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替代医疗方案告知是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侵袭性医疗行为违法阻却事由,也是患者知情同意内容的完善。《民法典》明确了医疗告知对象、方式及侵权责任,对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通过分析《民法典》实施背景下替代医疗方案告知缺陷的法律风险,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规避风险,合理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侵权责任法》施行后,处理医疗损害纠纷的法律环境已发生明显改变,笔者针对此法提升病历资料证据地位、加强患者知情权隐私权保护、医疗机构对医疗产品承担严格责任等三方面变化,从规范病历书写管理制度、完善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严格医疗产品及血液管理制度等三方面提出了《侵权责任法》时代医疗机构在管理层面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是我国民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民事基本法律。该法第七章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规定,对于解决长期以来的医疗纠纷处理二元化问题、规范医患双方行为、促进医患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侵权责任法》出台后,如何根据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来正确理解和适用,是确保法律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该条款规定第一次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和患者享有知情权、同意权写入了我国的民事法律之中,并且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未履行相应的告知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本文介绍10例因医师未履行告知义务的案件。  相似文献   

5.
2010年 7月 1日 ,我国《侵权责任法》施行。《侵权责任法》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该法对私权的具体保护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对人的价值的尊重。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医护人员由于未尽告知说明义务对患者知情权造成损害引发的纠纷类型也屡见不鲜。《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即规定该情形下医疗机构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告知说明义务的履行同样不容忽视。笔者通过对静脉输液治疗中有关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的患者知情权的分析,以期达到提高医护尤其是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减少或防止侵权行为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知情同意权是患者享有的基本权利.若医护人员没有有效履行告知义务,侵犯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造成患者损害,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施行后,医护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须特别注意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依法有效履行告知义务.  相似文献   

7.
医疗伦理损害责任的核心,是具有医疗伦理过失。《侵权责任法》第55条规定的医师违反告知义务的损害责任,是医疗伦理损害责任的基本类型。本文以医师告知义务为视角,对国外医疗伦理过失认定标准进行评析,提出了医师违反告知义务认定标准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8.
知情同意的表现形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因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受到侵犯而引起的诉讼越来越多 ,这不得不引起医方的高度重视。知情同意权不仅是患者人格独立和生命健康权的体现 ,同时 ,它也是医生进行医疗诊治行为的依据。在许多情况下 ,没有患者方的同意 ,医生的医疗处置就是侵权行为。知情同意是患者方的权利 ,反过来 ,告知患者方真实、主要的信息是医疗方的义务。我国法律关于知情同意的有关规定并不完善 ,象履行告知义务的标准、告知和同意的表现形式、知情同意的例外情形等都没有具体的规定 ,临床实践中的做法也极不规范。为了督促医生履行告知义务和防止纠纷后无证可举 ,…  相似文献   

9.
《侵权责任法》的核心精神就是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在医患关系中,由于医务人员和患者具有平等的民事主体地位,那么在充分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医务人员的合法益理权应受到保护,以要做到医患之间利益保护的平衡.本文试图从体现医务人员法律地位的权利与义务这两个方面探讨《侵权责任法》中“医疗损害责任”的相关规定对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法律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四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12月26日通过,并于2010年7月1日施行。《侵权责任法》作为一部重要的民事法律,增加了精神损害赔偿、隐私权保护、同命同价等新的法律规定,这些对医院管理、医疗行为均具有约束力。同时也十分关注医患关系,并在第七章专门对医疗损害责任进行了法律规定,赋予了医院和医务人员更多的义务,这对于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者根据自己对《侵权责任法》部分条款的理解,结合医院工作实际,提出如何防范医疗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2.
医疗实践中,医患关系物化现象日趋严重,过度医疗侵权行为普遍存在.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3条已从法律层面将过度医疗确认为一种特殊的医疗侵权行为,但该规定的内容明显过于笼统和简单,在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不强.同时该规定也未对患者的参与治疗权予以释明,而恰恰在该类特殊侵权行为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又在医疗诊治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侵害了患者应享有的参与治疗权,致使患者遭受人身、财产权益或精神损害.通过比较过度医疗与侵害患者参与治疗权两种侵权行为间的竞合关系,探讨了患者行使参与治疗权的理论基础、构成要件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倍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的组成部分,新实施的《侵权责任法》进一步明确了医疗服务实践中医疗损害的责任,规范了以往医疗纠纷案件处理中“政出多门”的尴尬,为依法解决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倍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于7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的组成部分,新实施的《侵权责任法》进一步明确了医疗服务实践中医疗损害的责任,规范了以往医疗纠纷案件处理中“政出多门”的尴尬,为依法解决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护理中常见的侵权行为 1.未尽到护理注意义务。临床护理中的注意义务是医疗过程中的一种法定义务,是确保医疗法律行为合法性的重要依据之一。没有重视和履行注意义务则易导致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6.
邓兴宇  祖毅 《中国医院管理》2011,31(5):40-40,41
1医务人员在医疗事故预防中的思维方式 1.1强化依法行医的观念 2010年7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章"医疗损害"之规定)与原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主体的法律规章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共同形成了基本的医疗侵权行为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关系到广大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一直为大家关注。但由于医务人员普遍比较繁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学习往往停留于法律条文文字表面,有人在实际工作中不小心就触犯了法律的红线。为了更好地协助大家深入领悟《侵权责任法》的内涵,本刊特开辟“以案释法——侵权责任法实践解读”专栏,特邀江苏省医学会医学鉴定中心主任蒋士浩研究员,以大量的法律实践结合丰富的法律知识为大家权威解读《侵权责任法》相关内容,敬请评阅!  相似文献   

18.
结合〈侵权责任法〉中关于医疗知情同意的具体医疗实践,明确了肇事司机不可以为受伤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三无"患者知情同意应由本人签署,以及患者签署授权委托书等问题,为医疗机构正确行使知情同意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应当维护患的知情同意权。章就医疗活动中,如何做好患知情同意权维护工作,患知情、同意的范围,实施方式,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通过实践,有效地预防了因知情同意问题而引发的医疗纠纷。阐明了医事法规在医疗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2010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7章用11条条文专门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这些规定将医疗纠纷案件中的一些理论纷争画上了句号。这些条文为依法解决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这在我国医疗侵权法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正确理解这些法律条文,掌握立法本意,本文对这部法律中与医疗损害责任相关的一些规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