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误诊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选择临床资料及长期随访记录完整的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被误诊的患者40例(42只眼)为研究对象,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及长期随访观察。结果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被误诊为: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20只眼),占47.62%;②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8例(8只眼),占19.05%;③急性虹膜睫状体炎5例(5只眼),占11.90%;④中间葡萄膜炎5例(7只眼),占16.67%;⑤Fuchs综合征2例(2只眼),占4.76%。长期观察表明:此综合征每年发作次数不等,差别较大,因人而异;每次发作无明确诱因;多次反复发作,视功能不受影响。有1例(1只眼)10年后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结论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误诊较为常见,必须掌握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还需长期观察,少数病例可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  相似文献   

2.
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误诊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acute idiopathic corneal endothelitis)由于可出现眼压升高等类似于青光眼的表现,有可能被误诊为青光眼或青光眼一睫状体炎综合征。现将我们最近所遇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误诊误治的原因。方法收集1999年8月~2004年7月我院门诊确诊的25例(25只眼)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总结患者在外院误诊误治情况并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25例(25只眼)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在外院被误诊原发性青光眼14例(14只眼),占56%;虹膜睫状体炎7例(7只眼),占28%;疱疹性葡萄膜炎2例(2只眼),占8%;中间葡萄膜炎1例(1只眼),占4%;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1例(1只眼),占4%。在治疗方面均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治疗原则不相符合,其中9例(36%)在外院施行了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结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在临床上误诊误治普遍存在,首先它容易被误诊为原发性青光眼和虹膜睫状体炎,其次为疱疹性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和Fuchs虹膜异色性葡萄膜炎。应重视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注意与上述眼病鉴别,减少对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洪晶 《眼科》2010,19(3):158-160
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并不少见,但因对其临床表现认识不足,误诊、漏诊病例屡见不鲜.角膜内皮炎常由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临床分为三种类型:盘状角膜内皮炎、弥漫性角膜内皮炎和线状角膜内皮炎.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角膜水肿,水肿部位羊脂状KP,当合并小梁网炎时伴有眼压升高,临床上常与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相混淆.治疗关键点是抗病毒和抗炎,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病毒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非常重要.用药的方法分为全身用药和局部用药.大部分患者眼局部用药是主要的给药途径,对于部分反复发作和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全身给药.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的浓度和频度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但基本原则是在足量应用全身和局部抗病毒药的基础上选择生物利用率高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将炎症迅速控制后逐渐减量,缓慢停药.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谦  程依琏  杨影 《国际眼科杂志》2009,9(7):1292-1293
目的:分析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01/2008-10临床诊断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32例进行追踪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病例中首诊误诊的有5例。随访时间4~8(平均6)a,长期观察表明:该综合征每年发作次数不等,差别较大,因人而异,每次发作无明确诱因,多次反复发作,大多数视功能不受影响,本组病例中仅4例患者经反复发作后药物控制不佳,出现了视野及视盘改变,进行了外滤过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单眼复发性睫状体炎伴眼压升高,大多反复发作,但多数不出现视野及视盘改变。在临床上该病易被误诊,必须掌握其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要点。应长期观察视野及视盘变化情况,避免造成视功能持续损害。  相似文献   

6.
5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IIF)对角膜内皮炎的病原学诊断价值 ,并以此揭示病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用IIF对角膜内皮炎的房水及小梁中的单纯疱疹病毒 (HSV )进行检测 ,以老年性白内障和青光眼小梁组织作对照。结果 :实验组 13例角膜内皮炎患者的房水中有 4例呈阳性发现 ,其阳性率为 3 0 77% ;而对照组Ⅰ 2 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房水中无一呈阳性发现 ,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实验组 1例角膜内皮炎患者的小梁组织中呈阳性发现 ,而对照组Ⅱ 10例青光眼患者的小梁组织中无一阳性发现。结论 :应用IIF可检测角膜内皮炎患者急性期房水和小梁组织中的HSV ,说明角膜内皮炎的发病同HSV感染有关 ,同时可做出实验室病原学诊断 ,并进一步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是导致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的常见病因, 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易导致误诊和漏诊。本文以《中国病毒性角膜内皮炎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为基础, 对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分类、临床特征、影像学诊断、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局部联合全身应用抗病毒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病毒性前葡萄膜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1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中心诊断为病毒性前葡萄膜炎并接受住院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共有20例病毒性前葡萄膜炎纳入本研究.2例患者在外院诊断为开角型青光眼并行小梁切除术,1例患者诊断为继发性青光眼,因眼压难以控制行前房穿刺治疗,5例患者首次我院门诊诊断为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10例诊断为虹膜睫状体炎,具体类型不清楚,仅2例患者同时伴有角膜内皮炎诊断正确.经过全身与局部抗病毒及激素对症治疗后,患者均得到治愈.治愈后1例既往有眼外伤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0.3,2例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最佳视力分别为0.5和0.6,其余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0.8.在2~ 14个月的随访期间有13例患者(65%)病毒性前葡萄膜炎复发,并再次得到治愈.结论 病毒性前葡萄膜炎的误诊或漏诊率仍较高,应加强认识,提高诊疗水平.正确诊断病毒性前葡萄膜炎,同时局部联合全身应用抗病毒及激素药物可以有效治愈病毒性前葡萄膜炎,但复发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9.
陈丽娟  苗林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6):1078-1079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收集白内障术后确诊为角膜内皮炎患者11例,采用皮质类固醇和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治愈,随访6mo,无1例复发。结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的病因可能和自身免疫或病毒感染有关,可联合使用皮质类固醇及抗病毒药物获得治愈。明确诊断和及早治疗是防治关键。  相似文献   

10.
1.对象: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21例(21只眼)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伴有眼压上升的患者,男9例(9只眼),女12例(12只眼),年龄30~48岁,平均42岁。既往有虹膜睫状体炎病史者16例,无虹膜睫状体炎病史者5例。在基层医院误诊为青光眼者15例,经过单纯降眼压治疗者13例,未经降眼压治疗者2例,来我院首诊者6例。反复  相似文献   

11.
角膜内皮炎合并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合并青光眼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来我院收治的19例(20只眼)角膜内皮炎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具体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角膜内皮损害的典型症状,伴有眼压升高、视野缺损,经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联合前房穿刺术或小梁切除治疗后,随访8个月至1.5年,药物治疗有5只眼复发(45.45%),视力提高5只眼(45.46%),角膜透明3只眼(18.18%);前房穿刺术1只眼复发(25.00%),视力提高2只眼(50.00%),角膜透明2只眼(50.00%);小梁切除术者无复发,视力提高3只眼(60.00%),角膜透明4只眼(80.00%)。所有患者均能较好的控制眼压,症状改善,晚期复发率低。结论角膜内皮炎的诊断目前缺乏针对性的检查手段,主要为药物治疗;如合并青光眼,应用抗病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药物联合前房穿刺术或小梁切除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角膜内皮炎诱因多样,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临床表现多样,目前无统一分类,辅助诊断技术不断提高,环媒恒温扩增法、各种PCR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在临床上还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病史来诊断,其治疗临床上主要以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为主,耐药病毒株越来越多,复发率高,迫切需要研究新药及新的治疗方法,基因工程药物比如疫苗、解旋-引物酶抑制剂、趋化因子受体等实验研究为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治疗带来希望。本文旨在对目前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对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一组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炎采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及降眼压等对症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良好疗效,随访4~9个月,未发现复发.结论 白内障术后发生角膜内皮炎,早期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迅速缓解内皮细胞及小梁网的炎症,对控制眼压,挽救角膜内皮细胞生理功能起主要作用.同时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及对症降眼压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角膜内皮炎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 :用PCR技术对角膜内皮炎房水及泪液中的单纯疱疹病毒Ⅰ型DNA进行扩增 ,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PCR产物进行检测 ;同时以老年性白内障房水及泪液为对照组。结果 :16例角膜内皮炎房水中 11例阳性 ,阳性率为 68 75 % ,2 0例对照组房水中无 1例阳性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6例角膜内皮炎泪液中 3例阳性 ,阳性率为 18 75 % ,2 0例对照组泪液中 1例阳性 ,阳性率为 5 % ,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角膜内皮炎房水检则阳性率 (68 75 % )与泪液检测阳性率 (18 75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用PCR技术检测角膜内皮炎房水中单疱病毒DNA可以对角膜内皮炎做出病原学诊断 ,并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的误诊原因。方法对5例(5只眼)急性特发性角膜内皮炎的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7例特发性角膜内皮炎有5例被误诊,误诊率达71.43%,误诊时间最长30 d,最短7 d。结论只要认识特发性角膜内皮炎的主要特征,认真细致检查,特发性角膜内皮炎的误诊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To report long-term outcomes of topical ganciclovir (GCV) and corticosteroids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cytomegalovirus (CMV) corneal endotheliitis.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13 eyes from 13 patients with CMV corneal endotheliitis, with a follow-up period of 24.5 ± 8.2 months. The patients were consistently maintained with topical 2% GCV and 1% prednisolone acetate eyedrop.

Results: All patients demonstrated unilateral typical coin-shaped keratic precipitates (KPs) or linear KP, and positive CMV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of aqueous humor.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all patients showed decrease of clinical signs. During the follow-up, four patients developed mild anterior chamber inflammation with increased intraocular pressure without typical coin-shaped KPs or edema, started to use the initial dose, and resolved the clinical signs. One patient showed recurrence of corneal edema twice, and was administered systemic valgancyclovir for 2 weeks upon second recurrence with resolution of clinical signs.

Conclusion: Long-term maintenance therapy with topical GCV and corticosteroids are effective and maintain corneal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CMV endotheliit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综合治疗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临床效果和角膜内皮形态学的变化,并探讨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12就诊于西安市第四医院的48例48眼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患者的发病诱因、病史和临床表现,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比较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药物综合治疗后3mo患者的治愈率、复发情况和角膜内皮形态学的变化。

结果: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发病诱因较多,患者均有眼红、眼疼、畏光、流泪和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临床表现包括视力下降、结膜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可有角膜上皮小水泡、后弹力层皱褶、灰白色或羊脂状KP、眼压升高、虹膜后粘连,反复发作者发生角膜大泡。治疗1mo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88%,且未见复发病例; 治疗2mo有效率和治愈率达100%,共1眼(2%)复发; 治疗3mo共2眼(4%)复发。治疗3mo后治疗组的细胞计数(t=2.952,P=0.004)和OCT角膜厚度(t=2.584,P=0.01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的细胞多形性变异率(45.85%±6.29%)高于对照组(40.62%±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8,P<0.001)。治疗前治疗组的视力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66,P<0.001); 治疗后治疗组的视力恢复到0.20(0.10~0.40)LogMAR,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89,P<0.001)。

结论: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临床表现和病因复杂多样,应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疗效,但是治疗后角膜内皮计数和角膜厚度减少,为治疗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是我国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包括上皮型、基质型及内皮型,其中HSK内皮型,目前临床分类多样,一些患者临床表现特殊,增加了诊断难度,同时也造成了治疗上的混乱.因此,建议把若干种HSK内皮炎归类为HSK内皮型,有利于制定并推广对HSK内皮型规范化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减少因误诊致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的几率,从而达到降低致盲率的目的.
Abstract:
Herpes simplex keratitis (HSK), including epithelial keratitis, stromal keratitis, and endotheliitis, is one of the major blinding eye diseases in China. Corneal herpetic endotheliitis has a variety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hich causes much difficulty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is paper suggests a uniform classification of corneal herpetic endotheliitis, which helps to the set up and wide application of a standard treatment protocol. As a result, the cure rate would b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rneal endothelium loss due to misdiagnosis would be reduced, and finally the blindness rate of HSK would be lower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对角膜内皮炎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PCR和IIF对临床诊断为角膜内皮炎患者的房水进行单纯疱疹病毒检测,同时以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房水作为对照,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角膜内皮炎患者的房水中,用PCR法检测阳性11例,阳性检出率为68.75%,20例对照组房水中无1例阳性,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13例角膜内皮炎患者的房水中,用IIF法检测阳性4例,阳性检出率为30.77%,20例对照组房水中无1例阳性,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角膜内皮炎患者的房水中PCR阳性检出率(68.75%)与IIF阳性检出率(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法和IIF法均可作为角膜内皮炎的病原学快速诊断,但PCR法比IIF法敏感,可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