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4月间收治的168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骨瓣开颅显微手术进行治疗,锁孔组患者应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锁孔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疗效显著,患者创伤小,病死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神经外科锁孔技术的理念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神经外科经历了扩大手术切口使光线照到颅内深部,确保手术医师和助手足够照明的裸眼手术→眼镜式手术放大镜→手术显微镜的过程。显微神经外科颅底入路的设计与完善,使以前认为不能到达的累及颅脑中线、颅底的病变得到暴露和切除。而在此基础上为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而应用锁孔理念的入路已用在那些小的、无症状的或早期发现的病变及位于理想部位的血管病。虽然神经外科锁孔技术的应用,在国外已近20年,引进国内也有5年的历史。但由于骨孔的局限和手术的风险,加上对锁孔理念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关于锁孔手术的争论一直存在。一方面积极倡导为病人减轻痛苦,不断提高手术技术,向显微神经外科的新高度锁孔技术迈进;一方面强调病人的安全和手术效果,避免新技术开展带来的不良后果和严重并发症,认为将锁孔放大的理论应用到神经外科手术中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在神经外科还没有哪种应用性技术在引进和发展中产生如此大的分歧。为很好地理解和应用此项技术,现进行如下几方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5.
6.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锁孔技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神经外科的临床。它是以准确定位为基础,是小切口与微侵袭的结合。作为一项新技术,患者及家属对锁孔手术知识了解不多,我院对2004年6月~2005年12月对39例锁孔手术病人进行了健康教育前后疾病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的比较,显示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神经外科锁孔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颅内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4)、试验组(n=44)。对照组接受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试验组接受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肿瘤患者应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9.
19例“锁孔”(keyhole)手术,采用经眉弓、经纵裂、经颞及经颞下4种入路,其中采用经眉弓眶上入路最多,共12例。本组垂体瘤11例,全切8例,次全切除3例。其他3例肿瘤除1例岩斜鞍区脑膜瘤近全切除外,均获全切。且所有病例术中均未输血,术后均无感染。“锁孔”技术是依据放射影像学,针对病人的解剖特点和病变的具体情况,个性化地设计和选择恰当的窗口和手术通道到达目标,同时减少对周围结构的侵袭,降低手术副损伤。“锁孔”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少,术中大多可以不输血;术后恢复快,减少了住院费用,且出院后即可恢复正常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康医学》2019,(4)
目的:比较神经外科锁孔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50例颅内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收集其相应的临床及各项检查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1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相比,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效果更优,能够显著改善手术相关指标,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12.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微神经外科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显微技术的应用使神经外科手术疗效得到了极大提高,手术创伤较以往传统的肉眼直视手术大为减小.显微手术的优越性被人们逐渐认识后,显微手术技术被广为应用,并成为神经外科的一种标准术式.近50年来,显微手术经验的积累、显微技术的提高及显微器械的改进,使显微手术有可能也有必要进一步微创化~([1-2]),从而出现了锁孔神经外科技术,也可称之为"微骨孔入路"手术.锁孔神经外科是现代显微手术技术与现代微创手术理念结合的产物~([3]),使显微手术技术迈向了微创神经外科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中分子羟乙基淀粉组、乳酸钠林格液组、聚明胶肽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三组患者行AHH前后血液动力、肾功能、凝血功能情况。结果三组患者输液后30min CVP与AHH前比较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输液后30min的Cr、BUN、β2-MG与AHH前比较均改变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输液后30min的PT、APTT与AHH前比较时间均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是可靠的保护血液的方法,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可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AHH组)和B组(对照组),比较诱导前(TBase),机械通气后(To)及输液30min后(T30)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全麻诱导后,两组患者的cI明显降低(P<0.05);AHH后,A组患者cI与CVP明显升高(P<0.05),SVRI与SVV明显下降(P<0.05),CERO2与SjvO2在AHH前后以及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不干扰患者脑氧供需平衡,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应用锁孔手术进行治疗的适应症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经锁孔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7天,CT复查,彻底清除29例,少量残留10例,术后3个月根据ADL分级法,结果:Ⅰ级3例,Ⅱ级11例,Ⅲ级19例,Ⅳ级5例,Ⅴ级1例.结论 根据病情特点,适时应用锁孔手术,是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深麻醉拨管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插管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清醒拔管,观察组在肌松药作用消除及患者有满意自主呼吸频率及潮气量下,于麻醉状态下拔管,比较两组T1(拔管前、拔管后即刻)和T2(拔管后1 min、2 min、5 min)血压、心率、并发症以及麻醉舒适度指标。结果:观察组拔管后不同时间段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T2期间血氧饱和度<95%,呛咳、躁动、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麻醉舒适度(10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深麻醉下拔管可有效防止应激反应,预防浅麻醉下拔管引起的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提高患者麻醉舒适度,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18.
<正>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是神经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通过锁孔入路采用内窥镜技术或内窥镜辅助的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颅内病变,是小切口切除病变,可将手术损伤降到最低限度,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反应轻微,是目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1]。我院开展的手术配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