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retinopathy ,DR)的全视野视网膜电图 (electroretinogram ,ERG)改变已有不少研究 ,但由于传统的视网膜电图仅能记录视网膜的整体反应 ,而无法分辨各局部视网膜的电位反应 ,因此在DR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均存在着局限性。近来 ,Sutter等[1] 发明了一种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 calelectroretinogram ,MERG)技术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测量整个测试野内许多细小部位的ERG ,其一阶反应可反映视网膜内层的功能[2 ] 。我们对 30例增生… 相似文献
2.
Stargardt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Stargardt病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 tinogram, mERG)变化特点。方法用VERIS 4.0视觉诱发反应成像系统 ,对7例Stargardt病患者的14只患眼进行mERG测定,并与正常对照者的mERG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接受检查的所有Stargardt病患眼的mERG均有显著异常,各部位mERG N1、P1波振幅明显降低 ,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不同部位N1、P1振幅降低程度不一致,以中心凹振幅降低最为显著,平均振幅分别只相当于正常人的19%和10%,随着离心度的增大,振幅差异逐渐减小;患者mERG地形图可分为中心降低型和弥漫降低型2种形式。结论Stargardt病的mERG有明显异常改变,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功能损害最严重。(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71-273)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检测眼底无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ol electmretinogram, mf-ERG),评价其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视网膜功能改变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mf-ERG检测30例(56只眼)正常对照组和32名(58只眼)无眼底镜下可查见的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对两组mf-ERG中a波和b波的潜伏期、振幅总和以及b波的振幅密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糖尿病组,除0环和颞下象限之外.b波的潜伏期均明显延迟,而a波和b波振幅总和及b波的振幅密度减低主要集中在黄斑周围区域(0~1环)和颞上象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f-ERG能在DR出现之前客观定量地评定视网膜功能的变化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一阶(first order kernel,FOK)和二阶(second order kernel,SOK)反应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4-06/2015-05确诊为2型糖尿病,但眼底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2例58眼作为糖尿病组,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反应、二阶反应检查,并与同期门诊检查的正常组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FOK总和反应b波潜伏期无明显延迟,而b波的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9,P=0.012).糖尿病组SOK总和反应b波的峰时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3,P=0.025),且b波的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3,P<0.01).糖尿病组a波在FOK和SOK中的振幅和潜伏期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b波振幅、潜伏期分别与糖尿病病程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波振幅与病程呈负相关,而b波潜伏期与病程无相关性.结论: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FOK、SOK均有变化,主要反映在b波的振幅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血糖动物模型并以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价其早期视网膜功能状态。方法: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预造模组,采用化学药物链尿佐菌素(STZ)分2次ip,建立高血糖动物模型,观察2组大鼠一般性生理指标,并分别于成模后1,2,4,8wk末对其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结果:STZ分次ip大鼠一次成模率80%,8wk死亡率12.5%,血糖始终保持在稳定的高水平;STZ大鼠1wk时N1波和P1波波峰潜时已有延长,反应密度降低,P1波改变较为明显,4wk时与正常组相比P<0.05,8wk时与正常组相比P<0.01。结论:STZ低剂量分次注射是较为理想的高血糖动物造模方法。糖尿病大鼠在1wk时即出现视网膜功能的损害,并随着高血糖状态的持续而逐渐加重,即在出现明显视网膜病变之前已经出现了视网膜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病期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名(35眼)正常人及63名(96眼)糖尿病患者分别进行眼科常规检查、眼压测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Octopus视野及MERG检测,并对MERG与视野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比MERG与其他视网膜功能检查方法的异常检出率。结果:MERG总反应波的P1波反应密度在临床未见DR(NDR)的糖尿病患者低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斑病变多焦视网膜电图穴mERG雪特点,探讨mERG在黄斑功能测定中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德国罗兰视觉诱发反应成像系统,对黄斑病变71 眼与正常人48眼进行mERG测定,记录103个视网膜部位的一阶反应(first orderkernel,FOK)比较分析视网膜后极部不同区域a波和b波的平均反应密度值和潜伏期,并观察其三维图的改变。结果:黄斑病变患者1~3环a、b波平均反应密度下降,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差异。5、6环平均反应密度下降,无显著差异。1~6环a、b波平均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三维图形上主要特征为中心凹及黄斑振幅明显降低,严重者反应呈平坦。结论:mERG能客观地对黄斑病变局部视网膜功能进行定量定位测定,是评价黄斑病变的一种有效客观检测手段,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客观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多焦视网膜电图图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的组织结构的改变及其相应的视网膜功能变化的关系。我们应用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ERG)检测了Ⅲ~Ⅳ期糖尿病视风膜病变患者38例60眼,结果显示OCT图像特征大致可分五种形态,m-ERG反应密度图形可以反映出黄斑的视网膜功能并与黄斑区的组织形态的改变有较密切的关系。OCT及m-ERG的应用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组织形态和视网膜功能的评价及随访提供可靠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Early changes of retinal func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
detected by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 下载免费PDF全文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changes of retinal func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 detected by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
(mfERG).
·METHODS: The first-order kernel responses of mfERG were
recorded fromeyes of 33 normal control subjects, 63 diabetic
patients without retinopathy and 43 diabetic patients with
background retinopathy. The response densities and implicit
times of N1 and P1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control, diabetic
patients without retinopathy and diabetic patients with
retinopathy.
·RESULTS: The response densities of N1 and P1 in central 3
rings were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diabetic eyes with and
without retinopathy. And the implicit times of N1 and P1 were
delayed significantly only in diabetic eyes with retinopathy.
·CONCLUSION: mfERG can detect the early changes of
retinal function quantitatively in diabetic patients. Analysis of
response densities and implicit times of N1 and P1 can reflect
the progress of local retinal dysfunction in diabet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采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对正常对照组、尚未出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测,了解mfERG发现糖尿病早期视功能变化的能力。方法采用mfERG进行视功能检测,所有受检者分为33例(33只眼)正常对照组以及63例(63只眼)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患者均无视网膜病变。对2组mfERG中N1波与P1波的反应密度与潜伏期进行比较。结果mfERG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前已有异常,主要表现为环1、环2的P1波反应密度以及环1-环3与环5的N1波反应密度降低。结论mfERG能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之前,客观定量地发现早期视功能的变化程度与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的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PDR患者40例44眼(PDR组)和正常对照组40例40眼进行mf-ERG检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DR患者组mf-ERG 1~5环的反应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N1波潜伏期在4环、P1波潜伏期在2~5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结论:Mf-ERG可有效地评价PDR患者视网膜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接受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6例36眼。糖尿病病程(10.3±2.9)a;术前视力0.10±0.06。所有患者术眼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采用mf-ERG进行检查。检测项目包括术前和术后视网膜后极部各环和四个象限P1波和N1波潜伏期和振幅密度。结果 术后6个月,患者在0、1、2环的P1波潜伏期均较术前延长(均为P<0.05);3、4环P1波潜伏期均较术前变化不大(均为P>0.05);0、1环N1波潜伏期较术前延长(均为P<0.05);2、3、4环N1波潜伏期变化不大(均为P>0.05)。术后6个月,患者在0、1环的P1波、N1波振幅密度均较术前减小(均为P<0.05);2、3、4环P1波、N1波振幅密度变化不大(均为P>0.05)。术后6个月,患者鼻上象限P1波潜伏期较术前延长(P<0.05);鼻下、颞上、颞下象限P1波潜伏期变化不大(均为 P>0.05);四个象限N1波潜伏期均较术前变化不大(均为P>0.05)。术后6个月,患者四个象限P1波和N1波振幅密度较术前均变化不大(均为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变会进一步加重,mf-ERG能客观定量地评定视网膜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多焦视网膜电图(ERG)特性和评价多焦ERG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了 12例(24眼)RP患者的多焦 ERG,测试野为26.6°×22.1°,记录 103个部位的反应,同时检测全视野 ERG。结果RP眼在各个环的a波和b波潜伏期、b波振幅密度和振幅之和均较正常值有显著延长和降低(P<0.05或P<0.01)。50%患眼在第1环可记录到潜伏期正常、振幅密度和总和均降低的b波,而75%患眼的全视野ERG呈平坦反应。结论 多焦ERG能更有效地评价RP的黄斑区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对比并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重度非增生期及增生期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一阶函数核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DR患者46例72眼分为2组:一组为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23例38眼,另一组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23例34眼。设立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人23例34眼。采用罗兰的多焦视觉电生理检查仪进行mERG一阶函数核反应检查,提取数据后分析比较2组患者mERG1~5环的N1波、P1波的振幅密度值及峰时值。结果PDR组的N1波和P1波的振幅密度值比NPDR组下降,第1环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2~5环N1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R组的N1波和P1波的潜伏期比NPDR组延迟,2种波形第1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5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1波4环除外)。结论DR从非增生期进入增生期,mERG一阶函数的N1和P1波在黄斑中心凹区振幅密度值下降明显,而在黄斑区外视网膜则以潜伏期的延长为明显。N1和P1波的振幅密度值对反映视细胞功能更为敏感,而潜伏期则可能与视网膜缺血的关系相对密切。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mERG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对34例(68眼)糖尿病患者及mERG对23例(45眼)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测。结果从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NDR)患者到Ⅰ期、Ⅲ期DR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呈增加趋势,Ⅲ期DR患者的黄斑区各部位视网膜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0.05);且与视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Ⅰ期DR患者的P1波及N2波反应密度较NDR患者减少(P<0.01或0.05),Ⅲ期DR患者的N1波、P1波、N2波潜伏期分别较NDR患者或Ⅰ期DR患者延长,各波反应密度分别较NDR或Ⅰ期DR患者减少(P<0.01或0.05)。中心凹区视网膜平均厚度与P1波潜伏期及反应密度呈显著相关(P<0.05);黄斑区及旁中心凹区的视网膜平均厚度与N2波反应密度及潜伏期呈显著相关(P<0.01或0.05)。结论当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增加时,相应的视网膜功能出现损害,RTA结合mERG的检查,可更加全面地反映DR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