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ofEsophagogastricJunction,AEG)是一种发生于食管胃结合部齿状线上下5cm之间的肿瘤[1-2]。目前西方国家AEG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3],我国AEG发病率虽不像西方国家那样高,但目前仍需对AEG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今后AEG的诊治诊疗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尽管胃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AEG)的发病率却急剧增加[1,2]。目前我国AEG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3]。由于AEG位于食管和胃之间,有关AEG的定义、生物起源、病因、分类、分期和手术治疗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因此,制定出AEG的最佳治疗策略对  相似文献   

3.
近几十年,胃癌发病率在全世界逐年下降,但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发病率却呈现上升趋势[1],其在胃癌发病率中超过50%,远远超过了中远端胃癌,而这种现象在欧美国家表现比较突出,并且以Siewert工型AEG为主[2].而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东方国家的发病率则稍低,主要以Siewert Ⅱ、Ⅲ型AEG为主.由于AEG在其临床概念、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手术方式等方面定义不清,各国学者都有其各自理论和观点,尚未统一共识.  相似文献   

4.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近年来在东西方国家发病率均明显增加,其发生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等多种因素有关.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进展期AEG的有效治疗手段,但SiewertⅡ/Ⅲ型AEG切除范围、淋巴清扫及微创技术应用尚存在争议.局限于黏膜内的早期AEG可以行内镜下治疗,腹腔镜技术在早期远端胃癌中安全有效,但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系统等微创技术应用于进展期AEG其安全性及长期预后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多数研究认为对于Ⅱ/Ⅲ型AEG,手术方式和入路并不影响患者长期预后,而TNM分期、辅助及新辅助治疗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等是影响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eal-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早期AEG较其他部位胃癌有着更差的预后。近端胃切除术是目前AEG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但以胃食管反流为主的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为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衍生出的各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如双通道吻合、空肠间置、管状胃、双肌瓣、改良管状胃等)的疗效尚未统一,且传统的反流评估方法正面临挑战。因此,本文对近端胃切除的防反流术式及其评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王湘辉 《甘肃医药》2011,(5):270-272
食管远端和胃贲门区域的腺癌发生率明显上升,尤其在欧美国家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多数学者将其归于一独特的临床病理类型即食管胃交界腺癌(AEG)。AEG具有不同于食管癌和胃癌的生物学行为,Siewert分型是最广泛采用分型的方法。手术切除是AEG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T2期以上者应按D2标准进行淋巴结清扫,扩大切除(联合脾或胰腺体尾切除)仅限于特定的较晚期病例。由于以往的研究多将AEG纳入食管癌或胃癌的范畴,单独有关AEG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不同淋巴结清扫范围对AEG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研究不多。本文介绍了AEG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和不同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术对术后恢复及生存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Zhang J  Tian XY  Wu XJ  Zong XL  Wu J  Ji JF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32):2259-2262
目的 了解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交界于食管与胃之间的食管-胃交界处腺癌(AEG)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共有106例AEG和60例胃癌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其中包括14例AEGⅡ型和86例AEGⅢ型腺癌.每一位患者均留有可供研究的癌灶和癌旁黏膜组织.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的引物为高度敏感且识别谱广的SPF1和GP6+.PCR扩增产物经测序确认HPV感染并分型.结果 106例AEG患者和59例胃癌患者的基因组DNA达到检测标准.11例AEG患者和6例胃腺癌患者为HPV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4%和10.2%(P=0.966).AEG和胃癌患者在HPV总感染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V在AEGⅡ型、Ⅲ型以及胃腺癌的形成中并不发挥致病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发病情况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 685例胃癌病例,其中AEG1 824例,非食管胃结合部腺癌(non-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denocarcinoma,NEGA)2 861例?研究AEG在胃癌中所占比例变化趋势?早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early 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AEG)检出率变化趋势?AEG 性别年龄分布及比较AEG和NEGA患者发病年龄和性别比的差异?结果:该中心11年来AEG在胃癌中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2007~2011年EAEG的检出率为12.23%(135/1 104),2001~2006年为8.47%(61/720),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 = 0.013);AEG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以及男女性别比均显著高于NEGA患者[(62.7 ± 9.5)岁 vs (59.1 ± 12.7)岁,P < 0.001;1 434∶390 vs 1 990∶871,P < 0.001)]?结论:AEG在胃癌中所占比例无明显增高;近5年EAEG检出率显著增高;AEG好发于男性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9.
<正>自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贲门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特别是在美国以及欧洲,其发病率在过去的30年间增加了近6倍,目前在美国男性贲门癌的发病率以每年4%~10%的速度逐年升高,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种[1],比例可达所有胃癌患者的一半左右[2]。贲门癌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但其发病部位在胃及食管交界处,大大增加了手术切除的难度,外  相似文献   

10.
就食管胃结合部的解剖学特点、组织学特征而言,与胃和食管均不完全相同,其产生的肿瘤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也相差甚远,用胃癌或食管癌代替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既不严密也不科学,也不能确切地反映AEG诊治规律。因此,这里我们强调将AEG单独分离出来,专门讨论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处理技巧和预后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138例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肿瘤不同Siewert分型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洛阳市中心医院2000年-2006年食管胃结合部肿瘤138例手术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手术方式,将138例病例参照Siewert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分析不同Siewert分型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38例中AEG Ⅰ型10例,AEG Ⅱ型20例, AEGⅢ型108例,三种类型AEG预后存在明显差别,不同手术方式的5年生存率明显不同,脾切除的患者生存时间无明显改善,并发症增加。结论:三种类型的AEG预后不同,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其5年生存率亦不同,根据AEG分型选择适当手术方式可以改善预后;脾脏切除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保留脾脏的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但要确保做到肿瘤的根治切除和严格的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Ⅱ型食管胃连接处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根治性切除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或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根治性切除(R0切除)的353例Ⅱ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或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Ⅱ型AEG 患者R0切除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或转移率为12.5%(44/353),单因素分析表明,脉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肿瘤近端到食管胃交界距离(≥2.5 cm)是Ⅱ型AEG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或转移的可能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肿瘤近端到食管胃交界距离(≥2.5 cm)是Ⅱ型AEG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或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肿瘤近端到食管胃交界距离(≥2.5 cm)是预测Ⅱ型AEG患者 R0切除术后纵隔淋巴结复发或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刘棣  刁冬梅  程遥  汪建光  张昊  袁达伟  党诚学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115-1117,1120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和胃远端腺癌(GDA)的甲基化情况及其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26例AEG,28例GDA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甲基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AEG中,各基因在肿瘤中甲基化率高于正常组织,RASSF1A(65.38%VS 15.38%),RASSF2(69.23%VS 16%),RUNX3(61.54%VS11.54%);而在GDA中,甲基化率在肿瘤、正常组织中分别为RASSF1A(53.57%VS 14.29%),RASSF2(57.14%VS 17.86%),RUNX3(53.57%VS 10.71%),无论在AEG,还是在GDA中,各基因在肿瘤中甲基化率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而AEG和GDA之间的甲基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关基因高甲基化状态可能是引起AEG和GDA的共同分子机制之一,甲基化程度都随病理病变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行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43例进展期AEG患者随机分为全胃切除术(TG组) 22例和近端胃切除术(PG组) 21例。对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残胃癌综合征及术后1、2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残胃癌综合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1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AEG, 术后生存时间长, 并发症发生率低, 生活质量提高, 可以作为治疗进展期AEG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实施开腹手术的112例Ⅱ、Ⅲ型AEG病例资料。其中Ⅱ型AEG 77例,Ⅲ型35例;72例行近端胃切除,40例行全胃切除。结果 112例Ⅱ、Ⅲ型AEG患者肿瘤分期较晚、淋巴转移率高。按肿瘤部位分为Ⅱ型AEG组和Ⅲ型AEG组,两组在手术方式选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57例(74.0%)和15例(42.9%)行近端胃切除。按手术方式分为近端胃切除组和全胃切除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275.76±27.02)min和(304.12±23.12)min;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近端胃切除组有15例(20.8%)患者出现烧心、返酸,有9例(12.5%)患有返流性食管炎;全胃切除组有15例(37.5%)每日进食大于5次。结论Ⅱ、Ⅲ型AEG目前主要经腹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选择行近端胃切除或全胃切除手术,两种术式术后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薛信乐  韩大力 《河北医学》2014,(8):1281-1284
目的:探究不同分型食管癌交界部腺癌(AEG)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以我院2007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58例食管癌胃交界部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上腹、左胸入路淋巴清扫术,术后对各分型淋巴结转移的规律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手术方式的选择予以探讨。结果:158例患者术中共清扫淋巴结2449枚,平均每例清扫15.5枚,其中证实有105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总数转移度711枚,转移度为29.0%,其中胸下段食管旁及下纵隔淋巴结转移以SiewertⅠ型患者为主。AEG患者淋巴结转移与否在肿瘤大小和病理分期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EG患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和病理分期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Siewert分型,Ⅰ型、Ⅱ型的AEG患者均可选择经上腹左胸两切口,而Ⅲ型AEG患者则可选择单一经腹切口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表浅胃食管交界腺癌(AEG)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术后浸润深度之间的关系,评估表浅AEG的内镜分型对预测浸润深度的意义。方法 分析2008年1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57例表浅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与浸润深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48~76岁,平均(63.0±6.8)岁;男49例,女8例。肿瘤直径为3.0~40.0 mm,平均(16.6±10.1) mm。黏膜内癌28例,黏膜下癌29例。两组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型、Siewert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 P=0.02)和内镜分型( 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镜分型为黏膜下层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41),凹陷型表浅AEG发生黏膜下层浸润的风险是隆起型或平坦型的3.244倍(95%可信区间1.050~10.023)。结论 表浅AEG的内镜分型对浸润深度的判断有一定意义。对于内镜分型以凹陷为主型的表浅AEG,特别是0-Ⅲ型,多有黏膜下层的浸润,其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高,不建议行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治疗AEG的临床方案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等有关腹腔镜下AEG切除术、传统开腹AEG切除术术后疗效分析及对比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并提取相关数据资料,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除数目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腹腔镜手术时间加权均值为182.21±42.35 min,开腹手术时间均值为140±26 min,腹腔镜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的住院时间加权后为12.7±2.8 d,开腹手术的住院时间加权为15.0±3.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加权均值为96.24±68.75 mL,开腹手术为220±5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加权均值为26.34±5.79枚/例,开腹手术为28.1±1.4枚/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EG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比较,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开腹手术,说明AEG镜下手术操作较为复杂,需要较高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计数与食管胃交界腺癌(AEG)患者临床特征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探讨CTCs检测在AEG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2016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154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前1周均采用阴性富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行CTCs检测,分析CTCs计数与患者临床特征及OS的关系。结果 在早期(Ⅰ~Ⅱ期)AEG患者中,CTCs阳性率为57.1%(32/56),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72-4的阳性率分别为19.6%(11/56)、1.8%(1/56)、12.5%(7/56)。不同CTCs计数AEG患者脉管内瘤栓(χ2=45.262,P<0.001)、TNM分期(χ2=14.304,P<0.001)、淋巴结转移(χ2=5.158,P=0.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单因素分析提示,CTCs≥2(χ2=12.486,P<0.001)以及CTCs≥3(χ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