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中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病率及其与全身炎症反应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进行化疗且接受PICC术的白血病患者(68例)及淋巴瘤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病率、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白血病组静脉炎发病率(35.3%)高于淋巴瘤组(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45,P〈0.01)。白血病组中机械性静脉炎患者的外周血WBC计数(17.4±5.48)×10^9/L,显著高于非静脉炎患者(6.13±2.31)×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P〈0.05),且WBC计数水平与静脉炎级别呈正相关(r=0.998,P〈0.05)。而淋巴瘤组中机械性静脉炎患者的外周血WBC计数与非静脉炎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WBC计数水平与静脉炎级别无相关关系(P〉0.05)。白血病组中静脉炎患者的血CRP(48.80±21.10)mg/L显著高于非静脉炎患者(13.90±5.51)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4,P〈0.05),且血CRP水平与静脉炎级别呈正相关(r=0.989,P〈0.05)。淋巴瘤组静脉炎患者CRP(37.0±7.74)mg/L显著高于非静脉炎患者(12.8±5.84)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8,P〈0.05),但与静脉炎级别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中,发生H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患者具有较高的全身炎症反应水平,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这类患者应加强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2.
赖秀花  崔虹  陈秀锋  张蕴 《护理研究》2013,(25):2769-2770
[目的]探讨加味双柏散湿敷治疗血液肿瘤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择PICC置管后1周内发生静脉炎病人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加味双柏散湿敷,对照组使用喜疗妥外涂,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时间和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双柏散外敷治疗血液肿瘤患儿PICC置管后静脉炎疗效优于喜疗妥外涂。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外用应急软膏在PICC置管后致静脉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在PICC置管预处理后仍出现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39例改用外用应急软膏涂抹,对照组37例继续采用金黄散蜂蜜膏外敷。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急性期红、肿、热、痛症状缓解率为87.2%,对照组为6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27,P〈0.05)。结论PICC置管后发生静脉炎及早使用外用应急软膏,能有效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对10例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出现机械性静脉炎2例,血栓形成1例,穿刺点感染3例,导管置入困难1例,导管脱出2例,导管堵塞1例.结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为一种安全有效输液途径,但也存在一定风险性,要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郑小君   《护理与康复》2018,17(5):54-5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药液外涂结合光子照射治疗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28例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予地塞米松药液外涂结合光子照射,对照组给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第2、4、6天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用药后第2天、第4天、第6天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药液外涂结合光子照射治疗PICC置管后静脉炎确切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不同时机对导管相关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急性白血病静脉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化疗前行PICC置管,研究组在化疗第2周期开始前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2周后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第2周期前行PICC置管能够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导管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总结1例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后发生胸腔积液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PICC并发症护理、低氧血症护理、静脉输液通路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肠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置管时机与静脉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2月在本科室住院的胃肠癌术前应用PICC行化疗的患者153例,根据置管时机分为化疗前置管组(Ⅰ组),化疗中置管组(Ⅱ组),化疗间歇期置管组(Ⅲ组),比较3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结果Ⅰ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最低,静脉炎的程度最轻(均P﹤0.05)。结论胃肠癌患者首次化疗前应用PICC有利于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发生静脉炎的程度较轻,是PICC置管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9.
了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采取正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可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延长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发展,新的化疗药物和化疗方案纷纷出现,从而增加了病人治疗的机会。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化疗病人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它的使用,有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保证了病人的安全。但是,PICC也存在着感染、血栓形成、导管移位等风险。吴红娟等[1]报道,PICC置管后有症状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率为1.5%。而刘聿秀[2]研究发现,PICC相关血栓形成率高达50.5%,其中只有11.8%伴  相似文献   

11.
吕友红  薛敏芬 《护理研究》2013,27(19):1974-197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水胶体敷料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16例病人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试验组置管时采用地塞米松稀释液浸润PICC导管后再行插管,插管后穿刺点上方8cm~10cm处外贴水胶体敷料;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浸润导管后再行插管。观察两组病人PICC置入术后7d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2例病人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对照组13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两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水胶体敷料可以有效预防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谢彩琴  孙专意  江南   《护理与康复》2020,19(10):91-93
总结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ICC置管后伴大量淋巴漏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准确评估与交接,个性化换药与固定,选择合适的创口敷料,改变局部加压方式,正确指导肢体活动,预防感染及有效的心理辅导。患者保管210 d,顺利完成6周期化疗,淋巴漏得到控制,无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金枝  姚雪英 《护理与康复》2011,10(11):953-955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易于操作、低感染、价格适中、留置时间长及对患者生活基本无影响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化疗、肠外营养、长期间歇式输液及5d以上的连续输液[1]。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安全、无痛、持续的静脉化疗通路[2,3],但使用过程易并发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15.15%[4]。  相似文献   

14.
目前治疗儿童白血病的首选方法是化学治疗,需要有良好的血管通道来完成整个化疗过程[1]。血友病甲(hemophilia A,HA)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例报道极为少见,由于患儿在患有白血病的同时伴有凝血Ⅷ因子缺乏,因此,在行经外周静  相似文献   

15.
正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需要长期输液及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大药物的患者~([1])。白血病患者的治疗需要长期化疗,而化疗药物刺激性强,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导致皮下组织坏死和静脉炎等发生,故临床上多采用经PICC输注化疗药物~([2])。但随着PICC的广泛应用和长期留置,关于  相似文献   

16.
杭燕  邰红武 《全科护理》2008,(30):1826-1827
[目的]通过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进行研究,探讨机械性静脉炎的诱因及防护措施。[方法]分析38例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诱因及护理措施。[结果]穿刺困难导致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8例,肢体过度活动致8例,过敏致4例,导管漂移致4例,导管型号不当致1例,血管选择不当致3例,38例通过局部湿热敷、喜辽妥外涂等措施治愈。[结论]导管置入困难、肢体过度活动、过敏体质、导管漂移是机械性静脉炎的诱发因素,早期湿热敷,透明贴外敷加喜辽妥局部涂擦是预防和治疗机械性静脉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洁 《全科护理》2014,(33):3075-3077
了解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采取正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可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从而减少病人的痛苦,延长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8.
总结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置入PICC的护理经验。依托多学科团队实施系统评估方案包括置管前血管通路需求的评估、上肢血管的评估、置管风险的评估;依托专业的静脉治疗护理团队实施精细化置管和置管后的维护。本组13例患者置管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顺利完成静脉治疗后拔管出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进行研究,探讨机械性静脉炎的诱因及防护措施。[方法]分析38例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诱因及护理措施。[结果]穿刺困难导致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8例,肢体过度活动致8例,过敏致4例,导管漂移致4例,导管型号不当致1例,血管选择不当致3例,38例通过局部湿热敷、喜辽妥外涂等措施治愈。[结论]导管置入困难、肢体过度活动、过敏体质、导管漂移是机械性静脉炎的诱发因素,早期湿热敷,透明贴外敷加喜辽妥局部涂擦是预防和治疗机械性静脉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穿刺点渗液是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常见并发症,对于一些顽固性穿刺点渗液也是临床护理中的难点,针对不同原因尽早采取有效护理防范措施,能有效减少渗液的发生。从渗液的种类、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预防措施和不同渗液的处理对策等方面综述相关护理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