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对中国汉族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在116例中国汉族早期RA患者及100例健康人中对GPI、抗CCP抗体与RF进行测定。其中GPI及抗CCP抗体的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RF的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早期RA诊断的金标准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结果在单独检测任何一项指标时,对中国汉族早期RA诊断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GPI (82.8%)、RF (81.0%)及抗CCP抗体(76.7%),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抗CCP抗体(97%)、RF(83%)及GPI (79%);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及RF这两项指标对中国汉族早期RA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1.7%及98%;而在联合检测GPI、抗CCP抗体与RF这三项指标时,其对中国汉族早期RA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49.1%及100%。和单独检测一项指标相比,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及RF这两项指标及联合检测GPI、抗CCP抗体与RF这三项指标对中国汉族早期RA诊断的敏感性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特异性均有显著提高(P〈0.05)。和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及RF这两项指标相比,联合检测GPI、抗CCP抗体与RF这三项指标对中国汉族早期RA诊断的敏感性有稍微降低,特异性上升到接近100%,但差异均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仅检测单项指标相比,联合检测GPI、抗CCP抗体与RF这三项指标对中国汉族早期RA诊断的特异性显著提高到接近100%,有助于中国汉族早期RA的确诊。但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及RF这两项指标相比,联合检测GPI、抗CCP抗体与RF这三项指标对中国汉族早期RA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体(抗GPI)以及类风湿因子(RF)三种血清指标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160例为观察组,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46例为对照组,使用相应的检测方法对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体(抗GPI)以及类风湿因子(RF)进行测定,观察各指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灵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RF(88.75%),抗CCP(71.25%),抗GPI(50%),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抗CCP(97.26%),抗GPI (93.56%),RF(83.56%)。联合检测以抗CCP、抗GPI、RF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之和最大。结论抗CCP、抗GPI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联合RF检测能极大地提高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7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45例非RA的风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ESR、抗CCP抗体和RF水平;比较抗CCP抗体和RF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示值;测定RA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结果RA组和非RA组抗CCP抗体、RF、hs-CRP、ES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A组抗CCP抗体和RF水平均高于非RA组(P〈0.05),而RA组的hs-CRP和ESR水平与非RA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抗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CRP、ESR均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 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有利于提高RA检测的特异性,对RA的早期诊断有意义;抗CCP抗体对疾病活动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RA33抗体及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与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抗CCP、抗RA33抗体及GPI,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结果RF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敏感性为53.6%,特异性为71%;抗CCP在RA中的敏感性为47.2%,特异性为93.5%;抗RA33在RA中的敏感性为31.2%,特异性为91%;GPI在RA中的敏感性为76.8%,特异性为96.8%;RF和抗CC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44%,特异性为96.8%;RF、抗CCP和抗RA33联合检测在RA中的敏感性为27.2%,特异性为94.8%;RF、抗CCP和GPI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41.6%,特异性为97.4%;RF、抗CCP、抗RA33和GPI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26.4%,特异性为98.7%。结论四种指标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特异性,有助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胡玲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105-106
目的探讨及评价类风湿因子(RF)联合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G-6-磷酸酶(GPI)检测在自身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9~2010年收治的RA患者80例(A组),非RA自身免疫病患者60例(B组),健康体检者52例(C组),取空腹血制备血清,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RF,以酶联免疫固相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抗CCP抗体,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固相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GPI水平,并分析RF、抗CCP抗体和GPI在诊断RA中的价值。结果 RA患者中RF、抗CCP抗体、GPI的敏感性分别为63.75%,70.00%和83.75%,以GPI最高;三者特异性分别为66.25%、90.00%和91.25%;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6.25%,显著高于任意单项指标(P〈0.05),且阳性符合率为91.25%。结论抗CCP抗体和GPI可作为RA诊断的实验室有效指标,临床中与RF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增加敏感性,提高阳性符合率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估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CCP)、抗角蛋白抗体(AKA)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联合
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分别检测278 例RA病人和510 例对照者血清中的RF、抗CCP、
AKA和GPI等的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RF,ELISA法检测抗CCP,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AKA,ELISA法检测GPI,分析4种
血清标记物不同组合在R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结果在单项、两项及多项检测中,敏感度以RF、RF+抗CCP、RF+抗
CCP+GPI最高;特异度以抗CCP、抗CCP+AKA、RF+抗CCP+AKA+GPI最高;阳性预测值以抗CCP、抗CCP+GPI、RF+抗CCP+
AKA+GPI最高;阴性预测值以GPI、RF+抗CCP、RF+抗CCP+GPI最高;阳性似然比以抗CCP、抗CCP+GPI、RF+抗CCP+AKA+
GPI最高;阴性似然比以GPI、RF+抗CCP、RF+抗CCP+GPI最低。结论在RA诊断中,单项、两项及多项检测以抗CCP、RF+抗
CCP、RF+抗CCP+GPI最理想,抗CCP是检测核心,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RA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法)检测我院15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A组)、28例非RA患者(B组)以及34例健康人群(C组)的血清,比较三组人群血清中RF、抗CCP抗体单独或联合使用对诊断RA的敏感性、特异性等。结果 A组人群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比B组、C组高(P〈0.01);A组中单独使用RF的敏感性高于抗CCP抗体,抗CCP抗体的特异性高于RF,联合使用抗CCP抗体和RF,其检测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等高于抗CCP抗体或RF单独使用。结论抗CCP抗体和RF联合使用用于诊断RA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谭维贤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108-109,111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GPI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KA);速率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共检测65例类风湿关节炎(RA组)、85例其他风湿病患者(非RA组)和60例健康正常成人;(正常对照组)。结果4项血清学指标比较,GPI和抗CCP在诊断RA中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RF的灵敏度虽然最高,但特异性却最差。结论GPI对RA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且与抗CCP、AKA、RF无明确的相关性.GPI与RF联合检测更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PI)、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 方法 检测148例RA患者组、126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组和11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RF(速率散射比浊法)、抗CCP抗体(ELISA法)和GPI(ELISA法),比较分析其检测结果一致性和对RA的诊断效率. 结果 RA患者组抗CCP抗体和GPI的平均浓度显著高于自身免疫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抗CCP和GPI对RA诊断的特异性高于RF(P<0.05).2种或3种指标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敏感性减低,但其特异性高于单项检测指标(P<0.05). 结论 抗CCP抗体和抗GPI均是RA敏感而特异性血清学指标,两者与RF综合分析,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并提高RA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150例RA患者和75例非RA患者血清中的RF、抗CCP抗体和AKA水平,并分析三种抗体在RA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单一抗体检测中敏感性以RF最高(82.O%),特异性以AKA最高(93.33%),阳性预测值以AKA最高(94.05%),阴性预测值以RF最高(67.47%);联合检测中敏感性以RF+抗CCP抗体最高(43.33%),特异性以RF+抗CCP+AKA最高(100%),阳性预测值以RF+抗CCP+AKA最高(100%),阴性预测值以RF+抗CCP抗体最高(44.81%)。结论:RF诊断RA的灵敏性最高,但特异性以RF+抗CCP+AKA最高,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RA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anti-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antibody,AKA)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的价值。方法对58例RA患者、60例非RA患者及50例健康正常人进行3项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A患者的3项检测指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项指标单独检测对RA诊断的敏感性依次为anti-CCP抗体〉GPI〉AKA,特异性依次为AKA〉抗CCP抗体〉GPI;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下降,特异性却升高甚至达到100%。结论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特异性,有利于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12.
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GPI)、抗角蛋白抗体(AKA)、类风湿因子(RF),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f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8例RA、86例非RA其他风湿病患者、80名健康志愿者的anti-CCP、GPI、AKA、RF进行检测。结果78例RA患者中anti-CCP、GPI、AKA及RF的灵敏度分别为51.2%(40/78)、42.3%(33/78)、29.5%(23/78)和58.9%(46/78);特异性分别为98.2%(163/166)、98.8%(164/166)、98.2%(163/166)和81.9%(136/166)。86例非RA其他风湿病患者anti-CCP、GPI、AKA及RF的阳性率分别为2.33%(2/86)、2.33%(2/86)、3.49%(3/86)和33.7%(29/86);80名正常对照组中检测到1例抗CCP弱阳性,1例RF阳性,其余指标均为阴性。结论anti-CCP、GPI、AKA对RA诊断灵敏度不高,但均是RA的特异性诊断指标,三者与RF可相互补充,适当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张辉  董敏  周厚清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2):254-254,257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isomerase,GPI)水平,研究GPI对R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86例RA患者、52例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65例健康人血清中GPI和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抗CCP)水平。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A)水平。结果 RA患者血清GPI浓度为(1.95±1.12)μg/ml,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组GPI浓度为(0.14±0.22)μg/ml,正常对照组GPI浓度为(0.11±0.08)μg/ml。GPI与IgM-RF之间具有相关性(r=0.568,P〈0.05),但不完全重叠。GPI与抗CCP抗体之间未显示出相关性(r=0.083,P=0.515),二者也不完全重叠。结论 GPI抗原是检测RA的一项特异性很高的血清学指标,可能成为诊断RA患者的一个新的实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葡萄糖6 磷酸异构酶( GPI)、类风湿因子( RF)、抗角蛋白抗体( AKA)、抗环瓜氨酸肽( CCP)抗体4种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 RA)疾病的诊断、疾病活动度的判断及骨侵蚀的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193例RA患者, 158 例非 RA 患者, 98 例健康体检者. 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GPI和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RF浓度水平,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定性检测AKA. 结果 血清GPI、RF、抗CCP抗体、AKA阳性率在RA组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血清GPI、RF、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组显著高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血清GPI、RF浓度水平在RA活动组浓度显著高于非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血清GPI、RF浓度水平在RA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在RA骨侵蚀组显著高于非骨侵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血清AKA阳性率在RA活动组与非活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RA骨侵蚀组与非骨侵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血清 GPI、RF、抗 CCP 抗体、AKA 的水平对RA的诊断起到重要作用,血清GPI、RF浓度水平与RA患者疾病活动度有关,血清抗CCP抗体浓度水平可以预测RA患者骨侵蚀,RA患者血清AKA阳性可能与骨侵蚀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浓度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30例RA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GPI浓度,对GPI浓度与RA患者的体液免疫指标和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RA血清GPI浓度为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3)。(2)GPI的阳性检出率与RF、抗CCP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别,并与RF(r=0.677,P〈0.001)和抗CCP抗体(r=0.58,P=0.001)正相关。(3)GPI与ESR(r=0.579,P=0.0008)、DAS28(r=0.589,P=0.0006)和免疫球蛋白(r=0.43,P=0.016)正相关。(4)不同X线分期的RA血清GPI浓度无统计学意义。(5)GPI与关节外受累无关。结论 GPI可能成为RA的新的标志物,可以作为衡量RA病情活动度的指标,但在预后判断方面的意义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抗RA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3例RA患者、41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和104例健康人进行抗CCP抗体、抗MCV抗体、RF和抗RA33抗体测定,RF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其余三种抗体均使用相对应的试剂盒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结果 RA患者中抗CCP抗体、抗MCV抗体、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分别为74.8%、80.6%、91.3%明显高于非RA组(P〈0.01).抗CCP抗体、抗MCV抗体和抗RA33抗体的特异性高达97.2%、97.9%和95.9%.三组(抗CCP抗体、抗MCV抗体、RF联合检测组和抗MCV抗体、抗RA33抗体、RF联合检测组和四种抗体共同检测组)联合检测均出现高特异性99.3%,但敏感度较低.结论 RA相关抗体抗CCP抗体或抗MCV抗体与RF的联合检测具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此结果可用于RA的早期诊断预防不可逆性骨损伤.抗RA33抗体对早期症状不明显的RA患者可作为一个较好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与类风湿因子( 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RA患者40例,非RA风湿病患者40例,体检健康人(健康对照组)40名,测定其抗CCP抗体水平和RF值,比较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RA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和RF值均显著高于非RA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 P〈0.01)。抗CCP抗体,RF单独测定时特异度分别为97.50%和83.75%,灵敏度分别为65.0%和67.5%,2者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8.75%和82.50%。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