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妍妍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9):1171-117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肌重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别测定24h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按照脉压的不同,分为三组:PP1组(脉压〈51mmHg),PP2组(脉压51~65mmHg),PP3组(脉压〉65mmHg),分析各组病例间超声心动图特点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结果随着脉压增高,左室质量指数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增高,PP3〉PP2〉PP1(P〈0.05);EF斜率降低,PP3〈PP2〈PP1(P〈0.05);左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增高可导致左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而对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保持合理的脉压,可减轻和改善心肌重构,改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24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两组:非杓形组62例,杓形组68例;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及性质,并对斑块进行分级。结果非杓形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93.55%,高于杓形组斑块检出率77.94%(P〈0.05);非杓形组的斑块程度分级高于杓形组(P〈0.05);非杓形组颈动脉斑块软斑及溃疡斑多于杓形组(P〈0.01)。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与踝肱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对2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和260名健康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使用多普勒超声仪测量踝肱指数,并分析踝肱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236例观察组患者中,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83例(77.5%),对照组为60例(23.1%),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22例踝肱指数异常,发生率为9.3%;对照组有 6例踝肱指数异常,发生率为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组踝肱指数明显低于正常组,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组患者的踝肱指数明显低于增厚组(P <0.05),颈动脉内膜不稳定斑块组踝肱指数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踝肱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明显相关(OR 分别为1.118、0.054,P 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关,踝肱指数可作为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及胆红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2名,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无斑块组和斑块组,将斑块组按回声强弱分为强回声组、弱回声组及混合回声组,比较各组间的CRP及胆红素。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随着回声增强,血清CRP水平增高,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斑块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斑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无斑块组,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斑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RP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可能与低血清胆红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脉压评价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动态监测8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并计算脉压,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管壁、管腔、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小及血流情况,对脉压及颈动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0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分级越高,脉压越大,斑块检出率越高,颈动脉内径、IMT及阻力指数也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量脉压预测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对临床预防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红建  韩素霞 《华西医学》2014,(9):1635-163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一12月住院的11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已行动态血压检测,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据24h动态血压结果计算动态脉压,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计算LVMI,按照脉压〈60mmHg(1mmHg=0.133kPa)以及≥60mmHg将患者分为A组(n=70)和B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LVMI等指标,并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动态脉压与LVMI的关系。结果B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动态脉压较A组明显增高(P〈0.001);B组患者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质量、LVMI均高于A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动态脉压与LVMI呈正相关(r=0.33,P〈0.001);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显示:动态脉压是LVMI增加的危险因素(β=0.90,P〈0.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LVMI呈正相关,动态脉压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结构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高血压级别、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观察8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25例健康老年人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斑块数目;测量颈总动脉(CCA)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内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斑块大小;计算CCA斑块发生率、斑块Crouse积分、僵硬度、扩张性和顺应性等参数。结果高血压组的CCA内径、CCA—IMT、斑块检出率及Crouse积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且与高血压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内径=0.689,rIMT=0.623,r斑块=0.611,r积分=0.635,P均〈0.05。脉压≤60mmHg者的CCA—IMT、斑块检出率和僵硬度均小于脉压〉60mmHg组(P〈0.05),扩张性和顺应性高于脉压〉60mmHg组(P〈0.05)。结论高血压级别、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有显著影响。高频超声检查能及时准确评价颈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特征,是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简便、有效、安全、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62例,所有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 T ),并依据IM T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114例(硬化组)和颈动脉正常48例(正常组),对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PP和PPI ,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硬化组患者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BP)、脉压(PP)和PPI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P>60 mmHg患者的IMT(1.37±0.43 cm)显著高于PP≤60 mmHg患者的IMT(0.83±0.12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P与PPI均呈现正相关性(正常组:r =0.902,P =0.001;硬化组:r =0.894,P =0.002)。【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PP与PPI密切相关性,通过联合检测,对临床预防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将66例老年患者按照ABI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下肢动脉疾病组25例,B组为非下肢动脉疾病组41例,分别测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随着ABI值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级程度、超敏C反应蛋白降低,A组>B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动脉疾病患者ABI降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超敏C反应蛋白发展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早期预测下肢动脉疾病,适当升高ABI,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减缓老年下肢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老年晨峰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高血压现象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1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根据血压晨峰程度是否〉50mm Hg(1mm Hg=0.133kPa)分为分为晨峰组(A组)与非晨峰组(B组),同时测定超声心动图。结果180例患者中,诊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98例,A组为54例,B组为48例,ACS总发生率为54.4%(98/180),A组中ACS的发生率为%(54/82),B组中ACS的发生率为42.6%(48/98),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晨峰程度与血管内皮受损程度呈正相关,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睾酮(TES)、雌二醇(E2)与高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146例患者分别进行血脂测定、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并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态、回声强度、斑块数量.根据超声病理形态和血脂水平分为有斑块高血脂组(A组)45例、无斑块高血脂组(B组)41例和血脂正常组(C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MMP-2、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TES、E2水平.结果 血清MMP-2 A组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无统计学差异;血清TES、E2 A组低于B组和C组、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血清MMP-2与TES、E2成负相关(r=-0.597,P<0.05;r=-0.622,P<0.05).结论 血清MMP-2、TES、E2水平与高血脂及颈动脉斑块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及踝臂指数(ABI)、血脂Lp(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01—2011—06在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的49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住院的非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裸臂指数、血脂Lp(a)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高血压组的血脂、CRP和颈动脉厚度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且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I明显低于非高血压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1.0与ABI〉1.0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分别为(0.93±0.16)mm和(0.76±0.19)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I~〈1.0组的CRP显著低于ABI〉1.0组。结论ABI值和血脂Lp(a)水平与高血压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并且具有检测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值得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封东来  韩文群  罗林  黄斌 《华西医学》2009,(11):2986-2987
目的:比较不同人群踝肱指数(ABI)的测量值,探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多发性及相关性。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间在本院住院的49名经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心肌损伤三项及心电图临床证实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及50名经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心肌损伤三项及心电图临床证实无冠脉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并另选取50名无糖尿病及冠心病的对照50人共149例行下肢检查,分析各组ABI的特点。结果:三组间ABI比较均有差异,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的ABI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ABI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糖尿病足的发病有相关一致性,ABI降低最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铁蛋白(SF)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以266例EH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SF(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和HCY(循环酶法)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据CAIMT结果分组后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①对照组、CAIMT非增厚组及CAIMT增厚组,三组血清SF和HCY水平依次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9.171、38.618,P<0.01).CAIMT增厚组与非增厚组血清SF和HCY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561、4.581,P<0.01);CAIMT非增厚组与对照组血清SF和HCY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05、2.913,P<0.01).②CAIMT增厚组患者血清SF和HCY水平分别与CAIMT呈正相关,其相关性良好(r=0.597、0.451,P<0.01).结论:EH患者体内存在着高水平的SF和HCY,血清SF和HCY水平与EH合并CAS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血清SF和HCY水平有助于对其病情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樊华英  成兴波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15-131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水平及阿司匹林对其影响。方法正常对照组(A组)30例,T2DM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35例,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组)30例,分别检测hs—CRP、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组和C组患者服阿刮匹林,4周后复查hs—CRP。结果B组和C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1),C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经阿司匹林治疗后,hs—CRP浓度变化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结论hs—CRP与T2DM及其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长期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降低hs—CRP水平,从而可延缓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的脉压指数(PPI)与血浆内皮素一1(ET一1)的相互关系。方法:146例EH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PPI值,根据PPI值分为三组,PPI〈0.35为A组,PP10.35~0.45为B组,PPI〉0.45为C组。正常体检者64例为对照组(D组)。四组研究对象均抽血化验血浆ET一1。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患者血浆ET一1明显增加(P〈0.05)。而EH患者随着PPI的增加,ET—1增加更明显(P〈0.05),相关分析显示PPI与ET—1呈正相关(P〈0.01)。结论:EH患者PPI和血浆ET一1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张志翔  周全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48-225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炎症因子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例及血压正常者42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高血压组分为伴颈动脉硬化组(IMT≥0.9mm)40例和无颈动脉硬化组(IMT〈0.9mm)51例。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脂。【结果】①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高血压组hs—CRP、IL—1、TNFa、颈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硬化组hs—CRP、IL-1、TNF-α、颈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O.05),③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hs—CRP(r=0.426;P〈0.05)、IL-1(r=0.327;P〈0.05)、TNF-α(r=0.284;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hsCRP及LDL-C是影响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形成与血压增高、炎症因子及血脂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ndothelium-dependenf,EDD)、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 ma-media thickness,IMT)的相关性及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31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病程≤5年的患者为A组,病程>5年的患者为B组。利用高频超声检测所有观察对象肱动脉的EDD及颈动脉IMT、血流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D)、S/D、加速时间(AT)、阻力指数(RI),利用血压计测量所有观察对象的四肢血压,计算ABI。结果糖尿病A组较对照组EDD降低(P<0.01),两组间IMT、ABI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B组与A组及对照组比较,IMT增厚(P<0.01),EDD、ABI降低(P<0.01),S/D升高(P<0.05),S、D降低(P<0.01),AT、RI均增高(P<0.01)。EDD与IMT呈负相关(r=-0.575,P<0.01),与ABI呈正相关(r=0.492,P<0.01),IMT与ABI之间呈负相关(r=-0.521,P<0.01)。结论糖尿病对EDD的损伤要早于IMT及ABI的改变;EDD的损伤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导致IMT增厚和ABI下降,使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9.
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79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记录每位患者的病程、年龄、体重指数、hs-CR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按肱踝指数(ABI)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A组(AB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