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后穿刺法对高位动静脉内瘘初期使用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改良穿刺方法前使用高位动静脉内瘘的11例患者和改良穿刺方法后使用高位动静脉内瘘的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给予相同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内瘘首次穿刺及之后的10次穿刺成功率和血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后穿刺法能明显改善高位动静脉内瘘初期使用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的发生。血液透析专科护理人员应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在提高自身穿刺技术的同时,寻找更加科学、有效、系统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穿刺方法对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关系.方法 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针尖与皮肤为40度角进针,对照组采用针尖与皮肤20度角进针,观察两组内瘘不同角度进针穿刺法并发症包括血管硬化,假性动脉瘤,内瘘堵塞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疼痛.结果 观察组发生内瘘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两组透析效果无差异.结论 动静脉内瘘穿刺时,我们采用40度角的进针方法,并且配合相关的护理措施,极大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尽可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早期穿刺方法,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早期使用内瘘的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将86例内瘘成形术后6~8周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在穿刺时选择内瘘侧,即动脉针在内瘘吻合口近心端8~10cm穿刺,静脉穿刺点离开动脉穿刺点5~10cm穿刺.实验组43例的动脉穿刺点在内瘘吻合口近心端10cm以上,静脉穿刺选择患者其他肢体的表浅静脉或颈内静脉植管.并且由两名以上专业护士评估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透析血流量不足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以及感染发生情况,共穿刺688次.结果:实验组43例穿刺成功342/344(99.4%)高于对照组296/344(86.1%),皮下血肿发生率7/344例(2.4%)明显低于对照组21例(7.2%),P均<0.05.而两组患者透析血流量不足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别.结论:动静脉内瘘新瘘穿刺时,我们摒用传统方法,而选择动脉端刺入内瘘新瘘,静脉端穿刺其他肢体浅表静脉或连接颈内静脉置管,并且配合相关的护理措施,极大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可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性静脉炎发生的相关护理因素及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6年12月动静脉内瘘性静脉炎60例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吸烟率、内瘘侧肢体输液发生率、术侧肢体受压率、内瘘提前使用率、舒张压、透析龄、体质量指数、干体质量、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年龄、糖尿病患病率、穿刺失败率、血肿发生率、定点压迫力度过大、透析后包扎过紧和压迫止血时间〉30rain发生率、进针角度过大或过小发生率、收缩压、超滤率、低分子肝素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剂量、血清白蛋白及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归分析结果显示,穿刺失败、血肿发生、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rain和超滤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静脉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静脉炎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性静脉炎发生与超滤率、护理因素关系密切,应严格控制超滤率,加强护理规范化操作,预防内瘘性静脉炎发生。  相似文献   

5.
B超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50例B超引导下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的术前护理、术后病情观察以及并发症观察的护理.认为应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严密监测病情变化,预防血尿、肾周血肿、尿潴留的发生,并做好出院指导.经治疗和护理150例患者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顺利,穿刺后36例患者有并发症其中1例肾周血肿,对症治疗1周后治愈;30例尿潴留,18例经诱导排尿无效行导尿术;5例眼血尿,经治疗2~3 d消失;无1例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6.
孙克红  杜秀 《中国疗养医学》2014,(11):1034-1035
目的比较扣眼穿刺法和绳梯穿刺法对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瘘动脉穿刺效果的影响,以选择安全有效的动脉穿刺方法,提高透析质量,延长瘘使用寿命。方法将40例采用高位动静脉瘘规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扣眼穿刺法20例,绳梯穿刺法20例,1年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血流量、皮下血肿及瘘堵塞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扣眼穿刺法组穿刺成功率及血流量明显高于绳梯穿刺法组,皮下血肿及瘘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绳梯穿刺法组。结论扣眼穿刺法在高位动静脉瘘患者的动脉穿刺使用中明显优于绳梯穿刺法组,高位动静脉瘘患者可优先选择扣眼穿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015年7月1日~2019年9月30日收治的7例人造血管内瘘患者,从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时机、穿刺前的评估、穿刺方法、止血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几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内瘘穿刺成功率及内瘘使用通畅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进行945例次透析治疗,穿刺成功923例次,成功率97.67%;出现皮下血肿15例次,血栓导致内瘘闭塞2例;2例内瘘闭塞者均重新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吻合术,使用至今;1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使用19个月后,因其他疾病死亡;人造血管内瘘使用时间为8~37(23.3±4.8)个月。结论:从穿刺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对人造血管内瘘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延长人造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总结本院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包括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拔针的护理,预防内瘘阻塞及指导患者自我保健等.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未发生任何透析并发症,透析治疗得以顺利开展.认为良好的高位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可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9.
124例尿毒症病人内瘘首次穿刺前后进行有效护理,包括内瘘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穿刺前B超检测内瘘血流量,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及静脉回路,采取合适的穿刺方法,首次穿刺成功120例,4例由于穿刺不成功改用临时性双腔留置导管,第2次穿刺成功.内瘘成形术后进行内瘘功能锻炼、首次穿刺时间的选择、穿刺点的选择、透析结束后进行有效压迫,可有效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内瘘的血流量、提高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宋梦娇  张跃红  黄燕玉 《全科护理》2011,(24):2186-218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术的护理。[方法]通过对208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肾脏穿刺活检术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总结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208例病人肾脏穿刺活检术检查顺利,穿刺后30例病人有并发症。其中2例为肾周血肿,对症治疗后痊愈;25例尿潴留,20例经诱导排尿成功,5例留置导尿术;3例肉眼血尿。208例均无发生感染。[结论]术前及术后护理的充分准备极为重要,认真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向病人做好解释、说明,术后绝对卧床休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预防肾周血肿、血尿及尿潴留的发生,及时留取尿标本送检,并加强出院指导,是护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临床工作中,常遇见老年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尿毒症患者首次使用内瘘穿刺动脉出路成功后,穿刺点局部出现皮下血肿,开始血液透析后皮下血肿范围不会增大,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皮下血肿变软,范围缩小.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改变穿刺内瘘动脉出路操作流程,减少皮下血肿范围,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修复后早期透析的护理。方法:66例次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患者,术前加强健康教育,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合理控制血压,严格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做好术后内瘘的观察护理,根据血管条件采用合适的穿刺方法,透析结束后注重拔针技术及压迫止血。结果:66例次内瘘失功患者术后0.5~72h内开始使用内瘘进行透析,均顺利完成了内瘘修复后的早期透析治疗。结论:注重内瘘修复后的护理,早期开始使用修复后的内瘘进行血透,成功率高,对赢得治疗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内瘘可视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9月于我院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透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以摸球法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按传统常规方式行穿刺与护理,观察组接受内瘘可视化护理干预;对2组干预后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皮下血肿率、针眼渗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一次性成功穿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使用中开展内瘘可视化护理,可显著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皮下血肿率、针眼渗血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钝针扣眼穿刺法实施方法与效果分析,为临床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回顾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应用扣眼穿刺法穿刺动静脉内瘘的48例透析患者,总结隧道形成、钝针穿刺的方法及技巧,分析在穿刺过程中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结果 48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通过扣眼穿刺法使用钝针穿刺;有2例患者内瘘栓塞,在对侧肢体质量新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后,改为绳梯穿刺法;有3例患者发生感染,其中1例感染症状消失后改为绳梯穿刺法;2例患者假隧道形成,改为绳梯穿刺法。结论扣眼穿刺法的要点主要包括隧道形成、锐针穿刺更换为钝针穿刺时机、钝针穿刺方法、去痂方法。如以往已形成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应用扣眼穿刺法时,需避开瘤体建立隧道。钝针穿刺中断使用,如需重新启用,需用锐针沿原隧道穿刺几次后再改为钝针。当穿刺部位发生感染时,不得在感染部位穿刺,需每日3次碘伏消毒感染部位,当感染症状消失后可继续使用;当发生钝针穿刺困难时,勿盲目进针,需分析穿刺困难原因后,再行钝针穿刺;一旦发生皮下血肿,停止血肿部位穿刺,更换穿刺点;发生渗血时,及时分析渗血原因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5.
动静脉内瘘一次穿刺成功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静脉内瘘穿刺是血液净化疗法中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在透析疗法中占重要地位。动静脉内瘘穿刺一次成功,不仅能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增加病人的安全感,而且是保证充分透析并完成治疗计划,使之顺利进行的关键。现将多年来动静脉内瘘穿刺中摸索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透析中心现有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2人,其中男43例,女49例,年龄25~70岁,从1999年5月26日~1999年10月24日,共作动静脉内瘘穿刺3583例次。其中6~8周以上成熟内瘘穿刺2062例次,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1~6周不成熟内瘘穿刺1521例次,一…  相似文献   

16.
【】:动静脉内瘘是进行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生命线。 内瘘长期反复穿刺、穿刺方法不当或拔针后按压不当等,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皮下瘀血、肿胀、疼痛等并发症,给穿刺带来困难,增加患者痛苦。本文就血肿的传统护理方法、西医西药护理方法、中医中药护理方法、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进行阐述,通过不同的护理方法的选择,能够尽早消除血肿带来的不良影响,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有效的透析,最大限度地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普通穿刺、钝针扣眼穿刺和新型钝针扣眼穿刺三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 A 组(普通穿刺)、B 组(钝针穿刺)、C 组(新型钝针穿刺)各20例。6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穿刺相关并发症、各生化指标和透析充分性;并对影响穿刺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变量 COX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C 组穿刺点剧痛、内瘘狭窄的发生率低于 A、B 组(P <0.05),而内瘘血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低于 A 组(P <0.05);6个月后 C 组患者 C 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 A、B 组(P <0.05),血红蛋白(HGB)水平高于 A、B 组(P <0.05),组间URR、Kt/ V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变量 COX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内瘘穿刺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是透析龄、HGB、CRP。结论:新型钝针扣眼穿刺法能明显降低透析患者穿刺点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狭窄的发生率,减轻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且不影响透析充分性;内瘘穿刺的并发症可能与透析龄、HGB、CRP 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刘进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4):317-318
目的探讨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2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及重复使用期内瘘的观察护理。结果62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59例手术成功且内瘘使用良好。结论对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及穿刺时精心的护理,是获得手术成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和长期存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透析用留置针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建立扣眼隧道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长期血液透析患者67例,其中3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使用透析用留置针穿刺建立内瘘血管扣眼隧道,作为观察组;35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采用传统锐针穿刺方法建立内瘘扣眼隧道,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扣眼隧道的成功时间、成功率、钝针进针一次成功率、后期局部狭窄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建立内瘘扣眼隧道,其成功时间短[(8.54±1.28)比(12.65±2.38)天,t=0.650,P=0.001],成功率高(χ~2=23.251,P0.001);扣眼隧道成功后行钝针进针,观察组的一次成功率高(χ~2=21.201,P0.001),后期局部狭窄率低(χ~2=21.20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用留置针建立内瘘血管扣眼隧道,成功时间短,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建立扣眼隧道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采用顺穿法,对照组采用逆穿法,比较2组动脉出路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及透析2年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X2检验.结果 实验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皮下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透析2年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启用动静脉内瘘可以选择内瘘肘部头静脉或贵要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向心方向穿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