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进行改良后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结果。结果两组患者间第一救治时间、进一出急诊室时间、溶栓时间、出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救治有效的缩短了救治时间,使得救治效果更好,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提高了临床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谷雨  周晓宏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378-2379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在急性乙醇中毒(或称急性酒精中毒)救治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295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进行规范急救护理、补液、B族维生素等药物救治与监测.结果 除13例合并骨折患者及5例脑出血患者收入院继续治疗外,277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在急诊科给予护理、救治后痊愈.结论 规范的急救护理在救治急性乙醇中毒中具有明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有效的细节管理方法,实现急诊救治过程中在出诊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诊科急救及ICU或专科病房延续抢救四个环节中环环相扣无缝隙,提高急诊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不同阶段两种管理方法的病例资料,传统管理模式下急诊救治的39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实验组513例为加强细节管理阶段急诊救治的患者,总结统计相关数据做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出诊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现场明确急救诊断例数、现场急救成功例数、转运成功例数、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例数、收入ICU或专科病房2h内死亡的例数等观察指标上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急诊科细节管理促进了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诊科急救及ICU或专科病房延续抢救四个环节之间的有效链接,提高了急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包宇伟  曹鑫 《贵州医药》2022,(1):142-143
目的 探讨创伤事件院前急救的应急策略在创伤救治中的效果.方法 将189例自行来院的创伤事件患者纳入对照组;190例通过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接受院前创伤救治的创伤事件患者纳入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风险,急救相关指标用时及住院费用、预后评分、救治满意度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60例严重交通伤的急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早期救治严重交通伤患者的规范医疗行为。方法对公主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严重交通伤患者早期急救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60例患者经过正确规范的急救治疗,救治成功率达76.7%。结论①基层医院是交通伤患者的一线救治阵地,早期正确、及时、规范、有序的急救措施,能显着降低严重交通伤患者的病死率,并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为后续救治提供有利的条件。②全面训练创伤专业化急救人才是创伤急救和治疗模式改革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其急救模式分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急救模式干预,40例研究组接受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救治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77.50%高于对照组37.50%,死亡率5%、致残率17.50%低于对照组22.5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有效救治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多科会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议临床抢救外科严重创伤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此模式可显著缩短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改善护患关系,有利作用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程序化急救护理模式在突发群体伤救治中的作用,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调整急救中心的布局与设施,完善应急预案,规范抢救程序,抢救人员定位、定责,佩带标志;快速检伤分类、编号、确定基本去向;对危重患者按ABC程序进行早期急救护理加强急诊护士专科能力培训等.结果 检伤分类时间、按区分流时间明显缩短,急诊救治满意度、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利用程序化急救护理管理模式的优势,提供畅通、高效、规范、安全的现代急救护理,保障了绿色通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8.
结合鄂州市医疗紧急救援中心(简称为120急救中心)的运作模式,针对鄂州市第二医院首次加入统一的急救网络,急救技术力量薄弱,急救半径大,涉及乡镇医院的转诊服务等特点,在院前急救转运的过程中还得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患者选择就诊医院、各种医疗保险限制的特点,需要转至相关医院救治。这样就存在急救片区交叉,救治转诊医院交错的院前救治局面,在整个急救链接过程中易出现安全隐患和医患纠纷。针对以上情况,鄂州市第二医院急诊科设计了《120院前急救信息登记本》《120院前救治登记本》,通过具体应用体会到登记本记录简单、方便、快捷,内容完整、客观、准确。可在短时间内完成病情分析、治疗措施、相关告知等各种记录要求,充分反映了院前急救工作的环环相扣无缝对接的特点,便于院前院内查询和交接班,便于统计,易于保管,利于质控检查。通过表格记录内容的分析,结合院前救治的效果,可以了解急救小组的急救水平和对疾病的观察分析处置能力。对院前急救的时效性、有效性作出分析,利于提高综合处置能力和规范院前急救的抢救流程,有效的保障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团队急救模式在急性重度亚硝酸盐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某院收治的66例急性重度亚硝酸盐中毒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急救模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救治,观察组(34例)采用团队急救模式进行救治,观察两组患者救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度亚硝酸盐中毒患者采用团队急救模式进行救治,可极大缩短救治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经验与护理体会。方法针对多发伤患者不同情况进行生命救治,有效地进行现场救治、转运监测和院内抢救措施,提高了伤员急救成功率。结果合理掌握优先处理原则,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掌握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观察要点,迅速有效地采取急救措施,是提高多发伤救治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师团卫生机构处于院前急救的第一级,其急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病人救治的成功率。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救治后送模式已由“三区七级”转变为“院前急救、紧急救治、按级后送”,充分体现了急救工作的重要性。笔者就师团卫生机构急救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办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的有效组织方法,缩短急救的时间。方法:根据自制的创伤救治表及急救流程对2013年10月28日至2014年5月10日院前急救的340例伤员实施救治。结果:340例伤员中,重伤50例(占14.71%)、中度损伤190例(占55.88%)、轻伤100例(占29.41%)。实施初级创伤救治表及急救流程后,减少了漏诊率,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及科室之间往返周转次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也明显减少了医疗纠纷。结论:应用初级创伤救治表及急救流程,使医疗急救规范有序,实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交通事故伤主要为复合创伤。创伤救治,必须强调现场急救,这一状况早已得到各院前急救同仁的认可。熟练掌握现场清理气道、心肺复苏、抗休克、止血、固定、包扎、搬运等急救技术,抢救患者生命,预防病情恶化,减少致死率、致残率,减少痛苦,防止并发症等,并为医院专科救治奠定良好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急诊外科创伤急救表现出创伤救治模式落后、管理不善,检查和诊断设备的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为了缩短急诊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应提高急诊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创伤专业人员的数量的水平,加强管理和协调、改善救治模式,提倡急诊创伤患者检查和诊断优先的原则。只有医院各科室协调配合才能真正提高急诊外科创伤急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于重危急病的患者抢救,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对急救知识、急救设备、急救基本功、急救护理规范等方面熟悉了解,才能使重危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更好的救治,因此,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重危急症的抢救观察与护理进行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6.
战伤是指在战斗中由敌方武器直接或间接对人员造成的损害,或因战斗行动及战争环境造成的损伤[1].在现代战争中,核、化学、生物、基因等武器的使用导致伤情复杂,新伤类型增多,给救治带来新的挑战.战伤急救包括战(现)场急救与紧急救治,是为稳定血流动力学,挽救生命、保留肢体、预防致命并发症而采取的紧急医疗措施,为安全后送到更高一级的医疗机构行进一步抢救提供条件和保障.加强战伤急救技术研究,是提高我军战伤救治水平的关键[2].随着远程控制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代战伤急救器材与装备信息化、自动化、无人化系统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几种重要的战伤急救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标准化院外急救流程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2例为观察组,2014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救治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化院外急救流程进行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救治反应速度、总耗时、住院天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院内外死亡率和急救成活率。结果:观察组的急救反应速度、总耗时、住院天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院内外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院外急救流程有效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减少或者死亡率,提高急救存活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院前急救处于急救医学的最前沿,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能迅速地把急救医疗送到急、危、重症患者的身边,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患者的“无治疗期”。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分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治和重症监护室救治3部分。所谓院前急救是从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的一些必要措施开始,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置后将病员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急救救治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2006年7月至2010年7月我院急救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20例的经验。结果经过急救救治后,完全康复出院162例,生活可以自理,但仍有轻度或中度残疾27例,长期昏迷7例,外伤性痴呆10例,死亡14例(现场确认死亡7例)。结论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可以减少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初级创伤救治(primary trauma care,PTC)原则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接诊的3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针对严重多发伤的特点,采用PTC救治原则对患者在检伤、评估、急救处置、再评估以及急救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36例患者中除现场死亡的5例外,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置。结论 PTC强调整体观念和时间观念,注重基础生命支持和临床实践技能,提高医护人员应对严重创伤患者的紧急处置能力,使急救人员能够及时、迅速、准确、有效的实施救治和护理,从而为严重多发伤患者成功救治争取宝贵时间,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