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循经感传伴发的循经肌电发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循经感传机制和循经感传伴发的循经肌电发放。方法应用多导电生理技术证明,循经感传现象伴发有循经肌电发放,从而使循经感传现象有了客观化指标。结果和结论循经感传现象的出现与循经肌电的步进速度同时出现。循经感传轨迹与循经肌电步进在同一位置中。臂丛神经阻滞后,循经感传和循经肌电信号一同消失,表明这些现象有赖于中枢的功能完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腹联合经阴道B超检查诊断妇科急腹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011年收治的98例患有妇科急腹症的患者,采取经阴道、经腹B超检查,观察诊断资料。结果:在诊断宫外孕的准确率上,经腹、经阴道和经腹联合经阴道B超检查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黄体囊肿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盆腔炎的准确率上,经阴道和经腹联合经阴道B超明显高于经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与临床确诊符合率上,经腹联合经阴道和经阴道检查高于经腹检查,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妇科急腹症上,经腹B超和经阴道B超检查准确率都较高,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诊断率且与手术、临床表现及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腹结合经会阴超声对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孕妇分娩后临床证实为前置胎盘的超声和临床资料。结果经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82%,经腹结合经会阴超声诊断符合率达95%。结论经腹结合经会阴超声检查能明显提高前置胎盘的诊断率,给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孙世伟  王舒 《山西中医》2012,28(5):40-40,62
针灸是以一定的手法针刺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上所选腧穴以经穴的使用频率最高。而国外的一些文献报道,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经穴与非经穴比较在临床疗效上并无差异,进而否定经穴和经络的存在。经穴的特异性是指经穴在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特性、病理反应、刺激效应等方面与经穴及其周围的非经穴比较具有的特异性[1]。经穴效应的特异性主要体现在经穴与非经穴效应  相似文献   

5.
联合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及经阴道或直肠超声联合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4例妇科急腹症患者均给予经腹部超声及经阴道或直肠超声检查诊断分析并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结果:经腹部和经阴道或直肠超声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1.3%和94.5%,经腹部超声及经阴道或直肠超声联合检查364例总阳性检出率95.4%,漏诊率2.5%。结论:经腹部超声及经阴道或直肠超声联合检查可显著提高妇科急腹症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客观确定家兔“心包经、三焦经”常用经穴。方法:应用皮肤导电量测定及声测经络技术,将导电量较大、声波波幅值较高点确定为经穴点。并通过经穴—脏腑效应实验,验证其生理功能。结果:家兔经穴处皮肤导电量较经穴旁对照点大,P<0.01;声波波幅值较经穴旁对照点高,P<0.01;经穴能够产生脏腑效应。结论:家兔有类似人体的经穴,其经穴与人体经穴具有相同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并有相应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认为经穴具有生理效应、病理效应与治疗效应,其中治疗效应体现在经穴特异性和刺法特异性两个方面,影响经穴治疗的效应有五大要素:1脉气所发是构成经穴治疗效应的经络基础;2各经经气多少及逆顺流注等机体状态是体现经穴特异性的时间和空间要素;3经穴配伍是构成经穴治疗效应多种形式的必要条件;4得气补泻是针刺获取经穴治疗效应的关键;5经穴特异性与刺法特异性并重是发挥经络治疗效应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80例健康人体躯干部经穴超微弱发光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经穴超微弱发光测定技术对80例健康成人44个经穴测试,证明经穴发光客观存在,经穴发光强度高于非穴位区,腰背部经穴发光高于胸腹部,男性经穴发光高于女性,成人高于儿童。光谱峰值为4500A°~4900A°。  相似文献   

9.
张建斌  赵京生 《中国针灸》2008,28(3):234-236
依据《太素》对督脉经的记载,深入分析和探讨《太素》中对督脉经的认识和特点,并与《内经》《难经》中其他相关文献进行比对,发现《太素》对督脉经的认识要早于传世督脉经理论,推测《太素》记载的督脉经可能是传世督脉经理论的早期形式。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太素》对督脉经的认识与“脊椎法”的临床实践有关,这可能是督脉经起源的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经络辨证的定义,简介了经络系统的内容.结合临床病例,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本经自病,调其本经”、“某经病症,表里经同治”、“本经有病,兼调子母经”4个方面论述了十二经脉循经辨证的方法和运用.  相似文献   

11.
经穴特异性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但缺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从而导致研究结论的多样化,以至于对于经穴与非经穴是否存在差异和经穴是否存在特异性产生争议。本文旨在探讨目前国内外在经穴特异性研究中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方向,为经穴与非经穴特异性研究提供可能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直肠或经阴道超声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膀胱癌患者分别应用经腹部和经直肠或阴道超声探头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经腹超声与经直肠或阴道超声检查膀胱肿瘤的符合率分别为82%和94%,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腹超声与经直肠或阴道超声检查膀胱癌的血流信号显示率分别为69%与93%,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直肠或阴道超声在膀胱癌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弥补经腹超声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客观确定实验大鼠常用经穴。方法:应用皮肤电阻导电量测定及声测经络技术,将导电量较大、声波波幅值较高点确定为经穴点。并通过经穴-脏腑效应实验,验证其生理功能。结果:大鼠经穴皮肤导电量较经穴旁对照点大(P0.01);声波波幅值较经穴旁对照点高(P0.01);经穴能够产生脏腑效应。结论:大鼠经穴与人体经穴具有相同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并有相应的生理功能,有类似人体的经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经外奇穴概念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发现元、明、清古医籍中所用"奇穴""经外奇穴""漏经穴""经外穴""别穴"等名词术语,实际表达了"经穴之外奇效之穴"和"经穴之外腧穴"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应以"经外奇穴"为规范术语,以"奇穴"为简称;后者则应以"经外穴"为规范术语,以"漏经穴""别穴"为别名。现代针灸学教材由于没能澄清这两种不同的概念,特别是对"经外奇穴"之"经外"的误读,在"经外奇穴""经外穴"的定义上不能形成共识,因而在规范术语的厘定上一直徘徊不定,从早期的"经外奇穴"到中期的"奇穴""经外穴",近期又回到"经外奇穴"。教材中这些术语的混淆又直接影响了针灸术语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相关术语的厘定。  相似文献   

15.
循经取穴是针灸临床最基本的取穴方法,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循经取穴分为:循本经取穴、循他经取穴、循多经取穴,作者在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研究报道的基础上,主要从循本经穴针刺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中药归经的概念、渊源及历史沿革,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中药归经的系统理论及中药归经系统理论在治已病和治未病中的运用四个方面来说明中药归经概况和归经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两种方法在药物流产中的应用。方法:采用HP5500彩色超声诊断仪,对门诊1202例要求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在药物流产前后进行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两种方法检查。结果:1202例中总阳性检出率为99.5%,同一组患者单独使用经阴道超声或经腹部超声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4.0%及81.0%。结论: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互为补充,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对宫外孕诊断的价值,以及联合应用提高宫外孕的诊断符合率的方法.方法:对比观察156例经腹超声及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的二维图像、患者血流分布情况.结果:经阴道超声能较经腹部超声提前一周左右发现孕囊;包块回声的改变随异位妊娠时间长短及性质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回声,但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差别不大,仅表现为经阴道超声清晰度更高,彩色血流信号更敏感;包块的检出率受包块的大小影响,经阴道超声能检测出较小的宫外孕包块.结论:经阴道超声较经腹超声在诊断宫外孕包块方面准确率、敏感度明显提高,但扫查范围较小,对于较大包块及腹腔积液没有经腹超声更直观、全面,因此应联合应用.对于部分不能经超声完全诊断的病例,还应结合病史资料和临床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价,全方位考虑,提高宫外孕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赖新生  黄泳 《中国针灸》2007,27(10):777-780
将脑功能成像技术(PET、SPECT、fMRI)运用于经穴特异性研究,提出"经穴-脑相关假说",基于人的活体状态、脑的功能活动、客观的图像和数据分析,以期①建立"经穴脑功能界定模型",以解决经穴的定义问题,即凡是符合该模型的基本要素的"点",即可定义为"经穴",从而区分经穴和非穴;②建立"经穴得气脑功能界定模型",以明确经穴得气的脑功能反应的实质,即凡是符合该模型的基本要素的"得气",即可定义为"得气",从而区分得气和非得气;③研究经穴循经取穴的穴位配伍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2种肠内营养方式在重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重型脑出血患者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一组采用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另一组采用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记录两组置管前及置管后第8天、第15天的营养情况,包括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记录两组置管15d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泻、反流、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评定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置管后第15天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组的总蛋白、前白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组(P〈0.05)。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营养组15d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组(P〈0.05),两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示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组预后优于单纯经鼻空肠管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脑出血患者中使用经鼻胃管减压联合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更能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