肝纤维化模型组与对照组在2、4、6、8周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nexinⅠ对肝脏可能有保护作用,为临床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