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采用CT定量检测的方法,探讨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6例脂肪肝病例,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肝肾不足、湿热内蕴型,分型后做肝脏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肝、脾CT值,以肝与脾CT值比值进行中医证型的定量分析。结果脂肪肝中医证型与脂肪浸润程度关系密切,五个证型之间弥漫型和局灶型脂肪浸润的构成比及肝脾CT值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弥漫型、轻度脂肪浸润多见于肝郁脾虚型。结论 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相关,肝脾CT值比值可以成为区分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用来判断各证型脂肪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CT定量测定的方法,探讨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例脂肪肝病例,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肝肾不足、湿热内蕴型,分型后做肝脏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肝、脾CT值,以肝与脾CT值比值进行中医证型的定量分析。结果:脂肪肝中医证型与脂肪浸润程度关系密切,五个证型之间弥漫型和局灶型脂肪浸润的构成比及肝脾CT值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弥漫型、轻度脂肪浸润多见于肝郁脾虚型。结论: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相关,肝脾CT值比值可以作为区分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之一,判断各证型脂肪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3.
探讨超声对局灶性能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超声影像技术对46例局灶性脂肪肝患者 检查。结论局灶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征是其病变无占位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局限型脂肪肝.方法 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并依据图像做出诊断.结论 局限型脂肪肝病变区CT-般呈比较均匀的低密度影,以段叶分布呈扇形或不规则形,常延及肝的表面,少数可呈单个、数个,甚至数十个结节状,边界一般不清楚,无占位效应.平扫时CT值一般为-15~-30 Hu,增强后病灶可稍有强化,但远不及周围正常肝组织和脾组织强化明显.血管走行及形态均表现正常.增强可使正常肝组织与局灶性低密度之间的密度差增加,使病灶较增强前更为明显.局限性脂肪肝动态增强扫描时间密度曲线与正常肝组织类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脾CT值比值与扩散加权成像ADC值的相关性,研究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脂肪肝患者的严重程度分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影像科检查的患者80例,所有的患者均行CT和MRI扫描,包括正常对照组(n=20)、轻度脂肪肝组(n=20)、中度脂肪肝组(n=20)及重度脂肪肝组(n=20)。通过分析肝脾CT值比值与ADC值的相关性及比较四组样本的ADC值间的差异来评估ADC值对脂肪肝患者的严重程度分级的可行性。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肝脾的CT值比值与ADC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954,P0.05);肝实质的平均A D C值:正常肝实质(1.451±0.123)×10~(-3)mm~2/sec,轻度脂肪肝(1.341±0.014)×10~(-3)mm~2/sec,中度脂肪肝(1.206±0.007)×10~(-3)mm~2/sec,重度脂肪肝(1.040±0.017)×10~(-3)mm~2/sec,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脾CT值比值与ADC值具有显著正相关性,ADC值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严重程度分级诊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脂肪肝是肝脏常见的良性非肿瘤性病变。脂肪肝的明确诊断、动态检测和疗效评估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超声和CT平扫对弥漫性脂肪肝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局灶性脂肪肝有时难与其他肝占位性病灶鉴别,而MRI扫描对诊断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7):130-132+136
目的评价定量CT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3月~2018年6月于本院接受腹部CT检查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组织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脂肪改变组(11例)、中度脂肪改变组(11例)和重度脂肪改变组(10例),另纳入20例无肝脂肪变性或脂肪变性相关临床表现者作为对照组,均于肝穿刺活检前1 d行肝脏CT平扫,测量肝脏、脾脏CT值,经测量及数据处理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用CT阈值和肝内血管相对密度及肝/脾CT值比值对CT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诊断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52例患者CT平扫诊断,不同程度脂肪肝组CT值和肝/脾CT值比值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CT值阈值、血管相对密度值分级及肝/脾CT值比值标准,定量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6.9%、94.2%和98.1%。结论定量CT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定量诊断中呈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和优势,可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和治疗评估,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脂肪肝背景下的159个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同增强CT,增强MRI及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其中良性局灶性病变126例(血管瘤61例,局灶性脂肪缺失30例,局灶性增生结节(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19例,孤立性坏死结节10例,炎性假瘤3例,肝脓肿3例),分析良性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后,61例血管瘤中的48例表现为动脉期的周边高回声结节或高回声环,进而造影剂向病灶中心进展,其余13例血管瘤表现为动脉期的快速灌注.30例局灶性脂肪缺失表现为造影三期等增强.19例FNH表现为动脉期的离心性放射状增强或整体快速增强,门脉期及实质期为高回声或等回声.3例炎性假瘤均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但门脉期及实质期为低回声.10例孤立性坏死结节均表现为造影三期无增强.3例肝脓肿均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其中2例为蜂窝状增强,3例实质期均表现为低回声.结论 超声造影可显示脂肪肝背景上肝脏良性病灶的血流灌注特征,因此可用于脂肪肝基础上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局灶性脂肪肝中的应用,重点评价动态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分析32例局灶性脂肪肝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结果:局灶性脂肪肝呈叶、段性,扇形、球状、弥漫结节状分布,肝左叶内侧段最多见,增强前后呈相对低密度,动态增强扫描与正常肝组织同步强化,无异常强化类型。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脂肪肝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IEMENS3.0TMR多回波Dixon技术与单体素Histo技术对于肝脏脂肪定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例经临床确诊为脂肪肝的患者,均进行3.0T MR多回波水脂分离Dixon技术和Histo技术检查,Dixon技术所测得序列通过设备自带软件分析得到脂肪分数图,将其和Histo技术所得脂肪分数波谱进行分析,同时进行上腹部CT扫描测量肝脾CT值并计算比值。结果:肝脏穿刺病理组织活检脂肪肝分级与基于MRS的Histo技术获得氢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值及基于Dixon技术的氢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值,两两比较呈正相关性(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脾CT值比值与肝脏穿刺病理组织活检脂肪肝分级进行相关性分析,在肝脂肪变性及轻度脂肪肝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度及重度脂肪肝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 MR多回波Dixon技术与单体素Histo技术定量评估肝脏的脂肪含量是可行的,经3.0T MR多回波Dixon技术和Histo技术检查直接测得肝脏脂肪定量值肝脾CT值比值之间存在一致性,对脂肪肝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精神分裂症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进行对照研究,探讨RBP4与NAFLD的关系.方法 测定服用奥氮平的精神分裂症伴NAFLD患者(病例组,n=60)和不伴NAFLD患者(对照组,n=60)血清RBP4、及代谢综合征组分包括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血压;以TyG指数评价胰岛素抵抗;肝/脾CT比值诊断及评估NAFLD严重程度.结果 病例组RBP4水平较对照组增高[(70±13) mg/L vs(52±12) mg/L,t=4.943,P<0.01),调整影响因素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F=16.797,P<0.01);TyG指数、BMI、WHR、FPG、TC、TG、舒张压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3~4.300,P<0.05或0.01).重、中度NAFLD患者RBP4水平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16)mg/L、(72±8) mg/L vs(63±9) mg/L,d=16.2,9.9,P<0.01或0.05];病例组RBP4水平与肝/脾CT比值负相关(r=-0.244,P<0.05),与TyG指数、BMI、WHR、TG正相关(r=0.197~ 0.244,均P<0.05);调整影响因素后,RBP4水平与肝/脾CT比值仍呈负相关(r=-0.45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RBP4水平增高与NAFLD发生有关(β=0.105,P<0.01),TyG指数增高、血脂异常、肥胖症、中心性肥胖、血压增高也与NAFLD有关(β=1.288~9.711,P<0.05或0.01).结论 血清RBP4水平升高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NAFLD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降脂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9例,每晚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分别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糖、肌酐(Cr)。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患者TC、TG、LDL-C均显著降低[(5.03±0.74)mmol/L至(3.14±0.43)mmol/L,(1.91±0.40)mmol/L至(1.21±0.56)mmol/L,(3.01±0.78)mmol/L至(1.64±0.31)mmol/L],前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期间,ALT、AST、Cr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明显降脂效果,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肪肝背景下肝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8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血管瘤的影像资料,根据平扫是否有脂肪肝背景分为Ⅰ组(脂肪肝背景),Ⅱ组(无脂肪肝背景且无其他肝脏疾病),再根据CT增强表现分为A组(动脉期边缘结节样强化),B组(动脉期均匀强化),将Ⅰ、Ⅱ组及A、B组进行交叉归类统计分析。结果:肝血管瘤的CT平扫检出率为分别为Ⅰ组58.3%、Ⅱ组84.0%,Ⅰ、Ⅱ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增强CT检查:A组(ⅠA组、ⅡA组) CT增强诊断符合率100%,ⅠB组CT增强诊断符合率22.2%,ⅡB组CT增强诊断符合率88.9%,ⅠB组与ⅡB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肝背景下,肝血管瘤病灶的相对密度会发生改变,但其强化方式及强化特征仍然符合肝血管瘤的经典诊断标准,对于少数表现不典型病例,则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选取经临床诊断疑似脂肪肝患者90例,结合CT检查分级判定标准,对肝脏及脾脏的CT值进行比对,并运用CT值及彩超诊断的比值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CT查符合率高于彩超(P〈0.01)。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患者共106个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实时超声造影研究,所有病例均与增强CT对照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原发性肝癌23例,胆管癌2例.转移性肝癌11例,血管瘤21例,局灶性结节增生9例,局灶性脂肪缺失16例,肝硬化增生结节7例。造影剂选用SonoVue,浓度为8μL/mL,经肘部浅静脉快速推注。结果106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肝癌动脉相表现为整体快速增强,并在门脉相快速消退,在实质相显示为低回声;血管瘤呈周围向心性环状或结节状增强,门脉相及实质相进一步增强,持续较长时间;局造性结节增生表现为中央扩散型快速整体增强,部分病例显示为车轮状;肝硬化增生结节与局灶性脂肪缺失的造影增强特征与肝实质一致。结论实时超声造影能显示肿瘤内微小血管的血流灌注情况,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扫描及灌注成像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妇科盆腔肿瘤患者70例,均经病理诊断确诊,根据肿块良恶性分为良性组28例和恶性组42例,全部患者均行螺旋CT平扫及盆腔灌注扫描,对两组肿瘤的形态学及灌注指标比较。结果①CT平扫显示,恶性组肿块边界清晰者[9.5%(4/42)]明显少于良性组[75.0%(21/28)],盆腔淋巴结肿大[95.2%(40/42)]明显多于良性组[21.4%(6/28)],瘤体最大直径及扫描增强CT值[(5.74±2.39)cm、(33.25±10.38)Hu]明显明显高于良性组[(3.20±1.18)cm、(26.82±8.04)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T灌注扫描后处理显示,恶性组血流(BF)、血容(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155.26±55.20)mL/(100 g)、(6.37±1.25)mL/(100 g)、(18.17±2.84)mL/(min.100 g)]明显高于良性组[(62.03±32.14)mL/(100 g)、(4.58±1.04)mL/(100 g)、(13.77±3.43)mL/(min.100 g)],平均通过时间(MTT)[(6.24±1.18)s]明显低于良性组[(7.89±2.16)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有效评价盆腔肿块形态及血流灌注情况,在观察肿块形态特征的同时,对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定量观察,利于肿块良恶性的判定,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及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6例脂肪肝患者分为轻度(n=52)、中度(n=54)、重度(n=30)3个亚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VTQ检查,测量其剪切波速(SWV)。结果不同程度脂肪肝组间剪切波速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轻度脂肪肝组间剪切波速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4),与中度、重度脂肪肝组间剪切波速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脂肪肝组的剪切波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盐酸吡格列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G)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疗效。方法168例经B超及CT诊断为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PIG)与对照组(CON)各84例,PIG组予以PIG15 mg/d,早餐前30 min口服,疗程6个月;CON予以维生素E片100 mg/d,疗程6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并观察各组血脂、血糖、肝功、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肝/脾CT值等指标的变化,及NAFLD超声形态学的改善情况。结果相比于CON组,PIG组3个月末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ALT、GGT下降,肝/脾CT值升高(P〈0.05),FINS、HOMA-IR下降(P〈0.001);PIG组6个月末TG、TC、LDL下降(P〈0.05),BMI、ALT、GGT、FINS、HOMA-IR、CPR下降,肝/脾CT值升高(P〈0.001)。PIG组的总有效率3个月末为46.4%(P〈0.05)、6个月末为95.2%(P〈0.001)。两组在安全性上无差异。结论PIG可有效降低NAFLD患者的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PIG治疗NAFL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杨凯 《中外医疗》2011,30(17):170-17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脏动态增强分期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0例(男425例,女225例)肝脏疾病患者,根据肝脏血供的特点选择造影剂注射的时间、注射的速度进行分期扫描。结果本组650例行动态增强分期扫描,诊断肝癌50例,胆管细胞癌25例,均经病理证实。诊断肝血管瘤350例,其中210例符合Freeng标准,140例符合Ashida标准,诊断肝囊肿125例,脂肪肝70例,肝脓肿16例,肝转移瘤14例,均有典型CT表现。结论 CT增强扫描可为肝脏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