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机制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PAE感染提供最佳联合药物应用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分析仪坚定细菌,MIC检测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CLSI法规进行。结果从临床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92株PAE,呼吸道感染标本占88.04%;92株PAE产金属β-内酰胺酶为48.91%,产AmpC酶为27.17%;有27株菌ESBLs基因扩增呈阳性占29.35%,其中tem-1有14株菌阳性占15.22%,oxa-10有10株菌阳性占10.88%,未检测到shv、ctx-m和ges基因;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MIC比值≥1占18.48%;超级整合子检测的阳性率为10.87%;在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的40株PAE中,共有21株菌存在多药外排泵和孔蛋白表达异常;多黏菌素B和美罗培南对PAE的抑菌率分别为95.65%和80.43%,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等抗菌药物对PAE的抑菌率均在48.91%~71.74%,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PAE的抑菌率为36.9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与阿米卡星的协同作用为60.87%和58.7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的协同作用为44.57%和43.4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多黏菌素B的协同作用为28.26%和7.61%。结论 PAE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已成为医院感染监控的最重要病原菌,其耐药性与多种耐药机制并存有关。对于PAE感染的治疗,临床应首选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联合阿米卡星或米诺环素治疗,同时应密切结合患者病情及感染菌的耐药表型、药敏试验结果和经验用药的药物疗效等综合情况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体外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AE)野生株PAEO1耐药菌株,探讨PAEO1对抗菌药物的交叉耐药性。方法采用亚抑菌浓度梯度递增法体外诱导PAEO1对敏感抗菌药物耐药,采用K-B纸片扩散法监测耐药菌株PAEO1对原敏感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诱导PAEO1耐药后,PAEO1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和氨曲南敏感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EOl经左氧氟沙星诱导耐药后,对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产生耐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EO1经阿米卡星诱导耐药后,对庆大霉素产生耐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均未发现药敏改变。结论亚抑菌浓度的抗菌药物可诱导野生株PAEO1产生耐药,且所诱导耐药菌株在同类或非同类抗菌药物之间可产生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MER)、头孢他啶(CAZ)分别与其他4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寻找与美罗培南联合的最佳方法。方法应用E-test纸片测定美罗培南与头孢他啶的MIC,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单独及联合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并计算选择指数SI,根据SI下降的程度来判断防耐药突变能力。结果 MER与CAZ单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SI分别为>32(>8/0.25)、>32(>64/2.0),分别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阿奇霉素4种抗菌药物联合后美罗培南的SI分别为2、4、1、8;头孢他啶的SI分别为2、8、1、16。结论美罗培南和头孢他啶单独用药容易筛选出耐药突变菌株,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阿奇霉素联合可以降低对铜绿假单胞菌的SI;以与阿米卡星联合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突变选择指数降低最为明显,从而有效减少耐药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抗菌药物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绿假单胞菌粘附在组织器官或生物材料表面,并产生大量的粘液状胞外多糖复合物形成生物膜,不仅为细菌提供了避护所,而且清除十分困难,常致顽固性感染。联合使用两种作用机制中同的抗菌药物,同时破坏胞外多糖复合物及杀灭铜绿单胞菌,或采用某些物理方式清除生物膜,对防治这类感染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抗菌药物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粘附在组织器官或生物材料表面,并产生大量的粘液状胞外多糖复合物形成生物膜,不仅为细菌提供了避护所,而且清除十分困难,常致顽固性感染。联合使用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同时破坏胞外多糖复合物及杀灭铜绿假单胞菌,或采用某些物理方式清除生物膜,对防治这类感染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铜绿假单胞菌野生型菌株PAO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前后的差异蛋白质,探讨这些蛋白质与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亚抑菌浓度梯度递增法体外诱导PAO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并设置同步对照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技术和CM10蛋白质芯片检测PAO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株和同步对照菌株的菌体蛋白,采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耐药株与同步对照菌株间有8个差异蛋白(P<0.05),5个差异蛋白高表达,分子量分别为1 004、1 007、1 918、5 175Da和5 454Da;有3个蛋白质低表达,分子量分别为1 012、1 629、2 004Da。结论用蛋白质芯片和SELDI技术对PAO1的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与同步对照菌株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筛选出与PAO1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可能相关的差异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科室分布、耐药性变化及相应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敏试验,采用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按季度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全年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989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175株,占该菌种的17.7%;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患者男性126例占72.0%,女性49例占28.0%;年龄≥71岁有86例占49.1%;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ICU84株占48.0%,居首位;其次是神经外科和康复科,分别占19.4%、12.0%;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及咽拭子,占85.7%,居首位;铜绿假单胞菌在4个季度中: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耐药率均>50.0%;对阿米卡星敏感率均>70.0%;对妥布霉素敏感率均>80.0%;敏感率最高的是多黏菌素B,为99.1%~100.0%;13种抗菌药物各季度DDDs排序前5位的是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吡肟、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片、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结论对重点感染科室要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8.
48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4~2007年分离485株铜绿假单胞菌选用18种抗菌药物,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对铜绿假单胞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80.8%),最不敏感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唑林(0),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呈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结论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田芳 《药物与人》2014,(6):42-43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用量的不断加大,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随着对细菌研究的深入发现,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仅与耐药菌株的大量产生有关,亦与致病菌在体内形成生物膜有关。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又称为绿脓杆菌,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严重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机会致病菌.亦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病原菌,可引起慢性难治性感染,往往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本文从国内外药物研究方面综述了近年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药物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茵耐药性及耐药趋势,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各科室按标准方法采集送检标本,采用美国BDBBLCrystal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药敏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执行。结果31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为69.4%;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11.3%;其余被检测抗茵药物的耐药率在12.9%~50.8%之间。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各级医院应严格贯彻抗茵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状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并用API系统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肉汤定量稀释法;双纸片确认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三维试验确认法检测AmpC酶。结果PA对常用抗菌药物总耐药率依次为:环丙沙星84.8%,头孢曲松78.0%,头孢哌酮55.9%,左氧氟沙星52.5%,头孢他啶37.3%,头孢哌酮/舒巴坦23.7%,亚胺培南/西司他丁23.7%,头孢吡肟6.8%。PA产ESBLs和AmpC酶的阳性率分别为37.29%和18.64%。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对PA的抑菌率分别为78.0%、55.9%和33.9%。结论PA产酶率和多重耐药率已相当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和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磷霉素(FOS)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某院重症医学科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经微生物室筛选出MDR-PA 50株,采用琼脂稀释结合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制作含FOS琼脂平板,药物浓度分别为50、100、150、200和250 μg/mL;在含药平板上粘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药敏纸片,常规培养。结果 FOS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无协同作用(均P>0.05),与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均有协同作用(均P<0.05)。FOS+美罗培南组合、FOS+环丙沙星组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OS+美罗培南组合、FOS+阿米卡星组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S+环丙沙星组合、FOS+阿米卡星组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MDR-PA,FOS与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均有协同作用,FOS+美罗培南和FOS+环丙沙星组合协同作用优于FOS+阿米卡星组合。  相似文献   

13.
119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进行评价。方法抽取某院普通外科2006年全年阑尾炎住院手术患者病历119份,统计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119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例次使用率为41.50%;硝咪唑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7.82%。Ⅱ、Ⅲ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1.92%、6.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16,P〈0.05)。Ⅱ类切口使用1种或2种抗菌药物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27%,使用≥3种抗菌药物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4.0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0.54,P〉0.05)。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者占87.39%,给药频率不当者占63.03%,无联合用药指征给药者占26.89%。结论目前外科抗菌药物的使用还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4.
抗菌药物滥用导致细菌耐药形势不断加剧,细菌耐药性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介绍不同抗菌药物如何发挥抗菌作用,以及细菌通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等方式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为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学者们提出了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协同抗菌策略,以期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方式,降低细菌产生耐药的概率,同时提高抗菌效力。本文从协同抗菌机制出发,对不同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协同抗菌作用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抗菌肽与传统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协同效果,以及在不同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推动抗菌肽等新型抗菌药物应用策略创新,抑制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某院甲状腺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现状。方法抽取2004年1-12月出院的所有甲状腺手术患者病历,剔除不符合要求病历后,对剩余265份病历分别填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个案调查表,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其中有指征者113例(42.64%),无指征者152例(57.36%)。所用抗菌药物涉及5大类12个品种,以林可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为主。不合理用药表现为选药不当(58.49%);给药次数不当(4.91%);剂量过大(4.15%);围手术期用药:未在术前30min-2h给药者占88.30%,5例手术时间〉4h者术中均未追加抗菌药物,术后无感染征象或无高危易感因素而给药时间〉48h未停药者占50.19%。结论该院甲状腺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尚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培训和管理,督促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在医院感染患者中检出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1999年7月-2007年6月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110所)医院感染患者资料中IRPA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的549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进行亚胺培南药敏试验者3090株,其中检出IRPA940株(30.42%)。IRPA主要分布在医科大学(学院)附属医院及900张床位以上大型综合医院(847株,占90.11%);按每2年一个时段,各时段相比,IRPA检出率显著升高(Χ^2=27.50,P=0.000);IRPA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占72.13%,其次为烧伤部位7.87%。IRP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达83.33%。结论IRPA检出率高,尤其是大型综合医院,呈现增长趋势与广泛耐药。  相似文献   

17.
普通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某院普通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干预对照研究,探索该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普通外科2003年10月出院的Ⅰ、Ⅱ类切口手术病例208例为非干预组,2004年10月出院的Ⅰ、Ⅱ类切口手术病例184例为干预组,比较两组药费、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平均住院天数及手术感染率。结果干预组平均药费为2 834.5元,平均抗菌药费为782.8元,均显著低于非干预组平均药费4 086.6元和平均抗菌药费1 793.4元(分别P<0.05;P<0.01);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平均天数,干预组为(3.1±1.4)d,非干预组为(5.9±2.6)d,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采取术前30min预防用药比率由干预前8.17%上升至干预后99.46%,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4.1d1、3.6d,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0与0.48%,两两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该院实施的合理用药方案降低了患者的药费,特别是抗菌药费,提高了术前预防用药的合理性,对住院时间和手术切口感染率无影响,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多西环素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二倍琼脂稀释法对224株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等CNS进行体外抗菌实验,并与米诺环素和糖肽类药物进行抗菌效果对比。结果多西环素对:124株表皮葡萄球菌和42株溶血葡萄球菌的MIC90分别为2mg/L和4mg/L,米诺环素、糖肽类药物对42株溶血葡萄球菌的MIC90均为4mg/L。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多西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6.77%和100%。结论 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对CNS均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9.
174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某院治疗性抗菌药物应用及病原学送检现状。方法对该院2005年6月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74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55.75%),其次为腹腔内感染(18.39%),病原学送检率为25.86%。入院初始抗菌药物经验治疗以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类比率最高(23.31%),青霉素类位居第2(18.41%);单一用药率为16.09%,二联用药占80.46%,三联用药占3.45%,未发现三联以上用药现象。给药剂量、次数、联合用药种类搭配不恰当、更换药间隔时间过短是主要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该院最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是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应用总体较为合理,但病原学送检率较低,部分临床医师用药不规范,须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20.
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调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方法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设计调查表,制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评价指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每季度集中进行一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调查评价。结果共调查858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者718例(83.68%),其中治疗用药261例(36.35%),预防用药457例(63.65%);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3.92%,非手术科室为70.87%。手术科室预防用药占82.14%。治疗用药患者中病原学送检率为26.05%。结论该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高,手术感染预防用药不规范,病原学送检率低,是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