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totalocclusion,CTO)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09年8月冠状动脉造影示慢性闭塞病变的患者125例,按年龄分组,对照观察老年组[年龄≥60岁,平均(74.6±10.7)岁]56例及中青年组[年龄〈60岁,平均(52.3±12.6)岁]69例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病变特点、闭塞血管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结果老年组女性患者比例、高血压病患病率、脑血管病及其他疾病患病率高于中青年组,闭塞时间长于中青年组,合并2支以上血管闭塞率较中青年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闭塞病变血管支数及部位、平均造影剂用量、应用导丝数量及球囊数量、支架植入数、闭塞病变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CTO患者行PCI安全可行,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韩伟  蔡丽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55-1056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292例,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组)141例和冠心病非糖尿病组(对照组)151例,对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血管狭窄的程度较重(狭窄程度I〉75%的比例为78.01%比52.32%(P〈0.05),3支血管均发生病变的比例显著增高(59.57%比36.42%,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广泛且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方法收集2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老、中、青三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梗死部位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结果(1)三组间吸烟、饮酒、阳性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差异性显著(P〈0.05)。(2)中青年组典型胸痛者、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三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而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低于老年组,三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3)中青年组以前壁梗死、单支血管病变为主,老年组以下壁梗死、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三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1)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男性多发,吸烟、饮酒、家族史、高TG为区别于老年组的特征;多突然起病,有典型胸痛;预后好,并发症及死亡率低;冠状动脉血管以单支病变为主,三支病变较少。(2)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女性比例显著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症状多不典型;预后差,并发症及死亡率高;冠状动脉血管以多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282例,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各组(由单支到多支)hs—CRP水平呈递增趋势,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狭窄各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清hs-CRP增高明显,各组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O.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175,0.173。结论hs—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相关性,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hs—CRP水平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青年与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肠镜活检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42例中青年直肠癌患者(中青年组,年龄〈60岁)和65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老年组,年龄≥60岁)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中青年组直肠癌家族史发生率较老年组高(P〈0.05),首发症状中黏液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发生率较老年组高(P〈0.05),便秘发生率较老年组低(P〈0.05).发病至确诊时间较老年组长(P〈0.05)。两组在腹痛、腹部肿块为首发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组比较,中青年组肿瘤多位于腹膜返折下(P〈0.05),腺癌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黏液和印戒细胞癌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高分化肿瘤发生率显著降低,低分化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肿瘤Dukes分期、平均生存时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直肠癌患者较老年患者发现晚.恶性程度高,受遗传因素影响大,首发症状较老年患者有明显差异,如能及早诊断和手术治疗,两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患者冠状动脉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142例冠心病患者列入研究,其中46例合并MS,为病例组,其余96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冠状血管进行损害程度评分,心脏彩超检查了解心功能,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血压、体重指数。结果MS组冠状动脉造影评分高于非MS组(P〈0.05),小血管病变多于非MS组(P〈0.05),心脏射血分数低于非MS组(P〈0.05)。结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中冠脉发生多支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的可能性明显增大,而病变累及范围越大,血管病变越严重,其心功能损害也越大。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合并血糖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血糖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23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血糖异常组114例,血糖正常组122例,对其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吸烟史、体质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糖异常组高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载脂蛋白B水平均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或P〈0.01);血糖异常组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重,中、重度狭窄及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均P〈0.叭)。结论冠心病伴血糖异常患者多同时伴有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其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程度严重,多支病变增多。  相似文献   

8.
中青年和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青年和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将冠心病患者228例,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46例(≤50岁)和老年组182例(≥60岁)。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调查既往史,测定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比较初发症状、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并发症及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中青年组男性、吸烟、饮酒、高血脂、家族史及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均高于老年组(均P〈0.01);高血压、糖尿病低于老年组(均P〈0.01);冠状动脉病变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而老年组以多支病变居多(P〈0.01);并发症以老年组较多。结论中青年组冠心病患者具有症状典型且有明显诱发因素、并发症少、以单支冠脉病变为主的特点,老年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是症状多样化和不典型、并发症及并存病多、易误诊和漏诊。男性、吸烟、饮酒、高血脂症、冠心病家族史是中青年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和糖尿病则是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有效地干预危险因素,是冠心病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血脂水平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若青  杨春燕  胡静  张莉 《河北医药》2010,32(12):1571-1572
目的研究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29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者进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I)检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129例中,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81例,其余48例为非冠状动脉病变为。81例确诊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56例,(69.1%),明显高于对照组16.7%(P〈0.05)。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血清LDL-C浓度显著增高(P〈0.05)。冠心病患者无论有无颈动脉病变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DL—C是发生冠心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检测血脂水平及颈部血管病变是早期发现冠心病的必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郭奎志  张慧君 《河北医药》2010,32(13):1732-1734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39例,分为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组、稳定性冠心病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检查3组患者血浆FIB水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FIB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P〈0.05)和非冠心病组(P〈0.01),稳定性冠心病组FIB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FIB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血浆FIB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估计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及预后的指标,也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平  王长来  陈绍良  立彦 《江苏医药》2006,32(11):1017-10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阳性表达率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并分层冠心病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22例]和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0例,以流式细胞术测定单核细胞HSP70阳性表达率,同期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浓度。结果ACS组HSP70阳性表达率及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冠脉多支血管病变(MV)组HSP70表达水平及血清hsCRP浓度高于双支病变(DV)及单支病变(SV)组(P〈0.05);而两项指标与患者冠脉病变形态类型无关(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HSP70阳性表达率与血清hsCRP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HSP70和hsCRP两项指标与冠脉病变程度及发病性质有关,而与病变形态无关。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建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1948-194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68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分为观察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及对照组(冠心病组),比较两组血压、血脂、血管病变程度及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结果观察组高血压、高血脂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W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冠心病的心脏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研究,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患有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9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测定其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支病变组与单支、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微量白蛋白尿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预测冠心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冠状动脉病变预测的价值。方法对160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的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冠心病组38例)和总冠心病组(单支病变46例,双支病变40例,3支病变36例)。结果对照组及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发生率随之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4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纳人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测量ABI及常规化验检查,主要观察ABI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按照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分组与A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多支病变组与冠造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A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提示ABI≤0.90是预测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可靠指标。结论ABI≤0.9对冠状动脉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预测价值;ABI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评估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符合条件的168例老年(年龄〉65岁)患者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冠状动脉CT造影。根据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64例,血管狭窄程度〈25%;B组38例,狭窄程度25%~49%。C组66例,至少一支血管狭窄〉50%。采空腹时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血清总胆红素高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及C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单支病变与三支及以上病变的总胆红素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越低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结论血清总胆红素有防止冠状动脉硬化的作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青年年龄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方法从我院2010.6-2011.6期间CHD患者中选取587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n=243)和老年组(≥60岁,n=344),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及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中青年组吸烟比例、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率较老年组高(P〈0.05),中青年组的血浆尿酸水平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则以多支病变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中青年组右冠状动脉病变构成比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CHD有不同的临床和CAG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CHD防治措施,对合理防治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检测在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门诊及住院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冠心病无梗死患者50例,无冠心病患者50例。进行血清Lp(a)检测并比较。结果3组间Lp(a)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TC、TG、LDL-C心肌梗死组与冠心病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心肌梗死组、冠心病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3组间高Lp(a)水平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通过本组研究数据可以看出,3组间Lp(a)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提示Lp(a)水平浓度升高时,Lp(a)致冠心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高Lp(a)水平心肌梗死组病例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及正常组。因此Lp(a)水平成为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程度和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随机入选1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中青年(〈60岁)、老年(≥60岁)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1)两组组间吸烟、饮酒、阳性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中青年组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男性多发,吸烟、饮酒、家族史、高TG为区别于老年组的特征。(2)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女性比例显著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3)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促使冠心病提早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解老年、中青年冠心病 (CHD)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 ,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 将 110例 CHD患者按年龄分两组 ,老年组 72例 (60岁以上 ) ,中青年组 3 8例 (4 5岁以下 ) ,比较组间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结果 中青年组具有典型心绞痛者占 89.5% ,老年组仅占4 7.2 % (P<0 .0 5)。老年组高血压占 4 7.2 % ,而中青年组仅占 15.8% (P<0 .0 1)。中青年组吸烟占 50 % ,老年组仅占 2 7.8% (P<0 .0 5)。家族史中青年组占 3 9.5% ,老年组仅占 9.7% (P<0 .0 1) ,提示吸烟、家族史为中青年组重要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老年组三支病变占 4 3 .1%且狭窄程度较重 ,中青年组单支病变多占 55.3 % ,其中 7例 (18.4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轻度狭窄。结论  CHD患者的年龄对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有明显的关系 ,预防冠心病要从儿童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