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部血管发生病变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所致的脑组织供血障碍而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头痛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亦是临床鉴别出血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用指标之一,其特点如下:1.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头痛与出血量多少有关,一般多较突然、剧烈.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性病之一,是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总称。脑血管病根据病理演变过程可分为出血性疾病和缺血性疾病两大类,前者是脑血管破裂,后者是脑血管闭塞。出血性脑血管病可分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可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病是指因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按脑的病理改变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前者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检出率逐年升高,脑血管病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技术也取得长足进步,以下就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进展作一介绍.一、出血性脑血管病1.颅内动脉瘤:(1)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时机: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为30%~40%,出血病人有幸从初次出血的打击下存活以后,立即面临再出血的威胁,患者随时有再次破裂的可能,而再出血的病死率更高(40%~75%).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现已成为我国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在各种死亡原因中的百分比由上世纪50年代的10%上升到现在的40%左右。它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各种原因的脑血管疾病在急性发作之前为缓慢过程,发生急性发作称为卒中,常见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10%~15%)和缺血性脑卒中(75%~90%)。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属于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狂躁、嗜睡、昏迷和偏瘫;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为半身瘫痪,半身感觉缺失、失语、视觉失常等。目前…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中70 %以上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而脑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先兆或前期病变。经颅多普勒(TCD)可对各种脑血管病产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特别是对颅内动脉硬化性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检测具较高的准确性,对早期诊断脑动脉狭窄,发现亚临床患者,并对高危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预防和减少脑缺血性血管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脑血管疾病是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部疾病的总称.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动脉病变,此外,尚有心脏病、血液病、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肿瘤、外伤及各种脑动脉炎等.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最常见,又可称为脑血管意外、卒中,包括出血性的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慢性脑血管病发病隐袭,逐渐进展,如脑动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等.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疾病是指因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又可称为脑血管意外、卒中或中风,包括出血性的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慢性主要有脑动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等。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与致残率均高,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9,(3):235-238
<正>出血性脑血管病(Hemorrhag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HCVD)是以自发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类型的常见的脑血管病,是我国脑血管病的常见类型,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起病迅速,具有临床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及致残率高的特征,精准的病因诊断对指导HCVD的治疗和及时救治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特别是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及动静脉瘘等引起的HCVD,如不能及时明确病因,将给治疗和预后带来严重的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脑血管性痴呆(VaD)是一系列脑血管供血障碍导致脑功能降低所致的痴呆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及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治愈率低的特点,美国NIH关于VD的研究发现,年龄在60岁以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存活患者中,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病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其中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指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多发性脑梗塞等,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李正侠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422-1423
目的探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对18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颅内外动脉血管的狭窄程度以及狭窄部位进行分析。结果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7例脑血管正常,175例颅内外血管异常,110例颅内血管异常,65例颅外血管异常,50例血管狭窄程度<50%,85例血管狭窄程度达50%~70%,40例血管狭窄程度>70%;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明确狭窄部位以及对狭窄程度进行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的严重程度高于颈内动脉颅外段(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对患者病变部位以及狭窄程度进行明确诊断,并对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侧支代偿以及动脉回流情况进行检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各种病因导致脑功能受损的一组疾病总称.根据病理性质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是当前严重影响我国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有关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就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做了以下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风     
脑血管病俗称中风,主要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系指脑实质内出血而言。常见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还可由先天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出血性疾病、感染及外伤引起。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由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以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脑底异常血管网症和血液病等为常见原因。脑血栓形成是由于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选择有造影指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出血性/缺血性)95例,分析造影结果,并对介入治疗病例随访和总结.结果 诊断结果:造影发现异常62例,阳性率65.3%.治疗情况:①缺血性:颈内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8例,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3例,余内科保守治疗;②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栓塞4例,转外院手术夹闭2例,余放弃治疗;脑动静脉畸形3例,1例转外院手术治疗,2例放弃治疗;③脑膜瘤术前供血动脉栓塞2例.结论 脑血管造影是脑血管性疾病的诊断的黄金标准,为进一步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脑动脉系统疾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多见.脑梗死占全部脑血管病的59.2%~85%[1].因此用动物制作最接近人类脑缺血的模型来模拟人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并对之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常用动物制作脑缺血模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收集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资料,分析其对脑血管病变的阳性诊断率、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60例患者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26例,出血前和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28例,其他脑血管疾病6例。均实施介入治疗,阳性检出率71.67%(43/60),其中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他脑血管疾病检出率分别为:81.25%(13/16)、80.00%(8/10)、61.54%(8/13)、66.67%(10/15)、66.67%(4/6);总体有效率为96.67%(58/60);轻度并发症发生1例(1.67%),未见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结论脑血管造影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率高,介入治疗效果好、操作并发症及致死率低。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1 颅脑超声小儿颅脑超声包括经前囟和经颅骨两种 ,经前囟超声只能用于新生儿及前囟未闭的小婴儿 ,主要观察颅内形态结构及脑血管情况。经颅骨超声又称经颅多普勒 ,主要用于成人及大龄儿童脑血管疾病。儿科经前囟超声的适应证有①颅内出血。②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③脑积水及先天性颅脑畸形。④颅内感染及并发症颅内肿瘤。在此主要介绍经前囟超声。1 1 常见病的主要超声表现1 1 1 新生儿颅内出血 根据出血部位分为①脑室内及周围血管出血 :这种类型的出血最为常见且几乎全部见于早产儿 ,尤其是胎龄小于 3 2周的…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部血管发生病变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所致的脑组织供血障碍而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头痛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亦是临床鉴别出血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用指标之一,其特点如下:1.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头痛与出血量多少有关,一般多较突然、剧烈.先为局限性,以枕部痛为主,低头时加重.后可发展为弥漫性全头痛,并常因血液刺激脑膜而引起颈背部疼痛及颈部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出现颈项强直.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为脑部或颈部血管病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供应障碍,包括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急性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可导致偏瘫、失语、昏迷等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尤以高血压患者为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