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小儿腹腔镜十二指肠缝合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十二指肠缝合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效果。方法2003年2月~2008年7月,采用腹腔镜十二指肠缝合吻合术治疗13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年龄2天~12岁(新生儿7例,婴幼儿3例,少儿3例)。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7例,环状胰腺2例,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3例,十二指肠前门静脉1例。结果除1例十二指肠前门静脉在小切口辅助下进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外,5例十二指肠隔膜在腹腔镜下纵行切开其前壁切除隔膜后完成横行吻合术,2例十二指肠闭锁和2例环状胰腺成功在腹腔镜下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3例SMAS在腹腔镜下行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时间(97.0±18.2)min(75~180min),无手术并发症出现。术后2~5d开始进食,7~9d恢复正常饮食。出院前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吻合口通畅。11例获随访6个月~4年,其中8例随访〉1年,生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十二指肠缝合吻合术效果可靠,可以在新生儿期安全实施,为治疗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环状胰腺属先天性畸形,是引起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但成人环状胰腺所致的十二指肠梗阻实属罕见,我们自1960年至1991年共收治5例,术前均误诊,术中始明确诊断。本文就其成人环胰的发病特点,临床误诊原因,诊断和治疗原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正>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按病因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常见的内源性疾病系十二指肠本身肠管发育过程受阻导致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常见的外源性疾病包括由于胰腺始基未消失形成的环状胰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治疗的26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者中肠旋转不良16例,行Ladd手术,其中1例因术中发现广泛肠坏死家属放弃治疗,其余15例痊愈.4例单纯十二指肠膈膜者行十二指肠膈膜切除术(纵切横缝),3例单纯十二指肠狭窄者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均痊愈.单纯环状胰腺2例,行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或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后均痊愈.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例,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后痊愈.结论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常见的新生儿急症,早期诊断,正确处理不同类型梗阻,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13例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年龄0~26 d(中位数1 d),体重2500~4400(2992±506) g。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肠扭转3例,环状胰腺6例,十二指肠闭锁4例。环脐周置入3枚trocar完成手术,辅以2~3根丝线悬吊。结果 13例均完成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无中转手术。手术时间(126. 4±24. 3) min,术后开始吃奶时间(6. 1±2. 1) d,总住院时间(12. 6±2. 7) d。术后随访1~13个月(平均7. 5月),无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漏,无肠旋转不良肠扭转复发。脐部伤口愈合良好,瘢痕被脐部皱褶掩盖。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安全可行,具有美观、微创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环状胰腺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畸形,病人有一带状胰腺组织环,部分或完全包绕十二指肠第二段,致使肠腔狭窄。压迫明显者,在新生儿期即可出现症状。环状胰腺常伴发其他畸形,最常见为消化道畸形,如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肠旋转不良等。2009年9月,我院收治1例先天性环状胰腺合并高位肛门闭锁,在腹腔镜辅助下治疗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多为高位梗阻,先天因素所致。引起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原因分为肠道内源性及外源性因素,部分病例内、外源性病因同时存在。外源性因素包括肠旋转不良及环状胰腺等: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其中以肠旋转不良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新生儿环状胰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31例新生儿环状胰腺(不包括合并其他严重畸形)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行开腹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开腹组),10例行腹腔镜下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腔镜组)。结果腹腔镜组10例均完成腹腔镜下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无中转开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22.5±21.4)min,明显长于开腹组(75.4±10.9)min(t=8.190,P=0.000);进食时间(5.2±0.9)d,明显早于开腹组(6.4±1.1)d(t=-2.997,P=0.006);住院时间(9.7±1.5)d,明显短于开腹组(12.2±1.6)d(t=-4.415,P=0.000)。2组术后均无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漏。29例术后平均随访13.7月(9~36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治疗新生儿环状胰腺是安全可行的,较开腹手术具有进食时间早,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肠管旋转和固定的解剖异常,自1932年Ladd[1]首次描述Ladd’s术以来,手术的基本原则一直没有改变。Zee等[2]1995年首次报道腹腔镜Ladd’s术,之后传统腹腔镜手术在小儿微创外科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3~6]。近年来,机器人手术不仅逐渐应用于小儿,更有应用于新生儿的报道,如Meehan等[7]报道1例体重2.4 kg的女婴因十二指肠闭锁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修复手术,取得了成功。虽然有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梗阻的成功尝试,但由于新生儿体重较轻,操作空间受限,在新生儿实施机器人手术仍然存在技术障碍和学术争议[8~10]。2020年10月~2022年12月我院应用第4代达芬奇Xi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完成Ladd’s术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环状胰腺是一种先天性畸形,是环形胰腺组织部分或全部环绕十二指肠降段[1]。第一次由Tiedemann在1818年描述,1862年由Ecker第一次命名为环状胰腺。环状胰腺发病率3∶20000,Karasski等[2]报道基于Asahikawa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对CT影像资料的回顾,发现环状胰腺发病率为1.14%。环  相似文献   

11.
小儿环状胰腺五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小儿环状胰腺引起消化道梗阻的原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对本组5例手术治疗的小儿环状胰腺的临床特点、手术所见及尸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寻找各年龄组间肠梗阻原因、病理改变及并发畸形的关系。结果:新生儿环状胰腺均表现为高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多合并十二指肠膜状闭锁;年长儿则出现慢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常为环状胰腺压迫十二指肠所致。环状胰腺直接引起十二指肠狭窄占35.8%。结论:有症状的环状胰腺患儿均应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以建立通畅的消化道为原则,术中应详细探查有无肠闭锁等并发畸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吻合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congenital duodenal obstruction,CDO)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9月53例CDO患者临床资料。腹腔镜组27例,Ⅱ型、Ⅲ型十二指肠闭锁及环状胰腺15例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十二指肠狭窄及Ⅰ型十二指肠闭锁8例行十二指肠纵切横缝术,4例Ⅰ型十二指肠闭锁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开腹组26例,以上3种术式分别为12例、8例、6例。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后进食时间早[(5.8±1.6)d vs.(7.5±2.2)d,t=-3.060,P=0.004],但手术时间长[(113.8±39.2)min vs.(94.0±31.0)min,t=2.034,P=0.047]。2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腔镜下吻合术治疗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疗效肯定,在术后肠功能恢复上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3.
正成人环状胰腺临床少见,多表现为胰腺组织呈环状或带状包绕十二指肠降段,个别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或十二指肠球部[1]。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的成人环状胰腺报道如下。病例患者,女,57岁,因反复呕吐、上腹部疼痛伴体重减轻半年,加重1个月于2015年3月8日入院,患者呕吐时轻时重,一般于饭后2~3 h后发生,时有腐臭味。于5个月前在内科检查后给予抑酸、促进胃肠蠕动、保护胃黏膜等方法治疗后  相似文献   

14.
<正>虽然胰腺外科手术历史已逾百年,但由于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仍被认为是腹部外科最具挑战的手术之一。自1994年Gagner等报道了世界首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以来,有关学者一直在开展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技术应用于胰腺外科的探索工作[1]。近十年来,临床上陆续开展以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为主的各类胰腺微创手术,技术趋于成熟,手术安全性明显提高。理论上,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手术能开展的胰腺手术类型与开放手术已几乎无差异,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及新生儿急腹症,现分析总结我院收治61例该病患者的有关资料。1.临床资料:1990年1月~2002年5月共收治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61例,其中男47例,女14例。年龄1月内35例,1~12个月13例,1~3岁2例,4~7岁2例,7岁以上9例(成人3例)。其中肠旋转不良45例;十二指肠闭锁5例;十二指肠膈膜8例;单纯环状胰腺3例。52例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其中41例呕吐物含胆汁。X线检查19例可见双泡征。45例肠旋转不良患者中,31例行Ladd术;13例行Ladd术加其他…  相似文献   

16.
正胰腺手术通常被认为是腹部最复杂的手术之一,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致使微创手术在该领域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胃肠外科。1994年,Gagner和Pomp[1]报道了世界第一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率先实现腹腔镜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中的应用。至2004年,LPD研究结果令胰腺外科医师感到失望,  相似文献   

17.
正腹腔镜手术以其显著的微创优势已在胃肠外科得到广泛应用,但腹腔镜技术在胰腺外科的应用发展始终较缓慢。1994年,Gagner等报道了首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截至1997年共完成10例,但因手术时间长、中转开腹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而受到广泛质疑[1]。近十年,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提高及手术器械的进步,LPD在国内外少数大型胰腺医疗中  相似文献   

18.
<正>环状胰腺为先天畸形,多为儿童发现,成人报道较少。十二指肠布氏腺囊肿(Brunner’s gland cyst)是十二指肠的一种罕见良性疾病,其病因不明,而环状胰腺合并十二指肠布氏腺囊肿目前尚未见报道。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于2016年9月4日收治了1例环状胰腺合并十二指肠布氏腺囊肿所致上消化道梗阻的病例,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胰腺手术的开展已经越来越广泛,成为胰腺外科医生的重要甚至是首要的选择。目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已经在我国许多单位安全并常规开展。但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由于技术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它的常规开展对于许多胰腺中心仍然存在安全问题的考量[1]。本中心从2012年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式,至今已经积累近十年的经验,近3年年手术量超过150例/年,对此手术有一定的体会。本论文将对安全开展腹腔镜胰十  相似文献   

20.
<正>近来,胰腺微创手术逐渐成为胰腺外科手术的主流,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在内的各类切除或重建手术数量剧增,腹腔镜下远端胰腺切除保留或不保留脾脏、肿瘤剜除和假性囊肿内引流等手术现已成为胰腺疾病的首选术式。后腹腔镜胰腺手术是胰腺微创手术的一种新术式,具有一定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1-4]。笔者将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和后腹腔镜手术联合,利用机器人操作精细的优点,部分优化了后腹腔镜胰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