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便塞JTc间期延长与猝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
JTc间期与急性心肌梗塞后原发性心室颤动的关系向红杨捷南晓彦周岩冰钟晓霞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心室肌复极延迟,常导致室性心律失常或心原性猝死〔1〕。体表心电图(ECG)JTc间期是一个能较好反映心室肌复极状况的指标,它不受心室内传导障碍和除极顺序...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与QTc间期延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建华  张立法 《临床荟萃》1996,11(7):291-292
急性心肌梗塞(AMI)后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急性心肌梗塞后伴QTc间期延长更易发生心律失常。本文总结了我院6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塞与QTc间期延长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孟庆恒  罗先润 《临床医学》1998,18(10):32-33
冠心病患者QT间期延长受到人们普遍重视,但对QT间期昼夜变化规律,特别是夜间QTc间期延长文献报道不多。本文用动态心电图评价心肌梗塞、心绞痛患者QTc的昼夜变化。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心肌梗塞组:根据病史、心电图、心向量及心肌酶谱等检查,诊断心肌梗塞48例,男34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35±6.24岁;其中AMI13例,OMI35例。心绞痛组:40岁以上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典型心绞痛表现,并有心电图缺血改变者90例,男62例,女28例,平均年龄56.88岁±7.24岁。正常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者最常见的病因,所占百分率可达80%[1]。由冠心病导致心肌瘢痕形成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其SCD发生率明显升高[2-3]。射血分数降低是此类患者发生SCD的重要预测因子,但该指标仍缺乏较高的特异度及灵敏度[4]。目前,SCD的预测主要围绕心肌电不稳定机制展开,包括T波电交替、心率振荡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AMI)时由于心室肌复极延迟,致QT。和JT。问期延长;由于影响QTC间期的因素较多,其在实用性上受到一定限制。目前认为JT。间期较QTC间期能更好地反映心室复极状态「‘-‘」。本文对86例AMI患者JT。的变化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资料和方法1.l观条对象:86例AMI均系1992年1月至1995年12月住院治疗患者,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部分患者经心肌酶学检查)检查而确诊,均为首次穿透性AMI。86例中男68例,女is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9.44土8.60岁。1.2测量方法: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24 h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AECGs-MTWA)技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源性猝死(SC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期间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AECGs)检查,并借助时域分析法移动平均修正技术分析24 h AECGs-MTWA,测量V1导联及V5导联中的MTWAmax及8∶00amMTWA;随访1年,主要终点为SCD,次要终点为CHF死亡,根据患者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SCD组、非SCD组,比较3组基线资料、V1导联及V5导联MTWA最大值及8∶00amMTW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CHF患者SCD的预测效能。结果 3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V1导联及V5导联中的MTWAmax及8∶00amMTW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D组V1导联及V5导联中的MTWAmax及8∶00amMTWA均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活组、非SCD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迟发性心脏性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迟发性心脏性猝死的相关因素分析都伟张宏彦都本洁本研究获首届美国人体科学研究院国际人体科学优秀论文2等奖作者单位:050011河北省石家庄市铁路中心医院心内科(都伟);050000河北省省直第一机关门诊部(张宏彦);050000河北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9.
QT间期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室颤的预测价值杨顺来刘兆昶姜意存王静急性心肌梗塞(AMI)是病死率较高的心脏病急症,原发性室颤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常用心室晚电位(VLP)及心率变异(HRV)来预测,因需特殊设备不易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且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与QRS波群时限对慢性心力衰竭致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浆NT-pro BNP和QRS波群时限。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的患者血浆NT-pro BNP和QRS波群时限的差异;记录患者终点事件,并比较存活者、心源性猝死者及非心源性猝死者血浆NT-pro BNP和QRS波群时限的差异;比较不同血浆NT-pro BNP和QRS波群时限的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106例患者中,NYHA分级Ⅱ级者27例,Ⅲ级者49例,Ⅳ级者30例; NYHA分级Ⅱ、Ⅲ、Ⅳ级的患者NT-proBNP分别为(489. 76±95. 13) pg/ml、(1 712. 75±119. 85) pg/ml、(2 935. 06±139. 55) pg/ml,QRS波群时限分别为(101. 95±20. 85)ms、(109. 98±24. 76) ms、(126. 98±25. 96) ms。NYHA分级为Ⅳ级组血浆NT-pro BNP的水平和QRS波群时限较Ⅱ、Ⅲ级者明显升高(P 0. 05); NYHA分级为Ⅲ级血浆NT-pro BNP的水平较Ⅱ级者明显升高(P 0. 05)。106例患者中,存活79例,死亡27例(包括心源性猝死11例,非心源性猝死16例);存活、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患者NT-pro BNP分别为(384. 87±79. 98) pg/ml、(810. 87±123. 21) pg/ml、(2 432. 09±236. 87) pg/ml,QRS波群时限分别为(387. 65±94. 24) ms、(424. 87±89. 77) ms、(835. 87±99. 94) ms。心源性猝死者血浆NT-pro BNP的水平和QRS波群时限较非心源性猝死者、存活者明显升高(P 0. 05)。106例患者中,47例NT-pro BNP 900 pg/ml,59例NT-pro BNP≥900 pg/ml;血浆NT-pro BNP≥900 pg/ml者死亡率(37. 29%)和心源性猝死率(16. 95%)较NT-pro BNP 900 pg/ml者(10. 64%、2. 13%)明显升高(P 0. 05)。106例患者中,66例QRS波群时限120 ms,40例QRS波群时限≥120 ms; QRS波群时限≥120 ms者死亡率(40. 00%)和心源性猝死率(22. 50%)较QRS波群时限120 ms者(16. 67%、3. 03%)明显升高(P 0. 05)。结论血浆NT-pro BNP、QRS波群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诱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因此联合检测血浆NT-pro BNP与QRS波群时限对监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113例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 (5 4例 )及对照组 (5 9例 )。两组主要基线资料具可比性。早期康复组采用期康复治疗方案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案。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在入院当时 (平均 9.3h± 1.9h)、第 1周末、第 2周末、第 3周末记录标准 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的测量从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 ,同一导联测量 3个心动周期 ,取其平均值。不同导联最大QT值减去最小为QTd值。结果 :早期康复组入院当时、第 1周末、第 2周末、第 3周末QTd(分别为 6 4± 14ms,4 6± 15ms ,4 3± 12ms,39± 13ms )与对照组 (分别为 6 7± 12ms,4 8± 16ms ,4 1± 13ms,4 0± 15ms)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无合并症AMI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不影响QTd值 ,因而不影响心肌电稳定性 ,提示该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患者 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 方法 113例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 (组 1, 54例 )及对照组 (组 2, 59例 ). 2组主要基线资料具可比性.组 1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组 2采用传统康复方案.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在入院当时 [平均( 9.3± 1.9) h]第 1周末、第 2周末、第 3周末记录标准 12导联心电图. QT 间期的测量从 QRS 波起点至 T波终点,同一导联测量 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不同导联最大减去最小 QT值为 QTd 值. 结果早期康复组入院当时、第 1 周末、第 2 周末、第 3周末 QTd[分别为 (64± 14)ms,(46± 15)ms,(43± 12)ms,(39± 13)ms]与对照组 [分别为 (67± 12)ms,(48± 16)ms,(41± 13)ms,(40± 15)ms]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t分别为 0.81,0.68,0.85,0.38, P >0.05). 结论无合并症 AMI 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不影响 QTd 值,因而不影响心肌电稳定性,提示该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14.
陈丹  吕安林  苑媛  李丹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51-265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6h)与延迟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QT间期离散度(QTd、QTcd)和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AMI病人82例,按发病至到达医院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6h以内为A组,共36例行急诊PTCA,6h以后46例为B组,行延迟PTCA。观察他们的术前、随访术后不同时间的QTd、QTcd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6d、30d及180d,A组QTd、QTc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优于B组(P均〈0.05)。A组术后6d QTd、QTcd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均〈0.05)。B组术后6d与术前比较,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30d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急诊或延迟PTCA均可降低AMI病人QTd、QTcd,改善心功能,但急诊PTCA明显优于延迟PTCA;同时急诊PTCA较延迟PTCA对AMI病人QTd、QTcd的降低作用出现得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