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良性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5月完成的腹腔镜及开放肝良性肿瘤切除手术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120.79±54.2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0.89±52.71)ml,术后平均住院(6.32±2.61)d,术后第1天引流量平均(200.89±52.71)ml;开放手术组手术时间平均(151.29±60.6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76.84±32.06)ml,术后平均住院(11.78±2.53)min,术后第1天引流量平均(176.84±32.06)ml。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胆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引流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肝良性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肝良性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相对较少,患者术后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种术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治疗精囊良性肿瘤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精囊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6月我院为3例患者行腹腔镜精囊良性肿瘤切除术。术前均经B超、CT及MRI等检查明确诊断,肿物大小40mm×30mm×25mm~63mm×45mm×40mm。结果:3例手术均成功切除精囊占位。手术时间64~120min,平均84min,术中失血60~120ml,平均74ml。术后平均随访11.3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精囊良性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19例行手术治疗的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10例;年龄29~62(45.26±10.15)岁;无临床症状12例,尿频、尿急2例,排尿晕厥2例,下腹疼痛不适3例。B超、CT及MRI检查发现19例膀胱占位,均行膀胱镜检查。结果本组19例均行手术治疗:7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8例行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余4例行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3例膀胱镜联合腹腔镜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异位前列腺4例、平滑肌瘤7例、副神经节瘤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术后随访5~60(31.15±13.94)月,均未见复发。结论膀胱非上皮性良性肿瘤临床少见,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根据膀胱肿瘤生长位置、大小、生长方式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腹腔镜下外凸不明显的肿瘤推荐行腹腔镜膀胱镜双镜联合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尤其膀胱嗜铬细胞瘤的治疗,可完整切除肿瘤,术中、术后并发症低,复发少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侧方入路单切口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手术优点。方法:回顾分析为11例患者采用侧方入路行单切口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者系膜均完整切除,1例因肿瘤过大且与后腹膜粘连紧密中转开腹,余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25±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0±15)ml,术中无输尿管、胰腺或十二指肠损伤等,术后无大出血、腹腔内疝及吻合漏等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10.5±1.25)d。术后随访324个月,中位随访8个月,无慢性腹痛或吻合口狭窄征象。结论:单切口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入路选择非常重要,是手术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经侧方入路行单切口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具有解剖层次清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等优点,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适应证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为15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行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成功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原发性肝癌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5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肝囊肿2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其中行局部切除术8例,左肝外叶切除术5例,肝囊肿切除2例;合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例。手术时间平均(153±5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12±93)ml,切除病灶最大直径12 cm。肿瘤均完整切除,包膜完整,无破裂。1例术后发生胆漏,保守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出血,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10±3)d。结论: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肝左外叶(Ⅱ~Ⅵ段)的肝脏占位性病变,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术后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9月47例行腹腔镜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囊肿最大径>10 cm,且无影像学证据表明恶性肿瘤。结果:45例(95.7%)成功施行腹腔镜手术,2例(4.3%)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68.5±23.5)min,术中失血量平均(206±120.3)ml,平均住院(6.3±2.9)d。12例行卵巢输卵管切除术,27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3例行粘连松解术,2例行输卵管切除术,3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双附件切除术。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提示良性肿瘤43例,卵巢上皮性癌2例,交界性肿瘤2例。术后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巨大卵巢囊肿是安全、有效的,但需恰当选择患者,同时警惕恶性肿瘤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水刀辅助零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肿瘤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8例T1a期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平均(38.2±10.4)岁,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直径平均(2.8±0.9)cm。8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水刀辅助零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结果: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103.2±24.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0.3±80.6)ml,肾周引流管平均留置(6.3±2.6)d,术后平均住院(8.3±1.6)d。术后平均随访(5.2±2.1)个月,患者肾功能正常,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腹腔镜水刀辅助零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肾肿瘤安全、有效、患者创伤小,可避免残留肾脏组织的热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在肿瘤彻底切除的基础上肾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保留;但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研究及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6月行腹腔镜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资料,包括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理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2例在3D腹腔镜下完成。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9例、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8例行腹腔镜单独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肝尾状叶肿瘤切除联合胆囊切除术,3例行腹腔镜肝尾状叶肿瘤切除联合肝左外叶切除术。11例采用左侧入路,2例采用右侧入路。手术时间平均(170.8±89.3)min,术中失血量(181.8±50.5)mL,术后平均住院(7.6±0.7)d。术中行第一肝门阻断12例,4例患者术中予以输血。术后发生1例胆漏,并发症发生率为7.7%,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二次手术病例。患者切缘均为阴性,肿瘤直径平均(4.5±2.1)cm。术后随访3~24个月,2例患者发生肝内转移复发。结论:在术前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充分显露及良好血流控制的前提下,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75例PR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良性肿瘤26例,直径5 cm~38 cm,平均14.33 cm,完整切除23例(88.46%);恶性肿瘤49例,直径4 cm~22 cm,平均8.50 cm,完整切除38例(77.55%),两者在完整切除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57例,良性肿瘤患者共有4例死于原发疾病及并发症,1、3、5年生存率为94.74%、84.21%、78.95%,恶性肿瘤1、3、5年生存率55.26%、23.68%、15.7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恶性PRT完整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部分切除术后生存率(P<0.05)。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路径与合适的切除方式,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肿瘤完整切除及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PRT的关键,有利于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35例胃间叶源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等。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使用内镜下线型切割闭合器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27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8例手术采用术中胃镜的双镜治疗。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中位手术时间90(60~16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2.1±23.6)(10~200)mL,肿瘤平均大小(35.4±13.5)(10~62)mm,肿瘤切缘术中冷冻及术后石蜡病理均为阴性。术后病理胃间质瘤26例、胃神经鞘瘤5例、胃平滑肌瘤2例、胃脉管瘤1例、胃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3±1.3)(4~10)d,无术后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12~43)个月,所有病人均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叶源性肿瘤是安全、微创、有效的,应作为此类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精囊面吊带悬吊膀胱颈技术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评价其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6月,在12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中采用经精囊面吊带悬吊膀胱颈技术行膀胱颈离断。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颈切缘阳性率、术后短期尿控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8±21.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34±26.4)ml。术后病理报告示膀胱颈切缘均为阴性。术后3个月仅1例发生轻度尿失禁。无尿漏、肾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精囊面吊带悬吊膀胱颈技术用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膀胱颈的离断安全性好,更好地保留了膀胱颈口,易于其与尿道的吻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肝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为15例右肝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肝血管瘤9例,原发性肝癌6例。结果:12例成功完成完全腹腔镜下手术,3例行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其中10例行肝右后叶切除术,5例行右前叶肿瘤切除术。术中13例需阻断肝门,阻断时间平均(17.3±3.5)min。手术时间平均(150±5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68±39)ml,术后平均住院(11.2±2.7)d。结论:腹腔镜右肝肿瘤切除术受技术问题、手术风险性、肿瘤治疗原则的限制,对术者腹腔镜技术要求较高,操作过程复杂,但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前提下,肝右叶的肿瘤行腹腔镜肝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养精胶囊对老年雄性大鼠精囊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精囊分泌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老年SD雄性大鼠50只,18~20月龄。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十一酸睾酮组(4 mg/kg)、养精胶囊高(1.26 g/kg)、中(0.63 g/kg)、低(0.315 g/kg)剂量组共5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30 d后,摘取精囊,将精囊液挤入试管称重,测定各组精囊液果糖浓度,双侧精囊分别放入甲醛固定液和戊二醛中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大鼠精囊腺脏器系数(g/g×106)、精囊液重量(g)及果糖浓度(mg/ml)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 164.5±212.6、0.83±0.30、4.35±0.31;十一酸睾酮组1 510.5±313.1、0.82±0.25、5.35±0.71;养精胶囊高剂量组1 484.3±262.7、1.14±0.18、5.30±0.45;养精胶囊中剂量组1 396.6±268.9、0.83±0.24、4.71±0.41;养精胶囊低剂量组1 475.0±305.2、0.74±0.28、4.50±0.23。养精胶囊高剂量组能显著促进精囊液的分泌(P0.05),养精胶囊中、低剂量组有改善趋势。苏木素伊红染色后镜下观察,养精胶囊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上皮细胞增生更为活跃,细胞层次增多,细胞胞质丰富透明,内含有较多分泌颗粒、脂肪滴及脂褐素,腺腔腔缘模糊,腔内嗜伊红分泌物,其中结构改变以高剂量组最为显著。养精胶囊组分泌颗粒的面数密度与体密度与空白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养精胶囊可以通过改善精囊腺主细胞的分泌功能,进而促进精囊腺的分泌。  相似文献   

14.
The seminal vesicles, particularly the lateral aspect and tips, are among the closest structures to the cavernous nerves and pelvic plexus. Given this proximity it is essential that the seminal vesicle dissection be performed in an athermal and atraumatic fashion during 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prostatectomy (RALP). Traditionally the seminal vesicle dissection during RALP is performed by dividing the vas deferens and following it proximally to locate the tip of the seminal vesicle. Here we describe a modification to the traditional anterior approach to seminal vesicle dissection. Our modification allows the dissection to be performed athermally and efficiently with use of minimal traction. The dissection proceeds medially between the two terminal vas deferens to identify the medial surface of one of the seminal vesicles. This medial surface is avascular and can be developed easily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vesicle using blunt dissection. Once its tip is identified it is elevated with the fourth arm medially between the two vas deferens. The ipsilateral vas can then be clipped and divided below the level of the elevated seminal vesicle. The vascular supply to the seminal vesicle is then simply identified entering the lateral aspect of its tip. A hemolock clip is placed directly beneath the tip of the seminal vesicle to control its vasculature. The remainder of the dissection can be performed with sharp dissection. Using this technique the seminal vesicle can be excised entirely with minimal traction and no thermal energy. By elevating the tip medially away from the location of the pelvic plexus and cavernous nerves, inadvertent damage to these neural structures is avoided when placing the hemolock clips.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包虫病的手术经验、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5例肝包虫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术中于镜下摘除肝包虫内囊、处理残腔、切除外囊,部分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结果:4例中转开腹,61例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106±38)min;总住院时间6~35 d,平均(10.3±3.8)d;术后住院5~20 d,平均(7.3±3.2)d。术后5例发生胆漏,2例1年后复发,无腹腔种植。结论: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情况灵活选择处理方式,并由经验丰富的腹腔镜医师施术,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包虫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Tlb期肾癌(RCC)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2年2月,对5例临床分期为T1b期RCC患者行后腹腔镜NSS,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55.4±9.6)岁,左侧3例,右侧2例。肿瘤平均直径(5.7±1.3)cm。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10.0±29.5)min,术中平均热缺血时间(24.2±5.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2.2±13.1)ml,术后尿漏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9±2.1)d,术后平均随访(25.3±11.1)个月,全部患者。肾功能正常且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后腹腔镜NSS治疗Tlb期RCC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且近期疗效满意;但其远期疗效还需大样本对照研究和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操作体会。方法:回顾分析为3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五孔法,操作过程中遵循"以神经为核心,沿间隙解剖"及恶性肿瘤的根治原则。结果:31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48.77±17.87)ml,手术时间平均(189.84±43.26)mi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49.29±12.54)h,术后平均住院(8.55±1.12)d,清扫淋巴结总数平均(22.58±5.33)枚。均无血管、输尿管损伤发生,患者康复出院,无排尿及性功能障碍。结论:掌握淋巴结的清扫、输尿管及神经的保护,注意盆底创面的浆膜化,注重术后功能的恢复等相关手术细节,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靠的。术中应遵循"以神经为核心,沿间隙解剖"及恶性肿瘤的根治原则,注重外科层面的游离、血管切断、神经输尿管的保护及造口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为39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由随机选择产生,其中经腹腔入路20例,经后腹腔入路19例,对比两种术式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成功率100%,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或术中、术后输血。术后病理肾上腺皮质腺瘤17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8例,皮质醇增多症6例,无功能腺瘤3例),肾上腺囊肿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0例,肾上腺皮质腺癌4例。两种入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4.2±2.3)h vs.(6.3±2.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2~24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术,不论经腹腔入路抑或经腹膜后入路均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金标准,具有操作精准、安全、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手术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精囊囊肿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2月至2011年5月为4例精囊囊肿患者施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87.5±42.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7.5±17.1)ml,术后平均住院(6±0.8)d,术后平均随访(35±23.5)个月,患者不适症状消失,勃起及射精功能正常,无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技术治疗精囊囊肿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精囊囊肿的首选方法,但其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的对照研究和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