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研究心内非接触式与接触式标测对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导管消融的安全性.方法 25例导管消融即刻成功的室性早搏患者,根据标测方法分为EnSite标测组(10例)、常规电生理标测组(15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8 h D-二聚体(d-dimer,DD)、B型利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zymes,CK-MB)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差异;研究两组术后各指标与标测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常规标测组比较,EnSite标测组术后48 h血管内皮损伤指标DD和心肌损伤指标cTnⅠ、CK-MB升高幅度均较小(P<0.05);心脏自主神经HRV各指标降低幅度均较小(P<0.05);心功能指标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测时间明显缩短(P<0.01),并与术后48 h各指标无明显线性相关.结论 EnSite标测能减少标测时间,并减轻血管内皮、心肌和心脏自主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nSite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及对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4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行射频消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本组中50例患者在常规电生理标测指导下实施射频消融手术(常规组)、34例患者在EnSite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EnSite组).EnSite组患者的标测时间、射频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EnSite组和常规组的室性早搏数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Site组的24 h室性早搏数量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72 h,EnSite组的CK、CK-MB、cTnT、AST、LDH、Mb、HBDH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EnSite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能显著缩短操作时间、减轻对患者心肌造成的损伤,手术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标测方法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疗效及消融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 入选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患者190例,其中非接触心内膜标测组(A组)100例,激动标测结合起搏标测组(B组)90例,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比较消融前、消融后1周及3个月的心率变异性;通过cTnI、CK-MB了解心肌损伤。结果A组:成功率10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34.07±6.46min,X线曝光时间2.93±0.72min,放电次数3.07±0.74次,放电时间3.07±0.74 min;B组:成功率95.5%,并发症发生率1%。手术时间56.89±23.30min,X线曝光时间14.15±5.14min,放电次数5.33±1.24次;放电时间5.34±0.61 min。两组术后1周,时域SDNN、rMSSD、PNN50及频域指标LF、HF均明显降低,术后2个月恢复术前水平。B组比A组的术后1天cTnI及CK-MB高。结论 非接触心内膜标测定位更准确,手术成功率较高,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短,对心肌及局部神经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标测方法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疗效及消融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 入选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患者190例,分为两组,其中非接触心内膜标测组(A组)100例.激动标测结合起搏标测组(B组)90例,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消融前、术后1周及2个月的心率变异性;通过cTnI、CK-MB了解心肌损伤.结果 A组成功率100.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34.07±6.46)min,X线曝光时间(2.93±0.72)min,放电次数(2.48±0.94)次,放电时间(3.07±0.74)min;B组成功率95.5%,发生并发症1例,手术时间(56.89±23.30)min,X线曝光时间(14.15±5.14)min,放电次数(5.33±1.24)次,放电时间(5.34±0.61)min,两组射频消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时域SDNN、rMSSD、PNN50及频域指标LF、HF均明显降低,术后2个月恢复术前水平.B组比A组的术后1 d cTnI及CK-MB高.结论 非接触心内膜标测定位更准确,手术成功率较高,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短,对心肌及局部神经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清microRNA-126(miR-126)、microRNA-328(miR-328)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91例急性NSTEMI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该院门诊体检健康的18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以及miR-126、miR-328表达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NP、CK-MB、LDH、cTnI、miR-126、miR-328预测NSTEMI的价值。参照全球冠状动脉事件登记(GRACE)评分标准,将急性NSTEMI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比较3组BNP、CK-MB、LDH、cTnI、miR-126、miR-328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BNP、CK-MB、LDH、cTnI与miR-126、miR-328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BNP、CK-MB、LDH、cTnI水平及miR-328 mRNA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脑钠肽(BNP)对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实验组为76例足月HIE新生儿,按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HIE组35例、中度HIE组27例和重度HIE组14例,对照组20例。用ELISA方法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清CK-MB、cTnI及血浆BNP水平,HIE组治疗前后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HIE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①治疗前轻、中、重度HIE组CK—MB、cTnI及BNP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IE程度越重,CK-MB、cTnI及BNP水平越高(P〈0.01);②治疗后轻、中、重度HIE组CK.MB、cTnI及BN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后轻、中、重度HIE组间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HIE组cTnI和BNP水平仍较轻度HIE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CK-MB、cTnI及BNP可早期、全面评估新生儿HIE合并心肌损伤程度及心功能,动态监测cTnI及BNP可评估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矫治术患儿围手术期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变化,判断cTnI在评价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组Ⅰ,n=20)和冷晶体心脏停搏组(组Ⅱ,n=20),全部患者分别于切皮前和开放升主动脉后(组Ⅰ为缝合右房壁后)1、8~12、24、48、72和96 h取患者中心静脉血,测定cTnI和CK-MB的血清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cTnI和CK-MB的血清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cTnI血清浓度术后24 h达峰值,术后各时点组ⅡcTnI明显高于组Ⅰ(P<0.05)。两组患者血清CK-MB浓度于术后81~2 h达峰值,术后1、8~12、24、48 h组ⅡCK-MB浓度明显高于组Ⅰ(P<0.05)。结论cTnI作为判断心肌损伤的指标,较CK-MB更为特异,更能准确反映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程度,可作为评价心脏直视术心肌损伤程度、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不停跳术式在保护心肌损伤方面可能优于心脏停搏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矫治术患儿围手术期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变化,判断cTnI在评价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患者随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组Ⅰ,n=20)和冷晶体心脏停搏组(组Ⅱ,n=20),全部患者分别于切皮前和开放升主动脉后(组Ⅰ为缝合右房壁后)1、8~12、24、48、72和96 h取患者中心静脉血,测定cTnI和CK-MB的血清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cTnI和CK-MB的血清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cTnI血清浓度术后24 h达峰值,术后各时点组ⅡcTnI明显高于组Ⅰ(P<0.05).两组患者血清CK-MB浓度于术后8~12 h达峰值,术后1、8~12、24、48 h组ⅡCK-MB浓度明显高于组Ⅰ(P<0.05).结论 cTnI作为判断心肌损伤的指标,较CK-MB更为特异,更能准确反映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程度,可作为评价心脏直视术心肌损伤程度、监测病情、观察疗效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不停跳术式在保护心肌损伤方面可能优于心脏停搏术式.  相似文献   

9.
赵云峰  顾维立△ 《广东医学》2020,41(23):2446-2450
目的探讨miR-133a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入住ICU 28 d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30例)及死亡组(20例)。另选取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及相关观察指标,检测患者入组后第24、48、72小时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CK-MB,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 Ⅱ(APACHEⅡ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运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技术(qRT-PCR)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miR-133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cTnI、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血清miR-133a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WBC、乳酸、cTnI、CK-MB、BNP、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miR-133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组24、48、72 h时,死亡组患者的cTnI、CK-MB浓度以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iR-133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时间点检测的miR-133a表达水平和cTnI含量以及APACHE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APACHEⅡ评分、cTnI、miR-133a表达水平等因素是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血清miR-133表达水平与cTnI及APACHE Ⅱ评分相关性好,可以作为诊断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对预测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行肺静脉电隔离不同消融方法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60例房颤患者按照消融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即冷冻球囊消融组30例和射频消融组30例,于术前及术后2,6,12,24,48,72 h抽血检测cTnI。结果患者术前cTnI均<0.1 μg/L;术后2,6,12,24,48,72 h的cTnI水平,冷冻组分别为(4.82±2.48),(9.14±4.13),(8.18±3.76),(4.31±2.14),(1.86±1.18),(0.63±0.23)μg/L,射频组分别为(1.82±0.67),(3.08±0.94),(2.78±0.86),(2.04±0.59),(0.63±0.40),(0.28±0.08)μg/L。2组术后cTnI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峰值时间为术后6~12 h,72 h后渐接近正常水平;与射频组比较,冷冻组升高幅度更大,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冷冻球囊消融较射频消融对房颤患者心肌损伤影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微小RNA(miR)-133a、miR-208b表达水平及其与心肌损伤指标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CS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1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55例(AMI组),另选取同期医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CON组)。比较3组心肌损伤相关指标[肌钙蛋白Ⅰ(cTnI)、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miR-133a、miR-208b表达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并分析血浆miR-133a、miR-208b表达水平与心肌损伤指标和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CON组比较,UAP组和AMI组患者血清cTnI、BNP、CK-MB水平和Gensini评分,血浆miR-133a、miR-208b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且AMI组以上指标水平高于UAP组,而LVEF水平低于UAP组(F=14.836、42.693、37.766、17.239、9.233、11.286、7.643,P均=0.000)。ACS患者血浆miR-133a、miR-208b表达水平与cTnI、BNP、CK-MB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miR-133a:r/P=0.658/0.000、0.531/0.007、0.602/0.017、0.647/0.002;miR-208b:r/P=0.666/0.000、0.551/0.003、0.625/0.009、0.666/0.013),与LVEF呈负相关(r/P=-0.491/0.023、-0.505/0.011)。结论 ACS患者血浆miR-133a、miR-208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心肌损伤指标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明显相关性,可作为ACS的辅助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1,6二磷酸果糖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射频消融术后血清hs-CRP、cTnI、CK-MB的变化,探讨其对射频消融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56例因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给予极化液治疗。观察射频消融术前、后hs-CRP、cTnI、CK-MB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射频消融术后hs-CRP、cTnI、CK-MB水平有所降低,12h、24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6二磷酸果糖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射频消融术后心肌损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米力农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西孟旦组、多巴酚丁胺组、米力农组,各28例,对比总有效率、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soluble myeloid cell trigger receptor-1,sTRE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63(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63,sCD163)、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脑肽钠(brain natriupeptide, 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 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 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e...  相似文献   

14.
Wu XY  Gu HY  Liang ZG  Zhang S  Jiang XR  Wu GM  Qu XF  Li WM  Liu SW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8):2685-268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和室性早搏(PVC)的临床效果、心电图及电生理特征。方法采用起搏标测、激动标测和非接触标测的方法对105例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男42例,女63例,年龄47±16(12—73)岁。VT27例,PVC78例。结果(1)105例患者中97例成功,8例失败,成功率93.3%。15例复发,复发者再次消融后成功。(2)起源于右室流出道84例,左室流出道21例。其中起源于主动脉瓣上Valsalva左冠窦16例,主动脉瓣下左室流出道心内膜2例,主动脉瓣与二尖瓣环纤维连接处3例。(3)术中出现1例急性心包压塞,2例少量心包积液。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不阻升主动脉低温室颤法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与评价不阻升主动脉低温心室颤动状态下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选择首次接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 4 0例。随机分为低温室颤组 (HF组 )和冷晶体停跳液组 (CC组 ) ,每组 2 0例病人 ,分别行心内直视手术。分别于 6个时点抽取外周静脉血 ,测定并比较两组心肌肌钙蛋白 (cTn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脂质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 (MDA)在围手术期浓度变化。取心肌电镜标本 ,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HF组和CC组术后 4种酶学指标都升高 ,CC组的cTnI,CK MB ,MDA在大多时点都较HF组升高明显(P <0 .0 5 ) ,其中以cTnI值最为显著 (P <0 .0 1) ,而SOD值低于HF组 (P <0 .0 5 )。心肌超微结构显示HF组心肌损伤较CC组轻。结论 不阻升主动脉低温室颤法与常规阻升主动脉心脏停跳法都可引起心肌损伤 ,但低温室颤法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停跳法 ,可以推荐为一种安全、可行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Wang SD  Yuan L  Jiang Y  Li XQ  Wang X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3):2316-2319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加入停搏液中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加例择期在体外循环(CPB)下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SF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停搏液为氧合血与冷晶体液(改良StThormas液)按4:1容量比例的混合液;SF组在冷晶体液中加入20ml/L参附注射液,其他处理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主动脉开放后及停CPB后不同时间点采血,经处理后测定CK、CK-MB及cTnI。结果 两组在主动脉开放30min后CK、CK-MB及均明显升高,其中CK、CK-MB至停CPB后24h仍处较高水平。组问比较:停CPB后24hSF组与对照组相比CK升高的程度明显低(P〈0.05),CK-MB浓度在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SF组升高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cTnI在停CPB后24h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术前水平,在主动脉开放30min至术后24h的时间点SF组与对照组相比cTnI升高的程度明显低(P〈0.05)。SF组心脏自动复跳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停机后需要多巴胺辅助循环的例数则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参附注射液加入停搏液中可减少心肌酶的释放,增强心肌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联合参附注射液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过程中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心肌损伤病人90例,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及参附注射液,整个疗程共10 d。观察2组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抽取病人空腹静脉血,在治疗前、治疗5 d和治疗10 d后分别测定血清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2组生化指标差异。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排气、排便、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10 d 2组NT-proBNP、cTnI、CK-M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 0.01),且治疗组血清NT-proBNP和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治疗5 d后血清cTnI和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2组病人治疗前后相比,BISAP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下降(P < 0.05);治疗组治疗后BISAP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 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参附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改善病人临床症状,调节cTnI、CK-MB、NT-proBNP水平,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环磷腺苷葡胺(MAC)预处理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外科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MAC预处理组(n=50)。在麻醉诱导成功后从颈内静脉以0.02 mg/(kg· min)输注1次环磷腺苷葡胺(1.0 mg/kg),而对照组则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30 min、6 h、12 h、24 h、48 h、72 h采静脉血,即刻检测两组患者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钙蛋白(cTNI)水平。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 CK-MB:对照组与预处理组术后6 h [(32.62±9.70) vs (26.45±7.84)]和24 h [(25.80±10.41) vs (21.13±6.7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2) cTNI:对照组与预处理组术后6 h [(32.62±9.70) vs (26.45±7.84)]、24 h [(25.80±10.41) vs (21.13±6.70)]、48 h [(19.03±7.91) vs (16.32±6.88)和72 h [(15.91±6.52) vs (14.64±4.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环磷酰苷葡胺预处理可以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