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碧芸 《吉林医学》2014,(20):4473-4474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4例(DR组),单纯糖尿病患者16例(DM组),以及无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5例(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三组患者的EPCs细胞数量进行测定。结果:DM组EPCs细胞数量最少,其次为DR组,对照组EPCs细胞数量最多,且三组患者的EPCs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较正常者较低,但是又高于单纯的糖尿病患者,其可以作为监测DR进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冠心病(CHD)的病理研究催生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阻滞剂和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在20世纪末期新的治疗方法相继涌现:自Asahara等^[1]于1997年首次发现外周血中存在内皮祖细胞(EPCs)以来,其在内皮损伤的修复和新生血管生成等方面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这种新的治疗方法是否安全有效,仍在观察当中闭。下面就EPCs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水平及其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53例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52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超声测定其内皮舒张功能指标(FM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EPCs水平,同时检测反映内皮功能的生化指标,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NO。结果 在基线水平上,冠心病组内皮功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低下,EPCs数目明显减少,hs-CRP 水平升高,NO含量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FMD与EPCs数量显著相关,FMD随EPCs数量增加而改善,呈正相关趋势(r=0.52,P<0.01)。同时,反映内皮功能的指标hs-CRP与FMD、EPCs均呈负相关趋势(r=-0.43,r=-0.50,P<0.05),NO与FMD、EPCs均呈正相关趋势(r=0.54,r=0.45,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EPCs数量较健康人群明显减少,内皮功能明显低下,同时内皮功能随EPCs数量增加而改善。  相似文献   

4.
内皮祖细胞与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多危险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现在大量的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都表明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目和冠心病的众多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对血管形成机制研究的深人,Isner等提出了“治疗性血管新生”概念.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因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巨大潜力愈来愈受到关注,血管内皮祖细胞以及用其作为种子细胞治疗冠心病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及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患者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s cells,EPCs)形态、数量的变化。方法:将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分别在给药前、给药7、14d测定患者外周血EPCs水平。另选10名健康者测定其EPCs水平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实验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7d后EPCs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14d时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经参麦注射液治疗后可增加EPCs数量,其疗效高于一般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是一类能够迁移、增殖,并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其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及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密切,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现就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冠心病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s cells,EPCs)数量和增殖、迁移、黏附功能,探讨EPCs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和健康者各2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CD34^+或CD133^+、VEGFR2^+双荧光标记的EPCs数。MTT比色法、Millicell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分别检测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为(0.10±0.09)%,健康对照组为(0.49±0.09)%,P〈0.01,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较健康者减少。实验组外周血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分别为(13.01±4.33)%、(7.20±3.67)个/视野和(15.20±4.40)个/视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3.28±4.34)%、(14.15±2.98)个/视野和(24.80±3.58)个/视野,两组比较,P值均〈0.01,实验组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结论: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增殖、迁移和黏附功能降低,可能参与了系统性硬皮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健康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凋亡的影响。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健康成年人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在体外诱导分化后,用Dil-acLDL和FITC-UEA-1双染色鉴定为内皮祖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对将所获取的内皮祖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20mU/L胰岛素干预组较对照组的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mU/L及2000mU/L胰岛素干预组较对照组的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000mU/L胰岛素干预组的凋亡率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1)。结论:高浓度胰岛素可增加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凋亡,并且这种影响呈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降糖化瘀胶囊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中选取130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之上给予患者降糖化瘀胶囊进行口服治疗,每次3粒,每日3次,以4周为一个疗程,经3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经常规治疗配合降糖化瘀胶囊进行治疗的观察组中,有29例为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达86.67%;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25例,15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1.54%,两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降糖化瘀胶囊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着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血糖、血脂,起到防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 inhibitor, sEHi)tAUCB对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迁移、血管生成能力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CHD患者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采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进行EPCs的鉴定;随后用不同浓度 (0, 10-6, 10-5, 10-4 mol/L) tAUCB干预24 h,分别用Transwell小室和Matrigel-Matrix管腔形成的体外模型检测其迁移、血管生成能力的变化,提取蛋白用Western印迹检测EPCs VEGF的表达。培养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EPCs作为对照组。 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D患者EPCs的迁移及血管生成能力均显著下降 (P<0.05);与处理前(0 mol/L tAUCB)相比,tAUCB呈浓度依赖性地显著增加CHD患者EPCs迁移、血管生成能力并促进CHD患者EPCs 表达VEGF。 10-6 mol/L tAUCB即明显增加CHD患者EPCs的上述功能并促进其VEGF的表达(P<0.05)。结论:sEHi具有正向调节CHD患者EPCs功能的作用,其有望成为一类治疗CHD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s)与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CAM-1)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48例)及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48例)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外周血循环 EPCs 表面标志物(CD133、CD34、VEGFR-2)的表达,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 FFA 浓度,用酶标仪检测 MDA 浓度,用 ELISA 法检测 CAM-1浓度。结果(1)两组受试者的MDA、CD1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EGFR-2、CD3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组体质指数、收缩压、CAM-1、FFA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糖尿病患者 FFA 与 CD34及 VEGFR-2数量呈负相关(r =-0.552,P =0.001;r =-0.342,P =0.022),MDA 与 CAM-1无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 EPCs 数量低于非糖尿病对照者,尤其以晚期 EPCs(VEG-FR2、CD34)数量减少更突出。FFA 浓度与糖尿病患者晚期 EPCs 数量呈负相关,MDA、CAM-1没有显示出与糖尿病患者 EPCs 数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刘毅  李志樑  江腾春  傅强 《中国医药导报》2014,(34):8-10,14,169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州市从化区中医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确诊为T2DM的患者69例,分为APS治疗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APS治疗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增加APS治疗2周,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西药降糖治疗。观察T2DM患者治疗前后cEPCs的数量及功能变化。结果 APS治疗组中T2DM患者治疗后cEPCs数量显著增加,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PS治疗组中T2DM患者治疗后cEPCs黏附功能、迁移功能、增殖功能显著改善,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PS治疗可增加T2DM患者cEPCs的数量且伴随着cEPCs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4年4月河北省滦平县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5例,根据眼底血管造影结果分为3组:无视网膜病变患者25例(A组)、非增生型网膜病变患者26例(B组)、增生型网膜病变患者24例(C组),并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4组受检者的EPC数量及其黏附、迁移功能。结果对照组、A组、B组、C组的EPC数量分别为(0.018±0.005)%、(0.015±0.008)%、(0.012±0.010)%、(0.032±0.029)%,C组的外周血EPC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B组(P<0.05)。黏附功能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A组、B组、C组的EPC数量分别为(0.331±0.042)个、(0.301±0.039)个、(0.220±0.040)个、(0.119±0.028)个,C组的EPC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A组、B组、C组的EPC数量分别为(25.2±5.3)个、(23.6±5.2)个、(16.8±4.5)个、(12.0±2.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EPC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生型网膜病变患者的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EPC的黏附、迁移功能均受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30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慢血流的患者为CSF组,冠脉造影血流正常的患者30例为NCF组。以校正TIMI帧数>27,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采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1周,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观察EPCs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结果:CSF组外周血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F患者外周血EPCs功能降低可能参与CSF现象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动脉弹性指数间的关系.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0例设为冠心病组.同期排除冠心病的健康体检者60名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集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培养贴壁后进行细胞化学分析.荧光显微镜鉴定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荆豆凝集素(FITC-UEA-I)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进行EPCs水平测定,采用动脉弹性功能检测仪测定患者的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结果 冠心病患者EPCs数量及大、小动脉弹性指数分别为32.8±6.4、9.82±1.54、3.67±0.87,均低于对照组61.6±9.5、15.3±2.52、7.51±2.03,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9.48、14.37、13.47,均P<0.01);冠心病患者EPCs水平与动脉弹性功能指数C1、C2呈正相关(r=0.94、0.98,均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EPCs水平减低和动脉弹性指数下降是冠心病发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徐小勇  周建庆 《医学综述》2009,15(21):3219-3221
近几年研究表明,成人外周血中含有与胚胎血管母细胞相似属性的骨髓源性细胞,它有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的潜力,统称为内皮祖细胞(EPCs)。心肌缺血损伤后,EPCs能够归巢到心肌缺血区血管新生部位,促进其血管再生,而且它也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EPCs治疗冠心病安全可行,并且是有效的。现就EPCs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冠心病中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各2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包被培养板,培养7d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Ⅰ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 小室和粘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及粘附能力.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减少(31.8±7.7 vs 59.5±10.6 EPCs/×200视野,P<0.05),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的粘附能力和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也明显受损.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兔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s)的分离、培养方法,并鉴定其功能。方法从兔耳中央动脉采集兔外周血30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接种于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分别予含20%胎牛血清低糖的DMEM培养基诱导培养,培养2周后通过免疫荧光、免疫组化、体外血管成形实验鉴定内皮祖细胞。结果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可成功获得内皮祖细胞,稳定表达内皮祖细胞相关抗原,并能在matrigel凝胶上形成稳定的血管腔样结构。结论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及一定的培养条件能成功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目前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始动因素是血管内皮受损。近年来发现,内皮祖细胞(EPCs)对维持血管内皮稳态、修复损伤内皮有重要作用。随着对EPCs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冠心病内皮损伤及修复的认识逐步加深,为EPCs更有效地应用于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