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十五种原小檗碱型季铵生物碱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优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元瑶  陈燕祥  朱斌  李芳  郝雷  李信炯 《药学学报》1988,23(12):938-943
评价了色谱优化指标的选择,提出用色谱图中组分(i)与参比组分(s)保留体积比值的对数值[ln(V(R(i)/VR(s)]来表示各组分的保留行为,以相邻物质对的ln(VR(i)/VR(s))的差值[ln(VR(2)/VR(2))-ln(VR(1)/VR(s))=ln(VR(2)/VR(1))=In α′]为选择性指标;对天然产物中存在的十五种原小檗碱型季铵生物碱的反相色谱条件进行了优选;并根据检测结果,讨论了不同基团在原小檗碱母核上的不同位置与色谱图中保留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具心血管活性的异喹啉类生物碱为先导物,结合某些钾通道阻滞剂的结构特征,设计合成了28个3,4-二氢(I1~4)和1,2,3,4-四氢苄基/萘甲基异喹啉化合物(II1~18)及有关季铵衍生物(I5,6和II19~22)。药理试验表明:除化合物I4有一定升压作用外,大多化合物有不同程度的降压和减慢心率活性,其中化合物II1的降压活性最强。分析定量构效关系发现:化合物母核氮原子电荷愈大(即其绝对值愈小),降压作用愈强;反之,减慢心率作用愈强。异喹啉母核氮原子电荷可能为影响作用于血管或心脏组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8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 μg/4.5 μg,吸入治疗bi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 μg,吸入治疗qd。两组均连用3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和临床症状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FEV1、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观察组FEV1、FEV1%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aO2较前明显上升,PaCO2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AT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稳定期COPD具有协同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与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体外抑制脑和肝内MAO活力的试验,比较了51种硫双肼类似物,从中选出抑制作用较强者,进行体内抑制MAO活力试验,和急性毒性比较。试验证明,硫酰肼类型化合物的体内抑制作用比等电原子—氮酰肼类型,或氧酰肼类型要强大(硫酰肼类最强,氮酰肼类其次,氧酰肼类最弱)。后两类型化合物可能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硫酰肼的烷基化的有效基团(R)为异丙基、丁基、苄基、苯乙基,毒性以异丙基最小。硫酰肼中丙酰基或乙酰基的作用差异不显著。硫双肼的作用集中了上述三个组分的优点,故它的毒性甚低(LD505170mg/kg)。Y:—S—,—O—,—O—CH2—CH2—O—,R—N<.n:1.2. 硫双肼Y:—S—,R:—CH(CH3)2,n:2  相似文献   

5.
半乳糖化季铵壳聚糖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合成和表征半乳糖化季铵壳聚糖衍生物作为潜在的肝靶向基因载体。方法 以天然聚合物壳聚糖为原料,首先制备季铵化壳聚糖,然后在其2-NH2上和乳糖酸反应,或与乳糖反应,用KBH4还原,制备得到未见文献报道的半乳糖化季铵壳聚糖衍生物。分别用FTIR,^1HNMR,^13CNMR和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与结论 半乳糖化季铵壳聚糖衍生物有望作为潜在的肝靶向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负载抗龋DNA疫苗pVAX1-wapA质粒的壳聚糖和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优化其制备工艺,测定其细胞转染效率。 方法 以包封率和粒径为主要指标,单因素法考察载体浓度、pH值、N/P、TPP浓度等因素的影响,Realtime-PCR检测细胞对质粒编码蛋白的转录表达水平以评价载质粒纳米粒的促转染作用。 结果 制得的载DNA疫苗纳米粒粒径均一,形态圆整。壳聚糖(CS)纳米粒粒径为(219.2±18.2) nm,Zeta电位为(24.7±3.5) mV,包封率为91.24%。季铵化壳聚糖(CSTM)纳米粒粒径为(222.5±15.6) nm,Zeta电位为(19.6±1.2) mV,包封率为87.66%。纳米粒可以促进pVAX1-wapA进入细胞,并成功被转录。 结论 制备的包载pVAX1-wapA的季铵化壳聚糖纳米粒可用于重组基因疫苗的运送。  相似文献   

7.
钟治球  仲山  刘璐  王建设 《安徽医药》2016,20(9):1773-1775
目的 定量观察和比较米库氯铵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于婴幼儿短时手术中的组胺释放程度及相关不良反应。 方法 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儿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给予米库氯铵0.2 mg·kg-1(M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1(C组)后插管。分别在静脉麻醉后,注射肌松药前(Ta),给予肌松药后4 min(Tb),7 min(Tc)时,采集静脉血样,使用Elisa法测定血浆组胺浓度。在入室基础镇静后(T1),麻醉后未给肌松药前(T2),给予肌松药后1 min(T3),3 min(T4),5 min(T5),10 min(T6) ,记录6个时刻的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观察记录两组麻醉过程相关不良反应。 结果 与C组相比,M组组胺浓度明显增高(P<0.05)。两组在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组胺释放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在普通小儿手术麻醉中,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相比,米库氯铵可引起更大程度的组胺释放,但两者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异丙托溴铵(ipratropium bromide)是一种合成的抗胆碱能药物,本文评价异丙托溴铵治疗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用途。药理学异丙托溴铵通过抑制副交感神经末梢的环磷鸟苷(cGMP)系统阻断迷走神经中解的支气管收缩。此外,还可在神经节后神经肌接头处,通过与乙酰胆碱的竞争性拮抗作用,抑制肥大细胞产生递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夏文娟  王学中 《安徽医药》2017,38(12):1572-1574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白细胞(WB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6 min步行距离(6MWD)和改良英国MRC 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的对照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FEV1%、PaO2、PaCO2、6MWD及mMR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AECOPD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症状,恢复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思力华)对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作用,并探讨深吸气量(IC)、用力呼气量(FVC)对评价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 3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对照组14例。对照组给予支气管扩张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噻托溴铵18 μg吸入,qd,疗程6个月。治疗前评估2组一般情况,测定基线肺功能、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比较两组肺功能IC、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呼气量(FVC)的百分比FEV1∕FVC、临床症状评分,疗效评定,急性加重次数,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肺功能IC、FVC、FEV1%pred、FEV1∕FVC(%)均较治疗前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急性发作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急性加重次数减少、治疗疗效、以及肺功能IC、FVC上优于对照组,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论 联合使用噻托溴铵治疗支气管扩张症能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减轻咳嗽、咳痰、气促、喘息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减轻未来发作风险。噻托溴铵可提高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IC、FVC。也提示IC、FVC可以评估支气管扩张剂的疗效,且较FEV1∕FVC、FEV1%pred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胡文祥  恽榴红  张连锋   《药学学报》1997,32(9):699-703
芳香稠环取代酰氯的合成胡文祥恽榴红张连锋(国防科工委军事医药研究发展中心,北京100101;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许多高效药物和激素用量甚少,分布全身代谢后血药浓度更低,并且它们又往往不含强烈的发色基团,因此在药代...  相似文献   

12.
抗有机磷酸酯药物的合成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一类双吡啶季铵盐化合物,对抗小鼠有机磷酸酯化合物中毒有效,其中一些化合物的抗毒效价超过了文献报道的HI-6,HGG-42的水平。为探讨其构效关系,用EHMO方法计算了23个化合物的分子轨道指数,从中发现吡啶环Ⅱ和羰基可能是化合物的活性部位,影响抗毒作用的因素有二个,并再次设计合成了二个新化合物,量化计算预测的抗毒效价与药理结果一致。化合物与胆碱N受体结合有较强的选择性,根据计算,提出了其可能的作用模式,推测N受体活性部位除有文献报道的阴离子部位、亲酯中心、疏水区域外,还可能有轨道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13.
2-芳基-3-吲哚取代乙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焦虑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合成2-芳基-3-吲哚取代乙酰胺类化合物,从中筛选有抗焦虑作用而无镇静、肌松等副作用的活性化合物。方法 由取代苯和琥珀酸酐经傅-克反应得到取代苯甲酰基丙酸,取代苯甲酰基丙酸和氯甲酸乙脂生成混合酸酐,再和相应的胺反应得到取代酰胺,取代酰胺和取代苯肼经费歇尔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 得到新化合物20个。结论 初步受体结果表明,多数化合物均与外周苯二氮受体有较强结合,在小鼠高架十字迷宫试验中发现一些化合物有明显的抗焦虑作用,且不能拮抗印防己毒素(PTX)诱发的惊厥作用,显示无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取代四氢异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粉防己碱有钙拮抗作用,临床试用于治疗高血压,其裂解产物钙拮抗作用降低,但有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作用,本文以裂解物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两类取代的四氢异喹啉衍生物Ⅲ及Ⅳ。初步药理试验表明:大部分化合物有α-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作用,少数化合物钙拮抗活性有所增强,其中Ⅲ15,19对正常麻醉大鼠有一定的降压作用、Ⅳ17,19对实验性动物心律失常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部分化合物量化计算表明:化合物与α1-受体作用方式可能是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  相似文献   

15.
张三奇  赵德化  梅其炳  冯锐 《药学学报》1998,33(10):789-792
To develop new drugs with the effects of lowering blood-fat and blood pressure, compounds 1~7 and 10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s of 2-methyl-2-[4-(4-chlorobenzoyl)phenoxy]propionyl chloride with a hydroxyl group in 1,4dihydropyridines. Compounds 8 and 9 were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s of 2-methyl-2-[4-(4- chlorobenzoyl)phenoxy]propionyl chloride with salicylic aldehyde first, and then with β-aminocrotonates. All 1~10 are new compounds,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means of 1HNMR and MS. The effects of compounds 1~10 on lowering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investigated, and some of which were found to have the effects of lowering triglyceride and blood pressure.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S-(5-硝基呋喃-2-甲酰)-缩氨基硫脲类和S-(5-硝基呋喃-2-甲酰)-取代缩氨基硫脲类、次烷烃基-双-[S-(5-硝基呋喃-2-甲酰)]-缩氨基硫脲和次苯基-双-[S-(5-硝基呋喃-2-甲酰)]-缩氨基硫脲类等31个化合物的合成.经日本血吸虫病动物筛选试验,发现S-(5-硝基呋喃-2-甲酰)丙酮-苄基取代缩氨基硫脲(Ⅳ)和S-(5-硝基呋喃-2-甲酰)-了酮-缩氨基硫脲(Ⅺ)给二组病鼠治疗后检获虫数比对照组鼠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7.
张明哲  何美玉 《药学学报》1984,19(10):737-741
2-吲哚甲酰肼与取代基为H,CH3,ClCH2,C2H5,CH3(CH2)3,4-Br-C6H4和3-吡啶基的甲酰氯在DMF中反应时均得双酰肼化合物。但在乙腈中与乙酰氯或丙酰氯反应时,分别得到两种失水产物,经13C核磁共振仪分析表明其为吲哚2位(口恶)二唑取代的化合物,其余仍为双酰肼化合物。体外试验显示;N-甲酰基,N-氯代乙酰基-2-吲哚甲酰肼(Ⅰ,Ⅲ)和2-[2-(5-乙基)-1,3,4-(口恶)二唑]-吲哚(Ⅸ)对强毒人型结核菌H37RV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两种新选择性保护方法由L-丝氨酸和α-酮戊二酸为原料经几步合成了8个目标化合物。体外抑菌该验表明除TMV外,对金葡球菌209P和大肠杆菌44822具有中等到强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4-甲基-7-羟基-6-或-8-烯丙基香豆素是一类新的辐射防护剂,但由于其脂、水溶性都很小,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及口服效果。为改善其溶解度,从增加有效基本结构的亲水或亲脂性的角度,合成了14个香豆素衍生物,测定抗辐射活性并研究了亲水,亲脂性与活性之间的关系,获得一定的结果。5a和6a能在油酸乙酯中溶解,后者在水中也有一定的溶解性,且二者都保持了活性。  相似文献   

20.
取代4-苯乙烯基香豆素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嵩  徐世平  李兰敏 《药学学报》2001,36(4):269-273
目的为寻找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取代4-苯乙烯基香豆素化合物。方法用相转移Wittig反应和Horner反应得目的物,用1HNM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用HL-60,KB,HCT-8和Bel-7402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所合成的20个(1-20)4-苯乙烯基香豆素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8对KB细胞株有效。结论化合物18显示了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