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癌组织和肝癌旁组织中γ—谷氨酰转肽酶糖链结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肝癌组织和肝癌旁组织中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力及其N-连接型糖链结构的变化。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癌组织和肝癌旁组织中的γ-GT活力,并用固相凝集素亲和层析测定γ-GT的糖链与刀豆球蛋白(ConA)和曼陀罗凝集素(DSA)结合百分比,以研究肝癌γ-GT糖链结构的变化,结果:肝癌组织中γ-GT活力均较肝癌旁组织明显增高,两者相比,肝癌组织中γ-GT与ConA柱不结合的组分明显升高,弱结合和强结合的组分显著降低,在DSA柱上则相反,不结合的γ-GT组分显著降低,弱结合和弱结合的γ-GT组分显著升高,结论:肝组织癌变后,其γ-GT活力明显增高,而且伴随着γ-GT糖链结构的明显变化:二天线糖链结构明显减少,三、四天线糖链结构明显增高,提示带多天线糖链结构的γ-GT可能是一种肝癌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肝癌γ-谷氨酰转肽酶糖链的凝集素亲和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肝癌γ-谷近酰转肽酶(γ-GT)糖链结构的变化以寻找新的肝癌标志物。方法:将肝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肝组织中γ-GT抽提液、肝癌患者血清和正常人血清,分别用ConA和DSA两种固相凝集素柱进行亲和层析,有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各收集管的γ-GT活力并计算不同结合组分的百分比。结果:肝癌组织与癌旁正常肝组织相比,其γ-GT中与ConA柱不结合的组分明显升高,弱结合和强结合的组分显著降低;在DSA柱上则相反,不结合的γ-GT组分显著降低,弱结合和强结合的γ-GT组分显著升高。血清γ-GT分析结果与此相似。结论:肝组织癌变后,其γ-GT的糖链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2天线糖链结构明显减少,3、4天线糖链结构明显增高。提示带多天线糖链结构的γ-GT可能是一种肝癌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凝集素亲和层析分析血清GGT寡糖链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凝集素亲和层析法,探讨血清GGT在各种肝病时其寡糖链的变化,寻找出肝癌特异性GGT寡糖链结构,为进一步建立简易、特异的小柱亲和层析法分离肝癌特异性GGT奠定基础.方法以唾液酸酶水解GGT糖链末端的唾液酸,再用DSA和ConA亲和层析柱对各种肝病患者血清GGT进行洗脱,结合两种凝集素结合糖链的特性,分析其糖链结构.结果血清经唾液酸酶水解,再用两种凝集素亲和层析后,发现肝病患者GGT糖链结构均有所变化.N糖链天线数肝癌>良性肝病>正常人,糖链末端唾液酸量肝癌>良性肝病>正常人.肝癌病人出现和DSA强结合组分,该组分不被ConA结合.结论肝癌病人血清GGT可出现和DSA强结合的三天线或四天线N糖链,可利用这一特点建立检测肝癌特异性GGT的凝集素亲和小柱层析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与欧蔓陀罗凝集素(DSA)强结合的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抗体进行鉴定。方法以纯化的人肝癌组织DSA强结合的γGT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经ELISA筛选和有限稀释法获得稳定分泌mAb的细胞株。结果获得5株分泌抗DSA强结合γGT的mAb细胞株,其中3株分泌的mAb具有较高的特异性;ELISA法测定小鼠腹水mAb的效价≥625000;亚类鉴定mAb为小鼠IgG1。结论成功制备了抗DSA强结合γGT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建立免疫学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肝癌与肝硬化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肝型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麦胚凝集素亲和层析柱分离得到血清碱性磷酸酶肝同工酶,再用蔓陀罗凝集素亲和层析柱分析其糖链结构,发现该同工酶在肝癌和肝硬化患者中糖链结构不同,表现为与蔓陀罗凝集素的亲和力不同,肝癌血清含有与蔓陀罗凝集素强结合的肝型同工酶,而这在肝硬化及其它良性肝胆疾病和正常人中均未发现,肝癌血清碱性磷酸酶型同工酶的这种特征的糖链结构,有可能成为肝脏癌变的新的血清学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欧蔓陀罗凝集素分离纯化人肝癌组织中强结合的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为进一步制备其抗血清提供抗原,以期对肝癌早期诊断进行研究。方法人肝癌组织经匀浆、溶解、盐析、透析、层析等步骤进行分离纯化;纯化过程中用IFCC推荐方法测定洗脱物的γGT催化活性,用紫外法监测蛋白出峰图谱,用Lowry法测定蛋白含量。结果经过粗提、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及凝集素亲和层析等纯化步骤得到电泳纯的γGT,其比活为10.56U/mg蛋白,纯化倍数为84.9,得率为1.60%。结论该分离纯化方法能够较好地分离纯化人肝癌组织中欧蔓陀罗凝集素强结合的γGT。  相似文献   

7.
用麦胚凝集素亲和层析柱分离得到血清碱性磷酸酶肝型同工酶,再用蔓陀罗凝集素亲和层析柱分析其糖链结构,发现该同工酶在肝癌和肝硬化患者中糖链结构不同,表现为与蔓陀罗凝集素的亲和力不同。肝癌血清含有与蔓陀罗凝集素强结合的肝型同工酶,而这在肝硬化及其它良性肝胆疾病和正常人中均未发现。肝癌血清碱性磷酸酶肝型同工酶的这种特征的糖链结构,有可能成为肝脏癌变的新的血清学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胆管癌胆管胆汁中糖蛋白糖链结构变化及其酶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胆管癌胆汁中糖蛋白糖链结构的变化及其酶学机制,探讨胆汁中糖蛋白成份厦其糖链结构的改变在良恶性胆道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各种生化技术将一组恶性胆道病变(胆管癌27例、胆囊癌9例、壶腹癌5例)和20例良性胆道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病人胆管胆汁中的蛋白分离出来,进行糖蛋白定性。采用制备好的HRP标记凝集素探针(DSA-HRP、WGAHRP、LCA-HRP、ConA-HRP)分别对良恶性胆管胆汁中的糖蛋白的糖链结构进行检测和分析。将已分离、纯化和鉴定好的GnT-Ⅲ、Ⅳ、Ⅴ的最适受体底物与上述胆管癌、胆囊癌组织及良性胆管组织的酶液进行反应,再以HPLC测定组织中(GnT-Ⅲ、Ⅳ、Ⅴ的活力。结果:良恶性胆道病变的胆汁中糖蛋白的糖链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胆管癌胆汁中糖蛋白的糖链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天线数和核心岩藻糖的明显增多,还可能伴有平分型GlcNAc的增多。GnT-Ⅴ、Ⅳ、Ⅲ的活力在胆管癌和胆囊癌癌组织中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尤以GnT-Ⅴ、Ⅲ活力增高更明显。结论:胆管癌胆汁中的糖蛋白厦其糖链结构的变化可能对胆管癌的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胆管癌组织中糖基转移酶活力的改变是胆汁中糖蛋白糖链结构变化的酶学机制。  相似文献   

9.
人体组织细胞内含有多种酶和糖类。诸如γ-转肽酶(γ-GT)和乳酸脱氢酶(LDH)在肝细胞内含量较多;糖类肝细胞以唾液酸(NANA)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GLCNAC)为主[1]。因此本研究选用能专一性结合GLcNAc和NANA的麦胚凝集素(WGA)”’,沉淀肝脏疾病中的血清Y-GT和LDH的含糖同工酶,分别检测各自活性,探求y-or和ron及同工酶活力变化与肝脏有关疾病的相关关系.寻求作为肝脏某一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l材料与方法1.且材料麦胚凝集素由第二军医大学生化教研室提供;血清样品取自湖北咸宁地区医…  相似文献   

10.
不同组织产生之甲胎蛋白糖链结构不同,用不同植物凝集素可使之区别。本文报告用扁豆凝集素亲和交叉免疫电泳自显影法,对100例确诊肝癌患者和30例甲胎蛋白增高的良性肝病患者检测结果,可与扁豆凝集素结合的甲胎蛋白在肝癌中均>25%,良性肝病均<25%。其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无假阳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An 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 III which catalyzes the addition of N-acetylglucosamine through a beta 1-4 linkage (bisecting N-acetylglucosamine) to the beta-linked mannose of the trimannosyl core structure of N-linked oligosaccharides of glycoproteins was measured in human serum, and liver and hepatoma tissues. The enzyme activity in serum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in patients with hepatomas and liver cirrhosis, and the activity markedly decreased on th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reatment. High activities were also found in the hepatoma and cirrhotic liver tissues, indicating that the serum activity reflected the activity in the tissues. The assaying of the enzyme activity in serum appears to be useful for the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primary hepatoma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125I 放射粒子对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损伤的差异性.方法 51 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正常组(6 只)、对照组(15 只)、肿瘤组(15 只)和治疗组(15 只).肿瘤组及治疗组在兔肝左叶内种植VX 2 肿瘤组织块,治疗组种植肿瘤术后14 d 由CT 引导经皮在肿瘤近中心位置植入125I 放射粒子,对照组在同一时间仅在正常肝脏左叶植入125I 放射粒子.分别于肿瘤种植术前,术后14 d 、21 d 、28 d 进行MRI 及血清ALT 定量检测.正常组只在与其他三组相同的时间点进行血清ALT 定量检测.结果 (1)肿瘤组和对照组动物在放射粒子植入后各时间段的MRI 扫描图像中,未发现放射损伤形成的明显异常信号.(2)肿瘤组与治疗组在125I 放射粒子植入前,肿瘤体积无明显差别;放射源植入后,治疗组动物肿瘤体积小于相应观察点肿瘤组.(3)正常组和对照组间A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125I 放射粒子植入后与同时间段肿瘤组动物ALT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4)治疗组动物肝脏VX 2 肿瘤细胞光镜下与上述肿瘤组动物表现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相同放大倍率下,单个高倍视野内所见的呈异常核分裂相的肿瘤细胞较肿瘤组动物为少;对照组动物肝脏组织细胞光镜下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组织间植入125I 放射粒子可抑制肝肿瘤生长,同时对正常肝组织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15.
人肝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甲胎蛋白基因片段扩增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外周血肝癌发生相关甲胎蛋白(AFP)基因在肝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肝癌组织和肝病患者外周血中制备总RNA,经随机引物和逆转录酶作用合成cDNA,再以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AFP基因,并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 RT—巢式PCR扩增的AFP基因片段为159bp,与原设计一致;在20份肝癌及其癌周和远癌组织中,AFP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65%和0%;肝癌患者外周血AFP基因检出率为53.7%,明显高于肝硬化、急、慢性肝炎和肝外肿瘤组患者(P<0.01);在Ⅰ、Ⅱ和Ⅲ期肝癌中AFP基因阳性率分别为33.3%、26.3%和71.8%;伴肝外转移者全数阳性;AFP<50ng/ml肝癌AFP基因阳性率为50%,且与肝癌大小无关。结论 外周血AFP基因检测是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肝外转移或术后复发的有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