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新的医药卫生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即是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制度改革方案的具体措施。通过分析辖区内镇街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价后对居民医疗费用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而讨论如何降低居民医疗费用和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贵州省16所乡镇卫生院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前后居民医疗费用的变化分析,为该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缓解人群医疗费用负担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后门诊费用增加,住院费用降低.结论 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推广,应在乡镇卫生院补偿机制、药品配送机制及基药种类等方面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重点考察不同个体特征的患者对药品零差价政策的态度,并藉以探讨完善药品零差价政策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社区居民对零差价政策的了解普及度还不高,而且比较偏向于购买零差价药品,主要原因就是价格便宜;在享受医保的前提下,低收入家庭购买零差价药品的积极性比较高;大部分患者建议首先要提高的是社区医院医生的医疗水平,再次是医院的医疗设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药品零差价前后银川市属6家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变动趋势及特征,为找到影响医疗收入结构合理化及费用有效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结构变动值、结构变动度和结构贡献率等指标分析6家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前后医疗收入结构变动情况。结果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后,6家公立医院门诊及住院收入结构变动度有所加大;药品收入所占比例在药品零差价后呈负向变动,其对收入结构的变动贡献率也较高;部分体现技术价值的收入项目仍呈负向变动趋势。结论医院的收入结构变动较大,药品费用控制有所改善,而医务人员的劳务技术价值依然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建议进一步完善医院补偿机制及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机制,重视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同时加强医院成本管理,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5.
国内就医行为研究较多,其概念被广泛使用,但理论体系却尚未完整构架。本文将探讨就医行为的概念,综述国内外就医行为的分析路径、影响就医行为的主要社会文化、社会经济因素和相关理论模型;分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对城乡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比较就医行为对不同政策的敏感程度,并提出各项制度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三甲医院康复期老年慢性病患者向下转诊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394例康复期老年慢性病患者就医意愿与行为,探究向下转诊意愿影响因素.结果 256例患者"不愿意"向下转诊,主观原因为不信任医务人员技术(37.50%)和担心病情反复(30.86%),独立影响因素为不知晓分级诊疗制度、各级医疗单位功能认知差、心理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分级诊疗制度下徐州城市居民基层首诊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合理优化居民就医意愿。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城市居民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居民的基本信息、就诊意愿情况等。结果 710例城市居民中,发生常见病时,75.8%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主要原因是距离近、候诊时间短、收费低、就医手续简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医疗费用低、与基层医疗机构近、有基层就医经历(OR=2.548)、知晓分级诊疗制度(OR=1.882)、支持分级诊疗制度(OR=1.710)、认为有必要开展双向转诊(OR=1.563)的居民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医意愿较高。结论徐州城市居民基层首诊意愿趋于合理,各级医疗行政部门应与医院相互协作,宣传分级诊疗制度。  相似文献   

8.
卫生体系和卫生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患者的就医行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旨在通过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证居民合理就医。本文将回顾卫生制度和就医行为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综述每一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对城乡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包括影响程度、路径方式等,比较就医行为对不同政策的敏感程度,并指出各项制度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医改背景下药品零差价政策对天津市某传染专科医院医生临床工作影响及对应激励机制研究。方法对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后工作量指标、收入指标与往年同期进行对比;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分析临床医生对于药品零差价实施后工作开展及收入主观感受,并制定了相关激励对策。结果药品零差价政策实施后,医院患者人数、总收入较往年同期有所增加,药品收入下降,临床医生对药品零差价实施后薪酬福利存在一定担忧情绪,相关激励政策制定和实施确实有效。结论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对专科医院运营是积极促进的,有利于专科医院长远发展,政策实行前期针对临床医生激励机制探索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的实际补偿水平以及价格调整后对综合性医院收入总额及收入结构,次均费用的影响。方法以宁波市第一医院2014年1—3月实际业务量数据为基础,通过新旧价格对比计算的方法,反映新政策的补偿率。另外通过对比2013年同期业务数据反映新政策调整后收入总额、收入结构、次均费用、就医人次的变化。结果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的实际补偿率为132%。对比2013年同期业务数据显示:医疗业务总收入增长,平均增长约8%;每人次费用增长;每人次门诊药费基本持平,住院药费明显下降;门诊就医人次减少,住院就医人次增加。讨论实行药品零差价后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进行补偿,按照浙江省方案,补偿已经到位且略有盈余。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优化了医疗收入结构,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但没有真正减轻患者的负担。建议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降低部分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及检验项目的价格。同时财政参与调整后的补助,有利于在保障医疗机构正常经营和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之间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
目前,药品零差价政策是实施医药改革的重要方向。文章从患者评价药品零差价政策的影响因素出发,进行问卷调查,建立了Log it模型,通过模型估计,发现患者的家庭年均收入、年龄、是否参加医保等因素对评价药品零差价政策影响比较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药品“零差价”对军队医院有偿服务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立医院改革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大决策。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出台,药品"零差价"销售,药品加成补偿渠道被切断,军队医疗有偿服务将收不低支;必须争取医疗有偿服务的公共财政补贴,努力降低医疗机构营运成本,加快推进军人医疗社会化保障进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收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居民和政府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的实施态度、意愿的相关资料,并对调查数据及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分析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并提出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实施过程中应着重把握的几个环节,为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零差价政策的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模型研究在线就医从意愿到行为的影响因素, 为提高患者对互联网医疗服务利用情况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自建互联网医疗平台上66 270人次患者数据, 对就医时间、就医地点、医生活跃度、医生职称、医生年龄、医生性别、就诊疾病类型等指标进行χ2检验和无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 明确不同指标对在线就医从意愿到行为的影响。结果 66 270人次有在线就医意愿者, 实现在线诊疗39 996人次, 占60.35%。互联网医疗能够有限度突破时空限制, 促进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医生职称对患者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具有非线性影响;医生活跃度会显著促进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女医生、中青年医生促进了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不同类型疾病对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具有不同影响力。结论对于患者在线就医从意愿转向行为, 患者的使能资源具有促进性影响, 需要因素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药品零差价政策分析2009年我国新“医改”方案提出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价,其根本目的是改革医院一贯以来的“以药养医”机制,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但是成效不大。1.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不能完全消除医疗机构对药品利益的依赖。推行药品零差价政策,究其原因是目前药品加价政策的确存在很多弊端,药品加价政策的初衷是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减轻患者负担,但是实践证明,药品加价政策不但没有达到政策设计的初衷,反而带来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完全可以通过实行药品零差价解决的。由于政策设计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品零差价政策对某市市属6家公立医院经济运营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3. 0软件,运用前-后对比研究法和对象评定法对某市6家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药品零差价政策对医院业务收入影响不大,对医院业务收入结构、收支结余结构影响重大,6家医院收支结余率均下降,补偿渠道发生变化。[结论]城市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政策调整医院业务收入结构、减轻住院患者就医负担的目的已初见成效,而对减轻门诊患者就医负担和医院政策性亏损补偿考虑不足。从医院目前经济运营效率看,亟待政府出台相关补偿政策,弥补公立医院政策性亏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9-2016年宁夏12家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门诊费用的结构变化情况,为完善药品零差价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2家县级医院2009-2016年政策实施前后门诊医疗费用资料,采用结构变动度法分析费用的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次均药品费占比由政策实施前的47.10%上升至政策实施后的48.41%;政策实施后,西药费、检查费比重有所下降,化验费、中成药和中草药比重上升,药品费用比重出现上升趋势。[结论]政策实施后,医疗费用增速变缓,药占比下降,但门诊次均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药品零差价政策对门诊患者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建议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项目调整范围,提升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8.
胡善联 《中国卫生》2008,(11):44-45
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方向是“全额预算管理、收支两条线、药品零差率”。对社区常用的基本药品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羞率销售”是整个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主要政策。所谓“药品零差率销售”是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经销的部分,或全部基本药品按医药公司,包括流通商进价销售,即药品加价为零,让利给患者;居民在社区购买《基本医疗用药目录》范围内的药品,药品进价多少钱,就卖给病人多少钱。政府再将这部分差价损失补贴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公众参与医保基金监管的意愿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其影响因素,提升公众参与医保基金监管的意识。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通过对黑龙江和山东两个省份的公众展开问卷调查。运用卡方检验与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对公众参与医保基金监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公众参与医保基金监管的主观意愿与不合规使用医保基金的客观事实相违背;文化程度和对骗保行为的界定负向影响公众参与医保基金监管的意愿。医保政策知晓度、对骗保行为涉及资金规模大小的感知度与对骗保行为产生危害的严重程度这三点影响因素正向影响公众参与医保基金监管的意愿。结论:医保基金不合规使用现象普遍,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参与医保基金监管意愿,应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促进文化程度高的公众参与监管。此外,让公众认知骗保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提高医保政策的知晓度、提升公众对医保基金骗保行为产生危害的认知,构建合理使用医保基金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医院管理》2016,(6):15-17
目的分析杭州市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对其市属公立医院经济运营情况的影响程度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市属14家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前后医院收入结构、工作量、均费水平、收支结余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5年,杭州市属公立医院纯医疗收入由21.03亿元增至38.14亿元;药占比由55.66%降至41.49%;医务人员劳务性收入占比由12.08%升至19.52%;医保均次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收支结余持续下降,2015年亏损扩大到31 948万元。结论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后,杭州市属公立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降低,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但收支结余持续下降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