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0例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实施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20例正常胰腺患者的资料进行比对研究。结果:正常胰腺实施平扫后的平均CT值高于肿瘤;实施增强扫描后,肿瘤在胰腺期与门脉期的CT值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胰腺在胰腺期的CT值要高于门脉期(P0.05);而肿瘤胰腺在胰腺期的CT值显著低于正常胰腺(P0.01);肿瘤和正常胰腺之间存在密度差异。结论:胰腺癌与正常胰腺之间存在密度差异,而在胰腺期实施螺旋CT增强扫描则可以得到最大的密度差值,为胰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8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多期扫描,扫描时间为注射造影剂后18-25 s、40-45 s和60 s左右,比较正常胰腺组织和肿瘤在平扫和动脉期、胰腺期、门静脉期的增强变化。依照CT征象诊断胰腺癌并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正常胰腺组织在胰腺期的增强值明显高于其他两期(F=12.22,P〈0.01);胰腺-病灶增强差值胰腺期高于其他两期(F=14.91,P〈0.01),肿块在胰腺期能够清晰显示。胰周血管在胰腺期显示满意,诸动脉在动脉期、胰腺期与门静脉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诸静脉在胰腺期、门静脉期与动脉期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55例不可切除的肿瘤中,血管受侵者32例(58.18%),其中胰周小静脉扩张者19例(34.54%)。40例术前认为可切除的肿瘤,术中仍有7例不可切除。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诊断胰腺癌,胰腺期和门静脉期应作为首选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胰腺癌病例行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先行上腹部胰腺平扫,增强扫描分胰腺期(注射对比剂后35s)和肝脏期(注射对比剂后70s),分别测定各期正常胰腺和病灶的增强后CT值,计算胰腺-病灶增强差值(Hu)。结果 38例胰腺癌患者中位于头颈部23例,体部12例,尾部3例;正常胰腺增强程度在胰腺期较肝脏期高(t=7.83,P<0.01),病灶增强程度在胰腺期和肝脏期差异无显著性(t=-0.16,P>0.05),Hu在胰腺期比肝脏期大(t=27.75,P<0.01)。结论 64层螺旋CT胰腺期、肝脏期双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胡燕媚 《中外医疗》2013,32(13):163-16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对胰腺肿瘤(PancreaticTumor)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了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估。方法对46例来该院就诊疑似为胰腺肿瘤患者进行胰腺平扫、胰腺动脉晚期和门脉期增强扫描,测量正常胰腺和肿瘤组织各时相的CT值,计算各时相CT值之间的差别,观察胰周小静脉扩张情况及其他变化,作可切除性的评估。结果正常胰腺-瘤灶组织CT差值分别为平扫(7.4±3.1)Hu,胰腺动脉晚期(53.6±18.9)Hu,门脉期(22.7±15.4)Hu,可以看出:胰腺动脉晚期差别最大,对胰腺肿瘤的诊断具有临床指导价值。结论 16排螺旋CT的双期增强扫描技术优于普通螺旋CT,对胰腺肿瘤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对肿瘤的可切除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扫描与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成像中诊断价值及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多层螺旋CT扫描与CT灌注成像检查,其中多层螺旋CT扫描包括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对比平扫、动脉期、胰腺期、门脉期对胰腺癌的检出率,对比分析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的密度、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的检测值。结果在多层螺旋CT扫描中,胰腺期对胰腺癌的检出率最高,胰腺期、门脉期对胰腺癌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显著大于平扫、动脉期对胰腺癌的检出率(P0.05);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的密度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胰腺期的CT差值显著大于动脉期、门脉期(P0.05);多层螺旋CT平扫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的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CT灌注成像中,胰腺癌组织的BF、BV及PS的检测值小于正常胰腺组织,MTT的检测值大于正常胰腺组织;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灌注参数BF、BV、MTT及PS对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26例胰腺癌患者先行CT平扫,再用高压注射器以3 ml/s的速率团注造影剂(非离子型)100ml分别行胰腺期(注入后30秒)与门脉期(注入后65秒)增强扫描,测定并计算2期中正常胰腺与肿瘤的平均CT值及正常胰腺与肿瘤在2期平均CT值的差值。结果:26例中肿块位于胰头颈部17例,钩突部5例,体部2例,尾部2例。直径小于2cm肿块4例。正常胰腺与肿瘤间的强化CT差值在胰腺期显著大于门脉期(P0.01),肿瘤在增强胰腺期显示更清晰,为相对低密度,胰周动脉和胰周静脉分别在胰腺期、门脉期显示满意。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在团注法增强的胰腺成像中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胰腺多层螺旋CT团注法增强的最佳时像和扫描方案。方法 选取19例正常胰腺和23例胰腺癌病人,均行团注法增强扫描,比较胰腺组织在动脉期、胰腺期和门静脉期的强化程度、肿瘤同瘤旁正常胰腺组织的CT差值。结果 正常胰腺在胰腺期强化最显著,高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P〈0.05),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强化程度相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胰腺癌组三个时期的肿瘤同瘤旁正常胰腺组织的CT差值相比较中,胰腺期的CT差值最大(P〈0.01),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CT差值相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 胰腺团注法增强CT扫描中的胰腺期反映胰腺强化程度最佳,此期对胰腺癌的检出效果优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胰腺多期扫描技术,建立最佳显示正常胰腺、胰周血管及胰腺一肿瘤对比的多期扫描模式。方法 80例疑胰腺癌的正常者和68例经临床厦手术证实的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各期正常胰腺、病灶厦胰周大血管的CT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组胰腺在胰腺期的增强值高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F=27.09,P〈0.001),胰周动脉在动脉期增强值高于胰腺期和门静脉期(P〈0.001),胰周静脉在胰腺期和门静脉期增强值高于动脉期(P〈0.001)。胰腺癌组胰腺一肿瘤差值在胰腺期高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F=14.17,P〈0.001),正常组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高于胰腺癌组(P〈0.05)。肿瘤在扫描各期的显示情况的评分结果表明,肿瘤在胰腺期扫描可以获得最佳显示。结论 胰腺癌多期扫描宜分为动脉期、胰腺期和门静脉期,有利于对正常胰腺、肿瘤及胰周血管进行评价,并有助于肿瘤病灶的检出和进行血管成像,该技术在胰腺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2例胰腺癌患者行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时时间分别定位30S(胰腺期)和70S(门脉期),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用量60ml,盐水20ml,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速率4.0-4.5ml/s.结果 32例肿瘤位于胰头颈20例,钩突9例,体部3例.其中直径小于2.0cm病灶3例.肿瘤与胰腺对比胰腺期与门脉期相比差异显著(P〈0.01).胰腺期肿瘤增强后呈相对低密度,为特征性CT表现.胰周大血管受侵多见,表明肿瘤不可手术切除,胰腺周围小静脉迂曲扩张及肝脏、淋巴结转移常见.结论 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手术评价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曹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6):688-688
目的:分析9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螺旋CT表现,探讨螺旋CT在该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90例病例均行平扫和螺旋CT双期扫描,在注射造影剂20 s行动脉期扫描,60 s行门脉期扫描。分别测定并算出每例病变在动脉期和门脉期的平均CT值与正常肝脏的CT值差值,并做统计学检验。结果:病灶在动脉期与正常肝脏CT值差值为(30.45±18.23)Hu,在门脉期正常肝脏间CT值差值为(62.30±15.52)Hu,二者有显著性差异(t=2.965,P<0.01)。其中有8例病例在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强化,门脉期则密度稍高或呈等密度。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能提高转移性肝癌的检出率,做到早期发现病变,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钟文美 《中外医疗》2010,29(20):2-3
目的研究螺旋CT动脉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早期诊断和正确分期中的作用。方法对14例小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s和65s,对比剂量100mL,注射速度3mL/s,观察并比较正常胰腺及肿瘤在2期的增强情况。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肿瘤-胰腺对比动脉期和门脉期分别为(48.07+20.4)HU和(28.80+16.04)HU(t=2.535,P≤0.01)。14例肿瘤中,术前认为可以切除11例,本中切除9例。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小胰腺癌,动脉期胰腺肿瘤对比较门脉期更显著,有利于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可切除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常胰腺、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的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特征。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分别测量32例正常胰腺组织、12例慢性胰腺炎组织和16例胰腺癌肿瘤组织及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胰腺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的胰腺组织的BF、BV、PS和MTT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胰腺组织和癌周相对正常胰腺组织的BV、BF高于胰腺癌组织,Ps低于胰腺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胰腺炎患者BV、PS与正常胰腺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F低于正常胰腺,MTT、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技术对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比较螺旋CT胰腺期和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和分期上的作用,对36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胰腺期(PP)为30s,门脉期(PVP)为65s,造影剂用量95~100ml,注射速度3ml/s。结果显示正常胰腺组织增强值胰腺期和门脉期分别为71.10±14.79Hu和61.05±10.41Hu(P<0.05),肿瘤-胰腺对比胰腺期和门脉期分别为61.27±15.43Hu和51.5±19.77Hu(P<0.05),肿瘤可切除性的PPV为100%,NPV为71.43%,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55%和94.44%。表明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癌,胰腺期肿瘤-胰腺对比较门脉期更显著,同时还有利于肿瘤可切除性的估价及小胰腺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胰腺体尾部癌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比较胰腺正常组织和肿瘤在平扫和增强三期的CT值变化,依据CT征象诊断胰腺癌并行术前评估。结果:三期增强扫描后肿瘤轻度强化22例,中度强化9例,囊性无明显强化1例。增强后肿瘤-胰腺的密度差分别为动脉期23.45±12.62,胰腺期64.53±27.34,门脉期41.28±1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胰腺体尾部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检查方法和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本科76例行多期螺旋CT扫描的小胰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正常胰腺组织和肿瘤在平扫和三期的增强变化.根据CT征象分析病灶检出率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在三期增强扫描中,正常胰腺组织胰腺期的增强值明显高于其它两期,胰腺一病灶增强差值胰腺期高于其它两期,小胰腺癌在胰腺期(35 ~45s)显示最清晰.胰周血管在动脉期和静脉期显示满意.76例中,动脉期检出率为69.7% (53/76),胰腺期检出率为94.7% (72/76),门静脉期检出率为53.9% (41/76).76例中,62例术前评估可切除的肿,有51例可切除,符合率为82.2%(51/62)瘤,但术中仍有11例不可切除;14例术前评估不可切除,符合率为100%(14/14).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检查中,胰腺期是小胰腺癌检出最佳期相,有极大的诊断价值;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是病灶术前评估最好时期,它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胰腺癌患者术前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测定其CT值的变化并加以对比。结果:胰腺-肿瘤密度对比胰腺期和门脉期分别差48.2HU和35.4HU,有利于小胰腺癌的发现。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25例小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胰腺期、肝脏期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为38 s和70 s,对比剂用量80~100 ml,注射速率3 ml/s。结果:1 cm〈病灶〈2 cm16例,病灶〈1 cm9例,其中属于早期胰腺癌17例。17例早期胰腺癌双期增强病灶均不强化呈低密度,局部无浸润,邻近血管无受侵,无肝脏及远处转移。结论:螺旋CT双期快速扫描依靠胰腺癌的血供特点能够清晰的显示出小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的密度差别,使胰腺癌早期诊断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胰腺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8年9月~2009年6月,拟诊胰腺癌的患者26例,采用64层螺旋CT行胰腺灌注扫描,灌注扫描结束后进行常规胰腺双期扫描?动态增强图像用siemens body perfusion 软件处理,分别测量肿瘤组织和周围残余正常胰腺组织的局部组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峰值(PE)?渗透性(permeability,P)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灌注成功,其中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14例,其他病变6例?胰腺癌组织的BF?BV?PE均低于残余正常胰腺的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胰腺癌与残余正常胰腺的渗透性(P)?达峰时间(TTP)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胰腺癌与残余正常胰腺的灌注参数差异对胰腺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胰腺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螺旋CT胰腺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胰腺期和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s和65s,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度3ml/s。观察并比较正常胰腺与肿瘤在两期增强中的对比情况,以及胰腺周围血管、组织和器官的受侵情况。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肿瘤—胰腺对比在胰腺期34例中对比明显32例,对比较明显2例;门脉期对比明显10例,对比较明显14例,对比不明显10例。胰腺期扫描能清晰显示胰周血管,其中胰周血管中断6例,包绕4例,部分包绕3例。术前认为可以切除21例,术中切除20例。结论:螺旋CT胰腺期增强扫描比门脉期增强扫描更清晰地显示胰腺癌,并有利于胰腺癌分期和可切除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头—壶腹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头—壶腹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头—壶腹区肿瘤的螺旋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胰头癌胰腺期胰腺—肿瘤密度差为(67±14)Hu,高于实质期的(36±19)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例胰头段胆总管癌胰腺期肿瘤—胰腺密度差为(35±21)Hu,低于实质期的(57±18)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壶腹癌胰腺期胰腺—肿瘤密度差为(35±18)Hu,实质期为(30±17)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头—壶腹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