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首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鉴别何首乌真伪的方法。方法通过何首乌及其混伪品的psb A-trn H基因序列,寻找SNP位点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来自于不同产地的何首乌及其3个同属混伪品进行PCR扩增,优化反应体系条件,并对此方法进行考察。结果建立了何首乌特异性PCR的方法,在退火温度48℃、循环次数30时仅有何首乌能扩增得到191 bp的特异性条带,伪品则无。结论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鉴别何首乌真伪方法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2.
何首乌及其混伪品的红外光谱鉴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黎  何建国 《中药材》1999,22(4):182-183
采用IR光谱法对何首乌及其混伪品的氯仿和乙醇提取液分别进行鉴别,经比较其光谱特征,发现各品种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将IR光谱特征编制成检索表,查阅方便,方法可靠。1 材料和仪器1.1 材料 何首乌及其混伪品的拉丁学名,采集地点及鉴定专家姓名同前文。大黄素化学对照品和何首乌药材对照品均由中国药品生  相似文献   

3.
何首乌及其混伪品理化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紫外光谱法,以大黄素、大黄酚、二苯乙烯甙作为客观指标,鉴别何首乌及其混伪品,方法简便、可靠。毛脉蓼与何首乌理化鉴别特征的相似性,揭示二者含有多种相同的成份,为寻找何首乌新的药用资源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4.
传说"千年何首乌"呈人形,凡人服用后能消灾去病,长病百岁.于是就有些人采用多种方法制造"人形何首乌"以谋取不义之财.国内常有报道发现"人形何首乌",但经专家鉴别,多为混伪品.现将何首乌与常见伪品芭蕉,混淆品翼蓼、毛脉蓼、耳叶牛皮消、头花千金藤,作如下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该研究基于ITS序列对天葵及其混伪品进行准确鉴别。方法通过PCR扩增ITS序列,联合Genebank下载的天葵混伪品及近缘种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Neghbor-Joining,NJ);并基于ITS序列上的变异位点设计特异性PCR引物和HRM引物、对天葵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结果在构建的NJ树中、天葵及其混伪品和近缘种各自形成单系分支。且都获得较高的支持;在特异性PCR鉴别中,天葵有条带扩增成功,而混伪品则没有扩出条带;而利用HRM技术鉴别,结果显示,天葵及其混伪品和Tm值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ITS序列能够作为天葵及其混伪品和近缘种的DNA鉴别条形码、此外,基于ITS序列所设计的特异性PCR引物和HRM引物,都能够对天葵及其混伪品进行准确的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麦冬及其易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别,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和临床安全用药。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麦冬及其混伪品的ITS2片段序列,利用MEGA等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构建NJ树,并预测麦冬及其混伪品的ITS2二级结构。结果:麦冬与其3个混伪品的ITS2序列间存在明显差异,基于ITS2序列的NJ树及其二级结构亦能对麦冬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结论:ITS2条形码序列可有效地鉴别麦冬及其混伪品。  相似文献   

7.
茯苓真伪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鉴别茯苓与混伪品。方法:对茯苓及其混伪品的外观性状、显微鉴别、紫外吸收等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茯苓与混伪品的外观性状、显微鉴别、紫外吸收均有明显区别。结论:混伪品不能充茯苓入药,应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麦冬及其易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别,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和临床安全用药.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麦冬及其混伪品的ITS2片段序列,利用MEGA等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构建NJ树,并预测麦冬及其混伪品的ITS2二级结构.结果:麦冬与其3个混伪品的ITS2序列间存在明显差异,基于ITS2序列的NJ树及其二级结构亦能对麦冬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结论:ITS2条形码序列可有效地鉴别麦冬及其混伪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如何鉴别冬虫夏草及其混伪品。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方法。结论:鉴别冬虫夏草及其混伪品应注意它们的性状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何首乌的真伪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性状鉴别、理化鉴别、TLC、HPLC。结果:二者有显著差异。结论:4种方法均可用于区分何首乌及其伪品制番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吴茱萸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方法采用性状、显微、理化等方法进行系统鉴别。结果吴茱萸及其混伪品虽然在外形上有些相似,但仔细鉴别,其在性状、显微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臭辣树果、巴氏茱萸等作品吴茱萸的混伪品,不可充当吴茱萸供临床药用,应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近红外定性分析模型能够对何首乌真伪进行鉴别,同时区分何首乌与其炮制品制何首乌,可用于该药材快速筛查,加强药品监管效能。方法:采集30多份何首乌和制首乌样品以及其伪品白首乌、冀蓼、毛脉蓼的近红外光谱图,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何首乌定性判别模型和一致性检验模型,并尝试对不同产地何首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建模型能够将何首乌与其伪品准确识别,同时能够区分何首乌与制何首乌。结论:近红外光谱法在何首乌药材鉴别、分类中得到实际应用,可作为鉴别该药材的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判别分析法利用脂类化学成分的不同来鉴别羚羊角及其混伪品。方法:溶剂法提取脂类成分,经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法分离,9-3一化法计算相对百分含量,并进行判别分析。结果:采用气相色谱法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对羚羊角及其混伪品进行判别分析,判别符合率lOO%,可区分羚羊角及其混伪品。结论:可利用判别分析法鉴别羚羊角及其混伪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鸡血藤进行定性和真伪鉴别分析。方法: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获取不同产地鸡血藤及其混伪品的近红外光谱图,运用近红外OPUS INDENT 软件对相应的光谱图进行处理并建立定性鉴别模型。结果:建立的模型能有效地鉴别不同产地鸡血藤及其混伪品。结论:近红外光漫反射光谱法能够实现对不同产地鸡血藤及其混伪品的快速无损分析,为区分不同产地鸡血藤及其混伪品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秦艽及其混伪品的来源和形态特征进行鉴别,为同行鉴别秦艽伪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金钱草及其市场销售的几种常见混伪品进行鉴别,为金钱草及其混伪品的鉴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生药鉴别角度运用性状、显微鉴定法及薄层色谱法,分析金钱草及其混伪品的特征差异。结果金钱草及其混伪品在性状、粉末显微及薄层色谱均有区别,可以将茎的形状、是否密被绒毛、叶片形状、主脉是否明显突起,用水浸后,对光透视是否可见黑褐色条纹作为金钱草的性状鉴别指标;有无红棕色腺鳞,非腺毛的多少,薄壁细胞是否含红棕色物质作为金钱草的粉末鉴别指标;是否检出槲皮素、山柰素和在这两个斑点中间或上方是否存在红色斑点作为金钱草的薄层鉴别指标。结论以上结果可作为金钱草及其常见混伪品连钱草、广金钱草、积雪草、马蹄金的主要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砂仁及其混伪品宏量与微量元素特征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吴忠  林敬明  黄镇光 《中药材》2000,23(4):208-210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砂仁及其混伪品的宏量与微量元素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依此鉴别正品砂仁与混伪品。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20,(2)
目的:利用中药系统鉴定法鉴别青葙子及其混伪品,为青葙子药材的准确鉴定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性状、微性状、显微鉴别和DNA条形码分析等方法,对青葙子药材及其混伪品进行比对分析,利用MEGA 7.0软件计算物种DNA条形码序列的种内、种间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评估序列的条形码间距,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仅凭性状鉴别难以区分青葙子与混伪品;青葙子及其混伪品的微性状、显微特征差异明显,可作为其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经筛选,推荐ITS序列作为青葙子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候选序列,trnL序列作为补充序列。结论:中药系统鉴定法能够完成对青葙子药材的精准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DNA条形码分子技术对动物药海龙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建立一种统一的海龙鉴定技术手段。方法:对收集到的动物药海龙及其混伪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双向测序检测,运用Codon Code Aligner进行序列拼接,采用MEGA 7.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比较种内、种间序列差异,构建动物药海龙及其混伪品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所有海龙药材及其混伪品均可以使用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进行鉴别,共得到7个物种129条序列,各物种之间序列区分明显。结论: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技术能够准确有效地鉴别动物药海龙及其混伪品,可以作为海龙类中药的统一鉴定方法,为海龙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新的分子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武当山何首乌及其混伪品的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武当山何首乌作用情况的调查,发现何首乌混伪品5种;将头花千金藤误作何首乌钐,极易发生中毒,就彻底纠正;将凝胶电泳、UV、IR光谱技术应用于何首乌及其混伪品鉴别之中,编制出鉴别检索表,使鉴定方法更趋完善;“人形雌雄何首乌”属无稽之谈,植物块根不可能分化出人体五官、性别特征;经考证,古时的何首乌混淆品宕芋,即为现今的冀蓼;探讨何首乌种混淆的历史渊源,分析将“雌雄”引用于中药名称中的利与弊,防止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