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炎性活动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等胆囊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603例乙型肝炎患者和13260例无乙肝病毒患者胆囊病变情况做统计学处理,证实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发生是否与乙型肝炎炎性活动有关。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病变检出率较无感染者明显增高(P〈0.01)。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病变与肝胆的炎性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HBV标志物模式(HBV-M)、病毒载量(HBV-DNA)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141例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凝血功能、HBV-M及HBV-DNA载量,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1例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中,HBV-DNA阳性率为85.8%,依HBV-M及HBV-DNA载量分组的各组凝血功能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与HBV-M及HBV-DNA载量变化具有相关性,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HBV-M和HBV-DNA呈正相关性;纤维蛋白原(FIB)与HBV-M和HBV-DNA呈负相关性。结论: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与其HBV-M及HBV-DNA载量有关,该三项指标的变化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及治疗效果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清ALT及HBA DNA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炎症活动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炎症活动度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定量的关系.方法对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并定量检测血清中的ALT及HBV DNA.结果患者血清ALT与炎症活动度不一致率为24.74%(24/97).中度及重度慢性肝炎组不一致率达43.33%(13/30),高于轻度慢性肝炎组的不一致率16.42%(P>0.005).各级慢性乙型肝炎中HBV定量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LT不能完全反应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活动度,而HBV DNA定量检测亦无助于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8表达水平与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HBV患者190例,其中包含HBV携带者33例,急性乙型肝炎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42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组26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组16例,重度急性肝炎组14例,重度慢性肝炎组29例,并选取同期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23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所有入组人员IL-18水平,分析不同HBV载量患者IL-18表达情况,探讨HBV感染患者外周血IL-18表达水平与HB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乙型肝炎组与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患者IL-18水平明显降低(P<0.05),病毒携带组患者IL-1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组、重度组、重度急性肝炎组以及重度慢性肝炎组患者IL-18水平明显升高(P<0.05),随HBV感染所导致的肝脏炎症坏死程度加重IL-18水平呈现明显升高趋势;本次研究接受组织病理检测患者43例,其中HBV携带者23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20例,G4分级IL-18水平高于G3、G2、G1以及G0患者(P<0.05),G3分级IL-18水平高于G2、G1以及G0患者(P<0.05),G2分级IL-18水平高于G1以及G0患者(P<0.05);HBV高载量患者IL-18水平低于中载量、低载量组(P<0.05),HBV中载量患者IL-18水平低于低载量患者(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IL-18与HBV载量存在负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62,P<0.05)。结论外周血IL-18水平与患者HBV载量呈负相关性,可以通过对患者IL-18水平进行分析的方式,了解患者疾病进展情况以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10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指标。结果经超声检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胆囊长径、胆囊前后径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胆囊壁厚度、脾脏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脾静脉(SPV)的流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超声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超声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胆囊壁厚度及前后路径改变相关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实施治疗的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其超声诊断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结果发现,空腹胆囊壁厚度、餐后1、2 h胆囊壁增厚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对比(P<0.05);空腹胆囊前后径、餐后1 h胆囊前后径缩短量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相关性不大,对比(P>0.05)。结论超声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胆囊壁厚度及前后路径改变相关性评价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6例(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和对照组32例,分别采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单纯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治疗48周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药物不良反应,测定血清纤维化指标、肝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乏力、胁痛、纳差、腹胀、目黄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均有下降,肝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治疗组下降与缩小的程度比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优于单药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干扰素alb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和干扰素α1b.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eAg、HBV-DNA转阴率和应答率.结果 观察组完全应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alb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eAg转阴,抑制HBV-DNA复制,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患者HBVDNA前C区变异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测定99例HBV感染患者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并采用RT-PCR检测HBVDNA前C区变异。结果:99例HBV感染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2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1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乙型)11例和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中,变异株组HBVDNA前C区变异发生率与混合株组、野生株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混合株和野生株两组相比,HBVDNA变异株组肝功能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DNA前C区变异可发生于HBV感染的不同临床状态。HBVDNA前C区变异可能与肝炎程度和病情进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分析血ALT检测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性活动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5月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结合病理诊断,评价血清ALT指标与炎性活动度与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联性。结果根据本组探究资料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指标越高,其肝组织炎性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越严重,尤其是在中度与重度患者之间,差异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符合病理诊断结果。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ALT检测指标能够作为诊断肝组织炎性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依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胃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状况,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及乙型病毒性肝炎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检测门诊及住院12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幽门螺旋杆菌.结果:其中79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感染率达61.72%.结论:此结果说明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慢性胃炎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岩黄连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使患者症状改善、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降低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9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患者症状、TBIL和ALT的变化,并检测其安全性。结果对改善症状、退黄降酶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岩黄连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明显退黄降酶疗效,能改善症状,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甘草二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恢复正常、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转换比例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HBV-DNA转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黏连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层黏连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治疗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护肝治疗+胸腺肽α1)和对照组(护肝治疗)20例,检测治疗前、治疗后2、4、6周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及HBV DNA定量等指标,比较2组在各个时期的恢复率.结果:治疗4周时治疗组HBeAg转阴率和HBV D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治疗组HBsAg转阴率和HBV D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5L(P<0.05或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肝功能恢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胸腺肽α1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胸腺肽α1能加快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清除,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减少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硫普罗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硫普罗宁在治疗慢性乙肝型病毒性肝炎中的降酶、退黄等保肝作用。方法 :83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 (43例 ) ,用硫普罗宁治疗 :对照组 (40例 )用易善复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血清转氨酶 (ALT、AST)、白蛋白 (ALB)、胆红素(TBIL、DBIL)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降低转氨酶有效率为76 7%~79 1%、退黄有效率为69 8%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5) ,其中治疗组降AST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5)。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 :硫普罗宁是具有明显降低血清转氨酶 (尤其对AST和胆红素作用的保肝药物 ,但对病毒复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清蛋白(PAB)、胆碱酯酶(CHE)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18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PAB和CHE检测,且与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对比研究。结果 ALT、PAB及CHE与炎症分级均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CHE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具有良好相关性(P<0.01),PAB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具有较弱相关性(P<0.05),ALT变化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没有相关性与规律。随着炎症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PAB和CHE都逐渐下降,且G4、S4分别与G0、G1、G2、G3和S0、S1、S2、S3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 PAB、CHE能敏感反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的炎症程度,对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验结果。方法16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各项指标,采用全自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分析仪检测HBV-DNA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总胆汁酸水平。观察免疫指标与HBV-DNA检测结果,e抗原模式与HBV-DNA检测结果以及总胆汁酸、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结果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检测显示HBV-DNA阳性率为38.18%(63/165);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50.00%(28/56);抗-HBc、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33.33%(35/105);抗-HBc、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0(0/4);抗-HBc、HBeAg和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抗-HBc、HBsAg和抗-HBe阳性患者、抗-HBc、HBsAg阳性患者,抗-HBc、HBsAg和抗-HBe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抗-HBc、HBsAg阳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50.00%高于e抗原阴性患者的32.11%,eHBV-DNA病毒载量(6.61±1.15)×10^2 copies/ml高于e抗原阴性患者的(4.02±1.00)×10~2 copies/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总胆汁酸、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总胆汁酸水平为(7.28±11.63)μmol/L,白蛋白水平为(47.40±2.70)g/L,总胆红素水平为(19.04±6.54)μmol/L。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e抗原模式和其HBV-DNA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与患者的清蛋白、总胆汁酸或总胆红素等不具有相关性,确定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DNA能够深入了解病情具体情况,最终正确判断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4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长度、胆囊前后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而胆囊壁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门静脉(PV)、脾静脉(SPV)以及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流明显快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壁早期异常改变,对实现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目前是我国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1].  相似文献   

20.
双环醇治疗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环醇(百赛诺,bicyclol)治疗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6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双环醇,对照组给予复方益肝灵,口服,疗程24周,停药后随访12周。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在降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总胆红素(TBIL)的复常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24周结束时双环醇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3.3%和30.3%)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阳转率(30.3%)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1%、6.1%和6.1%),而停药观察12周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双环醇能明显改善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并且显示出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