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安老汤源于《傅青主女科》,用以治疗“妇人年五六十,经断已久,或又行经者,或下紫血块,或红如血淋”,傅氏认为,此乃“血崩之渐”,而制“安老汤”。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此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20例,尤其是对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加减治疗冠心病二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真心痛”之范畴,其病因病机颇为复杂,或伤于七情,损于饮食,或寒邪侵袭,年老久病等,致使心脾阳虚,阴寒内盛,痰浊滋生,进而形成痰浊凝滞,胸阳不展,心脉痹阻而发病,笔者运用温胆汤治疗冠心病效如桴鼓,现举例介绍如下。 案1李某,男,51岁  相似文献   

4.
奔豚汤(《金匮要略》)由甘草、当归、川芎、白芍、半夏、生葛根.黄芩、生姜、甘李根白皮组成.原用治肝郁化火之奔豚证.该方主要功能,滋养阴血,调肝和血,清热降逆.笔者在临床中以本方治疗妇科病,获得较好疗效.[经期呕吐]赵××,24岁.1992年8月9日因半年来每次经行时呕吐,腹痛作胀,经服维生素B_6,颠茄片等药治疗未愈.刻诊;经水27天至30天一行,经色淡红有小血块,腹痛发胀欲呕,胃脘痞满,心中烦闷,口苦咽干,头晕昏沉,小便黄,大便稍干,舌质淡红,苔略黄,脉细数,证属血虚有热,胃气不和,治宜滋养营血;和胃降逆.处方:黄芩18g,川芎、半夏各10g,杭芍、陈皮、甘李根白皮、当归各12g,葛根15g,服5剂后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已痊愈.按:经期气阴易虚,如肝气横逆肝木乘脾,则腹痛胀呕.虚者多与肝脾胃有关,只顾香燥健脾行气,  相似文献   

5.
绝经前后诸证临床表现为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精神倦怠、便溏纳呆、下肢浮肿、烦躁易怒、情志不宁、失眠健忘、腰背酸痛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病程长短不一,短者数月、长者可迁延数年乃至十几年不等。自1993年以来,笔者用龟板安老汤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100例,疗效较  相似文献   

6.
<正> 通窍活血汤出自《医林改错》,由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生姜、红枣、麝香、黄酒组成。主治瘀阻头痛,耳聋脱发,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等,以瘀血阻窍为主要病机。笔者依其活血通窍之功能,加减应用于某些顽证,收效颇佳,兹撷录治验2则,以供诸同好,尚望指正。一、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马某,男,38岁,农民。自1978年起,大便经常带有粘液并混杂紫暗色血丝,有腐臭,每日7~8  相似文献   

7.
<正> 案一某女,50岁。于1986年5月2日晨起患“中风”,经中西药物治疗好转,但出现呃逆,服药无效而求治中医。刻诊:精神抑郁,面色暗,闻喉中呃声频频,时干呕无臭  相似文献   

8.
归脾汤属临床常用方剂之一,临证随病情化裁加减,每收显效。现将笔者治验二则体会如下。案1:王××,女,30岁,农民。1980年10月7日初诊。素体虚弱,一月前突因惊吓而不省人事,经入院治疗,疾愈出院。一周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头晕目眩,惊悸,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两目紧闭,问询不应而来诊。诊见:面色的(白光)白,表情淡漠、胆怯,面部肌肉时有搐动,舌质淡无苔,脉细弱。证属心脾两虚型眩晕,治宜  相似文献   

9.
<正> 嗜异症嗜异症多见于小儿,成人较少.现介绍治愈一例成年患者: 焦×,男,53岁,农民.1979年6月23日初诊.主诉:头昏、胃脘疼痛,中满食少,四肢乏力.脉迟,舌苔薄白,面黄肌瘦.经再三追问病史,方言三十余年来,每晚吃黄板土一碗才能入睡.我思此为嗜异症,当先治胃脘痛,即开藿香正气散加肉桂、五味、小香,二  相似文献   

10.
蒋贵梁 《四川中医》2001,19(1):76-76
1 哮喘、Ⅱ型糖尿病董×,女,58岁,退休工人,1997年5月5日初诊。患支气管哮喘15年余,常反复发作而病情逐渐加重,1992年后长期服地塞米松等激素类及抗生素类药物以控制其病情的发展。近半年多以来,体质下降更为明显,就诊时喘息不已,不能上楼而邀余前往诊之。观其颜面浮肿而晦暗,双下肢亦水肿但形体消瘦,唇舌紫暗,苔黄白而厚腻,张口抬肩,喘促不休,喉间漓漓有声。近数月口苦、口渴极甚,昼夜饮水十多斤,虽饮水多而渴不止,小便清长量多而频,夜尿七、八次之多,胸脘痞闷,厌食厌油,或饥不欲食,恶心干呕或呕吐,痰涎壅盛,量多而稠,或灰白或黄色,并双足…  相似文献   

11.
梅核气是临床常见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咽异感症,其病程长,症状反复,迁延难愈。中医认为本病病机多为情志不调,肝郁脾虚,痰气互结。笔者老师李淑良主任强调治疗本病应明确病因,辨证施治,以八珍汤治疗气血两虚引起的梅核气,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阳和汤是《外科全生集》中治疗阴疽的代表方,笔者用其治疗内科、妇科疾病,也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清中启脾汤出自宋·骆龙吉所著之《增补内经拾遗方》一书,原方主治肺脾不足之虚咳,泄泻诸疾。因其方以补为主,补中寓泻,具健脾补肺,益气养血,调和气机,化湿止咳之功,我临证应诊,运用于治疗各科疾病,均有较好效果。兹举病案两例如下: 一、圆臀内障案刘××,男,59岁,农民。1983年1月9日就诊。患者数月前忽觉视物微昏,眼前常见黑花撩乱,如蝇飞蚊舞,饮食无味,脉象虚弱。西医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因惧于手术而来诊治。思此乃脾胃虚衰,中土失于健运,精气不能上荣,眼珠混浊而成。试投清中启脾汤加味: 苡仁山药白术茯苓扁豆各10克贝母陈皮白芍枳实炙草各6克石斛10克水煎服。连服八剂,竟获良效。复诊诸症消失,视觉基本趋于正常。嘱其以汤更散,续服月余,以收全功。按《灵枢》云:“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  相似文献   

14.
藿朴夏苓汤为治疗湿温初起的常用方之一,选用廖世煌教授治疗湿温病案二则,探讨湿温病的病证机理,得出湿温病主要由湿热外感、脾胃虚衰引起,治疗上应该兼顾湿热有所偏重,灵活加减运用霍朴夏苓汤。  相似文献   

15.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喉痹验案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冬梅 《北京中医》1997,16(1):58-58
  相似文献   

16.
王芳 《山东中医杂志》2009,28(7):507-507
小陷胸汤系张仲景《伤寒论》方,“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其病机为痰热相结,治以清热、涤痰、开结,此方由瓜蒌实、黄连、半夏三味药物组成。笔者跟师学习过程中发现,此方加减治疗胸痹、咳嗽等病疗效显著,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其组成:黄芪、当归、赤芍、川芎、地龙、红花、桃仁。功效:补气、活血、通络。适用于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侵入,血脉瘀滞所致的病理变化。笔者应用此方加化痰药,结合针灸治愈二例由络脉空虚,风邪乘之,血脉不畅,痰瘀阻络引起口眼歪斜的“(口呙)僻”和右侧肢体麻木的“中风先兆”。现简介如下:例一:温×,女,25岁,农民,于1990—4—10来诊。患者午饭时,头部汗出,急理家务,不慎风邪入中。翌晨醒后,发现口  相似文献   

18.
治疗方法 :穴取风池、正营。用 30号 2寸毫针。风池穴针向鼻尖方向进针 1 2寸深 ,行捻转泻法 ,要求针感直达病所或者针感达同侧眉棱骨处。正营穴 :眉毛中点直上入发际2 5寸处取穴 ,向后平刺 1 5寸 ,行捻转泻法。单侧痛取患侧 ,双侧痛取双侧穴。经前或经期头痛发作开始时治疗。每日 1次 ,直到痛止 (经期亦不间断 )。治疗结果 :治疗 10 5例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18年 ,全部患者均在经前或经期头痛 ,经期过后痛减。一次治愈 (本次行经头痛消失 ,下月来潮前及经期未发头痛 ,随访半年无复发 ) 80例 ,3次治愈 18例 ,10次治愈 7例 ,有效率 10 0 …  相似文献   

19.
20.
介绍两例采用真人养脏汤加减内服及自拟中药灌肠方灌肠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验案。其治则为益气健脾、补肾,温中止泻,应用效果良好,可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