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定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s cells,EPCs)数量和增殖、迁移、黏附功能,探讨EPCs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和健康者各2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CD34^+或CD133^+、VEGFR2^+双荧光标记的EPCs数。MTT比色法、Millicell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分别检测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为(0.10±0.09)%,健康对照组为(0.49±0.09)%,P〈0.01,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较健康者减少。实验组外周血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分别为(13.01±4.33)%、(7.20±3.67)个/视野和(15.20±4.40)个/视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3.28±4.34)%、(14.15±2.98)个/视野和(24.80±3.58)个/视野,两组比较,P值均〈0.01,实验组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结论: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增殖、迁移和黏附功能降低,可能参与了系统性硬皮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周培媚  路永红  熊霞  姚丽萍  顾兰秋  树瑜  陈前明  吴波 《重庆医学》2012,41(15):1471-1472,1475,1561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该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女性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2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取外周血20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以CD133/CD34、CD13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双荧光标记鉴定细胞,CD34/CD133/VEGFR2三荧光标记流式检测内皮祖细胞数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表达阳性率(3.18±1.97)%较对照组(20.56±4.37)%低(P<0.05)。结论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培养人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增殖、迁移、黏附及一氧化氮(NO)合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筛选法培养内皮祖细胞,培养7d后收集细胞并分别加入普伐他汀10μmol/L及100μmol/L,干预48h,免疫组化、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鉴定内皮祖细胞,分别观察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的表达以及培养液中NO的水平。结果普伐他汀组促进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扩增,并显著改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迁移、增殖以及eNOSmRNA表达和NO合成的能力。结论他汀类药物可增加培养人内皮祖细胞数量并改善其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动态形态学和功能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分离、诱导分化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和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动态观察两组内皮祖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两组患者内皮祖细胞集落和计数、黏附、增殖及迁移能力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组内皮祖细胞集落计数为(5.87±0.55),细胞计数为(74.73±11.38),黏附能力为(26.13±5.13),增殖能力为(0.273±0.060),迁移能力为(15.83±2.02);高血压组内皮祖细胞集落计数为(1.73±0.24),细胞计数为(56.70±9.72),黏附能力为(19.97±3.07),增殖能力(0.192±0.058)而迁移能力为(10.33±2.30).两组相比,脑出血组内皮组细胞功能明显增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与高血压组相比,脑出血组内皮祖细胞和集落出现较早,集落体积较大和典型,细胞密度较大.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内皮祖细胞数目增多,黏附、增殖和迁移功能增强.这可能有助于血管损伤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KG*2〗探讨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变化。 〖HTH〗方法〖KG*2〗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中重度OSAHS成人患者30例为OSAHS组,同时选择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无菌空腹采集10 mL 新鲜静脉全血,采用淋巴分离液分离及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核细胞,以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培养基培养,使用荧光显微镜鉴定内皮祖细胞;评估2组人群内皮祖细胞数目、迁移能力、增殖能力、黏附能力。 〖HTH〗结果〖KG*2〗OSAHS组EPCs数量、吸光度值、迁移细胞数及黏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KG*2〗和正常人群比较,中重度OSAHS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减少,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血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入选65例老年(年龄≥60岁)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安慰剂对照组,用药12周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双色分析法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中EPCs的百分比,其中EPCs以CD34+/KDR+双标记阳性确定,对比2组患者在服药前后EPCs数量及血脂联素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用药前EPCs数量基本相近,观察12周后吡格列酮组患者EPCs数量显著增加(0.027±0.017vs0.046±0.03,P〈0.05),对照组患者12周后EPCs数量虽较前有所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12周后2组患者脂联素水平均有所增加,但吡格列酮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4.5±1.7mg/Lvs7.0±2.3mg/L,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够促进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EPCs的动员过程,还可提升患者血脂联素水平,可能具有抗动脉硬化功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前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二组,第一组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组,另一组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单纯药物组,均在入院时、术后6个月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中CD34+/KDR+单个核细胞的水平;采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2周,FITC-UEA-1和DiI-acLDL免疫荧光染色双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分别观察其集落形成、增殖及迁移能力;采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实验组FMD有明显改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及功能亦有明显增加(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PCI术后FMD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r=0.759)。结论:冠脉介入治疗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内皮功能及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在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及对照组增加,说明冠脉介入治疗通过内皮祖细胞的动员有助于改善动脉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与EPCs端粒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接种至明胶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 d后进行细胞免疫组化鉴定EPCs,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TRAP-PCR银染法检测EPCs端粒酶活性.结果 从人外周血能成功分离EPCs细胞.从冠心病患者分离的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较非冠心病患者下降.冠心病患者EPCs端粒酶活性较非冠心病患者低.结论 冠心病患者EPCs功能显著减弱.可能与EPCs端粒酶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内皮祖细胞和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内皮功能异常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是维持血管内皮完整和修复内皮细胞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目的是探讨AD和EPCs数目的关系。方法 共选择104例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老年神经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AD患者30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34例,认知功能正常者40例。对比各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疾病史、服药史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情况,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查评价大脑动脉血流速度,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数目。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AD组CD34+ EPCs和 CD133+ EPCs数目较认知功能正常对照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D组CD34+ CD133+ EPCs数目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对照组,并且AD组外周血CD34+ CD133+ EPCs数目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514,P=0.004)。VaD组CD34+ CD133+ EPCs数目也明显低于认知功能正常对照组,但与MMSE评分无明显相关。AD组和VaD组脑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AD组和Va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D患者外周血CD34+ CD133+ EPCs数目显著减少,AD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害,血管性因素与AD发病机制密切相关。CD34+ CD133+ EPCs可能会成为衡量AD认知功能障碍的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刘毅  李志樑  江腾春  傅强 《中国医药导报》2014,(34):8-10,14,169
目的 研究黄芪多糖(APS)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广州市从化区中医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5月间住院治疗的确诊为T2DM的患者69例,分为APS治疗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APS治疗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增加APS治疗2周,常规治疗组仅给予常规西药降糖治疗。观察T2DM患者治疗前后cEPCs的数量及功能变化。结果 APS治疗组中T2DM患者治疗后cEPCs数量显著增加,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PS治疗组中T2DM患者治疗后cEPCs黏附功能、迁移功能、增殖功能显著改善,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PS治疗可增加T2DM患者cEPCs的数量且伴随着cEPCs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王莉莉  黄军华  刘俊峰  温秋玉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5):25-26,29,F0003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8月于我院产科住院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同时选取12例正常妊娠的同期入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分离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以获得内皮祖细胞,并对其增殖、黏附、迁移能力进行检测。结果各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下均能够获得内皮祖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内皮祖细胞增殖、黏附、迁移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与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的下调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和功能变化与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检测20例高血压患者和21例年龄匹配血压正常者的大动脉弹性(C1)和小动脉弹性(C2)。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测定CD34和KDR双标阳性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ac-LDL及lectin荧光标记方法评估体外培养内皮祖细数量,检测内皮祖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结果】与血压正常者相比,高血压患者C1和C2减退,循环内皮祖细胞迁移和增殖功能明显下降,但是两组患者内皮祖细数量无明显差别。循环内皮祖细胞迁移或增殖功能和C1或C2呈明显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循环内皮祖细胞迁移或增殖功能是C1或C2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高血压动脉弹性下降与循环内皮祖细胞功能受损密切相关,提示内源性血管内皮修复能力下降是高血压血管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及小管形成等功能。方法:体外培养分离COPD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中EPCs,采用MTT测定细胞不同时间段的OD值,观察EPCs增殖情况。应用Transwell测定细胞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迁移能力。通过对细胞HUVEC的黏附及late-EPCs小管形成实验判断COPD患者外周血中EPCs对血管内皮的修复能力,并用NOS/SCID下肢股动脉内皮损伤模型观察患者EPCs修复功能。结果:COPD患者的EPCs和对照组单个集落细胞数量分别是22.0±7.0、62.0±12.9(100倍,10个随机视野),两者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细胞迁移实验中发现,COPD患者组early-EPCs对SDF-1迁移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迁移的细胞数量分别是0.425×104、0.775×104(P=0.039),通过流式分析发现COPD患者组early-EPCs表达C-X-C家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数量较对照组少,两者分别是(55.1±9.9)%、(91.5±6.7)%。Late-EPCs对HUVECs形成小管黏附实验中,两者有明显差异(P〈0.001),分别是26.4±8.1、35.2±7.3/×10(10随机视野)。小管成形实验中,COPD患者的late-EPCs不能形成完整的小管;动物在体实验中发现,COPD患者组late-EPCs在受损血管处黏附较对照组少。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中EPCs增殖、迁移、黏附等功能降低,血管形成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30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慢血流的患者为CSF组,冠脉造影血流正常的患者30例为NCF组。以校正TIMI帧数>27,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采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1周,在显微镜下计数,并观察EPCs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结果:CSF组外周血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F患者外周血EPCs功能降低可能参与CSF现象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tior cells,EPC)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的浓度,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半定量测定eNOS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组EPCs数量最少,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降低,No和eNOS表达最弱,糖尿病无血管痛组表达增强,对照组表达最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o和eNOS的表达与EPC的数量呈正相关(r=0.651,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患者EPC数量减少,功能降低,可能与eNOS、NO表达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各2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包被培养板,培养7d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Ⅰ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 小室和粘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及粘附能力.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减少(31.8±7.7 vs 59.5±10.6 EPCs/×200视野,P<0.05),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的粘附能力和迁移能力及增殖能力也明显受损.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变化,探讨抑郁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及其与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择抑郁症患者30例为病例组,正常健康成人30例为对照组,以CD34、CD133/AC133、VEGFR2/KDR荧光抗体标记EP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循环EPCs的CD34^+、CD34^+/KDR^+、CD133^+/KDR^+、CD34^+/CD133^+/KDR^+表达情况.结果 抑郁症组的CD34^+、CD34^+/KDR^+、CD133^+/KDR^+、CD34^+/CD133^+/KDR^+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与循环EPCs CD34^+、CD34^+/CD133^+/KDR^+细胞数呈负相关(P<0.05),与CD34^+/KDR^+、CD133^+/KDR^+细胞数无相关关系(P >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循环EPCs数量减少,且EPCs水平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刘素琼  霍震  杜月君  唐璐 《四川医学》2009,30(8):1188-1189
目的 探计不同程度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15例重度子癫前期患者为子癫前期组,15例轻度子癫前期患者为对照组,采用Beckman-Coulter 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子癫前期组CD+34/CD+45和CD62P+总数占外周血中有核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程度的子癫前期可能与内皮祖细胞数量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内皮祖细胞的细胞形态、数量、成集落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的区别。并研究冠心病患者EPC的数量变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例,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后进行细胞分析和计数。分析冠心病患者各种危险因素与EPC细胞数量和成集落的数量的相关分析。结果①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细胞集落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②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EPC的数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年龄、吸烟、高血压及LDL升高与EPC的数量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成集落的数量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0.
Lei LC  Huo Y  Li JP  Li XX  Han YY  Wang HZ  Zhu 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8):3394-3398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及活性的变化.方法 根据复查冠脉造影的结果将既往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再狭窄组(15例)及对照组(17例),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到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的24孔培养板,7 d后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鉴定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CD34和KDR,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EPC摄取DiI-acLDL及结合FITC-UEA-Ⅰ的能力.通过倒置显微镜进行计数,通过划痕试验测定EPC的迁移能力,通过MTT比色法测定EPC的增殖能力,并通过黏附试验测定EPC的黏附能力.结果 再狭窄组的EPC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4.97±1.42比17.2±3.90,P=0.001),再狭窄组的EPC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增殖倍数1.37±0.32比2.01±0.62,P<0.05),再狭窄组的EPC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的EPC黏附能力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患者的EPC数量及增殖能力、迁移能力明显下降,可能参与支架再狭窄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